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年輕人在家創業養殖故事
創業要想成功,除了有了點子以及熱情是不夠的,需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接近真實。那么有哪些年輕人在家養殖創業成功故事呢?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年輕人在家創業養殖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年輕人在家創業養殖(一)
夫妻倆養鴿子年利潤百萬
膠州膠東街道辦事處朱家寨村的孫立國夫婦,在偶然的機會發現養鴿商機,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每年10多萬只鴿子銷售到島城市場。由于養殖的鴿子供不應求,每年的利潤達到百萬元。眼下,致富后的孫立國有了更大想法,除了擴大規模增加蛋鴿養殖數量外,還將對鴿子進行深加工,對于愛好養鴿的村民,他愿意免費傳授鴿子養殖技術,帶動更多人致富。
夫妻倆改行養殖鴿子
記者在朱家寨村的國霞養鴿場看到,一只只白色的鴿子在籠子里悠閑地吃著飼料。據孫立國介紹,他原先從事過很多行業,開過半掛車,開過收割機,經營過飯店,養鴿子之前還販賣辣椒。
2001年初,他到威海收購辣椒,偶然間看到有家大型規模化養鴿子企業,當時就萌發養殖鴿子的念頭。剛開始父母覺得風險大并不支持他的想法,但妻子卻非常支持他,于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購回600對“美國白羽王”和“泰森”種苗,由于缺乏養殖經驗,養殖的鴿子生病了不少,好在及時請教專家,到了年底一算賬,鴿子數量增加了不少,還小賺了一筆,讓他對養鴿信心倍增。
一年出籠10萬只乳鴿
“養殖鴿子有很多學問,剛開始我不懂,都是一步一步琢磨出來。”孫立國告訴記者,鴿子喂原糧,只要把小麥、玉米、高粱、豌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就行,不需要加工,再配以中沙、貝殼粉、骨粉、魚粉和紅土等礦物質,讓種鴿多產健康蛋、促進乳鴿快速增長。他還安裝了自動飲水器,全自動喂料機,既節省了人力,又減少了飼料的浪費,降低了鴿子的喂養成本。現在每月至少出欄上萬只乳鴿,由于鴿子不適合長途運輸,他養殖的鴿子主要銷售到島城市場和周邊的高密、諸城等地,一年下來至少能出欄10多萬只。
“今年的.飼料比往年便宜,鴿子的利潤自然增加了不少,每只鴿子的利潤在7元左右。”孫立國說,自己養殖鴿子的品種是“美國白羽王”,因繁殖率高,宰殺褪毛后皮色和肉色好,非常受客戶的青睞,每年向他購買種鴿的養殖戶也有很多,每對種鴿的售價在120元左右,每年的利潤近百萬元。
“下步我打算再擴大規模,對鴿子進行深加工,通過互聯網銷售到全國各地。”說起今后的養殖規劃,孫立國信心滿滿地說,爭取在三至五年內,將養鴿場發展成為山東省內最大的鴿子養殖基地和種苗基地。現在他已經成立養鴿專業合作社,他愿意免費傳授養殖技術,讓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年輕人在家創業養殖(二)
靖州楊梅大王的創業路
在湖南省懷化市靖州縣坳上鎮木洞村,每到夏天,全村7萬多畝楊梅果實累累,長勢煞是喜人。成熟的木洞楊梅碩果嬌艷欲滴,以其特有的姿色和風格迎接眾人的挑選。提起這里,人們甚至會忘了木洞村的原名,而直呼其為“楊梅村”。
可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這里還是連路都沒修好的窮鄉僻壤,更不用說村民的生活品質達到了什么水平。如果沒有轉業軍人盧登科的出現,或許也就不會有每年夏天將我們饞得流水直流的靖州楊梅。
提起盧登科,楊梅村人沒有不豎起大拇指點贊的。正是這位面帶謙虛笑容樸實的老人,他帶領著村民們從開山造林做起,一步步克服困難,成就了“天下楊梅出靖州,靖州楊梅出木洞”的名句,也帶領著他的村民們,走向越來越舒適安康的生活。
炮火的洗禮,讓他有了不一樣的堅毅
盧登科20歲那年冬季應征入伍,新兵訓練還沒結束多久,馬上參加了戰爭,并擔任炮兵工作。談起那段血與火的往事,盧老記憶猶新:“好幾次差點喪命!有一次很久沒洗澡,半夜悄悄去河邊,剛洗完上岸就聽到炮彈的聲音,那個炮彈剛好就掉在我洗澡附近那個位置!”“還有一次在發電報,一圈人圍著,一個炮彈突然掉進來砸在桌子中間,桌上還有發報機等各種機器,兄弟們都嚇懵了,整整五分鐘鴉雀無聲,幸好?那是個啞彈!”這些驚心動魄的故事,盧老說起來顯得有些云淡風輕,但誰都知道,經歷過近乎零距離的生死考驗,總會刻骨銘心。
盧老說,那時候大概每天的炮火聲太多,對于炮彈的聲音和距離,他已經能非常準確地進行判斷。如果聲音短平快,那必定炮彈是過了頭頂的拋物線,并不會有什么危險;而如果炮聲是“咳咳咳”的斷斷續續的聲音,基本上能不能撿回命都是個未知數。可是這樣的準確卻讓他對聲音極為敏感,以至于從戰場上回來的前一段時間,整個人完全處于淺眠狀態,任何一點聲響都能將他驚醒。
而戰爭的殘酷之處還不止如此,當年部隊都只能夜里行軍,所有能反光的物品都不能佩戴,所有的照明設備也不能使用,連車輛的燈都要纏上紗布遮住,完全是憑著感覺和經驗在前行,很多戰士就這樣走進了敵人的雷區。而為了不給敵人留下任何暴露自己個人信息的機會,每個士兵的衣服內襯里只標注了血型,其他信息一概沒有,很多戰死的士兵連名字都不知道。
那段最為熱血的日子,或許給盧登科注入了連他都不曾察覺的堅毅,而這樣的毅力和堅持,卻成了之后維系他的楊梅事業最重要的紐帶。
兒時的楊梅夢,終成了后來的創業理想
1982年,盧登科退伍了,轉業回到家鄉,憑借聰明才智,1990年當上了木洞村的村長。可是,如何在其位謀其事,從根本上改善木洞村村民的生活條件,卻是盧登科一直思考的問題。后來,他總算想通了這當中的要領,原來,木洞村的傳統優勢——楊梅種植,早就被村民給舍棄了。
而事實上,木洞村的楊梅種植有數百年的歷史,不僅好吃好看,果大核小,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能生津止渴、澀腸止瀉、和胃止嘔、美容養顏。而在清代,木洞楊梅便被譽為“敬奉皇帝之貢品”,頗受古代皇家貴族的喜愛。在盧登科看來,這些都是發展楊梅事業的有利條件。
盧老說,小時候的自己也是只饞貓,常常和小伙伴一起爬樹摘楊梅解饞,楊梅一直是他的最愛。與其讓它養在深閨人未識,還不如真正將它的優勢利用起來,說不定還能幫助村民們一起發家致富。
于是,他聯名村里書記向政府申請在木洞村營造千畝楊梅林,以楊梅產業為主桐油林為輔,實施間作短種等綜合開發模式發展楊梅業。為解決資金問題,他除了向政府申請貸款100萬元還自籌資金2萬元。自此,木洞村的楊梅產業拉開序幕。
三年承諾,卻是一輩子的堅守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盧科登干勁十足,但很多村民卻并不熱心,因為楊梅種下去要3年才能結出果實,而結出果實后,還要1-2年才能夠有味道最好的楊梅出產。這4、5年的時間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扛得住的。許多不可預知帶來的恐懼打跑了許多人,好不容易說服了,但開山造林需要先燒山,這又讓很多人打退堂鼓,到頭來還怪在盧登科身上,讓他賠錢。盡管各種被誤解,盧登科還是毫不猶豫自己掏錢賠了,戰爭的經歷告訴他,這都不算事,只要認準了是對的,砸鍋賣鐵也要去做,而且要做到最好!
三年,說著簡單卻很漫長。說服大家種植楊梅只是第一步,還要有好的種源。為此他一個人趕火車到浙江買回來新品種,又想辦法引進烏梅的品種,好不容易種上了,村民卻對楊梅不上心,很多人對幼苗的`成長狀況不聞不問,這讓盧登科很是被動。“不被人理解總是孤獨的”,而他孤單了整整三年。
為了讓大家相信楊梅種植是真的有成效,這三年他經常都是早上六七點就到了楊梅林里,天快黑了才回來,修剪枝椏,查看果樹,就這樣三年如一日,把果林當家,把一株株楊梅苗當孩子一樣照顧,終于讓七萬多畝木洞楊梅結出了累累的果實。
平均海拔600-800米的青山,清新舒展的空氣,透亮甘甜的水質,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盧登科的辛勤耕耘,終于讓木洞楊梅打出了名氣,在楊梅還沒成熟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大老遠的跑來預定,更有趣的事情是,木洞村門口有人賣楊梅卻無人光顧,村里面楊梅生意火爆異常。而那些之前對楊梅生長不聞不問的村民也主動找到了盧老,希望好好學習楊梅種植技術,種出飽滿多汁,酸甜可口的楊梅。
竹簍送貨到長沙,楊梅汁流了一地
楊梅迎來大豐收,以前冷清安靜的村子,一夜間變得熱鬧起來。經常,人們還沉浸在甜美夢鄉,就有人大老遠開車來預訂搶購了。盧老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新的煩惱又來了。楊梅是水果當中少數沒有“外皮”的,十分嬌嫩,保存周期很短。“那時候,想著能讓別人盡快吃上楊梅,大熱天里他開著貨車從懷化親自送貨去長沙,可是因為楊梅都用竹簍子包裝,再加上高溫烤著,半路上楊梅就不新鮮了,汁水流了一地,最后,我都不好意思把那楊梅送給別人吃。”談起往事,盧老很是心酸。
幸福都到嘴邊了,難道就讓它這么溜走?盧登科舍不得讓這些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楊梅被浪費。他通過查資料,找能人等方式給楊梅尋找包裝設計,讓多家包裝設計公司參與設計投標,最終一家公司設計的包裝脫穎而出,不但解決了保鮮的難題,設計效果也讓人很滿意。
除了在包裝上下功夫,別的方面他也積極探索,就像當年當兵打仗一樣,他總相信,辦法是人想出來的,事情也只有去實踐才會有結果。2001年他獨自去到浙江,學習當地人保存水果的方法,回來后自掏腰包建了冷庫,并在墻面上做了泡沫隔離層,讓楊梅保存更久的時間,擁有更好的口感。“我就是想讓大家都能吃到正宗新鮮的靖州楊梅,我也希望每一顆楊梅都不被浪費,都能產生價值!”望著一車車平安運往外地的楊梅,他總算欣慰地笑了。
孩子們的選擇,他不干涉
現在的盧登科,是木洞楊梅繁植專業合作社法人代表,不但帶領大家獲得成功,自己也獲得了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科技進步先進個人、懷化十大杰出青年農民等榮譽稱號。
和楊梅打交道的日子里,盧登科積累了不少實戰經驗,什么時候施肥怎么嫁接他都一清二楚,提到他的名字附近的村子也沒有人說不認識。每次農戶來詢問他關于如何種楊梅,他都會耐心的解答,并親身示范。問及會不會讓兒子跟自己一起種楊梅時,他笑言:“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理想,如果他們愿意跟我學種楊梅,我當然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如果他們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也不會強求,我尊重他們的選擇。”
楊梅大王的擔憂:一村富不如村村富
應該說,盧登科和木洞村,是“靖州楊梅”最為響亮的代名詞。但對盧登科而言,他并不希望提到靖州楊梅,人們只能想到木洞村的楊梅,而忽略了靖州其他村鎮上的楊梅。因為,只要是靖州楊梅,便都是他心里的寶貝。
就好比距離木洞村不遠的高山村,同樣種植著楊梅,卻遠不如木洞楊梅知名,往年甚至有不少楊梅成熟了之后只能爛在地里,村民的收入情況也很一般,大部分人住的還是吊腳樓,只有極少數的人住上了磚瓦房。看到這樣的情況,盧登科挺難受的,他也在想辦法逐步幫助其他村鎮上種植更為優質的楊梅,從今年開始聯合電商開始網絡預售,他希望能夠通過更多的渠道和方式,逐漸幫助靖州所有的楊梅種植戶改善生活,從一村富到村村富,讓人人都有成為“楊梅大王”的可能。
年輕人在家創業養殖(三)
在邵陽縣塘渡口鎮梅子院村有一個天子湖生態水魚養殖合作社,那里養殖的可不是一般的水產魚,而是有著水中蛟龍之稱的黃鱔,合作社的負責人張紅桃,用了兩年的時間,成為邵陽縣黃鱔特色養殖成功的第一人。
眼前這位正在打電話的男士叫張紅桃,他就是生態鱔魚養殖基地的負責人,當我們來到基地時,他正在和漣源市的一家鰱魚養殖基地互通電話,這鱔魚養殖和鰱魚又有什么關系,通過交談,張紅桃告訴小編,這鰱魚是用來喂養黃鱔的,這讓小編我是大惑不解。正說著的時候一輛水產運輸車駛進了養殖場。
張紅桃告訴小編,買的這些鰱魚全都是用來喂食黃鱔的,為了保鮮,過稱之后一筐筐鰱魚被立馬裝進了大冰柜。
話說這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間喜在多腐植質淤泥中鉆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張紅桃的養殖場采用的是網箱養殖,這種養殖方式具有投資較小、方便在魚塘開展黃鱔養殖、規模可大可小、操作管理比較簡便、水溫容易控制、養殖成活率高等優點。
制作網箱所選用的材料一般為聚乙烯網布,網箱一般制作成長方形或正方形底面積以不大于20平方米為宜,張紅桃的網箱每個都在6平方米,箱體深度為?1.2-1.5米。網箱上緣四周翻卷同時縫入小指粗的尼龍繩和留出繩頭便于捆綁到木樁或支架上。塘水位不深可打樁安放固定式網箱,水位較深的塘安放浮式網箱。靜水池塘設立網箱總面積不超過池塘總面積的30%,有流動水的池塘其網箱面積可達池塘總面積的50%。這么高規格的養殖技術,張紅桃又是如何掌握的`了?
理論指導實踐是創業成功的首要因素
張紅桃告訴小編,創業初期,他花了八萬塊錢,從2013年6月到10月,聘請了一位專業養殖黃鱔的師傅到基地手把手指導,另外還特意跑到南京、上海等專業研究所,請教專家、教授作理論指導。有了充分的理論知識,張紅桃便開始摸索著干了起來。
張紅桃講述,目前國內黃鱔養殖一直都沒有攻克人工繁殖的瓶頸,購買的魚苗也都是野生苗,野生黃鱔都是吃活食,要想人工養殖必須要進行馴化。馴化第一階段,張紅桃選用鮮活紅蚯蚓喂食,這是黃鱔的最愛,第二階段則用蚯蚓配著魚漿喂食,第三階段則脫離蚯蚓,用魚漿配合專用飼料喂食,而且喂食的時候要定時、定點、定量,培養黃鱔攝食的條件反射,另外還要馴養黃鱔的進食規律,野生的黃鱔一般選擇幾天進食一次,所以長勢比較慢,而人工養殖的黃鱔則要增加進食頻率,這樣長勢會相對快一些。在管理方面,主要是養護好水,定期對水體進行消毒和更換,避免病蟲害的發生。說到當初為什么會想到養殖黃鱔,張紅桃還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
“第一黃鱔養殖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像我們梅子院這個地方坐落在夫夷河畔,水資源比較好,比較豐富;第二這個產業對勞動力要求不高,半勞力、甚至?50歲左右的婦女,只要身體健康的都能夠完成各項養殖工作;第三技術難度和日常管理不是很高,而且國內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鑒;第四效益可觀,形成規模之后,銷售不愁?”。
成立合作社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張紅桃的20畝水塘共有網箱400多個,從6月放苗,喂養至10月份停食,之后就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進行出售,按照去年年前28元一斤的市場價格,每個網箱可產生800至1000元的純利潤。創業第一年張紅桃就嘗到了甜頭。
張紅桃說:“黃鱔養殖形成規模以后,銷售不愁,我去年第一年養殖的時候,到快過年的時候,親朋好友都非常擔心這個黃鱔能不能銷售出去,開始我自己也有壓力,也擔心,但是跟那些黃鱔銷售商一聯系,?談好價格他們自己帶著車子到我基地來,不論大小全部拉走,而且價格還非常可觀。”
張紅桃講述,養殖好黃鱔非常重要,但把握好市場行情同樣重要,去年年前的時候,銷售商到基地來不論大小統一收購的價格是在27、28元每斤,沒想到年后的市場批發價格上漲到43元每斤,這眼睜睜的少賺了十多元一斤。
“從一開始我們就想,一個產業要適合自己搞,也同時能夠帶動老百姓一起發家致富,帶動那些有創業想法的人,一起致富奔小康”。黃鱔養殖,張紅桃走在了前頭,并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取得了成功,但是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產業,帶領老百姓共同致富,所以他成立了合作社,一個產業只有做大、做強才能形成市場競爭力,賺取更多的財富。
【年輕人在家創業養殖故事】相關文章:
在家創業養殖什么好03-09
養殖創業故事12-09
養殖創業故事12-09
適合在家創業養殖點子03-09
適合在家創業養殖項目03-09
農村養殖創業故事12-09
養殖成功的創業故事12-09
年輕人成功創業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