CPA經濟法大綱
一、課程的性質
《CPA經濟法》是我校會計學專業和卓越人才班必修的一門專業方向課。本課程作為一門法經濟學科,注重學生對法理的學習,研究法律制度,熟知國家對行為能力主體的相應行為所指定的管理規范,在對法律條文、法規理解的基礎上,將經濟法與民法、商法結合起來學習,注重對學生運用相關法律制度分析和解決實務中具體問題能力的培養。本課程也是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六門科目之一。
二、適用專業
本課程適用于我校會計卓越人才班。
三、教學任務
本課程根據會計卓越人才班培養方案的目標要求,通過課堂理論的學習,結合大量法條和案例,使學生將在大學所學的會計、稅法等多門課程的知識點系統整合起來考慮經濟法主體參與經濟活動時的法律問題,了解法律的一般知識以及市場經濟法律調整的基本機制,掌握法律關系理論,理解其對法律分析的重要意義,注重對法理的學習,關鍵是在對法律、法規條文的理解,并應用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解答當中,為學生以后參加注冊會計師考試打下堅實基礎。
四、教學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認識CPA經濟法的課程性質、任務和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課程體系,理解和掌握經濟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具體要求如下:
1.了解法律的一般知識以及市場經濟法律調整的基本機制,掌握法律關系理論,理 解其對法律分析的重要意義;
2.掌握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物權法律制度、合同法律制度的基本內容及有關具體制 度間的聯系與區別,能運用相關法律制度分析和解決實務中的`具體問題; 3.掌握合伙企業法律制度、公司法律制度等商事主體法律制度,能運用相關法律制 度分析和解決實務中的具體問題;
4.掌握證券法律制度,能運用相關法律制度分析和解決實務中的具體問題;
5.掌握企業破產法律制度及其與合伙企業法律制度和公司法律制度之間的聯系,能 運用相關法律制度分析和解決實務中的具體問題;
6.掌握票據與支付結算法律制度,能運用相關法律制度分析和解決實務中的具體問 題;
7.掌握企業國有資產法律制度,能運用相關法律制度分析和解決實務中的具體問 題;
8.掌握反壟斷法律制度,能運用相關法律制度分析和解決實務中的具體問題; 9.掌握涉外投資、對外貿易和外匯法律制度,能運用相關法律制度分析和解決實務 中的具體問題;
10.建立良好的法律和合規意識,有效避免執業中的法律風險。
五、教學時間安排
本課程總學時為56學時,其中,理論學時為48,實踐學時為8,計劃在第一學期開設。各章的時間安排如下表所示:
六、本門課程與其他課程關系
本課程需要以《經濟法基礎》、《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稅務會計》、《稅法》等作為基礎,也與《國際經濟法》、《國際經濟與貿易》等課程知識相銜接。
七、主要教學方法
1.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發揮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的優勢,強調各種媒體之間的優化組合。
2.以課堂傳授、作學生的顧問和向導為前提,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領會和掌握學科內容,使學生的業余自學置于更為主動和完善的教學環境之中,增強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采用講授法、演示法、案例教學法、作業設計教學法等多種方法,仿真企業的經濟業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4.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注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的發揮。注重構建適合師生、學生之間交互、討論的教學環境。
八、考核方式
1.過程性考核。(占40%)平時將對學生在以下項目中的表現作記錄:①上課認真與投入程度。②師生互動或發言中的積極表現。③小組討論發言。④書面作業完成情況。⑤課堂考勤。⑥課堂筆記。
2.期末考核。(占60%)
期末考試采用閉卷形式,考試范圍覆蓋教學主要內容,考試時間100分鐘,滿分100分。
九、教材及主要參考資料
1.使用教材
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經濟法,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2.參考書目
[1]孔令秋,李印,經濟法基礎,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9 [2][日],金澤良雄,經濟法概論.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 [3]袁放建,袁小毅.經濟法[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2. [4]漆多俊,經濟法基礎理論,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6
[5]何清華,外國法制史,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8
十、參考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 1988年1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法(辦)發(1988)6號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
2008年8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450次會議通過法釋(2008)11號 4.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年3月16日 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5.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十一、教學主要內容綱要
第一章 法律基本原理
一、基本目的與要求
通過對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理解法律的一般知識,包括法律的特征、規范、淵源和體系;熟悉法律關系的構成和變動原因;掌握市場經濟的法律調整與經濟法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法律淵源;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法律關系的變動原因——法律事實 教學難點:法律淵源(制定主體及效力級次);
法律關系的變動原因——法律事實(會區分事件、人的行為)
三、教學主要內容
1.法律的一般知識
2.法律關系
3. 市場經濟的法律調整與經濟法律
四、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講授為主,案例分析,多媒體教學。
五、作業、習題、案例或思考討論題
1.簡述法律的特征、規范、淵源及體系;
2.簡述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
3.簡述法律關系的特征和構成;
4.簡述法律關系變動的原因;
【CPA經濟法大綱】相關文章:
6.高考物理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