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為題的作文3篇【精華】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溫暖為題的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溫暖為題的作文 篇1
記憶中的溫暖為題的作文
黃瓜頂花帶刺,西紅柿青里透紅,豆角剛長出尺把長,小茄子乍看上還是黑色的,韭菜已抽苔頂著黃綠色的苔花齊刷刷地往上沖......這是我家菜園夏日時的情景。
下午放學后,我快快寫完作業,跑到菜園里。摘個黃瓜在水溝里一洗,嚼得脆生生地響,盡管還有點澀嘴巴,但是那種特有的嫩甜足以誘人。西紅柿,昨天早就瞄準了一個,經過一天的日曬,今天該紅了大半個了吧?于是,直奔目標,如愿摘下,簡單洗洗后,趕緊嘗鮮。吃著剛從藤架上摘下的瓜和柿子,我很知足,因為以前聽媽說起過,村里還是大集體的時候,家里吃不飽,她和那些年輕的媳婦們在干活時趁人不注意,就摘個生茄子、擼把生豆角吃。茄子和豆角生吃是什么味道啊,難為她們還能咽得下去。
媽還在一片綠色之中,背著藥筒給豆角打藥,手扶著手把上下移動著,經過壓力作用,小噴泉似的藥水就灑到豆角架上了。她一看到我放學來到菜園,便開玩笑地叫我是巡邏兵,專門找好吃的來了。
我站在籬笆邊上,看蝴蝶在紫紅色的茄子花上飛。鼻子里所嗅到的是似乎還帶著熱氣的青草的氣息。眼前開始出現了小小的飛蟲,一群群,一不留神,會飛到人的眼睛里。所以,此時千萬不要睜大眼睛。
水溝里還有清水在流,不知是誰還在趁著有點暮涼的時候澆地?溝邊茂盛的青草垂進水中,細細的草葉隨著水流輕擺。我喜歡在水溝上蹦來蹦去,歡快地像只兔子。有時,把腳下穿的紅色涼鞋脫下,浸在水里一陣,再穿在腳上很涼快。
夕陽漸漸沉落,天空的晚霞還有一抹絢麗。媽喊我,趕緊回家吧,該把煤爐的風門提開了,不然怎么做晚飯?我看媽的身影,似乎是貼在豆角架邊。一桶農藥快噴完了,因為她就要走到地的最下頭了。雖然離得遠,但似乎能聞得到她身上彌漫的很重的藥味。這刺鼻的藥味不僅裹挾著她,而且會造成她的皮膚過敏。在我年幼的心底,媽是不愛美的,頭發簡單處理,衣服別的村婦穿什么她也穿什么,因此對于農藥的侵襲,她是不在意的,只要菜長勢好就行了。
我戀戀不舍地沿著園中的小徑回家,不忘摘朵牽牛花或者帶刺的蒲公英。暮色漸濃,街坊鄰居們都在趕往家中,有扛著鋤把的,有蹬著三輪車的,彼此打著招呼。農村的早晨與傍晚是熱鬧的,白天大部分時間,人們都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忙活,因此便會顯得安靜得多。媽似乎一直不閑著,即使下著雨,她也要到地里摘菜,因為她的經驗是雨后的第二天菜價會比往日貴一點。碰到雷陣雨的時候,即使坐在教室里我都替媽擔心,打雷多可怕呀,但愿還在地里忙活的媽沒事。我們一家的生活費,幾乎大部分就來自媽種下的茄子辣椒絲瓜。她的汗水滴進土里,土地的饋贈從來都是公平的,付出的多得到的`多。媽那時的夢想便是等我長大了,可不要再種菜賣菜,而要抱個鐵飯碗,成為城里人吃公糧。她的夢想滲進了我的夢想里,好好學習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此學習的事從不讓她操心。她的確也不過問我的成績,我們就像各自守著自己的攤位,盡職盡責地做好應盡之事就行了。
回到家提開爐門,熬上稀飯,等著爸媽歸來。有那一個西紅柿和兩根黃瓜在胃里墊底,不怎么感到餓了。一會兒,媽斜跨著竹籃歸來,里面放著晚上要炒的青菜。菜的模樣一般不怎么好,但是新鮮,媽說長得好的菜是要留著賣的。好菜孬菜都一個滋味,自己地里出的反正都是寶貝。家里開始有了飯菜的香,院里的梧桐樹被風吹的颯颯有聲,小黃狗不知到哪里去玩了,雞在進窩,而此時暮色已經濃濃的了......
濃濃的暮色似已掩上了一天的門扉,第二日依然有晨曦灑進小院,而我會背起書包走進教室,媽依然要到地里鋤草。但是這些情景,在現實中卻難以復現,我已經走到了媽當年的年紀,每天在日出日沒之時出家門回家門。一些美好的時光成了記憶中的沉淀,只有在回顧時才仿佛進入時光隧道,一直向后走,看著四壁上漂浮閃現著的影像片段,感受一點純純的溫暖......
溫暖為題的作文 篇2
尤記得那一天,你平凡卻又偉岸的雙肩,充滿慈愛卻又寫滿焦急的臉。
那時我上小學,身體一直不大好,平淡的下午。我在教室中上著課,墨綠色黑板旁的老師正在講課,手中揮動著大大的三角板,另一只手拿著粉筆在黑板上飛舞,粉筆屑雪一樣不斷飄落在地,嘴中在說著什么,而同學們也在凝視著講臺上神采飛揚的老師,不停地往本子上記著。我卻只感覺喉嚨不舒服,右手不斷地在脖子右側滑來滑去,似要捉到什么,卻總是什么也感覺不到。老師轉過頭,瞥了下面一眼,接著,用手中的三角板的一角用力地點了點黑板,“看這,看這!”為引起注意,老師把聲音延長在“這”字上,“某些同學又走神了。”我這才稍稍收斂,不過依然在走神。放學了,我在回家的`路上騎行,路旁的枯草似飲夕陽過量,醉倒在風中,不斷飄搖,行人的影子被拉得老長。平時對這番景色,我一定會欣賞欣賞,今日卻沒了這閑情逸致,心不在焉。右手抓著車把手,左手還在摸著脖子。感覺有些腫脹,有些疼。
回到家中,開始寫作業,看著一道道的題,只感覺它們好像變難了,變復雜了——只因我的注意力無法集中。爺爺奶奶都在家,本想去說我的喉嚨不舒服,但卻沒有,以為是吃得不對付,小毛病。該吃飯了,菜不錯,吞了一口,只覺得食道中像被什么堵住,被人掐住了喉嚨,難以下咽,艱難的吃完了這頓飯,又去做尚未做完的作業了。
晚上,看著電視,卻還是心不在焉,只覺不舒服,卻又不知道怎么回事。不一會兒,屋子后面的窗戶上射來兩道橙黃色的光,心中一喜:“是爸媽回來了!”從沙發上彈起來,奔去迎接爸媽。“爸爸!媽!”我高興地喚著,但喉嚨確是火辣辣的疼。睡覺了,我在自己的床上翻來覆去,困,卻難以入睡,像無形之中被人扼住了咽喉,疼痛不堪。下半夜,終于忍不了了,敲開爸媽房間的門:“媽,我喉嚨痛。”一邊用手指了指,媽媽匆匆忙忙的穿好衣服,爸爸今天值班,太累太困,不忍吵醒他。媽騎上電動三輪,我坐在后面。打開車燈,霎時,溫暖的燈光在黑夜中開辟出一條光明的通道,任黑暗啃噬。“傻孩子,怎么不早說!”我支支吾吾,不想說話。醫院離家遠,媽媽騎得飛快,冷冽的風刀割般刮在媽媽身上,頂得媽媽的頭發豎起然后無力向后倒去,媽媽為我擋下了風,卻還問:“兒子,冷嗎?”心頭一酸,眼眶中的熱淚在打轉,“媽,我不冷。”一滴淚水融入這黑夜,悄無聲息。到了醫院,拿了藥,扎了針,回到家,媽媽早已疲憊不堪,凌亂的頭發繞在媽媽的耳旁,我吃了藥,媽媽等了一會就睡了。
媽媽,您讓我如何報答您無私的厚愛!如何,又以何去回報您!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堅定的、神圣的。媽媽,您用母愛溫暖了我!
溫暖為題的作文 篇3
清明前夕,回了趟鄉下老家。適逢家兄家嫂皆不在家,他們到鄰村打工去了。據說,是因為工夫太緊,請不了假,沒辦法,只能由我這個常年在外的為父母掃墓了。
不常回家,見到鄉親們感到特別親切,鄉親們見到我也特別高興。在完成禮儀即將返城的時候,不少人來送我,有的還拿著土雞蛋和炒花生,讓我的心里十分溫暖。
第一個來送我的是元媽。我們地方上這樣在姓氏或名字的后面加一個“媽”字稱呼的,表明她是奶奶輩。元媽過去跟我們是鄰居,兩家共堂屋。并不是她的房屋發生了變化,而是我家的常住地點有過變遷。后來靠元媽的那一間半屋分給了家兄,家兄拆除重建,他便跟元媽成鄰居了。我很小的時候就熟悉元媽,清楚地記得,她經常同我母親邊做事邊拉家常。她身上有狐臭,而且氣味很濃。生活中一般人都討厭狐臭,不知道為什么,我卻不排斥這種人體氣味,反倒覺得像一股濃濃的奶香。元媽的年紀比我母親要輕,但也輕不了太多,她依然健在,而我母親卻在地下長眠達十三年了。她待我向來不錯,我一回家,她便要與我談起昔日跟母親的交情,令人親切,也令人倍加思念母親。元媽的現任老伴桃公是三十多年前鄉政府一艘貨輪的駕駛員,在一次駕船去益陽送貨的路途發生了事故,被船的纜繩勒去了一只腳掌,此后他靠假肢行走,一瘸一拐,就難免的了。幾年前,桃公因老年生活保障問題,曾來縣城找過我,我帶他找過相關領導,但終究效果不佳。但我幫他們跑腿的一份情他們卻記住了,且時時念叨著。這次回鄉,元媽送給了我一包土雞蛋和一包炒花生。自己母雞下的蛋數量有限,能讓你一同分享,已經是很客氣的'了。
緊接著,元媽的兩個侄媳婦谷山嫂和又堂嫂也來了,她們分別拿著土雞蛋和干紅辣椒。她們的輩份比我高,屬于嬸嬸輩,但血緣關系一旦出了五代,輩份就容易亂,所以我也就跟著旁人叫她們“嫂嫂”了。谷山嫂的小兒媳是岳陽人,因為跨行政區聯姻,結婚時需要雙方的綜治和計劃生育證明,為此我利用自己住縣城的便利,幫她出過面、辦過事。其實這不過是舉手之勞,卻讓她記憶在心。又堂嫂只搭過我一回便車。那時父親還在,一次我坐朋友的車回家看望他老人家,返城時,正好遇上又堂嫂要到縣婦幼保健院為她的外孫看病,理所當然就捎上了她,我中途下車,請朋友直接將她送到了醫院。這也讓她記著,再次來縣城時,她給我帶了好多農家壇子菜,可惜沒有找著我,害得她只好又帶了回去。
聽說我回來了,孩提時的伙伴輝龍就立即趕了過來,并給我送來了幾斤早晨從資水河里撈上來的魚。這種魚味道很鮮美,市場上一般是買不到的,往往是魚還沒有出網,要買的人就等在岸邊了,或者已提前幾天預約了,很俏的。但他對我說:今后只要你想吃魚,我就優先滿足你。我聽了很是感動。這少時結交的朋友,總凝聚著一種別樣的原生態情感。
松良是我的小學同學,幾年前從珠海回到家鄉,在群眾的擁戴下當上了村支書,為村上修公路、改電網、接通自來水,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群眾很滿意。他是村支書,我們的聯系稍多一些,這次回家我本沒有打算驚動他,但我為父母掃墓時的鞭炮聲卻驚動了他,他打電話給正在墳山里忙碌的我,說我忙完后一定要到他家去喝鐵觀音,最好是吃了中飯后再走。
我因有事急著返回,沒有去松良家,只在他家門前停了一下車,寥寥幾句打了聲招呼就匆匆忙忙走了。但他的那一番盛情卻被我帶進了城里,細細品味。
大約有六七年時間了,我每年極少回鄉下老家。說實話,父母親去世后,用我們鄉里的話來講,是家里的“總蔸根”(核心)沒有了,經常回去已沒了多大的實際意義,不過是平添一些冷清而已,因此我基本上只在每年清明掃墓時回老家一趟。但鄉親們如此熱情厚道,又讓我覺得還是應當常回家看看的。因為,那里是我的根,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忘了根。
【溫暖為題的作文】相關文章:
溫暖為題的作文07-31
以溫暖為題的作文02-20
(經典)溫暖為題的作文10-10
溫暖為題的作文(經典)11-22
溫暖為題的作文[經典]01-22
溫暖為題的作文08-06
溫暖為題的作文12-06
以溫暖為題作文12-02
以 溫暖為題的作文11-22
溫暖為題作文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