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華同方的創業故事
E-mail塞滿了孫家廣教授的電子郵箱.所有這些寄自孫家廣的學術界同仁、實業界朋友,或是他過去的學生之手的郵件,其主題只有一個:祝賀這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出任新成立的清華同方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當教授遇上個體戶
已有打算將來寫一本小說講述自己的故事的孫家廣,必定忘不了1993年的10月13日.七年前的這一天,孫家廣"邁上了自己致力于中國軟件產業化發展道路上的第一個臺階"——這位正愁沒錢的清華大學教授得到了廣東順德一個姓勞的個體戶一筆投資.勞自己的小企業是生產衛生潔具的,想用惠普投資的公司里做技術管理.回到清華以后,研究CAD技術十多年、手頭握著好幾項科研成果的孫家廣躍躍欲試,盼望把自己在研究室里的技術變成市場化的產品.與勞幾次接觸之后,有點"饑不擇食"的孫家廣決定:與勞合作,成立高華公司.勞是占公司80%股份的大股東.但是孫家廣找到的這第一個合作伙伴對CAD認識相當膚淺.這位初中學歷的個體戶并不知道CAD其實很難做,合作的第一年就提出要有回報.兩年下來,勞發現CAD里頭"水很深",前前后后一共花了400萬元,只見投入不見產出,勞不再投錢了.勞也知道自己的那點財力再往下做,肯定不夠.
第一次合作,以有限的資本與它看不透深度的技術分手而告終.
科龍公司也不玩了
1995年11月11日,新的投資方出現.這次不再是個人,是做冰箱的科龍公司.科龍當時的董事長徐鐵峰拍板決定,以1500多萬元買下了勞的股份,成為在高華公司持股60%的新股東.占多數股份的科龍不想放棄在高華公司的管理權,盡管科龍自己并沒有會管理軟件企業的合適人選.軍人出身的徐鐵峰親自披掛上陣,擔任高華公司的董事長,并從科龍選派了一名總經理.作為一家國內知名的民營企業,科龍在冰箱領域的成功,沒能延續到它這次經營的高華公司中來.孫家廣說:"科龍做冰箱主要是靠軍事化管理,做軟件是搞高科技,兩碼事."
當時孫家廣是高華公司的技術專家,按理說,科龍方面應該尊重孫家廣的技術權威,但在實際的技術管理和實施過程中,雙方卻存在著不少分歧.科龍在冰箱領域的那一套管理方式,放在一群高學歷的技術人才身上,幾乎沒有什么效力.科龍給冰箱廠普通職工的月工資是600元,而對高華的職員,月薪沒有6000元、8000元,就很難留得住人.十幾倍的差距,科龍方面實在想不通.科龍可以為了一筆冰箱業務單花個幾萬元來請客戶吃飯,或是花20萬元來辦個娛樂晚會,但要把這點錢挪出來投在高華公司程序員的工資上,而且不知何時才能見到回報,科龍就有點不情愿了.科龍做冰箱形成的經營思維習慣,使它在投資做軟件時不可避免地表現得急功近利.雖然當時高華等公司的國產CAD產品的出現,迫使美國IBM合資的軟件公司)的總經理以及清華大學軟件發展中心和清華同方"電子商務城市信息化"事業部的第一把手.其實,在四個地方身兼多職,并不是孫家廣所希望的.孫家廣期望的理想狀態,是要有規模,能看出產業化的雛形,而不是現在各自為政,最多只能分別做到一年1000萬元左右的收入.......
【清華同方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清華保安哥的經典勵志故事12-14
逆襲上清華高考勵志故事12-09
清華大學生的勵志故事11-26
創業的故事11-03
創業與年齡無關創業故事12-09
清華大學學子王曉峰挑戰杯成功掘金400萬的創業故事12-09
不同方式的愛作文11-23
勵志的創業故事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