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作文入門指導范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作文入門指導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如何輔導小學三年級學生作文入門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是綜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須的語文能力,也是一個人語文素養高低的重要標志。小學作文教學既能形成學生初步的寫作能力,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還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一、學生作文現狀。
當前,很多中小學生包括一些大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都不強,我們家長對孩子寫不好文深感憂慮。歸納起來,學生寫不好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知道“寫什么”?(選取寫作材料)二是不知道“怎么寫”?(寫作方法與技巧)。而第一方面,沒有生活是孩子不會寫作文的主要原因。記得一個朋友問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寫個作文比你媽生你還難?孩子很無奈地說,當然比我媽生我難了,我媽肚子里有我才能生出來我,你讓她現在生一個試試,我肚子里沒有當然寫不出來!哈哈,一個笑話,不過還是能讓我們多一點思考,不要總是抱怨孩子寫不出來,要找孩子寫不出來的原因,要是因為肚子里沒有東西,那就趕快想辦法充實吧。我們的孩子生活缺少樂趣,或者缺少發現樂趣的眼睛,這樣孩子就不知道寫什么,所以孩子對作文的感覺是難,這樣寫起來除了應付就是應付,寫的越多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就越多,孩子就越是不愿意寫作文,這是必然的。孩子不愛寫作文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識字量詞匯量有限,孩子的書寫能力也很有限,所以有很多時候孩子能說出來,卻寫不出來。那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二、家長輔導措施。
和一些家長交談,有的認為教孩子寫好作文這是學校語文老師的事情,自己沒時間也沒有能力來輔導孩子寫作文,這種持不管不問態度的占相當的比例。有的家長對孩子作文寫不好有所認識,也曾作過努力,但因不見成效,或者因自己工作忙,對孩子的輔導難以持之以恒。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提高寫作水平的希望值過高,對孩子寫作訓練的安排失度,方法不當,往往使孩子失去了寫作練習的興趣,結果事與愿違。那么,從家長這方面來說,如何引導三年級學生"作文入門"呢?
措施一——家長自己要學習
提高孩子的寫作水平,固然是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但家長也有責無旁貸的責任,因為一個人成長經歷中的第一任教師就是家長,又因為中小學生其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
從大語文觀的角度看,家庭和社會也是孩子接受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課堂,因此,家長要扮好“家庭教師”這一角色,自己就得不斷學習,在學習上為孩子樹立起一個好的榜樣,讓孩子在一個學習氣氛濃厚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家長要做孩子思想上真正的朋友,要善于觀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平時多說理、多勸誡、少訓斥、不打罵,營造和諧的家庭生活氛圍。因為充滿溫馨、關懷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今后的發展將產生良好的影響,新聞媒體上經常報道的一些學習的成功者,如“高考狀元”、“中考狀元”等,他們一般都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家長還要學習有關青少年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要正確認識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樹立正確的家教指導思想,要善于激發興趣,改進家教方案,科學地實施家庭教育和學習輔導。輔導孩子寫作文,家長要幫助孩子選購一些關于閱讀寫作方面的書報雜志。需要指出的是,家長在幫助孩子購書籍、訂閱報刊時要注意,必須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可以購買一些必備的工具書,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漢語成語詞典》等,可以幫助孩子訂閱兩三份有關語文學習或寫作方面的報刊。當寫作需要時,孩子適當地利用這些資料,有所模仿,適當借鑒,開掘思路,會逐漸地學會寫作文。
措施二——指導孩子觀察生活
作文要有材料,學生寫作文普遍感到困難的是寫作文沒有好的材料。的確,中小學生生活一般是比較單調的,學校和家庭兩點一線式的生活沒有什么新鮮的內容。這就要我們指導孩子注意觀察我們身邊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認真積累,這是寫好作文很重要的一步。
教孩子學會觀察,首先要激發觀察的興趣,興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再就是培養觀察的習慣,觀察習慣的養成將受用無窮。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孩子掌握觀察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觀察,這樣觀察就可以直接為今后的寫作服務。觀察主要就是觀察社會和自然。社會即是我們身邊的人和事,自然主要是指自然界的景和物。學會觀察,孩子才能把作文寫具體,而不僅僅是好詞的羅列。以寫人物為例:需要用具體的事件突出人物性格,要加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表情、心理活動等等各個方面。還可以用上比喻、排比,甚至夸張等修辭方法,讓你寫得人物活靈活現,讓讀的人仿佛眼前就站著這樣一個人似的,這樣一篇具體生動的習作就誕生了。再如,讓孩子觀察一次做菜的過程,就要把買菜、洗菜、切菜、配料、燒炒的過程全程觀察清楚,不漏下一個環節。指導孩子觀察,再讓孩子把觀察到的情況復述一遍,家長作適當的點撥補充,這樣孩子對事物或事件就有了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家長還可以有意識地經常帶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如參觀游覽、探親訪友等。每次活動以后讓孩子把觀察的內容用專門的本子記錄下來,幾年下來,一本本內容豐富的觀察日記完成了,孩子寫作沒有材料的問題也就解決了。指導孩子觀察,幫助孩子積累寫作素材,這對于一般家長來說并不是困難的事情。
措施三——引導孩子學會閱讀
課外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家長引導孩子學會閱讀也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事情。閱讀是寫作的起步,學習語文,練習寫作離不開閱讀。閱讀可以加強詞語的積累,閱讀可以加強精彩片斷的積累,閱讀可以加強文章寫法的積累,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家長要引導孩子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質量。說實話,現在小學階段,孩子還有時間讀書,等孩子上了中學,想讀書哪有時間呀。
家長可讓孩子專門準備用于閱讀的摘錄本,將所讀文章中一些精彩的片斷分門別類地摘記下來。如寫景的片斷,可按季節分類摘錄,可按早中晚不同時間分類摘錄,也可按晴天、雨天、下雪、刮風、起霧等不同天氣情況分類摘錄。寫人的可按性別、年齡、人的喜怒哀樂表情分類摘錄。摘錄了一本以后編上目錄,以備今后查閱。對于寫法,也可作分類摘錄,如文章好的開頭、好的結尾、生動的修辭句子等。家長對孩子的閱讀筆記可經常查閱,加強督促,使孩子的這項活動能持之以恒地進行下去。
另外,還可以運用說的形式提高閱讀的效率。如家長在報刊上發現了好文章后,先讓孩子認真讀一遍,閱讀后讓孩子把文章內容講一遍,再讓孩子說說這篇文章寫法上的優劣得失,家長文化水平較高的還可作些點撥補充。
措施四——輔導孩子寫作文
輔導孩子練習寫作文,教給孩子寫作的方法,這個問題看似很專業,其實一般家長也可以以做到。要求孩子寫作文養成編寫寫作提綱的習慣,編寫提綱就是根據作文題目和有關要求,先確定中心,明確“寫什么”,再根據這個內容決定選擇什么樣的材料表現這個中心。對選擇的材料進行排隊、加工、整理,決定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除了安排好寫作順序,還要考慮哪些內容對表現中心,證明論點最有說服力,要作為重點詳寫,哪些內容只作一般性的交代就可以了,可以略寫。還要考慮開頭和結尾如何寫,段落之間過渡如何安排等。有了提綱,才能按提綱的思路一步步把文章內容寫充實寫明白,使文章條理清楚,結構完整。一句話,提綱既是作文前的計劃,又是作文的向導。
輔導孩子寫作形式多樣,可按老師布置的作文題讓孩子練習,可選取報刊上一些好的作文題讓孩子練習,文化水平較高的家長還可以自己出作文題讓孩子寫作。作文訓練有個漸進的過程,開始可以進行聯詞組段練習,再進行專題的片斷練習,片斷練習種類很多,如在某個特定情境下的心理活動片斷,某個特定季節某個時段的景物描寫片斷,某種特定人物的外貌描寫片斷等。進行成篇作文練習
也要本著漸進的原則,開始時可采用仿寫。須知仿寫不是抄襲,仿寫關鍵要把范文讀懂讀透,把握原文的內容、思想脈絡和寫作技能,學習和借覽范文成功的經驗。孩子仿寫訓練的過程就是學習提高的過程,多寫多練多積累,最終就會有質的飛躍。在指導孩子作仿寫練習時,要鼓勵其借助原文的啟發,盡可能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措施五——勤鼓勵,多給孩子掌聲
很多家長在讀孩子的作文時都抱著成人的眼光,結果我們孩子的作文可謂是一無是處。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要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習作,都會有它耀眼的亮點。哪怕是一個優美的句子或一個生動的詞語;再不然就是一個用對的標點符號,一個寫得比以前更好的字。三年級的孩子詞匯量有限,習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詞不達意、錯別字多等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孩子能努力地把作文寫出來,而且非常樂意去寫,就應該給予肯定。
當然,俗話說得好: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并非一天兩天的事,也沒有什么立竿見影的絕招和秘訣,需要孩子點點滴滴的積累,還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所以說孩子的作文水平是急抓不起來的。
小學三年級作文入門方法
內容:
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小學作文教學既能形成學生初步的寫作能力,又能發展他們的思維,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還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小學三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正式作文,比較陌生。很多同學對作文有老虎吃天,無處下嘴的感覺,作文課上,急得臉紅耳赤,抓耳撓腮。寫出的作文,常常是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那么如何引導三年級學生作文入門呢?我認為以下幾多十分重要。
一、多說
說,即是把所見、所聞、所思表達于語言。能說者善寫,培養學生好說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學生寫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我發現,平時不善說的學生,他們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敘的事、要說的理,有條理、有中心地訴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則是缺乏說話的能力。針對這一現象,我在作文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我讓學生介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親自參加的各種活動等等,在訓練過程中,列出簡單的提綱來引導學生先說什么,后說什么,然后按說的順序有條理地寫下來。
在一次作文課上,我先對一位愛說話的男生提問:你給大家講講你的媽媽吧。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還是回答了:我媽媽三十來歲,胖敦敦的,扎著一條大辮子。我點了點頭。他又補充說:我媽媽會繡花,繡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還繡了一只可愛的米老鼠呢!我滿意地笑了。接著又問了其他幾個同學,效果都不錯。于是,我走到黑板前板書了《我的媽媽》,然后我又鼓勵學生把剛才講的寫下來。這樣做,學生感到胸有成竹,寫起來比較順手,學生對作文感到不是太難,而是把它當成一種樂趣。
二、多讀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明學生是要多讀書,讀好書。在作文教學中提倡學生多讀,可以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讓他們獲得各種知識,加深生活體驗,并積累優美的語言文字。課文是多讀的起點,讀好課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語言表達,奠定基本的閱讀量,由此擴大,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閱讀報刊雜志和書籍,就邁向多讀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學中,多讀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閱讀學生的優秀作文也不可忽視,因為這些作文都出自年齡心理特點和生活體驗大致相同的同學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啟發性,最能引起學生自己的共鳴,是學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鑒。閱讀的實踐證明:有比較的閱讀,可以最有效地發現自己需要吸取的東西;同齡人的習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選材、構思和語言等方面的啟發。所以要支持學生們訂閱《小學生優秀作文》、《小學生作文向導》、《百家作文指導》、《作文大王》等。這樣,學生們人人爭讀課外書籍,人人摘錄優美詞語,人人珍藏生動章節,作文時才能運用書中所學到的知識,才能嘗到了閱讀課外書籍促進自己習作的甜頭。
三、多寫
作文活動是實踐活動,學生寫作技能的形成、寫作水平的提高,依賴于作文實踐。因此,多練筆就成了整個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多寫,可以促進觀察思考鍛煉思維的敏捷、嚴密和靈活,熟練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
俗話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把眼看、耳聽得來的材料,直接貯藏在腦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瑣碎,容易忘掉,寫作時暫時又想不起來、寫不出來。那就可以把平時得來的材料,以寫的形式保留下來。如遇到一件有意義的事,看到一個動人的場面,發現一種富有特色的神態,或是一句耐人尋味的語言,都可以寫下來。這樣不僅可以大量積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還可以增加很多的練筆機會,為今后寫文章時做到得心應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多改
作文修改是小學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當前作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作文寫完后,要反復修改,力求文字精練、表意準確、語言生動。
在課內,我指導學生作文后,學生做草稿,要求學生用鉛筆做稿,寫一行空一行,學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學生自讀自改,放聲讀稿,看看是否符合寫作要求。并在反復的閱讀中把錯字、不恰當的標點和語句修改過來,把不具體的地方補充具體,把多余的字、詞、語句或段落刪去等。第二,學生互改,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朗讀交換評改,在讀中改、在改中讀。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最活躍,總想表現自己,千方百計地把別人作文中在的問題找出來,有時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放過。由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潛在智能得到了開發,寫作能力也得到了鍛煉。第三,教師面改,有少數學生的作文需老師的幫助進行批改。教師的批改是對學生作文的一種鞭策和鼓勵,要根據兒童的認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這樣,以改促寫,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改出高質量的文章。
五、多鼓勵
學生的每一篇習作都付出了一定的辛勤勞動,總希望別人對自己勞動的價值給予肯定與鼓勵。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心理,做到少改多批,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學生的作文瑕瑜互見,教師不僅要善于發現優秀習作中的譴詞造句和布局謀篇中的閃光點,更要發現差的習作中情感表達的閃光點。我常把學生習作中的妙詞佳句,或別具一格的構思,出在黑板報上,使學生對自己的進步有滿意的感覺,對求學發生內在的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即便有欠缺的地方,也要婉轉地提出,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和可望可即的奮斗目標,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激勵不斷進步。
實踐證明,小學階段的作文起步,只要堅持多說、多讀、多寫、多改、多鼓勵,多多點擊,就能使小學三年級學生順利跨進作文大門,就能使學生在日后的作文道路上,任意馳騁、高奏歡歌。
指導小學生作文入門的建議
一、從教本中汲取養分,先畫后寫
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筆優美的精品。特別是低年級的課文,圖文并茂,如詩如畫,對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學習《看菊花》時,我指導學生觀察書中菊花的插圖,并仔細想一想,把平時見到的菊花畫下來,并寫上一句話。
于是,孩子們興高采烈地畫完后寫道:
“我家的黃菊花很美麗,花瓣像布娃娃的頭發彎彎的。”
“花壇里有一棵菊花,長著細管子一樣的紫花瓣,很好看!
“我姥爺家有一棵綠菊花,很名貴,光看不能動!
二、在故事中感悟真情,先說后寫
為了增加閱讀量,開闊孩子的視野,我每天布置孩子讀一個故事,在第二天課前進行交流。有時,有的孩子愿意上臺講給同伴聽,我就把他請到前面,講完后再讓大家說說聽完故事后的感受。比如嚴浩講完《七色花》時,孩子們都為珍妮浪費了六片花瓣惋惜,我提示:假如你有七色花,你會干什么有意義的事情?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我說:“你們的心愿太奇妙了,我聽后一會兒就忘了,你們用筆寫一寫,讓老師好好欣賞一下,行嗎?”孩子們紛紛提筆寫下了自己的心愿,我把有意思的讀給大家聽,孩子們激動得直拍手喝彩,被讀的同學倍感榮耀,寫話的積極性更高了。
學習累了或孩子情緒不高時,我時常為調節氣氛給他們講故事,這也是孩子最感興趣的時刻。講完故事,我會讓孩子談體會并簡要寫一寫。一次,我講《神筆馬良》的故事,講完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后再寫:“你有一支神筆,會最先干什么?”其中孩子們寫的一句話讓我感動:“假如我有一支神筆,我會先畫爸爸媽媽,讓他們活過來!”
三、用心觀察景和物,先做后寫
有道是: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自己動手做事有親身體會,再寫一下過程就比較容易。
有一天大課間,一個孩子在校園的柳樹下揀到一根剛發芽的柳枝,他扭了幾下,做成了一支柳笛,一吹“吱吱”響。晚上,這個孩子回家寫下了一段話:
今天,我做了一支柳笛。先把青青的柳枝擰幾下,感覺皮脫下來,再把里面的芯抽出來,用指甲修一修小圓筒,吹一吹,“嗚嗚”響,我真快樂!
四、應注意的問題
寫話是寫作文的基礎和前提,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有一個成功的開始,后面就會順理成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寫話應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苛求寫話的質量,只要把語句寫通順、把意思表達明白就行
2、不要強調字數的多少,把話寫完整就行
以上是總結出來低年級實施作文入門時的點滴做法,寫出來與大家共切磋。
【三年級作文入門指導】相關文章:
小學作文入門指導12-09
三年級作文入門指導12-09
如何指導小學三年級作文入門12-09
中醫考研入門指導及報考流程指南12-09
寫作基本知識小學生作文入門指導12-03
2018考研院校選擇及備考指導入門參考12-09
小學作文入門的金鑰匙12-09
作文指導:人物描寫指導12-07
寫字指導這樣有效的作文指導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