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寄宿制學校作文指導教學之探索論文
【摘要】實踐告訴我們,要做好寄宿制學校的作文指導教學就要充分調動師生的主觀能動性,采取“利用教材資源”“讓學生的資源共享…‘發(fā)現(xiàn)寄宿生活中的閃光點”“延伸語言”“同中求異平中見奇”的方法,讓學生不再為寫作文而握筆千鈞。充分發(fā)揮作文指導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關鍵詞】寄宿制學校作文指導教學探索
教育部頒布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寫作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所占有的重要分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觀察、思考、表現(xiàn)、評價的能力。”
很明顯寫作是植根于深深的生活之中的,但是寄宿制學校在這方面較非寄宿制學校有一些劣勢。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們每天過著學校、教室、飯?zhí)脴嫵傻娜c一線的單調式生活,學生們被長期禁銅在學校里面,聯(lián)系社會聯(lián)系生活的那道門長久地被關起來,生活之源被阻遏被切斷。學生視野狹窄,見聞不廣。又由于他們難得查閱社會上的、家里的各種資源,導致他們的閱讀面狹窄、積累不足。素材的缺乏,積累的匱乏,思考的限制,這使學生走向絕境,老師走向困境,作文教學無法提升。寄宿制學校學生的作文教學又將走向何方呢?
教育學理論認為,教育要適應人物身心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選擇適當?shù)慕逃齼热莺头椒ǎ龠M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根據(jù)寄宿制學校的特點,教師有效利用學校得天獨厚的資源提高學生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作文指路使其作文更具方向性。寄宿制的學生作文能力培養(yǎng)策略就是在有限的資源空間內做到不出門也知天下事。下面是一些個人做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實踐,發(fā)現(xiàn)如果長期堅持,會有效果。至少學生學會了積累和思考,讓作文重新有了“水源”。
一、有效利用教材資源
中外文化史上、思想史上那些已有定評的優(yōu)秀資源,它們的存在,對它們的熟悉和領悟,進行必要的分析闡釋,無疑會對學生們的作文過程起到一種激活的作用。這種優(yōu)秀資源,對寄宿制學生來講更顯重要。這種資源哪里來?除了利用學校圖書館開展閱覽課來涉獵課外的各種優(yōu)秀資源外,經(jīng)專家們鄭重編訂的教材,就更是老師們的首選。
在教學過程中的對教材內容的鄙視無疑是十分有害的。對于那些優(yōu)秀的作品,要引導學生們感興趣。要對它們進行專題研究,比較研究,要對它們廣泛背臨。要背臨的基礎上,要進行多方位的模仿。模仿詞語,模仿句子,模仿語言,模仿結構,模仿形式,模仿內容,模仿技法,然后綜合模仿,一直到超越模仿。在學會模仿的基礎上,要學會創(chuàng)新,扎根生活,追問歷史,放飛想象,求異思維。從而使課本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效用。在“精”字上做文章。
二、學生的資源共享
即通過共享將大家的故事轉化為自己的積累,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蘋果會越分越少,而經(jīng)驗卻會越分越多。”寄宿制學校學生個人的閱歷、見識、思想是有限的,但如果把它乘以10會是什么結果呢?乘以40呢?也就是說把學生的經(jīng)歷共享,變成大家的故事和感悟,那么每個人無疑就是一個資源庫。在面對作文時,還愁無話可說嗎?無處下筆嗎?那么怎樣達到共享呢?具體做法有兩種:其一利用每節(jié)語文課前五分鐘進行“感悟生活”的積累分享。每天由一位同學將自己的生活故事和生活感悟和大家分享。通過講自己的真實故事,講自己發(fā)現(xiàn)的哲理故事,同學們大受啟發(fā)。一周之內要進行相關練筆鞏固積累,一段時間內進行班級小組交流,進一步延伸這種共享的結果。事實證明:他們看到了每個人原來都有悲喜交加,走路也有哲學,沖涼也有快樂法則,父母的眼神中充滿愛等等。其二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時間長,如何利用好這段時間很重要,讓學生在寫作活動中,按規(guī)定情境表演或表演觀察體驗過的生活情境,從而形成“意象”。這樣既能夠豐富、增強學生的感知和體驗,又讓寄宿制學校的學生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起來。并且這兩項活動與學生們的生活交融在一起,他們的人生更豐富了。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發(fā)現(xiàn)生活,有了生活的激情,作文也活起來了。
三、寄宿生活中的閃光
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們生活在一起,為他(她)們提供了更為鮮活的生活平臺,只要教師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就可以讓學生們在單調的寄宿生活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比如先布置觀察積累任務,然后通過片斷式練筆記錄下來——觀察同宿舍的同學,觀察內容是:年齡、身高、體型、臉型、膚色、發(fā)型、表情,特別是眼神,以及觀察到的語言和動作等,觀察時間為兩個星期,要求:第一抓住人物的特征,只有抓住觀察對象的與眾不同之處,才能寫出人物的個性,才會避免“千人一面”的弊端。第二觀察要細致,越細致、越深入,印象就越清晰,理解就更深刻,描述也就更具體、更形象生動。再比如觀察“放學瞬間”系列,讓學生發(fā)現(xiàn)普通的放學原來是這么有意思,放學時同學的眼神、動作、腳步聲、心理表現(xiàn)、教室狀態(tài)等都可以人文;“宿舍系列”,把宿舍分時間段分寫,如8點30分的宿舍(剛回到宿舍比較興奮),8點55分的宿舍(打預備鈴準備睡覺)、9點的宿舍(正式就寢)、6點的宿舍(起床)等,讓他們發(fā)現(xiàn)宿舍原來是這樣的具體可感,體會宿舍也是如此豐富多彩。再將有意義比較精彩的片斷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如何積累更有意義更精彩更有用的片斷。長此訓練、升華、積累、成文,寄宿生活的空間雖小,但學生們卻學會了在“小”中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閃光點,正如在水滴中看見太陽的閃光一樣。
四、延伸語言
如果前面三種方法是進行一種素材和思想的寫作原始積累,那么讓語言延伸即是通過練筆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把無限的語言魅力展示在有限的空間內。如何才能讓學生的寫作語言有魅力呢?在前面的積累基礎上,進一步“小題大作”。方法一是在片斷文的基礎上進行延伸,不斷的對片斷內容進行補充,如:“寢室系列”今天只寫表情心事,明天補充寫來往的腳步;后天寫衣著言行等,這樣學生自然的將幾十(轉279頁)(接277頁)字的片斷延伸到了上百字;方法二是讓學生對自己的片斷習作進行語言修飾,可以是自己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飾,也可以學生間互相修飾后署上名字,以便點評。如:每次規(guī)定好語言修飾的角度、數(shù)量(宜從簡單的修飾人手,讓學生覺得這并不難),教師對其修改處進行點評,并將修飾后精彩的語句匯集,便于讓學生們欣賞。同時這種做法也必將極大的提高學生對于語言提煉、斟酌的自覺性。
五、同中求異,平中見奇
根據(jù)發(fā)散思維的特征來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一、求同存異法:唐代李白寫月亮的詩很多,宋代陸游寫梅花的詩達百余首,但他們寫的月亮和梅花卻同中有不同,異中有異,首首出新。在作文教學中也要培養(yǎng)學生這種同中求異的本領。要求學生對同題目、同題材、同現(xiàn)象習慣的定論、看法,不人云亦云,而是用發(fā)散思維的方法,從中找出差異,從同中尋找不同,寫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如:指導學生寫“雪”這一意象時,大多數(shù)同學都立意贊雪的潔白無暇、一塵不染,進而聯(lián)系到高貴的品質。但也有一位同學立意貶雪:掩飾世間的污穢,見不得陽光;借助風勢殘酷無情,耀武揚威,進而聯(lián)系到不怕風雪嚴寒的堅強意志。二、平中見奇法:學生的生活是單調、平凡、細瑣、具體的,不可能隨時發(fā)生驚天動地的大事,而引導學生用舊瓶裝新酒,運用辯證法分析、研究,結合生活的“透視力”與觸類旁通的聯(lián)想力就能在“平”字中見奇見新,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特別是話題作文用逆向思維法是最有效的。如:在“成語新解”中,讓學生在“龜兔賽跑”中體會對兔子能力的壓抑,在“飛蛾撲火”中發(fā)現(xiàn)對于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等。在“想象訓練”中,由水的溶解性想到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兼容;由水的可容納一切,想到胸懷的博大;由“流水不腐”想到人的思想也要不斷變化、更新,才有生命力等等。讓學生運用想象力,去發(fā)現(xiàn)生活、感悟生活的豐富多彩,才能開拓他(她)們的思維。于平凡中見到新奇。
寄宿制學校的作文指導教學不僅僅是教學方法問題,更是教學思想問題。寄宿制學校的作文指導教學仍存在著諸多的束縛與制約,以上僅是個人在教學中的點滴做法,需要我們繼續(xù)做下去、探索下去的還有很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只要我們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寄宿制學校的作文指導教學,就一定會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中更好的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參考書籍:
[1] 《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8/5
[2] 《語文教學與研究》2000/9
[3]《語文教學之友》2001/7
[4] 《中學生寫作指導》2005 -2006年期幣
[5] 《創(chuàng)新作文》2005 - 2006年期刊
【寄宿制學校作文指導教學之探索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標理念下指導學生寫好作文探索的論文04-24
作文指導之常見誤區(qū)04-30
作文指導之描寫篇03-20
雅思備考之你的作文缺乏邏輯嗎教學指導04-26
作文教學分類指導實踐策略的論文05-11
教學中初中作文指導的誤區(qū)探討論文05-11
中學生作文教學指導論文03-28
作文教學中怎樣指導學生積累論文03-28
中考作文之細節(jié)描寫指導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