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諸葛亮的作文(精選7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諸葛亮的作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諸葛亮的作文1
他一個風度翩翩,博學才智的人。他手拿玉扇,面如白玉。這個人就是諸葛亮。
誰說自古英雄只是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用于獻身的人?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雖然不像關羽和張飛一樣與敵人決一死戰,但是他的足智多謀不得不令人為之贊嘆。在“草船借箭”中,他就為人們上演了一場好戲,故事中周瑜本想利用峻厲莊的辦法置諸葛亮于死地。但諸葛亮巧妙的`利用天氣和曹操的心理智取到了十萬多只箭,這樣一來不但會掉了周瑜的美夢,還把曹操氣得捶胸頓足,真是兩全其美。從這個故事中體現到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不僅是以政治家軍事家,同時還是一個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更是一個心理學家。如果他平時不去留心的觀察鉆研思考,他就不會這樣料事如神,哪能在“草船借箭”中既算準了人,又算準了地,更算準了人。他的這種精神也正是我們所缺少的。由此我想到只有博學的人才會有過人的才智。難怪劉備屈尊三顧茅廬來請他做軍師。
諸葛亮不但料事如神,還有勇有謀。在家喻戶曉的空城計中,諸葛亮面對十五萬大軍臨危不懼,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依然鎮定自若。難道它就不怕司馬懿破計攻城嗎?不是的,他也怕,但他又一次用心理學看透了司馬懿的多疑與膽怯,使蜀軍轉危為安。而司馬懿萬萬沒有想到這次又中了諸葛亮的計。假設當時諸葛亮也慌亂了手腳,那么敵軍就會攻進城來,這樣一來,諸葛亮輔佐的駐軍就會遭受滅頂之災。我想也許只有像他一樣的人,才敢想并用之妙計。
這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以智慧與勇敢的化身。
諸葛亮的作文3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幼起,我就從《百家講壇》里聽著名家津津樂道《三國演義》,最出神入化的莫過于大先生——孔明,常言道:“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可見他的才華橫溢,非同一般。
相傳孔明是一位身高七尺、才高八斗的大學問家,他能一眼識破魏將司馬懿的心思,巧用一回“空城計”。他輕輕一搖孔明扇,便有妙計橫生;他默默焚香撫琴一曲,便能勝過百萬精兵;他靜靜賞魚半晌,便會閃現絕佳戰略圖,劉備三顧茅廬,不禁使劉備心悅“如魚得水”。嘖嘖稱贊聲不絕于耳……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豪杰并起。一把鵝毛扇,一盞孔明燈是諸葛亮的代名詞,他只身在茅廬中,卻能明察千里之外,他的神機妙算無不令人稱奇!他一生謹慎,長于巧思,從不打無備之戰——當馬謖違令,城內失守時,魏將司馬懿引十五萬魏兵逼近西,士兵紛紛無心應戰,但孔明根據對方的實力,思量片刻之后果斷下令:諸軍各守城上巡哨的崗棚,如有高言大語者,斬首,孔明攜兩小童焚香彈琴,司馬懿固然上當了。而現今物質生活優越的學子們,一到關鍵時刻,總或多或少的有臨時走馬觀花,草草復習搪塞老師、父母,更缺乏一種責任心,我應時刻提高警惕,不打無備之戰。孔明更能知已知彼,以不同的視角概括對方心理及天氣、季節的情況做出不同的戰術策略,如“巧借東風”。
諸葛亮不僅是一個政治家,還是一個足智多謀的軍事家,他為蜀漢基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天下大計,竟然一夜白頭。蜀漢興建五年,他率師北上伐魏。在出師前還不忘將國家大事——對后主囑咐,激勵子孫后背,我們都知道他不放心,但這是他的責任,是他的使命,是他的忠誠。他豪情萬丈,大筆一揮,蘸著自己的心血,慷慨激昂的.寫下了千古表文:《出師表》,對于蜀漢而言,歷史所書寫的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留給后人的是欲語先流淚,連現實主義詩人、“詩圣”杜甫也曾泣不成聲地喊叫:“出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孔明,大丈夫獨有的情懷——心系天下,怎叫世人所忘懷?
諸葛亮,“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在嘔心瀝血的二十幾年中,他報先帝之恩。本可以借“扶不起的阿斗”為名,自己完成霸業,但他為了使國家興旺發達,他北上伐魏,諄諄教誨“阿斗”成為明君。
啊,諸葛亮,你才華飛揚,令人稱奇!
啊,諸葛亮,你心系國家,堅守使命!
啊,諸葛亮,你執著追求,忠心耿耿,怎不叫我感動,對您所敬仰!
諸葛亮的作文3
早在唐朝年間,大詩人杜甫就寫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詩句憑吊孔明先生,今吾不才,借中考之機,作簡陋之文,愿揚先生之精神。
是那個駕鶴飛天,翩翩白衣的仙人嗎?
是那個且歌且行,笑談江山的書生嗎?是那個羽扇綸巾,劍眉星目的儒將嗎?
還是那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蜀國丞相嗎?
你狂笑數聲,氣絕周郎;你一曲琴音,司馬懿十萬大軍就揚塵而去;你一尊假軀,活仲達不戰而逃;你六出祁山,名震寰宇!
諸葛亮啊,諸葛亮,你天縱奇才才冠三國,你睥睨天下誰與爭鋒!只可惜,你所侍奉的劉禪,就算在整個五千年歷史中,昏君榜位上他也足以排進前十。
你會取而代之嗎?你會建立諸葛氏的天下嗎?你當然不會,因為你是諸葛亮,你班師回朝,誅邪斬佞,肅清朝綱,苦諫后主,最后你奮袖揮毫,落筆如龍,寫下了前后《出師表》,從此杜鵑啼血,蒼鷹哀鳴。你自己不是文人,可這兩篇文章卻歷經千年風雨依然光芒萬丈,因為你在其中,傾注了你一生的'忠誠,一生的心血和一生的精神。宋有陸游詩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今吾云:出師表文千古傳,至今不覺不新鮮。
忠心如此天可鑒,佞臣何不陷黃泉。
在《出師表》中你也曾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我曾因為這句話而動容不已,假使此生沒有劉備,你本該是那個“自我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的隱士,有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寧靜生活,朝看“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晚觀“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可是后來我曾想明白,這又豈是真正的你,你注定要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你注定是政客,而不是文人。正因為有你,三國的歷史才能綻放奇光異彩;正因為有你,才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精神;正因為有你,才有中華五千年來智慧與忠誠并重的信仰。孔明先生,國士無雙,你當之無愧,千古《出師表》,文章更當之無愧!今晚輩陋筆妄敢造次,還望先生鑒諒。
諸葛亮的作文4
揮一揮羽扇,綸巾長袖,他將其扔進云霄深處,悄然而去;弄一支禿筆,矮紙斜行,他寫出對蜀漢最熾痛的夙愿,筆落人息。他可以與曹操共事,在赤壁中譜寫下生命的贊歌,一統天下,享受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他可以與孫權為伍,在江東里勵精圖治,雄霸一方,安居樂業,碌碌終生。但是,他沒有。站在忘卻與銘記之間,站在安逸與憂勞之間,站在碌碌平庸,富貴一方與勞作一生中間,他拋卻了達官顯貴,選擇了赤膽忠心。
劉備,何德何能,這個懦弱到只剩下哭的君主,幾次負他的規勸。因他,所有人敗走長坂坡,被曹操窮追不舍;因他,痛失棟梁之才龐統,被劉璋欺凌屈辱;因他,十萬大軍毀于一旦,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而這之前,他不曾勸過劉備嗎?但劉備又怎樣?懦弱,猶豫,義氣用事,讓多少人蒙受莫大的屈辱。
最后不爭氣地死于白帝城內······死之前,劉備告訴他:“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而他,渾身的熱血卻沸騰著一個至死不渝的信念——光復大漢,精忠報國,他說:“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他給歷史涂上了最濃重的一筆。好一個諸葛亮:他用睿智,銘記下對蜀漢忠貞不渝的信念,在漫漫的歷史長河里留下了一顆璀璨的明珠。
好一個諸葛亮:他忘卻了昔日山野村夫的`閑云野鶴,用鐵骨做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銘記蜀漢,造就偉岸。然而天妒英才,一場大雨,功虧一潰,天注定要來索要他性命,他還是沒能實現劉備托付給他的幾代英杰的重任。伏龍,最后還是沉眠在五丈原中······我終于懂了:忠心,才是令那歷史凝聚的永恒。雄哉,那永遠的諸葛亮!美哉,那一把羽扇劃下的千古傳奇!偉哉,那撼動千萬人的忠心!永遠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作文5
大家一定都讀過《三國演義》,那你最佩服故事中的哪一位人物呢?我最佩服故事中的主角——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因為他實在是太聰明了,自己一個人舌戰群儒。再來回顧一下書中精彩的篇章吧,真的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第一,“草船巧借箭”展示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在蜀吳聯合攻打迎戰曹軍時,缺少大量的箭。周瑜又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籌集一萬支箭。諸葛亮可沒有被難倒,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預測出三天后必有大霧,故意在小船是扎了很多稻草人,在大霧中向曹軍駛來。由于霧太大,曹操大軍不敢出水寨大戰,只好讓弓箭手一陣猛射。哈哈,諸葛亮輕而易舉地超額完成了任務:周瑜下令籌集一萬支箭,諸葛亮一下子就“借”來了三萬支!
第二,“七星壇巧借東風”又一次展示了諸葛亮的過人才識。周瑜想攻打曹軍,已經使用連環計讓不善水戰的曹軍把戰船連在了一起,準備使用火攻。可是,冬天一般不刮東風,而且一連幾天一絲兒風也沒有,這可愁壞了周瑜。
諸葛亮經過觀察天象,預測出這幾天會刮起東南風。但他故作神秘,為增加蜀國的功勞,故意說自己會呼風喚雨。他讓周瑜修了一座七星壇,每天都去作模作樣的作法。不出幾天,真的刮起了東南風,東吳的人都對諸葛亮佩服至極,稱他為“神人”。這諸葛亮用的“孬招”也夠孬呀!
第三,“死諸葛嚇跑活司馬”是體現諸葛亮聰明才智的典范,也是讓我最佩服諸葛亮的地方。劉備死后沒多久,鞠躬盡瘁的諸葛亮在連年征戰中也堅持不住了。由于他身患疾病,又要與司馬懿決戰,身體抗不住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無奈地死去了。
在臨死前,他安排好蜀軍撤退。為防止司馬懿追擊,他讓人把自己的`木像放在他平時坐的小車上,讓人在司馬懿追來時推了出來。司馬懿一看,以為諸葛亮還沒死,肯定又設下了計謀,嚇得急忙退兵,不敢再追。諸葛亮又一次用智慧戰勝了敵人,保住了蜀軍,不由讓人感嘆:真乃神人!
《三國演義》這本書里還有許多人物,像關羽、張飛、趙子龍、徐庶、黃蓋等等,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英雄,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最讓人佩服。三國時期結束后,中國又一次從分裂走向了統一。
諸葛亮的作文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慢慢歷史長河中,數風流人物如春筍一般節節而出,而我卻只欣賞其中一人——諸葛亮。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只因先主丁寧后,星落秋風五丈原。“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于一身的諸葛亮,被善于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采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最后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一幕幕,道出了他的智慧,演繹著他的神話般的人生。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風春月。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諸笑談中。”“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神話般的故事連同他的名字一起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卻偏偏遇上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出師未捷身先死”,給后人留下無盡的慨嘆和唏噓,無限的崇敬和思考。縱觀他傳奇的一生,既有“隆中對”對天下局勢的遠見卓識;又有“舌戰群儒”對東吳謀士的磅礴氣勢;有“草船借箭”對天氣及曹操洞若觀火的預測和揣摩;更有“火燒赤壁”對戰事的胸有成竹……
在歷史的風霜里,他羽扇綸巾,緩緩從歷史中走來,手中的扇子微微一抖,嘴角的表情微微一揚,金戈鐵馬止步于千里之外,浩浩敵軍殞命于埋伏之中。他,就是我眼中的諸葛亮——一個有超人膽略和杰出軍事才能的三國英雄,一個“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歷史偉人!
諸葛亮的作文7
諸葛亮可謂是神機妙算,智謀通天。但他畢竟也只是一個人,但大家似乎將他神化到了一個不可到達的高度。我們真的應該真真切切的認識他。
諸葛亮憑借他的智謀和膽識幫助劉備完成了三國鼎立,功不可沒,為蜀國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創造了無盡的傳奇,充分地體現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他還發明了許多機械,可謂是鬼斧神工。如諸葛連弩和木牛流馬等充分體現了他的才智是極高的。他七擒孟獲又充分體現了他的仁愛。他善于用兵,任用賢能,重視人才又體現了他的心慮深遠,不得不說他是我心中最崇拜的.人之一。
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雖然他被神化了,但卻始終實實在在是一個人,我第一次對他產生質疑是在他揮淚斬馬謖時,既然他已經知道街亭是一個如此重要的地方而且馬謖又不能守,為什么又同意讓馬謖去呢?最后竟還流著淚殺了他。既然諸葛亮真的如此愛惜這個人才,他就應該堅持不讓馬謖去。對于街亭失守后亡羊補牢地殺死了馬謖我也是不看好的,雖然不知他到底是什么動機,但這個事卻動搖了我心中諸葛亮神一般的地位。
其次就是對蜀國影響最大的一次——火燒連營。一把大火燒盡了一切也燒去了一條仁君的生命。既然諸葛亮神機妙算那么也必定應該與劉備同行,這樣也許歷史將會被改寫,而他只是留守了國內。而他布下的八陣圖則是這次失敗的最讓我疑惑的地方,據說諸葛亮做了最壞的打算,我卻認為比起亡羊補牢,讓失敗不發生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一筆劃斷了蜀國的未來。
最后,先帝去世后諸葛亮打著討賊的旗號六出岐山,勞民傷財又無結果,最終命喪五丈原,為他閃著金光透著灰芒的一生劃上了句號。以他的才智和自己國家的優勢完全可以采用勞兵之計拖垮魏國,自己養精蓄銳最后一舉出擊。但他沒有,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失敗!
我想世上沒有所謂的神人,人就是人,我們要以客觀的角度去審度人生,在不同角度對不同人物進行不同模式的分析,找到自己在人生中的立場!
【諸葛亮的作文】相關文章:
描寫諸葛亮的作文11-13
“神仙”諸葛亮作文04-18
敬佩諸葛亮作文12-12
諸葛亮故事作文05-26
諸葛亮初中作文05-04
諸葛亮,有勇有謀精選作文04-04
諸葛亮的故事09-30
諸葛亮故事作文[通用]11-10
我眼中的諸葛亮作文11-30
諸葛亮來到現代精選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