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后白手起家創業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90后白手起家創業故事
你知道有哪些是90無本創業的故事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嗎?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90后無本創業故事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90后無本創業故事(一)
徐井宏兒子:高中休學創業,失敗后去念大學,兩年后再退學做微信公眾號
所以在講這個之前,說我的觀點之前我先給大家講兩個故事,一個故事是我自己兒子的故事。我自己本人,說夢想是什么?大家創業也好,都在中秋自己的夢想我定義的夢想就是探索未知,創造未知,創造未來。也就是說怎么樣用你這短短一生能夠讓更多的未知事情變成已知,所謂的破萬卷書行萬里路。同時能夠為這個世界的改變,為這個世界更加文明和人類的更加幸福能夠多多少少創造出一些價值,我覺得這就是夢想。
在我的人生中我覺得起碼有兩個缺憾,第一個缺憾是我竟然到了23歲才第一次談戀愛,而且就談了這一次戀愛到26歲就結婚了,然后這一輩子就這一個老婆。我兒子把這個替掉了,我兒子說他14歲談戀愛,現在談了N次戀愛。
第二件事,我們在座有很多特別優秀的他們創造了非常輝煌偉大的事業,我本人大家別看寫了這么多,但是我引以為傲,當然我認為我非常的幸福,我認為巨大的成功,但是我沒有自己去完全投入到所謂的大家狹義的“創業”的詞匯上,我沒有自己創立公司。雖然清華科技園建設公司是我創建的,然后現在在清華控股擔任董事長,也是我擔任董事長三年之內資產從580億到今年6月底1700億,預計到今年年底的2000億,這樣的一些成績。但是我自己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或者像你們在座的這些人一樣,赫暢、昭贏、于仁國,你們都在完全創造自己的.一個企業。我這是一關,但是我很欣慰的都是我兒子補上。
我兒子出生1994年,大概是在高二的時候,就是這個時節,十一,他回到家里突然跟我講一件事兒,說老爹,我畢業之后要GAP一年,我根本不懂啥叫GAP,不懂什么叫GAP?他說我讀高三之之后不上大學了,我說你干嘛去?他說我創業。16歲的時候。當時就蒙了,然后中國的家長基本上傳統的,希望孩子按部就班的走。因為他文理分科的時候選擇了出國班,所以我當時等著他申請某一個學校,然后去上學,最后他告訴我不上學。那個十一我就沒有過好,其實小孩他媽比我過的還不好,然后我們就討論怎么辦。
我就跟他談,我說你創業水平有什么基礎,要做什么?然后就跟我談了一個項目,要跟一個當時比他大兩歲的從美國回來的張林宣,這孩子也是在美國一個名大學錄取之后毅然休學,不上了,回到國內攛掇跟他們幾個小孩一起玩個事兒。我說這樣,能不能讓我見你那些好伙伴們,他說行吧,我就請他們吃了一頓飯,一聊一幫挺好的孩子。
回來我還是猶豫,然后我就跟我一個朋友,我這個朋友據說剛剛要投于仁國,第三輪融資投了阿里,這哥們兒,因為他從小看到,我們兩家小孩一起長大。我說我兒子要不上學,他說絕對不行。當然我從小就放養,從四五年級我就開始不管他,把一切決定權交給他,我說現在我強迫這個事兒基本做不太到。后來跟他探討到底這個壞處是什么?他說壞處怎么成功,這么小的小孩,完了摔N個跟頭,撞多少南墻回頭時間就過去了。我說道明兄,我說你說這人一輩子總得撞墻,我說你也撞過,我也撞過,你也摔過跟頭我也摔過跟頭,我說是早創好還是晚創好?我說16歲就創比26歲撞是不是好一點。他說這一點也有道理,但是你別心疼。我不會心疼,都是他自己走的路。
于是我就把兒子找來,我說這么多年了,既然你提出來你的決定,你的選擇你自己決定。但是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別找我投一分錢,我說我不做你的投資人,你既然要創業就要靠自己;我說第二件事兒,我所控制的,或者我所領導的所有的公司,因為大家知道清華產業的公司不是一間清華控股,大概有幾千家公司都是我們各種子公司、分公司,我說所有只要跟清華沾邊的不許有合作。
我說你答應這兩點你就去做,他說我答應,實踐證明都答應了,現在誰也不知道這個人是我兒子,后來包括他找投資人,找的都是我不認識的。之前我跟徐小平、跟薛蠻子還不認識,今天另當別論。
他們做的這個項目叫在搖網,做了一年多,也拿到了投資,然后就失敗了。還還沒等到失敗的時候,這小子又自己琢磨琢磨,說不行我還是讀書去吧。這一年他挺牛的,在那兩年里參加了各種創業大賽,拿了數個獎,包括天津臺的《藏龍臥虎》節目,北京臺的各種節目,成為一個號稱中國最年輕的創業者。但是他覺得為什么沒成功?他總結了叫我自己的知識還不夠,很多想法落實到實際中是不夠踏實、不夠深刻,說我還要讀書。那你就讀書,自己聯系,現在在讀書呢。
結果去年,到美國一個文理學院去讀教育,因為他做這個事兒就是教育,今年暑假回來告訴我,我明年要退學。我說你為什么要退學?他說你想,我在美國,因為美國文理學院一般都是在大城市的邊上,他說你覺得我在那樣一個鄉村待上4年不是太浪費時光嗎,兩年我覺得已經夠了。
我說那干嘛去?他說還沒有想好,我去硅谷吧。我說這個不談論,我說我現在跟你談一件事情,你還要幾年,因為上學我還給他交學費,我說經濟獨立,不要我給你交學費。我說兩年,按我的計劃,你到大學畢業,我的腦子里認為你該大學畢業,雖然你不讀大學了,但是到那個時候應該是不再找我要錢了,他說不用,一年。我說一年,你凈吹吧。
于是在暑期這個小子自己搞了一件事兒,自媒體,叫“亂世人情”,講的東西我不堪入目,因為全是和性相關的,21歲,所以我跟他媽又犯愁,但是我后來還是想通了,我說他是90后,是一代新人,我們能做的就是繼續欣賞他和鼓勵他。
所以青春是什么,為青春點贊,青春就是可以闖蕩,可以做前人未做的事情,可以去拼搏。在這個角度上來講,創業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所以我希望中國的年輕人身上都能夠具備這種精神。
90后無本創業故事(二)
我講的第二個故事是一個可能大家都聽說過的人,這個人叫童之磊,中文在線的創業者,中文在線今天是中國最大的數字出版企業,也是國內第一個上市的互聯網概念的公司。
大家知道過去過去互聯網概念全部在海外上市,包括老三家新浪、搜狐、網易,包括很多,都是在納斯達克紐交所、香港等上市,所以這是第一間國內互聯網概念上市公司。今年2015年1月份正式登陸創業板,登陸之后帶來連續23個漲停板,所以當時是個神股。到今天,股災的情況下依然在90多塊錢,經歷了從最高到190然后到130,到60、70后來到100多,我相信未來這一間是大有企業的企業。
童之磊是我的清華學弟,他2000年開始創業,所以到2015年經歷15年創業歷程。在這樣一個征程中我幾乎見證了他從創業那一天直到今天全部的經歷。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他曾經背負了簡直無法償還的債務,他借遍了他所有的親戚朋友和同學。他經歷了他的第一次婚變,因為原來前面那小兩口我們都是很好的交往,也都很好的朋友,覺得他這樣沒法過日子,這種創業未來無法預測,也許會兩口子一家一生會背負下去,所以經歷了第一次婚變。后來林子君女士嫁給了他,引進哈佛幸福的課程的這位女士,后來也是圣經網人的合伙人之一。經歷了所有艱難的過程。所以在這樣一個過程中,童之磊以他極其頑強的意志走到了今天。
關于他的每一個故事其實還可以總結出很多,因為今天沒有那么多時間。但是我說第一個故事是年輕人可以闖蕩,說第二個故事是告訴大家創業其實真的是一條非常艱苦、非常曲折,非常需要你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強大的信心的一項事業。
因為我們在這一兩年看到的很多都是光鮮的東西,都是成功了之后的報道,都是那些一夜暴富等等等等激起了大家很多的似乎創業可以從一夜從今天變成一個大人物,一個大富豪。其實這是不可能的,既使是上市成功,童之磊公司上市那天,我說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還是同一個人,還需要未來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更大的成功。
所以我跟媒體朋友講,我說你們能不能更多總結一點創業失敗的例子,讓大家從這里面能夠吸取到真正的養分,因為我們看到宣傳的那些當然可以吸引注意力,可以讓人一時興奮。
年輕人創業的四大原則
因為今天的年輕人創業我不再講,我在一些場合愛講一些例子,比如情趣商店,還有更年輕的要給員工發一億獎金。真正的創業是要實實在在做有價值的東西,真正做出有價值的東西你才可以持續的走下去。所以要說今天我講“做有智慧的創業者”,第一條就是大家要創業也好,要做任何事情也好,首先你要真正的能去創造價值,而這個價值又是能夠對這個世界更加文明,對人們的更加幸福和快樂能夠真正的起到作用。所以用這樣兩個例子。
大家怎么創業,第一條有價值。
第二條,好多創業者在問我一個問題,說徐老師我想創業,我做個什么事情好呢?我說我要知道那個事情什么好我就去做了,等不到你。我一直在清華當老師,很多家長孩子在孩子高考之后來咨詢我報考哪個專業好,我跟家長們說和創業者說的都是一樣的,沒有哪個專業更好,沒有哪個行業更適合于創業,而真正適合你的是你最喜歡并且有可能擅長的那件事情,是你最擅長的事情。所以我跟很多創業者講,我說做創業第一條就是要做你擅長的事,不是時髦的事,不是大家說這樣好那樣好你就跟風。
大家知道創業,今年在中國大概每天1萬家新企業的誕生,這兩年每年有幾百萬家企業新起成立,但是大多每天有幾千家死亡。所以在做創業的時候,首先問自己我適不適合于這種狹義的創業,就是做一個企業。其實創業不僅僅是做一個企業,我自認為雖然我沒有狹義的創業,但是我也是在創業也是在走我的人生。當年第一次聽到創業這個詞是在我比你們小的多的時候在我上小學的時候中國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創業》,里面的模型是大慶鐵人王進喜,講的是大慶石油油田的開發。所以創業叫做創造事業,不一定非要狹義的去注冊一個公司。
所以要做你擅長的事情,實踐你有些擅長的事情,然后再去培育你可能擅長的事情,這樣這條線就接起來了。
所以在中國要做企業家,甚至要做一個企業的創業者,大概要具備四條素質,第一條叫價值創造。
也就是說你要有理想,要能夠創造價值,這是決定你的召喚力和領導力。如果一個企業如果不能夠為這個世界的改變作出他的貢獻,這個企業就不可以持續也成為不了偉大的企業;
第二條要有學者智慧,要有知識,要會判斷,這個解決的是你的洞察力。我們不能人云亦云,不能隨波逐流,要有你自己的思想和有自己的判斷。第二解決的是洞察力問題;
第三條,要有商業思維。這個是做企業和做學者和做官員本質的區別,企業是企業家的事情,政治是政治家的事情,教育是教育家的事情,有人是全才,但既使是全才,在某一件事情上也要去盡你的全力。所以商業就是這樣,做企業就是這樣,必須懂商業思維,必須懂市場、懂競爭。這個解決的是你的決策力問題。
最后一條要有江湖行動。大家覺得“江湖”這個詞不大褒義,但是我一直把它看成是一個褒義的詞,江湖是什么?有信譽,懂規則,解決的是你執行力問題。
曾經我有一個同事,我跟一個同事到美國他問我一個問題,他在美國讀了很多年書回到國內要干一件事情,他這個事情想的非常偉大,也非常正確。如果用我們學者理論分析這件事一定具有廣大的前途,但是他就是推不動,然后跟我另外一個同事比較,他說誰誰誰他那事兒也不怎么樣,怎么那么多人支持他,怎么獲得那么多的資源。我實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我沉默了一分鐘之后,我想到了兩個字叫“江湖”,我說你不“江湖”,“江湖行動”解決的是執行的問題。所以光有很好的思想光有很好的`創意沒有用,最后要落實到行動。
你們是中國的未來,你們現在大多數在讀書,而且你們今天的條件不比我們不知道好多少,你們今天是一邊讀書、一邊實踐、一邊創業。在我們那個年代都沒有。我上大學的時候第一個星期就要實現我從小學一直到上大學之間一個巨大的夢想,而且我再上小學那時候覺得這個夢想實現了我就一輩子就幸福了,什么夢想?就是到北海公園去劃一次船,因為我出生在黑龍江一個小小的縣城,在我上大學之前我沒見過火車。我一個鄰居的伯伯從北京回來給我帶了一個禮物就是一本明信片,明信片里有一張圖片是一堆紅領巾在北海公園劃船,在白塔下。那個時候在我小小的心目中這一輩子我要能到北海公園劃一次船,我這一輩子就值了,所以我上大學第一個周末就拉著我的同學到北海,那時候就激情蕩漾,好幸福好幸福。所以夢想是隨著你的年齡的增長,隨著你的閱歷的增加在不斷的變化的。
于是在后來的成長歷程中,這樣的一個一個經歷,一個一個夢想的實現,推動著我們這一代人在不斷的前行。但無論如何,我依然回到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90后是中國最大的希望。未來是屬于你們,所以我呼吁大家,我給我們清華控股定義了一個產業的世界觀,叫“不求暴力,求價值”。反過來講叫天道酬善、天道酬智、天道酬勤,善為善良,智為智慧,勤為勤奮,所以在你們這么好的成長環境下,也希望這樣三個字能夠跟隨你們的未來。
90后無本創業故事(三)
近年來,隨著90一代不斷從大學畢業步入社會,越來越多的90后年輕人開始尋求自己的事業。但是李逸凡卻與大多數90后的創業者不同,她對記者說:“我高一讀了一些時間,之后其實就沒怎么讀書了。”高中就想去做生意,這讓她的父母難以接受。
父母并不支持,這讓李逸凡在創業之初異常辛苦。李逸凡解釋,那個時候爸媽根本不愿管我,教室也是自己租,老師也是自己招,每天陪著學生晚自習一直到晚上很晚回家。對于一個年僅18歲的女孩來說,能咬牙堅持下來,確實不易。
李逸凡說:“父母覺得我做的這個事情完全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完全沒有辦法溝通。畢竟一個小姑娘,那會兒才18歲,突然和家里說我要晚點上學,要去做生意,這讓他們難以理解。爸爸不知道我創業一年以后會是什么樣的結果,他怕一年以后或許會和他說我繼續創業,不上學了。確實這是完全有這個可能的。”
創業之初,李逸凡遇到了一個重要困難,招老師。招不到老師就沒有辦法開課,于是她從互聯網著手,利用網絡社交平臺給自己需要的老師留言。李逸凡坦言,很多留言都石沉大海得不到回復。只要是回復她的老師,她覺得靠譜,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說服老師過來上課。
作為教育企業的CEO,李逸凡對教育也有自己的一些觀點。
她認為,教育應該以人為核心,人需要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因為人是會思考的動物。而應試教育卻是倒灌式的教育,這讓受教育的人疲于應付考試,難以自己思考。
對此,李逸凡說:“托福、ICT等在美國和中國都是應試教育的趨勢,我們完全不可能去扭轉現狀,因為不適應市場就會“死”。但會嘗試改變一些東西。比方說在里面加入一些元素,讓學生自己定制自己的`課程時間,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課程消化能力來學習。”此外,李逸凡還表示,讓中國的學生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這可能是今后她要去做的事情。
在李逸凡看來,創業一定自己要上心,如果自己都不上心,那更不會有別人為你上心,這樣是做不好企業的。
【90后白手起家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90后白手起家創業故事12-09
90創業故事白手起家11-25
90后如何創業白手起家03-09
90后白手起家創業點子12-09
90后白手起家創業點子有哪些03-09
90后的成功創業故事12-09
90后女生創業故事03-09
農村90后創業故事12-09
90后女生創業成功故事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