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故事
對于現在的大學生創業已經屢見不鮮了,有好多的大學生都能成功的創業,那么你想知道他們創業成功的故事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創業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一)大學生創水果連鎖店的創業故事
這兩年,武漢街頭涌現了一大批精品水果店,親親果園就是來自武漢本土的一支生力軍,2010年成立,目前已有22個門店,去年銷售額2800萬元。令人意外的是,它的創始人是從華農畢業的大學生。
創業初期每天只睡兩小時
胡勇出生于1988年。2010年,在華農農林經濟管理學院讀大二的胡勇遇到了創業啟蒙導師——以69歲高齡承包了江夏300畝荒地的湯立和。他們決定開荒種瓜,拔樹樁、翻地,瓜倒是艱難地種起來了,但還沒成熟就被野豬啃了。
大二暑假,胡勇和幾個同學在學校擺了個地攤賣瓜,起名“親親果園”。從華農到江夏,一車西瓜約500斤,胡勇頂著烈日每天騎電動三輪車來回跑。
大三那年,胡勇和團隊成員籌了4萬元錢,在華農門口開了第一家店。他們凌晨3點去水果市場進西瓜,運回店里一般是上午8點甚至10點,有時還要上課。晚上打烊回出租房已經是半夜12點,清點完貨物和賬目通常是凌晨1點,睡兩個小時后又騎電動車到江夏買瓜。就這樣熬過了大半個夏天。
用大數據思維賣水果
華農的這家店位置太偏僻,胡勇和團隊成員想了很多促銷方法,但還是虧本。胡勇說,他對每天的經營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結論,只要活躍會員數達到800人就能盈利。果然,在連續虧本3個月后,生意迎來轉機,“最厲害的一天賣了3000多單,一天的流水收入達到2.8萬元!
他有意識地對售出的水果做數據統計,和團隊一起搭建了自己的數據分析模型,得出“庫存管理辦法”和“毛利率運算法則”。
華農店獲得成功后,他們在江夏各個高校開設了分店,并走出校園把店開到了社區。2013年,親親果園第一個標準店開業,2014年繼續開了5個直營店和十多個加盟店,F在,他們運用“互聯網+”開拓網絡銷售渠道,擁有實體店22家,直營店擴張到了隨州、黃石等城市。
尋求運營模式新突破
2013年,親親果園開了第一家精品店,武漢本土精品水果店天香果園也在這個時候成立。2014年,深圳水果精品店巨頭百果園進駐武漢,門店遍布武漢三鎮。2015年,武漢水果業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光精品店就有200多家。
“武漢的水果行業經歷了導入期,現在正處于成長期,還沒進入成熟期!焙抡f,這些年來他見證并參與武漢水果行業的變革,絲毫不敢懈怠。“想發展必須在運營模式上有突破。”
他家里的書桌上擺滿了經濟學、管理學書籍,每天下班后都會翻一翻。他還鼓勵員工一起讀書:“我們每個月開一次‘親親果園’讀書會,大家把讀書筆記做成PPT,一起交流!薄皬漠a品到模式,再到資本,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才讓我覺得還有些意思,也更有動力!焙略谂笥讶膭钭约骸
創業故事網點評
水果是一個競爭很激烈的行業,而且有一定專業度。胡勇之所以能成功,取決于他比一般的'經營者更愿意動腦筋,把握了經營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并對策略進行及時調整。比如,開第一家水果店時,雖然剛開始賠本,但他知道扭轉局勢的關鍵點在會員數量上,知道自己賠多久能賺錢,把風險限制在可控范圍內。這種風險意識又來自之前擺地攤失敗的經驗,他經歷的那些挫折是他創業的無形資本。
目前他們的發展也面臨十字路口。選擇在更多城市開店只能作為一種策略,而不是戰略,因為他們與同行的競爭是無可避免的。更應該做的是明確自己的業務屬性、整合資源,形成核心競爭力。
(二)在校大學生創業做跨境電商創業的故事
從對電子商務的懵懂無知到做校園跨境電商先行者,他將電子產品和汽車配件出售到美國、俄羅斯、歐洲等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年收入10余萬元。近日,武昌理工學院商學院電子商務1301班的劉歡被學院評為“每月一星”的創業之星。他的創業經歷,讓老師和同學們紛紛稱贊。
高考失利走向社會學經驗
發現不足重返校園學知識
劉歡出生于1992年,湖北黃岡人,2011年,他高考失利,考上一個不滿意的大學,就產生了放棄學業、外出闖蕩一番的念頭。在幾經思考之后,他毅然的選擇了離開校園,去社會闖蕩,準備在公司上班積累經驗和資金后,再開始自己的創業路。
當時,國內的電子商務已逐漸興起,劉歡在京東底下的拍拍網工作了一年,在工作中他發現自己很多專業的東西都不會,依舊需要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劉歡談道:“在拍拍網工作的一年中由于專業的知識吃了很多苦頭,即使每天加班還是趕不上別人的進度。那段時間讓我覺得很累并且也意識到沒有專業的知識是很難有發展的空間的,所以我有了返回學校繼續學習的念頭!
作出決定的劉歡又重返了學校,復讀了一年,最終考上了武昌理工學院。進入大學的他目標明確,選擇了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2013年9月,他走進武昌理工學院,成為了該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
學以致用選擇創業
做校園跨境電商先行者
進入大學后的劉歡在自己的專業課上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在學校組織的有關電子商務專業的講座和研討會中,得到了很多新的感悟和體會。大一下學期,劉歡在學校舉行的電子商務孵化基地的創業項目中產生了再次創業的沖動。他說,“我要學以致用,在創業中將理論運用到實踐。”
2013年,國內電子商務已經很熱門,涌現出各種各樣的網店。而在拍拍網工作了一年的劉歡,發現國內電子商務存在很多弊病,就決定做跨境電商,將國內的商品出售給國外。當時,跨境電商在國內不為大多數人所知,學校也還沒有開設跨境電商這門學科,也沒有比較專業的人士可以指引他,劉歡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懷著試一試的心態,用自己工作一年的積蓄作為資金,開啟了他的跨境電商創業之路。
創業之路并沒有那么順利,在開始創業的幾個月里,一筆業務也沒有的狀況讓劉歡受到了很大的打擊,但是他并沒有放棄,依舊堅持了下來。出現了問題就需要去解決問題,而當時他只有一個人,沒有人可以給他意見,也沒有人告訴他該怎么做。他說道:“在創業初期的那段時間,實際上我是比較迷茫的,沒有人可以指導我,只能通過自己的摸索去一步步嘗試!
劉歡一個人從產品質量、物流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一個一個去思考為什么沒有銷量,最終他發現物流服務對于跨境電商是很重要的。劉歡說:“由于是將商品郵寄到國外,所以物流的速度不能太慢。如果物流速度慢了就沒有競爭力了!币庾R到問題后的劉歡在與物流公司的協商中一步步解決了物流問題,而他的創業之路在開始半年后終于迎來了第一筆訂單。隨著第一筆訂單的開始,他的創業之路也越來越順利。在2015年一年中,他的銷售量達到了35萬元,取得了30%的凈利潤。
產品通過網絡售往四十多個國家
年收入10余萬元
現在已經大三的劉歡,創業之路已逐步走上了正軌,而他又增加了兩個幫手,成為了他繼續創業路上的合伙人,F在他的.工作目標比之前更穩定一些,主要將電子產品和汽車配件出售到國外,出口范圍正在一步步擴大,包括美國、俄羅斯、歐洲等四五十個國家和地區。現年收入已達到十多萬元,而這個數字正在逐漸增長。如今,他早已可以自己支付學費和生活費,并且還能時常往家里寄錢貼補家用。劉歡說,“我準備買車,并將創業項目入駐漢口北,希望以后可以將這個項目做得更大!
在創業上獲得成功的劉歡還有著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在校學生,雖然創業花費了他很多的時間,但是對于學業他也從來沒有松懈過。在學校他一直都是認認真真學習專業課的知識,沒有因為自己的創業時間而耽誤了學校的課業。他的素質導師秦靜老師評價道:“他為人低調沉穩,對自己的創業道路規劃也很明確。盡管自己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在創業這塊,但平常基本上很少缺課。即使有事情也會及時請假報備,嚴格遵守學校的管理制度。”
回想自己的創業之路,劉歡感觸最深的就是需要堅持。他認為無論什么事情,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取得成效,正是他的堅持讓他取得了創業的初步成功!拔蚁M辛藙摌I念頭的學弟學妹們都堅持下去,對于在學校的創業大賽,創新比賽中產生的一些好的想法,比賽后也應該繼續下去,而不是在比賽獲獎后就把它們放在一邊。要相信自己,堅持就會有收獲。”劉歡對學弟學妹們建議道。
(三)廣州19大學生創業開理發店的創業故事
來自廣州4所高校的19名在校大學生,邊讀書邊開理發店,豪言要顛覆高校及周邊的傳統理發體驗,打造中國高校第一個互聯網理發體驗平臺。這個通過眾籌打造的“發學院”創業項目,在短短半年時間籌集到了超過100萬元的資金。
他們自主開發了網上預約平臺,嘗到了高校“互聯網+理發”的頭啖湯,一口氣開了3家理發店,目前粉絲達到了3萬多人,理發店已經實現了盈利。他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在今年7月完成廣州五山、大學城、龍洞3個高校區的店面布局,完成發學院平臺的第一個創業項目的孵化并公司化運營。
然而這個項目的創新點或者核心競爭力在哪?不管是創業者本身還是創業導師,對項目容易復制都心存擔憂。這就意味著,店面快速擴張后的管理可能是個大問題。
高校理發店:邊喝咖啡邊讀書,還有駐場歌手
手機連接免費Wi-Fi,坐在“書吧”安靜地讀一本書,也可以在“水吧”點一杯咖啡度過難得的悠閑時光,耳邊還有駐場歌手的表演……這里并不是咖啡館,也不是休閑書店,而是一間開在高校里的理發店。
最近,廣州天河的五山高校區,接連出現了3家名為“發學院”的理發店,顧客可以通過網上預約理發時間,并進行在線支付,主打社區友好環境體驗,受到高校學生的熱捧。
23歲的楊偉杰是“發學院”的聯合創始人和CEO,他同時還是華南農業大學軟件工程專業大三的學生。楊偉杰告訴南都記者,“發學院”創業項目的想法來自于女同學呂永青的一次抱怨。呂永青是華南農業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大三的學生,“發學院”的首席運營官。
“呂永青是一名典型的工科女,平時也有美美噠的需求,但是學校里的理發店比較簡陋,滿足不了需求,外面的理發店又遠又貴,于是我們就想,如果開一個屬于學生自己的理發店會怎么樣。”楊偉杰這樣告訴南都記者。
經過調研走訪,楊偉杰發現,同學們對高校周邊的理發店普遍“吐槽”很多,很多同學都不滿意校門口的理發環境、態度、技術,也不滿意昂貴、質量不高的洗護用品,“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業努力,革新同學們的理發體驗!
Crazy的目標:中國高校首個互聯網理發體驗平臺
大學生開理發店,并不是高大上的創業選擇,“我們開始也遇到了很多不理解的聲音”,楊偉杰回憶說,但最讓他意外的是,他們的眾籌項目得到了學校的大力支持,成為在校大學生“雙創”的明星項目。
“我們100萬的啟動資金,完全沒有去任何網絡平臺運作,全部來自身邊的朋友、同學。幾乎所有的眾籌人都是身邊認識的朋友,要么線上要么線下,都認識的!
學校的鼓勵和支持,讓楊偉杰和呂永青最終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2015年10月底,第一家“發學院”理發店在華南農業大學正式營業。呂永青建議,就用英文crazy作為理發店的LOGO。
很快,理發店就盈利了,嘗到創業甜頭的團隊一口氣就開了3家連鎖店!拔覀兊哪繕耸歉淖兏咝<爸苓叺膫鹘y理發體驗,建設最受高校學生喜愛的美發中心,打造中國高校第一個互聯網理發體驗平臺,進而成為引領高校潮流的風向標!眳斡狼嗾f。
美發業“小白”:請來的發型師7天就走人了
不過,創業不可能一帆風順。雖然有著不錯的點子,可對于美容美發行業而言,楊偉杰、呂永青等學生無疑還是一群“小白”。
“我們去招聘發型師,很多發型師都看不上我們,因為覺得我們不懂行,有些則是糊弄我們,我們自己一路摸索過來,也吃了很多虧。”楊偉杰說,隔行如隔山,再加上學生創業,給出的待遇標準不可能跟市場上的理發店相比,發型師隊伍極其不穩定。
“最初,發型師隊伍極其不穩定,有個發型師呆了7天就走了,很尷尬!睏顐ソ苷f,直到最近,發型師的隊伍才算得上真正穩定了下來!艾F在我們一共有17位發型師,最長的工作資歷有15年。”
逐漸穩定的不僅僅是發型師的隊伍,短短半年時間,“發學院”的聯合創始團隊就達到了19人,他們分別就讀于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等4所高校。呂永青說,大家都是90后,年齡最小的生于1996年,年齡最大的就是CEO楊偉杰,今年23歲。
項目目前也已經實現了學生公司化自主運營。2015年12月,他們還成立了美發公司,由學生擔任公司法人代表,公司還設立了董事會、經營管理委員會、股東代表、各門店店長以及員工等機構以及人員,建立健全了風險與財務監控機制。“我們現在采用的是輪值CEO的制度,讓有能力者都有機會得到鍛煉”,聯合創始人楊偉杰介紹說。
未來的“生意經”:高校美發市場的潛力巨大
楊偉杰告訴記者,團隊自行開發了理發店網上預約平臺,在不到半年時間里,粉絲就達到了3萬多人。通過網上預約平臺,實現了“互聯網+理發”的運營模式,同學們可以通過線上進行預約和支付,減少了剪發所需的等待時間。
呂永青對“發學院”的未來發展有著清晰的思路,“我們的理發店不僅僅是理發服務,還提供了免費W i-Fi、書吧、產品展示區、水吧、駐場歌手等多種大學生喜歡的服務內容,社區型良好的理發環境是我們追求發展的方向!
目前,這三家理發店都已經開始盈利。楊偉杰認為,高校美發市場的潛力巨大,“我們計劃在今年7月完成廣州五山、大學城、龍洞3個高校區的店面布局,預約平臺的用戶突破5萬,完成發學院平臺的第一個創業項目的孵化并公司化運營!
雖然當下的路走得很順,但這樣的理發店模式擔不擔心被人復制?對此楊偉杰坦言,說不擔心是假的!皬奈覀儊碚f,只能是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服務質量,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門店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創客觀察
核心競爭力是問題,容易被復制要警惕
最近采訪的一個已經算得上是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提及自己的創業經歷,他總結了一句話,“創業就是一個坑,創業經歷就是一路坑過來!痹倏础鞍l學院”CEO楊偉杰說起,最初被發型師“瞧不上”,心有戚戚焉。
“發學院”談不上是技術型創業,行業也是瞄準身邊的理發,似乎也與高大上無緣。但成立僅半年時間,就開了三家店,甚至開始盈利,不能不佩服楊偉杰等人市場定位抓得準,點子足夠新,做事有魄力。
也有人要說了,幾個大學生開個理發店,這也算得上是創業嗎?其實,歸根究底,無論是哪種創業,商業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楊偉杰在挑選一個合心又優秀的發型師時所耗費的'心血與努力,與一個程序員面對電腦日以繼夜時的吐血奮進,從本質上看其實是一樣的。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發學院”的創業其實才剛剛開始,他們克服了起點的一個坑,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坑可能還有很多個。
項目的創新點或者核心競爭力在哪?廣州大學生創業研究院創業導師詹茜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提出疑問,“要實現O2O其實也不難,這樣的話只要其他理發店也實現了O2O,這個項目看起來的一大亮點也就輕易被復制了。”當然,她也肯定了從學生角度出發來看,項目還是很成功的。
“以理發作為創業項目,站在市場的角度上來說,有可行性,考慮到了市場的剛性需求!闭曹绫硎,楊偉杰等人抓住了同行在該市場領域中存在明顯不足的問題所在,質量低,環境差,價格高,顧客滿意度低。首先建立了O2O平臺,實現線上消費,線下體驗,同時,節省理發前的等待時間,“可以說解決了顧客群體消費時的一個痛點,過長的等待時間是理發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詹茜認為,“發學院”項目通過完善的配套設施,優于同行的店面環境,如店里配套書吧等多種設施,環境舒適,在解決理發需求的同時,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的增值服務,“而且這些服務較切合學生的喜好,能夠起到一定的粘性作業。這些都是這個項目非?扇〉牡胤健!
資金方面,詹茜表示,現在學生創業的資金來源其實比較容易。既有政策的鼓勵,也有學校的支持,學生可以通過貸款、眾籌等獲取項目啟動資金,難度已經比之前有所降低。團隊及時建立了完善的運營、管理機制。制度的確立確保項目有效持續的運轉,實現了運營的可行性。
但她同時也注意到,“發學院”要擴張,將來須主要考慮發藝師傅和店面快速擴張后的管理。此外,她對發學院團隊的輪值CEO制度也提出了疑問!半m然可以讓每個團隊成員得到鍛煉,但是給人員架構帶來的不穩定性會對管理造成風險,而且該如何確保每個輪值的成員有足夠能力也是個需要注意的地方。”
【大學生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大學生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好的創業點子創業故事05-12
大學生勵志創業故事05-10
大學生創業故事大全05-10
大學生創業勵志故事11-04
大學生真實創業故事02-17
大學生MM的創業故事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