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之中醫養生論
中醫為什么能治病?
中醫學是一門祖國傳統醫學。
古羅馬、古印度、古埃及都有過燦爛的文化,但是五千年來,到現在為止,唯一沒有斷層的文化是中華文化。一個民族的衰落不外乎兩大原因:一是戰爭,二是瘟疫。中國的戰爭沒有少打,從黃帝戰蚩尤開始打過無數次,瘟疫也經歷過無數次,是誰保護了中華民族的健康?在1840年西方的文化進入中國以前,這個保護人民健康的任務是由中醫學來完成的。古人說,“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形象地說明了我們祖先在和疾病斗爭的過程中付出了多少代價。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可比擬的。
陰陽平衡少得病由于1840年以后西方醫學的逐步進入,使得中醫學的很多理念都淡薄了。比如我們現在得了病,大家都到醫院去。到醫院去,不管是急性病或者是危重病,首先想到的是去醫院請西醫搶救或者是治療,認為這種治療可以迅速見效。到了西醫醫院,如果你是外感病,那么它的一切檢查都僅僅圍繞著要找到致病因子是細菌?病毒?用現在最時髦的話就是,得找到薩達姆在哪?拉登在哪?然后呢,用一種藥物或手段把它控制了,疾病就好了。這樣做是西方醫學在它的發展進程中采取的主要手段。
我們的身體從上到下,從里到外,各個部位里恐怕什么細菌病毒都有。因為你呼吸的是自然的空氣,喝的是自然的水,吃的是自然的飯。大自然給人生命的權利,給細菌病毒同樣的生存權利。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么為什么你沒得病呢?因為你可以和這些細菌病毒和平共處。你什么時候得了病,不僅僅是細菌病毒多少的問題,很重要的一個病因是你自身的狀態是不是給致病因子生存發展的條件。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按中醫的理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氣必虛”,就是說在正常的狀態下,你如果處在陰平陽秘的狀態,就是陰陽處在一個很平衡的狀態,即使遇見了大風大雨異常的氣候變化,你也不會得病。如果你外受風、寒、暑、濕、燥、火,內受喜、怒、憂、思、悲、恐、驚,讓你自身的正常狀態被打破,你賦予了致病因子生存發展的條件了,它就從10個變成100個,100個變成1000個。當它達到一定數量時,它就危害你了。你自身又沒辦法抵抗它,你就病了。按西醫的做法,你要想殺死它嗎?它就千方百計地變異,它不想死,它的變異的速度遠遠比我們研制藥的速度快得多。大家都知道,從研制出抗生素以后,已經有7000多種抗生素了,可是在臨床用的只有幾十種上百種,大量研究的抗生素都因它在臨床無效被淘汰了。
以藥的偏性糾正人體偏性那么,中醫對這些病是怎么看待的呢?我覺得這是一個中醫的理念問題。中醫在治療這些病的時候,常用的方子包括張仲景《傷寒論》的方子、《金匱要略》的方子,學中醫的都知道,是兩千年以前的方子。為什么兩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現在還有效呢?因為中醫治的是人不是病,中醫在治療的過程中,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不要相信現在廣告天天講中醫抗病毒。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幼稚的想法。如果哪一味藥真正能殺死這個病毒的.話西方醫學早就研究了,用不著把那個藥湯煮那么多讓人去喝。中醫其實是用藥食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用以改變這種致病因子在你這兒賴以生存的條件,這是中醫對治病的理解,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兩千年來用的麻杏石甘湯治療肺炎現在依然有效。
我和很多西醫同道也探討過“西醫科學還是中醫科學”的問題。我說,它們是不同層次上的科學。西醫說,你那麻杏石甘熬完了什么細菌病毒都殺不死。我說,中醫的奧妙就在這兒,它在杯子里誰都殺不死,喝進去它就可以治好這個病。為什么?因為它用的是藥性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改善了人體的內環境,讓你被破壞的環境得到修復,讓致病因子在這兒賴以生存的條件被破壞掉。這樣看待中醫,我們就看到中醫的科學性了。
中藥改善內環境我在北京的時候曾治過一個外國人,她是挪威的一位女士,34歲。她問我:“中醫能不能治卵巢囊腫?我左側有個卵巢囊腫,我希望用中醫治療。”我說,從理論上講它能長出來就能夠消下去,為什么?我說一塊木頭它可以長蘑菇,若是一塊鋼板它就不會長蘑菇。她說,西醫認為沒法解決,必須切掉。我說,那您就自己選擇吧。于是她就回瑞典,做了手術。半年以后,又來找我了。她說,不行,我這邊切掉了,那邊又長了,我才34歲,我還想要孩子。我不想把另一邊切掉。我希望中醫試一試。前后吃了三個月我開的中藥,她在德國檢查完后回來告訴我說,這邊的卵巢囊腫沒有了。她說,中醫實在太神奇了,中醫沒有動刀子,也沒有用手術,怎么就會消失了?我就跟她說:如果是一個木頭長了蘑菇,你采取切除的辦法是不是辦法呢?是辦法,但如果你僅僅把蘑菇摘掉了,只要仍然是木頭,我想那木頭還會接著長,一直長到多會兒蘑菇不再是蘑菇了,木頭不再是木頭了,就算是結束了。我說,你如果把一個長了蘑菇的木頭放到伊拉克的沙漠里,它還長不長?中醫沒有通過手術的辦法摘除這個蘑菇,但是,我讓你吃的這三個月的中藥在改善著你的內環境,把你能夠長蘑菇的這個內環境給改變了,所以它就自然地由大到小,由小變沒。這就說明中醫的治療是用藥性的偏性來糾正人體的偏性的。
西醫治病 中醫治人按照中醫學的理論,人得天地之全氣,不得天地之偏氣。你說這氣看不見也摸不著,你說那全氣、偏氣該怎么理解呢?大家都知道,人是萬物之靈,不管是多么高級的動物都是無法和人比的。在地球上,只有人能反過來認識天和地,動物不能。“人法天地而生”,在《黃帝內經》中是多次提到的。
在這兒,我可以給大家講個事兒。很多學生講“老師,老師,為什么這兒叫人中?”老師講;“哎,這個地方叫人中你記住就行了。”其實不是那么簡單的。大家可以想一想,當你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是九竅不通一竅通,肚臍跟媽媽通著,媽媽就形成了一個屏障保護著你。一旦落地,一竅不通九竅通。竅是什么?是人的精氣和自然界精氣交通的通道,那么看看我們九竅的分布,這人中上面都是偶數,人中下面都是奇數。當人昏倒了,我們的長輩都知道趕快掐人中,因為這里是陰氣和陽氣交會的地方,一掐這兒,清陽上升,濁陰下降,這就必然讓它的陰陽之氣形成了一種和諧。講這個例子是要說明,人法天地而生,人是大自然所造就的,如果我們要談養生的話,你如果不了解中醫學是怎樣看待人的,那就沒法去養生。而如果你了解中醫怎樣看待人的,你就會對養生的知識有新的理解。
我認為,中醫學是以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天人同媾”的思想為核心,這是中國道家思想的核心,運用《周易》陰陽五行的相術理論,來研究人體運動生命規律的一門學問。嚴格講,西醫治的是病,中醫治的是人。中醫在它的整個理念中是要求一個人在他的生、長、壯、老、死的全過程中,健康愉快地活著。在這個理念中,天人是合一的,自然界的風、寒、暑、濕、燥、火和你體內的氣血在正常情況下是一種自然的和諧。當你與它不能和諧的時候,你就要得病了。
【雜談之中醫養生論】相關文章:
1.小暑養生雜談范文
2.中醫養生諺語
3.雨之雜談作文
7.觀鳥雜談之五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