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語文的初中作文
我喜歡自由而無用的思考。
又是一年高考時,雖然最緊張的時刻已經過去,相對不算緊張的報考尚未來臨,一切正如我所經歷過的那樣,漫天飛舞的對今年高考考題的評論、滿懷雄心迎接新一輪高考的孩子以及終于可以放松卻依舊忐忑的考生,不同的怕是多了一群人未老但已經把世故當做自己標簽的同儕。
歷數高考考后令大家開心的事,莫過于金榜題名、走進大學。其實,我們還有一個很開心的也泛帶一點小邪惡的樂趣所在,那就是看零分作文。這正如在一堆準八股中偶然發現一篇笑話,又如在已老的心中搜索未老的存在,即那些童年的天真一樣,樂一樂,卻也有些許惆悵。這又不得不談到我和我盼望中的語文了。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這是唐代科舉場上流傳的一句話,講的是通過背誦經典中舉要遠遠容易于通過策論被選拔,但通過策論被擢升的往往都會成為帝王肱骨,而明經者,學究矣。故而經典固然重要,經世濟民更重要,古來如此。
依稀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講解課文時會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譬如主旨如何、修辭如何、文意如何之類。一二年級時,往往爭著舉手回答,盡管更多時候是驢唇不對馬嘴……到了三四年級,大家似乎都變得聰明了,人手一本所謂“教輔”,課文的背景、中心思想、分段和段落大意無不囊括其中。手中有書如此,舉手回答問題自然也不在少數,而且都是切中要害。“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在這里分明變作了“教輔是學生進步的電梯”……到了五六年級,大家都變得“靦腆”了,換用今天的話來講,一個是“淡定”,另一個是“低調”,教輔誰沒有,文意誰不能說那么幾句,都是一樣的,愛誰說誰說。“你答,或者不答,答案都在那里”……
這是怎樣的一種悲哀呢?這樣的理解文章,似乎連明經都不如吧。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可真的是如此么?我們真的感受到了那成千上萬個哈姆雷特的存在了么?
或許真的存在過,卻都被一張張的卷子壓死了……標準答案只有一個,這個在如今理科尖端領域都不再成立的論斷,就這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烙印在每一個成長中的孩子的心里,烙印在原本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語文課的各個角落。包括我在內的孩子們,他們似乎成為了完美主義者,努力努力再努力地尋找虛無縹緲的標準答案。因為他們清楚,他們不能隨便回答,上課答錯丟人,考試答錯丟分……
于是乎,在這樣一個一年比一年深沉的語文課上,沉寂下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思想。
我很幸運,因為我就讀的高中并沒有將這種語文課進行下去,我的語文老師——我最敬愛的老師之一,時常鼓勵我們擁有自己的思考,盡管還需要現實地對待標準化的高考。我不知道有多少的孩子會有我這般的幸運,但我知道,這樣的運氣并沒有很多。
在這個越發標準化的社會里,在這個考試主導學生命運的時代中,在還未走進大學校門之前,這一切的一切因為我們的國情而不得不去承受。那么,在大學,是不是就可以自由了呢,是不是就能夠做到多出幾個哈姆雷特了呢?我悲哀地發現,事實并非如我所盼望的那樣。語文,在她真正的魅力還未被領略的時候,被麻木而惶恐地質疑了。她究竟有什么用?大學為什么開設她?于是乎學生分為了兩派,一派認為語文無用,學語文浪費時間;另一派則或多或少幸運地領略過語文的風景,一代又一代的懷揣著對大學語文的期待。無論是哪一方,都深深的被這幾個詞所影響,考試、答案、分數……
可進入大學的我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詞,績點……我所見到的語文,又一次回歸到了標準當中。圍繞在老師身邊的,并不是想象中的一群求知的學生,也不是幻想中的一群熱烈討論乃至激烈爭論的青年,而是一個個對考試重點,對答題格式充滿“熱情”的同學。而我,竟也在這環境中不自覺地沉浸下來,回到了久遠前的樣子,老師講,我只管聽和記……不再有那些自由而無用的思考……
我不知道在老師的角度看來,我們究竟是在追求這種自由,還是在主動放棄這種自由。但我知道,我不想放掉它,它是我思考的源泉。
前天的知禹講堂,再一次提到了我曾經為之熱血的那個詞,自由而無用,而邀請的嘉賓中也有我們語文教材的主編。當這些影子和大學語文、和我所期盼的語文在不期中重合時,也就有了今天的這篇自由而無用的思考。
我喜歡自由而無用的思考。
【我和語文的初中作文】相關文章:
我和語文初中作文三篇12-06
我和語文的故事作文12-29
我和語文的故事作文04-19
我和愿望初中作文12-05
我和同桌的初中作文12-09
我和母親初中作文12-07
我和語文的故事作文范文01-17
我和語文的故事作文[精品]02-26
我和語文的故事高中作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