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明事理勇擔當高中作文
人生是一個負重前行的過程,解除了肩上的責任,人生將毫無意義。責任者,是謂擔當也。求學的我們,應明事理,強修煉,勇擔當,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作為讀書人,我們應該擔當什么?自古以來,中國讀書人以及所有圣人心中都立志“內圣外王”,這是他們讀書的目的。即內具圣人之德,外行仁政王道。中國古代有“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的俗語。從中我們得知讀書首先是為完善自己的人格,即人的襟度、涵養、識見、能力,以上所說又可稱為一個人的格局。一個人從讀書的過程中明修人生格局,強煉擔當精神,而后可達“內圣”二字。君子不滿足于自身,而要把自身的學識外用,去回報社會,去擔當救濟天下的責任。以達“外王”。《大學》開篇是這樣闡述的:“讀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是教導讀書人讀書的目的與應擔當的責任,真正有學識,有修養的人一定不止于獨善其身,而是要做到推己及人,將自身的學識外傳,授予他人,以達到平天下的志向,這就是真正的擔當。
作為讀書人,我們應該如何擔當?這需要我們不斷思考,學習,實踐,因為它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勸學》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在告知讀書人讀書,做學問需要鍥而不舍的精神,重在積累。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造長山朱氏,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由范文正公的故事可見,一個有能力擔當大任的人必定要經歷不斷積累學識,磨練自身心志的過程。
《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學、問、思、辨,行五者若已做到,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而擔當大事者,全在“明”“強”二字也,所以擔當責任的過程,我們需要做到上述五者且堅持不懈地積累,最終以積跬步至千里,以積小流成江海。
作為讀書人,我們如何克服擔當責任時遇到的困難呢?首先一定要堅定自己的信念,志向。《孟子》道:“君子有終生之憂,無一朝之患。”所謂“終生之憂”,則是以天下為己任,將救濟天下作為一生的抱負,故憂慮,故不滿足于當下,放眼未來。而“無一朝之患”,則是不因為今日的小得小失而耿耿于懷,拘泥于個人的悲喜。正因為范文正公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懷,他才能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等豪壯的抱負。
在堅定自己的信念后,就要做到自我調節,學會安定自己的內心。孟子說:“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可見最重要的莫過于“放心”二字。“放心”的第一層意思即把自己散亂的心放到本位上,明白自己份內應做的事,本分做人,踏實做事。曾國藩所講的“守拙”大抵也是如此,大巧若拙,因此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巧。“放心”的第二層意思即放下心,孟子以真知灼見告知人們做學問做事需要放下癡心,放下妄念,即做到“專一”二字也。道理便是如此,同時絕不能缺少的是自身的實踐,是謂“知行合一”,只有不斷實踐,最終才能“致良知”,具備擔當大事的品質。
在明白擔當什么,如何擔當,如何排除干擾去實現擔當,就能做到“明”,“強”,這樣的讀書才具有真正的社會價值,這樣的讀書人才能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明事理勇擔當高中作文】相關文章:
擔當的高中作文03-20
勇輒行者無疆高中作文12-09
青少年要擔當高中作文12-09
關于擔當為話題的高中作文12-09
我學會了擔當高中作文12-09
為中華之夢而擔當高中作文04-22
關于事理的諺語12-07
事理哲言的經典名句12-09
關于知恥而后勇的高中文章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