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影視化的思考生活雜談
當今信息化的時代,兒童文學的影視化在所難免。不得不說這有其好的方面,如更加的直觀、生動,適合處于感知階段的孩子接觸經典,開闊自己的視野,了解并認識世界。孩子也因此長期癡迷于影視、動畫,而對經典文本表現出冷漠與不屑。究其原因,除了兒童影視本身的優勢外,我們不難發現,信息化、物質化的世界,人們將目光更多地指向外界,很少與內在的本心進行交流,傾聽心的呼喚,造成人們普遍的精神異化,甚至傳染給了孩子。多數家長們為了生活奔波在外,影視、動漫成為孩子最長情的陪伴,且影視中的“小人”故事使孩子找到了許多心心相印之處,孩子很容易便將自己零距離地融入其中,跟著視頻中的人物同憂同喜而難以自拔。當然,這與家長對兒童文學了解之少關系密切,也與兒童文學在市場上的售價之高緊密相連。許多家長甚至從來沒有接觸過兒童文學,在家里更沒有營造一種親子閱讀的氛圍,或是過多的將精力放在孩子正在學習或補習的考試科目上,認為閱讀那些與考試無關的“閑書”可謂是浪費生命。學校里教師對兒童文學的了解與閱讀也不容樂觀,或是不能根據兒童的心理發長階段性特征給孩子提供真正文質兼美的著作,同時,過分的工具性教學,導致功利性追求目標普遍盛行。盡管明白孩子沉迷于影視或網絡游戲不是什么好事,可也是束手無措,舉步維艱。
然我們如何對待當下盛行的兒童影視?其對經典兒童文學文本閱讀的影響又如何?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造成傳統經典的當代命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兒童閱讀環境的變化。日益發達的大眾傳媒正在削弱阻隔著傳統經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又將一部一部的經典改頭換面、加以顛覆和重新包裝之后推向大眾。于是在今天,學生傳統意義上的正典尚未接觸,許多人卻已經被傳統經典作品的顛覆版、搞笑版折騰得歡蹦亂跳。另一方面,許多在特定時期寫的經典作品在當今已失去了適合閱讀它的土壤,被淘汰是必然。那種顛覆性的影視使兒童趨于早熟,兒童文學的創作需要變化,把對童年的思考與審視寫進作品,把豐富的人生經歷寫進作品,這是十分必要的。
好的兒童影視是可以輔助經典文本閱讀的。正如最近上映的電影《小王子》,也許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及影視作品的娛樂與宣傳需要使其與真的文本描述差異很大,甚至視角都進行了編改,可是將其作為孩子閱讀文本的導學案,卻是值得一試的。孩子由于在影院受到其畫面的視覺沖擊,很容易將其好奇之心勾起,這可以說是閱讀興趣培養的.第一步。這時最需要的是教師或家長的引導,將其興趣引向文本。如針對影視中對玫瑰的輕描淡寫,可以給孩子讀作品中對玫瑰的描寫來使其更深的了解影視里的劇情,同時也可撩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當然,兒童影視也是需要慎重對待的。一方面,其內容的選擇必須忠于原著,或是選擇適合兒童觀看的故事進行改編,以保證其思想的健康與進行真善美的教育。許多教師或家長對其影響的恐懼是認為它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與靜心思考的能力,占用了孩子過多的作業必要時間,且讓孩子心理問題頻頻出現;另一方面,兒童影視需顧慮孩子的心理發展與思維形成的特征,影視語言、畫面等必須適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同時,家長、教師要合理的提供并指導學生閱讀真正優美的文本,或是與其共讀整本書,一起感受作品中童年的情趣,以培養孩子對經典文本的興趣。
【兒童文學影視化的思考生活雜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