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浙江寧海陳建華九頃塘邊苦守五年培育出生態甲魚的創業故事
養殖甲魚五年才能產出,這樣的養殖方式在很多人眼中有點不值當。陳建華卻花了五年時間蹲守池塘,與黃狗、青山作伴,培養出了仿野生狀態下的甲魚。
養甲魚撞上南墻不回頭
說起如何開始養殖甲魚,憨厚的陳建華連說這是偶然。2012年,他承包了岔路鎮的九頃塘準備在周邊開發農家樂,卻因故停止。“之前做規劃、申請已經投入了不少錢,中途放棄有點可惜,便琢磨著在九頃塘里面搞養殖止損。”他告訴記者,由于之前做家具經銷生意,現在卻要搞養殖,兩者風馬牛不相及,想法剛說出口便遭到了親友們的反對。
不過,一向有想法的陳建華沒有放棄,開始看各類農經欄目,想走出一條養殖新路子。一天,一檔欄目報道的臺州溫嶺一家甲魚養殖基地激起了他的興趣。心想著九頃塘是天然的池塘,水質沒有污染,也許適合養殖甲魚,陳建華便打算去實地考察。
來到溫嶺的甲魚基地后,從投放料、換放池水等基礎工作做起,他冒著酷暑在這里學習了整整兩個月。隨后他又邀請該養殖基地的專家到九頃塘進行考察,評定水質、環境是否適合甲魚生長。“附近沒有污染,再加上湖里茂盛的荷葉,還是很適合養殖甲魚的。”專家的話給他吃了定心丸。
隨著挖掘機的“轟轟”聲,陳建華的養殖基地開始動工建設。巨大的投入是始料未及的,180畝的池塘光是挖塘布網就花光了60多萬積蓄,沒錢買甲魚苗讓他陷入困境。此時,有人向他拋出橄欖枝,愿花錢轉包下池塘。但陳建華不為所動,向親人四處籌錢,立志將養殖事業做到底。十萬,二十萬……籌錢買了4萬尾甲魚苗后,他身上真是不名一文了,最緊要的飼料錢都擠不出來!
“既然沒錢購買飼料,便索性采用人放天養的甲魚養殖模式。”陳建華豁出去了,九頃塘里生長著大量荷花,塘底淤泥深厚,給螺螄、水藻等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也給甲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只是沒有人工喂養,甲魚的生長會慢很多,人家兩年就能產出,他卻要等待4-5年的時間。
五年守塘終不負時光
萬事俱備,只欠等待,但這個過程卻異常艱難、漫長。養殖的第一年,他一個人搬到塘邊不通水電的小茅屋。屋前是茫茫湖水,屋后盡是青山墳冢。寂靜的夜唯有黃狗作伴,平日他便在湖邊巡邏守護那一池“寶藏”。而每次遇到風雨,必是他難眠的時候。一次臺風襲來,接連不斷的降雨讓塘中的水位越漲越高,眼看著就要溢出來了,此時將手伸到塘中,可見小甲魚苗順著手臂爬上來,它們都在等水溢出塘岸,開始一場“大逃亡”。陳建華心急如焚,面對180畝的池塘卻又束手無策。他心里已經作好了最壞的打算!萬幸的是,當池水離塘岸只有幾厘米的時候,雨停了,而這個憨實的漢子此時也激動地哭了。守塘期間,他被查出患有腎結石,經常疼得滿地打滾。醫生要求他住院,他的第一反應卻是,我走了,塘里的甲魚誰來守?他堅持不住院,僅同意在離甲魚基地近一點的診所打點滴。
五年中,甲魚基地沒有收入,但每年的維護費用卻要花去4-5萬元,他就千方百計賺錢補貼這個大洞。為了賣蓮蓬掙點外快,一次他冒著毒日,撐著小竹筏到湖中央采摘蓮蓬,中途沒喝上一口水,不料中暑了,差點栽倒在池塘中;為了省下生活費,有一段時間他僅靠采摘蓮子當飯充饑。
光陰不負有心人,陳建華的仿野生甲魚終于迎來了捕收期。他的甲魚個頭不大,但肉質鮮美,讓人贊不絕口。這主要得益于甲魚投放密度稀,在滿足捕食量的同時,有了更多的空間增加活動量,減少發病率。此外,他的雌性甲魚肚子里還有蛋,這在市面上很稀罕。“有些養殖戶急功近利為了盡快回籠資金,一般在兩年內就售賣了,只有養殖了四五年的甲魚才達到性成熟,能夠產蛋。”陳建華表示,他的甲魚幾乎可以媲美野生甲魚,如今他已將甲魚送去專業機構檢測蛋白含量,并注冊了品牌,力爭做好推廣,將優質生態甲魚賣出寧海。
【浙江寧海陳建華九頃塘邊苦守五年培育出生態甲魚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浙江開化夫妻賣千層糕的創業故事03-09
浙江金華60歲老人在家的創業故事12-09
林中生態雁放飛致富夢創業故事06-14
浙江建德何豐年產業化養蛇的創業故事03-09
生態環保故事征文01-29
荷塘邊的笑聲初中作文12-09
合伙創業的創業故事08-04
生態果園創業計劃書12-09
生態農業創業項目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