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語文作文輔導
篇一
一、材料作文審題原則
①整體性原則
仔細閱讀所提供的材料,切實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實質,不要只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語,以局部代替整體。當然,重視材料中起關鍵作用的語句是正確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須在整體框架下進行。一偉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問她:“你是怎樣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說:“其實,這座雕像原來就在那里,我只是將它多余的邊邊角角去掉而已。”其實,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邊邊角角”,就能獲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我們該怎樣“審”這則材料呢?
有的同學抓住了關鍵詞“雕塑自我”,以此為話題,立意為“我勤奮努力塑造自我”、“我通過多讀書塑造自我”、“我選擇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養自己高尚的情操來塑造自我”等等。有的同學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為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缺點錯誤。”這樣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語”來立意,沒有能夠準確把握出題者的真正意圖,未免偏頗。既然是審題,就應該審得全面,把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而不是分割蠶食,片面立意。如我們把上面這則材料當做一個整體來分析就不難發現:除了“塑造自我”這個短語以外,“去掉多余的邊邊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個信息。“去掉‘多余的邊邊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
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內涵,圍繞這一點立意選材文章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再如這樣一則作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
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游人如織。總見一些青年朋友穿著和服在櫻花叢中攝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的導師說:“他們為什么要穿著和服去照像呢?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像。”她的導師苦笑了一下,無言以對。
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游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題旨和意圖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個角度中,假如從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閉的表現,由此而論證中國要走向世界,要增進各國人民的友誼,就必須解放思想。這個文意,雖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題旨和命題者的意圖。所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應當引導學生正確把握角度與題旨的關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彈琵琶”,只會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②多角度原則
很多材料包含兩個或更多含義,因此分析材料時,要運用發散性思維,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來的觀點2-5個,然后找出一個對自己寫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寫。如這樣一則作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
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于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這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國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國人是披發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窮呢?”
1.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
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
因為越人赤腳、披發,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于嘗試、敢于冒險、敢于改革。
3.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系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辦企業、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么就要求我們既要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
③明限制原則
與話題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強,必須明確材料題旨來確定立意。如這樣一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有一個生長在孤兒院的男孩,悲觀地問院長:“像我這樣沒人要的孩子,活著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長交給他一塊石頭,說:“明天,你拿這塊石頭去賣,但不是真賣,不論別人出多少錢,絕對不能賣。”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場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買那塊石頭,而且價錢越出越高。晚上,院長要他明天拿到黃金市場去叫賣。在黃金市場,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價錢要買那塊石頭。
最后,院長叫男孩到寶石市場去賣這塊石頭,結果,石頭的身價較昨天又漲了十倍,甚至被傳揚成“稀世之寶”。
院長對男孩說:“生命的價值也就像這塊石頭一樣,一塊很不起眼的石頭,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價值。”
在進行作文訓練的時候,有很多同學以“珍惜”為話題,寫“珍惜友誼”、寫“珍惜時間”、“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學習機會”等,都未免偏頗。只要我們再全面深入地進行分析,就會明白這則材料的主旨才是話題——“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材料對“珍惜”有了更具體的限制。
④傾向性原則
有些材料,客觀地敘述一件事,說明事物或現象,不帶命題人任何主觀感情色彩和思想傾向;有些材料則正好相反,在敘述、說明
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我們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審題立意。如這樣一則材料,根據以下材料自選角度作文: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為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贊賞。
材料中的情感傾向十分明顯。“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于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贊賞態度。據此可立意為: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傾向,立意為“堅持就是勝利”就明顯偏離題意。
二、材料作文審題方法
審題方法1:找關鍵詞句法。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時在文字上有所表現,抓住這些詞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材料:燕子是一種候鳥,起初人們并不是這么認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這是古希臘偉人亞里士多得得出的結論。天經天義,人們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紀,瑞士巴賽爾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燕子,你在何處越冬?”,并將它綁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當這只燕子翩然而歸時,鞋匠意外地發現了一張新的字條:“雅典,在安托萬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謬誤終于得以澄清。
篇二
水從高原流下,由西向東,渤海的一條魚逆流而上。
它沖過淺灘,劃過激流,越過了湖泊中層層的魚網,躲過了無數水鳥的追逐。它不停地游,最后穿過山澗,擠過石罅,游上了高原。
然而,它還沒來得及發出一聲歡呼,瞬間就被凍成了冰。
“它逆行了那么長,那么久,它是一條勇敢的魚。”一位年輕人說。
“這的確是一條勇敢的魚,然而它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方向,它極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一位老者說。
冰川中有魚,生活中有你,你是否也想成為冰川中的那條魚呢?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文體不限,立意自定,題目自擬。不少于800字。
【構思指津】
材料作文的立意必須來自材料。一則材料,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就會得出不同的立意。
首先,要發散性思考材料。本則材料主要應從“小魚”的角度立意:
1、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2、人不能極端逆向地追求;
3、正確的方向比偉大的精神更重要;
4、人要有挑戰極限的精神。
其次,要確定最佳立意,即選擇最切合材料且最容易行文的立意。最后要確定文體。選自己最擅長的文體,一定要揚長避短。
訓練二:
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多是富含哲理給人以啟迪的記敘性材料和寓言故事。在寫法上,或只敘事,或敘議結合。這就要求考生讀懂材料,理清故事情節,理清其中人物角色的主次,人物言行的意圖及人物所承載的價值取向,進而準確把握材料的主旨。
父親與兒子在林間漫步。突然父親停下來問兒子:“除了小鳥的歌唱之外,你還聽到了什么?”
兒子仔細地聽了聽,說:“我還聽到遠處馬車的聲音。”
父親說:“對,是兩輛馬車。”
父親答道:“從聲音就能輕易分辨出一輛是載物馬車,一輛是空馬車。載物馬車發出一種和諧的聲音,而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未等父親說完兒子便恍然大悟。
要求:自選角度,自定文體,自擬題目,字數在600字以上。材料重點記述了父子散步時的對話。細讀材料可以看出:(一)父親之所以辨出是兩輛馬車,且明辨是空是載,是因為他懂得多,經驗豐富。
(二)從父親最后一句話更能看出父子對話中父親的價值取向和深刻用意,就是希望兒子像載重馬車一樣,和諧健康發展,做一個知識豐富人格健全的充實人。這樣我們就不難把握材料的主旨:做人要做一個充實、有質量的人,如此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發出一種和諧聲音”。
【高中語文作文輔導】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記敘作文04-18
飯碗高中語文作文05-04
高中語文作文虛度05-11
高中語文作文教程05-07
高中語文作文靠自己03-19
高中語文作文美句05-11
高中語文作文探究論文05-12
小學作文輔導教案04-30
作文競賽輔導方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