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故事作文(常用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故事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故事作文1
爸爸又開始想他的老家了,嘴角微微揚起。我很想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他會給我們講故鄉,講故鄉那山里的傳說。
他愛故鄉那房前屋后的竹林,那是他們樂園。一群娃娃在大片大片的竹林間捉竹牛、挖竹筍、爬竹竿、制作的竹器多么精致啊!大片的綠蔭庇護著這些“野孩子”,也教會了他們竹的品性。
他愛故鄉的小路,崎嶇蜿蜒,沒有規律、沒有雕飾地通向每到田埂和每條小溪。那山無論多高多險,總會有哪一條路通向那山巔,爸爸說成功也是如此。一塊塊不規則的青石板有著老牛般厚實與古樸。任憑風吹日曬人走牲行,只默默奉獻著。爸爸說人生也是如此。
他說故鄉的花是善解人意的,開在田埂上,綻在懸崖邊。不擔心有沒看客,只顧有序的開放,她們知道這里的人兒是沒有那個閑情逸致去賞花的。只要人們在梨樹下,桃樹下停留片刻,想想秋后豐收。只要一個微笑足矣,不用留下腳印和言語。
他還喜歡家鄉的爭吵。吵架的原因很簡單,一寸土地、一片麥子、一塘池水、一棵果樹。當然最有趣的是放牛娃的不稱職。夸張的有謾罵三天三夜不停歇,簡單的有指桑罵槐的譏刺。像那奏鳴曲,無論高潮多激昂多張狂,結局都那么寧靜和祥和。
農忙時節,他們為梯田穿上一層薄薄的.綠紗,微風一吹,整個畫面變得活躍了。梁上雞鳴告訴我們何時起床,舍前犬吠告訴我們客人來訪,田間牛哞告訴我們日落昏黃,夜幕挑水路上的前者呼后者應,田間小道的你歌我答構成了這世間最美的音律。夜晚變得活躍起來了。
這天然的美這質樸的音叫爸爸怎么能不想她!
家鄉的故事作文2
家鄉小橋邊的草叢,在陽光的照耀下,綠得晶瑩。草叢連著小橋的倒影,映在清澈見底的小河中,如同一幅美麗的畫卷。外公年輕時是做水運船生意的,每每從這座拱形的小橋下穿過時,就會見到這樣的景象。
家鄉的橋,在母親童年心中又是另一番滋味。特別是那座石子路間的石橋,讓母親歡喜也讓她憂。喜的是走過小橋可以看見對岸那讓她充滿好奇的“世界”;憂的是每次過橋,由于橋兩邊沒有護欄,走上石橋還會發出輕微的吱嘎響,且伴著晃動感,膽小的她小時候是爬過去的。長輩們還曾迷信地說是被鄰家的妹妹抓了腳底導致的。可母親還是會過那座橋,因為這是去對岸最近的一條路。這段記憶使母親印象深刻。
家鄉的橋,我小時候記得是座落在一段凸凹不平的水泥路上,窄窄的、橋面有些高的水泥橋,兩旁加了鐵護欄。以我當時的個頭,看不見對岸是否有人過來。橋上,偶爾會有一輛拖拉機或者三輪車迎面駛來。站在橋上,可以看到小河向遠方延伸得好長,直到視線消失在拐彎處……從我家窗口探出頭來,就能見到那座小橋,橋上會不時走來一個光著小腳丫的小孩,蹦蹦跳跳,手里拿著一只剛抓來的蛐蛐,臉上掩不住快樂的笑容。還有挑著擔的`老人,我經常和他們招呼問好,老人腳上穿著拖鞋,泥土使腳變得灰灰的。橋上的行人有時也是蠻多的,樸實熱情的人們互相寒暄問暖,給橋以熱鬧感。
漸漸地,我長大了,小橋變得更老,也變得更矮了,最終人們把它改建成了一條寬闊的公路,那條寬闊的大道從農村直通向城鎮,通向遠方。在寬闊的大道上疾馳的車輛載著行李川流不息,沒有人再挑著扁擔,更加沒有人會光著腳丫一蹦一跳,兩旁聽見的是女士們高跟鞋和男士們皮鞋踩踏的清脆聲。夜晚,路邊總是燈光無數,閃亮無比,不再如曾經那般黑漆漆的一片。而外公也緊跟時代步伐賣了水運船,換成了一輛運輸車,生意興隆。
現在的我每每經過,總會在這里駐足,倚著橋身,靜聽它喃喃低語著過往,低語著曾經在這里發生的一切美好的童年時光。
沿著橋繼續行駛,快到盡頭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跨江大橋,那是鰲江五橋,它寬闊到左右兩道都可以三輛車子并排前行,站在瀝青鋪成的最外側人行道上,既舒服又平穩。往對岸遠眺,橋中間的兩側豎著大大的藍色柱子,邊上線條以三角形的方式向外放射,具有穩固的作用,極其壯觀。家鄉有這樣一座橋,我感到無比驕傲。
要致富,先修路。幾十年來,家鄉的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帶領家鄉人走向致富。未來,家鄉的大橋還會變得更平坦更寬闊,我們的家鄉也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
家鄉的故事作文3
今天,太陽公公露出了燦爛的微笑,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回南安老家的路。
回往南安的路,已經不是以前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而是那平坦筆直的柏油公路。回往南安,已不是以前三小時的焦急等待,而是現在半小時的歡聲笑語。
到了南安,我放眼向四周眺望:原本是那一座座矮小又并不起眼的平房,現在已經蓋上了第二層、第三層,甚至有的已經蓋了五層了呢!從前的平房,我爸爸也睡過,我爸爸說,他在那里睡覺的時候,天寒地凍,下雨時還會漏水,偶爾老鼠還會鉆進被窩里,讓你不得安寧。我進去看了看,真的,床是木架和稻草鋪,屋頂的磚磚瓦瓦偶是破破爛爛的,還有好多老鼠窩。不過,這種窮苦的日子已經過去啦!村民們將平房一層又一層地往上搭,原本一個貧窮的小縣城頓時變成了一個富有的小城市。以前,農民們吃的是粗茶淡飯,三餐沒兩頓飽;現在,不僅要吃好、穿好,還要住好,有的還開起了小車呢!都在奔小康。而且,在農村生活,與在車功能是生活卻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景象:在這個農村里,十分幽靜,可以好好地睡上一個安穩覺;而在城市,車水馬龍,剛做了一個美夢就被打斷了。而且,在這個小村莊里,人和人都和諧地相處:我把一個風箏遺忘在了一塊大石頭上,后來,要回家了,我才猛然想起,到了一看,還在那兒呢!那城市呢,自行車被搶被偷,家里東西時時被盜,真不安全啊!但是,在每個地方,都各有各的好處,不能就根據一點來判斷他的好壞。
現在,農民們富裕了,田里都種著各種各樣魅力營養的蔬菜,有的還租車專用來運進城市里呢。現在,科技發達了,農民伯伯們種田再也不用花費九牛二虎之力了:除草可以用除草劑,播種可以用播種機,收割可以用收割機……
我們家今年也在南安老家再建一棟房子,而且我們選的那塊地是塊風水寶地:春天可以聆聽燕子的歡歌,夏天可以享受到清爽的風,秋天可以觀賞到火紅的楓葉,冬天可以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啊,我的故鄉在前進! 我偉大的祖國在前進!
家鄉的故事作文4
我的老家,在蒼溪縣的一個小山村,這里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因此有講不完的家鄉故事。
我的老家門前有一條長長的小河,小河上有一座石拱橋。記得小時候,我和爺爺喜歡到小橋上乘涼。我們每人搬一個小板凳到橋上去歇息,吹著涼風,看看路過人們來來去去的背影。爺爺也開始講起家鄉的故事,聽爺爺說家鄉的過去和現在的區別可大著呢!
在他小的時候,山里沒有水泥路,外出只有泥巴小路。小路彎彎曲曲、坑坑洼洼。走路有的地方還要狗爬式地走,想要騎個自行車車外出更不容易,其實也沒有自行車。要是遇到了下雨天,一不小心就會摔個狗啃泥,把人弄得滿身泥巴。真是的,走路居然還要膽戰心驚,小心翼翼。那泥巴小路也很遭罪,似乎每一次經過這兒的村民都要抱怨幾句,甚至罵它幾句,小路也很無奈。
如今我的家鄉再也沒有泥巴小路了,全是又寬又直的水泥路,四通八達,通向家家戶戶,光滑平坦還美觀。每家每戶都開著小轎車,隨處經過,灰不揚,水不濺。人們過路時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當然也不會抱怨,幸福的像花兒一樣,馬路也開心地笑了。
那時,家家戶戶住著低矮的土墻房子,墻是用土壘成的,房頂是用瓦片鋪的,有的還是草房。現如今的房子也不再是土房了,明明亮亮,寬寬敞敞,像個大別墅。有三四層樓,一層樓有五六個房間。屋里屋外全是現代化的裝修,還有屬于自己的庭院和田園。
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講也講不完,聽也聽不完。聽著爺爺講的家鄉的故事,我知道我的家鄉在變化,我的祖國在騰飛。我希望我的家鄉越來越美,祖國越來越富強!
家鄉的故事作文5
我的家鄉是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下面的一個小村子,她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西洋村”,今天我就來給大家講講我和她之間的故事!
早晨天還微微亮的時候,你就會聽見大公雞在喔喔地叫了。起床推開窗戶,遠處的群山被霧氣環繞,一片朦朧,就像仙境一樣!當陽光慢慢灑進整個村莊,剛剛還在一起嬉鬧的霧氣不一會兒就跑開了。這時,我常常會拉上小伙伴們的手一起唱著歌來到小溪邊等候正在洗衣服的外婆。這里的溪水好清澈啊,水底躺著許多小石頭,在溪水的襯托下若隱若現,仿佛在跟我們捉迷藏!
不知不覺,太陽公公就跑到了我們的'頭頂,到了該吃午飯的時間了!西洋村的美食和這里的美景一樣迷人,尤其是我外婆燒的家鄉菜,比如小黃巖炒面、炊圓、溫嶺嵌糕、姜汁調蛋、綠豆面碎、肉湯炊飯……有的味道甜津津的,有的味道辣乎乎的,每一樣都令我愛不釋“口”。
午后,太陽公公笑得更燦爛了!我和小伙伴們繼續跑到屋后的小山坡上玩耍。這里的視野很開闊,放眼望去,山坡上果樹林立,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我們的黃巖蜜桔了,摘下一個,嘗上一口,真是香甜多汁!趁著太陽公公快要回家之際,我和小伙伴們踏著歡快的腳步回到了家。全家人齊聚在屋前,在晚霞的陪伴下吃飯談天,熱鬧又溫馨!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我和我的家鄉黃巖西洋村一天的故事就要結束了。但是沒關系,今晚做個好夢,明天我又可以給大家講述我與她之間新的故事了!
家鄉的故事作文6
小時候,我住在一個叫做河源的小鎮。這個小鎮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心中,留下了無盡的回憶。
河源的風景如詩如畫,清澈的河水流淌在田野之間,艷陽下的稻田金黃輝煌。每當夕陽西下,我總會來到河邊,沐浴在夕陽的余暉中,我的心也跟著安寧而寧靜。
在那里,我度過了一個個溫暖而難忘的日子。我還記得每逢寒假,我們小伙伴們便會聚在一起,玩起了滑冰。寒冷的冬天,白雪鋪滿了整個冰面,我們手牽手,放聲歡笑,劃過冰面,留下了一串串愉快的回憶。
家鄉的人民樸實、勤勞,他們用辛勤的勞動,將這片土地變得更加富饒。田野里金子般的稻谷,成為他們生活的源泉。每到秋收,歡聲笑語充斥在空中,人們親手打下的稻谷,是他們辛勤勞動的結晶。
然而,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大,家鄉逐漸變得陌生和遙遠。城市的`高樓大廈代替了青山綠水,鋼筋水泥取代了稻香魚翔。曾經的家鄉已不再是那個我熱愛的模樣,歲月的流轉讓它帶上了厚重的滄桑。
盡管時光已經改變了我家鄉的面貌,但它的故事,卻會永遠流傳下去。這些故事,是我們心靈的根基,是我們不變的情感寄托。無論身在何處,我們都能通過這些故事,找到家鄉的感覺,回到那個曾經的美好時光。
家鄉的故事作文7
老家在小山那一邊,父親常常說。而在老家旁邊有一個大人們口口相傳的銀杏古村。終于有一天,我們說走就走,前往傳說中的銀杏古村。
穿山越嶺,我們一路溯溪而上,終于到達了高嶺古村。到處是郁郁蔥蔥的樹木,溪瀑泉流,稻田邊上的怪石,地頭田邊開著不一知名的野花,連彎彎曲曲的村道也被藤蘿侵占,我們只好從邊上擁擠而過。
高嶺古村屬亞熱帶氣候,植被繁茂,針葉林、松樹、荷樹、楓樹是樹的海洋。
傳說八仙齊赴瑤臺為王母祝壽,鐵拐李因腿疾在跨過贛江時一個踉蹌腳下一滑,趕緊柱拐杖休息。不慎把給王母祝壽的仙果酒落在大山中,它在群山中駐足的地方留下一個大腳丫,而落下的'仙果就是銀杏果,不久之后長成了許多銀杏樹。巍峨連綿的大山懷抱著這個巨大的腳丫,形成了一個東南低西北高錯落有致的古老村落。
公元1616年,即明朝萬歷四十四年。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廿一世孫郭建遲,為了規避兵禍,從高陂符竹遷徙至此開基立業,當他看到四周全是高峻的山嶺,便對子孫說:今后就叫高嶺吧!
高嶺是安靜的,靜得幽遠。
四百年來,高嶺古村郭氏后裔繁衍生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已有21戶村民,人口130人。保存著萬安縣城最為完整的26棟贛南客家民居,俗稱:土墻屋。清一色四扇三間,廚房、豬圈、牛欄、竹木農具一應齊全、屋檐下堆砌的柴薪,村民們利用一種中空細長的竹子把山泉水直接引到廚房。不遠處就是菜園,旁邊一隴隴梯田依稀可見。房前屋后不知名的花兒正在怒放炊煙裊裊,雞鴨鳴叫,斜陽依依,幾千年來,我們延續著自給自足的農耕文化,這不正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嗎?
高嶺是純凈的,純的無瑕。
有人說,你家村莊有一棵銀杏樹都是上天的恩賜。而高嶺這小小的村落竟然有60多棵幾乎都在盛果期的古銀杏樹。不能不驚嘆大自然對高嶺古村的格外眷顧。據說最大的那棵已存活了千年。
沿著鵝卵石鋪就的小路,首入眼簾的就是蒼翠挺拔,高聳入云的銀杏樹。銀杏是億萬年前侏羅紀時期植物的活化石,據《本草綱目》記載,銀杏果又名白果,味甘、苦澀、性平。歸肺經、可入藥。
現代人們對銀杏果注入了更多的關注,食用銀杏果實可預防心腦血管硬化,減緩衰老,抗氧化,是名符其實的“仙果”。
在一棵高聳入云的銀杏樹下,駐足抬頭,一不小心碰到青澀的銀杏果,每一粒都緊緊地抱著枝桿,讓你看的真切,鵝掌形的葉片沙沙作響,隱隱閃發著光亮。深呼吸,吐納,群山莽莽中忽然有一抹亮光,似乎看到遠處有一條河。隨行的向導說,那是30公里外的贛江,數千年前詞人辛棄疾題字的地方:江西萬安造口壁。也是一個古代的渡口。
我們驚呆了。
保存利用好古村落、古文化,振興建設鄉村,開發民宿旅游,這個銀杏古村才能真正走出茫茫群山的重重重圍。
太陽退到山的那一邊,夜幕裹挾著薄霧擠壓過來。
哦,高嶺!最后的高嶺!
家鄉的故事作文8
我的家鄉在閩北的一個小山村,這里山清水秀。我的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
聽爺爺說,他小的.時侯山里沒有路,外出只有羊腸小道。去一趟縣城來回就要三天。
聽爸爸說:“他小的時侯,山里來了一群工人修了一條土公路,可那是一條什么路呢?晴天車一過,黃塵滾滾,讓人睜不開眼;雨天車一走,水花四濺。道路坑坑洼洼。人坐在車上搖搖晃晃,提心吊膽。車相遇,便要倒車。去縣城要一天一個來回。
如今,我的家鄉,開來了挖土機,壓路機,把原來的土公路改成了又寬又直的水泥路。車過后,灰不揚,水不濺。去縣城只要兩小時一個來回。
家鄉的路變了!家鄉的生活變了!
家鄉的故事作文9
我的家鄉在寧德市有名的風景區——三都澳斗姥。
又是一個晨曦微露之時,芳香彌漫了整個大地。我搬來一張小凳,托著下巴,靜靜地聽媽媽說家鄉那古老的故事:三都澳斗姥是一座孤島,四面環海,媽媽小時候住在這兒時,用水很不方便,想用到清水必須大清早挑著水桶到兩公里外的山腳下等水。因為那時斗姥島缺淡水,鄉親們要用水,必須到兩公里之外的山腳下挑泉水。每到假日,媽媽常和大奶奶、舅舅、姨姨一起挑著小水桶去山腳下的一條小水管里接水。這水管是從山上接下來的,說是水管,其實也只不過是接送泉水的.半片竹片而已。滴水很慢,總是一滴一滴地滴。因為村子里的人口多,每天接水的隊伍就排起了長龍。聽到這里,我不禁感嘆:“家鄉人民好有毅力呀!”
家鄉不僅缺水,而且缺電,蠟燭是最常用的照明用具。為了節約能源,家家戶戶每到晚上七八點鐘就吹滅蠟燭睡下了。聽媽媽說,他們小時候都是把用完的蠟燭油重新熔成塊,再在中間挖一個小洞,插上一小根毛線,一支新蠟燭便誕生了!這蠟燭便可循環使用了。我不禁想到如今燈火輝煌的世界,那是當時多少代家鄉人民夢寐以求的呀?
家鄉的人,雖然生活艱苦,但是在他們的生活中總能充滿歡聲笑語。
斗姥島平時沒有娛樂的地方,只有遇上傳統佳節時,鄉親們才會籌錢請戲班子來唱戲,這可是當時唯一的娛樂。每當戲班子到來時,村里就會敲鑼打鼓。戲剛上演,臺下自然成了孩子們奔跑追逐的娛樂園,而大人們在臺下邊嗑瓜子邊拍手叫好。當戲演完的時候,孩子們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小土房,這“小土房”僅兩米多高,每到下雨之時,有的房子還會漏水呢,真是太艱苦了!
也正是這艱苦的環境造就了勤勞智慧的家鄉人民。如今家鄉人民靠網箱養魚發家致富,還開發了一項項旅游項目:奇特的斗姥螺殼巖,奇峰異惟妙惟肖的金元寶、狀元帽……最有趣的要算是斗姥迷宮洞了,里面曲曲折折,別有洞天。有一次,我去游玩斗姥迷宮洞時,差一點兒被卡在里面了。正是這一項項旅游項目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觀光,鄉親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
新農村、新天地,我相信家鄉的明天將更燦爛,我更深信祖國的明天將更輝煌!
家鄉的故事作文10
我的家鄉在武夷山,這里不但風景如畫,而且,我們這里的人十分文明,有道德。還有一些人,在默默地為社會奉獻,今天,我為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每天早上醒來,總是聽見“刷——刷——”的掃地聲,我十分煩躁,心想:是誰在這個時候發出這么難聽的聲音呢?這比我的.偶像的歌難聽一百倍!這個人是腦子出問題了吧,而且,這個噪音不但吵,還很早呢!每天6:30準時開“唱”,害得我每天6:40就起床,因為這個聲音一響,我媽媽就叫我了,我媽媽原來的鬧鐘是一首我很喜歡的歌,可好聽了,會使我又睡過去。可是這個聲音真吵,使我一醒就睡不著了,只好起床了,這可真是個“優點”啊!
我經常忍不住問爸爸媽媽,這個這么難聽的噪音是誰發出來的?可爸爸媽媽總先一臉的悲傷,然后憤怒地訓斥我:“不許亂講!這聲音是世界上最優美的歌曲了!”我聽了,作嘔吐狀。平常無論什么事,媽媽總先一樂,之后笑著走開了。可這次我失敗了,因為媽媽看了后沒有任何表情,默默地走開了。
因為這個聲音總是只響20分鐘,每次,當我匆忙地跑下樓時,都沒有一個人影,只好失望地去上學了。那一天,我下定了決心,要找出吵源!于是我強忍著困意6:20就起來,洗臉刷牙出門了。我到處尋找,突然,我看見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從馬路對面走過了,他弓著腰,一手拿掃帚,一手拿畚斗,他,他,他不是陳大伯嗎?他已經69歲了,竟然還在默默奉獻!我猛然怔住了,突然我明白了很多—我明白了為什么陳大伯那么受人尊敬了;明白了爸爸媽媽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話;明白了自己的年幼無知;明白了自己不懂欣賞;也明白了生命是為了奉獻,而不是為了索取!
如今,每天早上,陳大伯依然在用掃帚唱歌,這完美的“噪音”依然監督我早起,然而,現在我覺得這個完美的“噪音”比我最崇拜的偶像的最好聽的歌更好聽一千倍!我覺得這是最美的歌,雖然它沒有歌詞。
家鄉的故事作文11
從我呱呱落地,就與腳下這片土地——家鄉,結下深深地緣分。我扎根在家鄉,從此我思我想我念叨的就是家鄉。
我的家鄉坐落在一個寧靜的小山村,村邊有一條美麗的小河淙淙地流著,它沒有大海的波瀾壯闊,也沒有西湖的水平如鏡,但是,在我心中,它是最美的!
我的家鄉還有AAA級風景區——黑石山,因全山布滿形狀各異的怪石而得名。有人說這座山上的石頭怕曬,是一座“怪山”。你看,漫山遍野的.石頭形態各異,這些石頭露出地面的呈黑色,埋在土里部分和低凹處則是本色。仿佛它們真的怕太陽曬,一旦被太陽直射就變成了黑色。這些石頭或峭然獨立,或三五成群,據說有六百余尊,最大的石頭可坐百人。然而除本山外,周圍卻見不到這樣的石頭,真是奇特。
爺爺告訴我:這些奇怪的石頭有一個傳說。傳說位于黑石山不遠的長江上游有一東海沱,住著一條惡龍,惡龍經常危害附近居民。二郎神為了救百姓于水火之中,用蜈蚣煉制成神鞭,將大量巨石像趕牛羊一樣趕到當地,準備用這些石頭將東海沱填埋,以治住惡龍。而長江南岸的石佛意識到:二郎神一旦將東海沱填埋,勢必造成大量江水淹沒南岸,便化身一只公雞大叫,引得南岸大量公雞同時打鳴。因蜈蚣害怕公雞,二郎神用蜈蚣煉制的神鞭頓時失去神力,再也趕不走這些巨石,巨石便留了下來。
每天放學后,這些巨石便成了我們的“樂園”,我和小伙伴們三三兩兩地在石縫間捉迷藏、攀爬,我真感激這些石頭能在這里“安家落戶”。這些堅硬的黑黑的石頭,給我堅強的毅力,給我厚重的熏陶,黑石山上幾百年的文化更是激勵著我奮勇向前!嗨,跑啥呢?這是你丟的錢。”老人慢慢地把錢遞給我。霎時,我感到好羞愧,如果有個地縫,我真會鉆進去。我準備把書掏出來還給老人,可四周都是人,掏出來多不好意思啊!我一手接過老人遞來的錢,一手緊緊地捂住兜里的書。這時,老人又掃了我一眼,好像發現了什么似的,瞧了瞧我捂書的手,嘆了一口氣,搖搖頭,有些失望地轉過身,一步一拐地慢慢離去。“丟了錢,還會跑……”四周的人有些不解,慢慢散去。
第二天,我來到書店,把書錢和一副新眼鏡,悄悄地放在一本書下,才如釋重負地離開。
這件事雖然過去了很久,但它對我的影響卻是深遠的。它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在我的成長路上,時時、事事、處處警醒我,鞭策我,讓我做一個心靈美的人,一個與人為善的人。
家鄉的故事作文12
兒時的我有一個最大的愛好,那就是聽大人們講故事了,尤其是愛聽那些充滿傳奇色彩的神話傳說。所以我總是愛跟在奶奶的身后,纏著奶奶讓她講故事給我聽。我奶奶雖然從來沒有讀過書,可她的腦海中似乎裝有著一籮筐的各種故事,總也講不完似的。也就從此成了我尋找快樂的源泉,也是我童年時代最美妙的精神財富。現在我把奶奶以前給我所講的故事整理了一部分出來,以此緬懷已經離開了我去往了天國的奶奶吧。
我的童年是生活在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在那里有著二口永遠不會枯竭的泉水眼?,那里面的泉水常年的永不停歇往外冒著。村民也就勢掘了一條溝引進了這泉水開鑿了一眼泉井,全村人都是喝著那甘甜的泉水而長大的。并且以此井而命名為村名,因為大多村民基本上都是姓劉,就叫做了泉井劉,具體是從何年開始這么叫的已經無從考證了。我所聽到的故事亦就是從這二眼泉水所開始講述的。
記得那時候奶奶說:在許多許多年以前,?我們這里有著一條惡龍,它經常的出來興風作浪,一個噴嚏就成了洪水泛濫了。搞得民不聊生,百姓們是苦不堪言啊。后來被天上的太上老君看到了,太上老君憐惜老百姓的苦難,于是就把他的一個神磨盤丟了下來,壓在了那條惡龍的身上。一直把它壓在了地底下,讓它不能再出來禍害民眾了。
據說當時那個龍的頭剛剛好就是在我們泉井劉村的地底下,而身子是壓在了我們旁邊不遠的另一個村子叫三灣劉,而尾巴則是被擺在了一個叫劉專坡的村子下面從此當地的百姓就再也沒有受到那條惡龍的余毒,又過上幸福的生活了。為此我們那里到現代還有很多的老人在念著太上老君的恩德,還經常向我們晚輩講述當年的那一幕。(可就是沒有幾個人會去相信那些老人的喋喋不休了)
也就是因為龍頭剛好壓在了我們泉井劉村地底下的緣故吧,我們那里不知道在何時有了二眼臉盆那么粗的地下泉水涌了出來。大家都說這二眼泉水就是那條龍的鼻子呼出來的氣。這可是龍氣啊,雖然它是一條惡龍,可那也還是?龍啊,它的那龍氣對我們凡人那可是寶貝啊。就因為飲了這泉水,所以在清朝年間,我們這個并不算大的村子里前前后后一共出了43位秀才,還有武狀元若干名。村民們當時都認為這是因為大家都飲了帶有龍氣的水才讓我們村人杰地靈的。為此還把那口井作為全村最重要的保護對象,經常有人去巡視,不讓人破壞它。還經常的.告誡村里的小孩,絕對不能往井里亂丟雜物什么的。并把這口井給重新建造了一番,在當時搞得可算是富麗堂皇了,以示村民們的虔誠。
對于那些考上的秀才因為年代久遠,我也就不得而知了,只有關于武術這一條,我倒還有一點實證存在。也是?聽奶奶說過,我的太公也就是她的公公吧,當年可是有一身了不得的武藝的哦。這一點有很多人都是可以佐證的,而且在我們那一帶也是很有名氣的一個人。不過那還是在解放以前的時候了。
還是在清朝末年吧,那時候我太公還很年輕他在村子里原本就有一個結拜的兄弟,有一天他那個結拜兄弟在隔壁村子里面被別人給欺負了。回來和我太公就說了出來,我太公原本就是一個嫉惡如仇的人。現在聽說居然有人膽敢欺負他到兄弟的頭上來了,如何能夠忍耐的住,拉起結拜兄弟就去找那個村子里面的人報仇。去了言語肯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了,我太公一氣憤就率先動起手來,和那個村子里二、三十個漢子廝打開來,我太公是怡然不懼,眼觀四面,耳聽八方,對那些人是拳打腳踢,硬是沒有一個人能近的了他的身。打到最后那一村子男人都被我太公和他兄弟打趴下去了,他們被打了還不服氣就去向官府衙門告狀。可縣官聽了后說,你們一村子人打人家二個人,打輸了還好意思來告狀啊。最后事情的結果就這樣不了了之了,這一仗也打出了我太公的威名來,在以后就再沒有人敢輕易的欺凌我們泉井劉村的人了。
后來在我太公50多歲了吧,又發生過一件小事。那時候我太公他有著自己的生活習慣,每一餐就是一斤肉和一斤酒,雷打不動的餐餐都是如此。如果家中沒有錢了,他就會去山中砍一大擔活柴,(就是把還在生長的樹木砍下來,那個肯定會很重哦),約莫600斤左右吧。再擔去鎮上賣了換錢用,一天他挑著一擔這樣的柴火走在路上,被隔壁村一年輕小伙給看到了。小伙子很熱心的對我太公說,老人家你挑那么多的柴一定很辛苦了吧,要不我來幫你挑一挑好了。當時我太公已經近60歲了,看到年輕人如此熱心也不愿傷他自尊的,但還是說,你可挑不起我的這副擔子哦,別傷了自己身子少的去了多的。可年輕人感覺自己好像是被一個老人家如此看輕,豈能甘心。非要我太公給他試試看,到底這擔子有多重就好。我太公拗不過那小伙子,就給他嘗試一下看,但只讓他試一下多重,讓他不要挑著往前走。
那小伙子摩拳擦掌,接過扁擔去放在了自己肩膀上。原本以為一個老人家挑的起的擔子應該不會太重,可看著不是很多的一擔柴卻遠遠的超過了他心目中的重量,他在自己村里也算是一個力大之士了,就硬撐著咬牙強挑了起來。可踉蹌著向前邁了三步就摔掉了擔子,他向我太公苦笑了一下就獨自走了。回到他自己家就臥床不起了,結果不出三天就吐血身亡了。(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此事啊,那可是一條人命啊)
還是關于村子里的傳說,在解放后不久的一年冬天吧。有一個討飯的老太婆路過來到了我們村子里乞討,因為天實在是太冷了,那個討飯的婆婆一下子就凍死在了村里出來的一個大路旁。村民見了也沒有誰愿意出錢去好好安葬她的,就順便把丟在路旁邊的壕溝里面,挖了幾鍬土蓋上就草草了事。可是在來年春上,這條路一到了夜間就會有一個長著很長指甲的惡鬼出來攔截進出的村里人。鬧的大家無法再行那條村里的必經之路了,大家沒辦法就去請了一個會看陰陽的法師來。法師來看了一下之后就說,這是因為龍脈被褻瀆了,走到當初埋那個討飯的老太婆的地方,就問是不是在這個地方有什么異常的事情發生過。村民一回憶就想起那里是在去年冬天埋了一個凍死的討飯的老太婆的啊,就和法師說了。法師掐指算了一下,說那里原本是你們村最好的龍脈所在啊。可老太婆孤苦無依,命相單薄受不起如此龍脈,壓不下龍氣反倒是害了她,所以才會變成惡鬼出來嚇唬村民。于是讓大家去挖開那個小孤墳,起出了那個死尸。攤開一看,已經埋葬了二、三個月的死人了,可還是一點點都沒有腐亂,只是那手指長得怕不是有五六公分長了,和那晚間出來嚇人的惡鬼一模一樣。這樣大家才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可法師告訴大家,因為討飯的太婆褻瀆了龍脈,致使龍脈就此消失了。實在是可惜了,如果是換成一個有福命的人去葬在那里,將來的子孫一定會大富大貴的啊。這也直接導致我們村子里在后面很多年都沒有能夠再出一個文才出眾的人或者是武才了。
但那二眼神奇的泉水還是一直保持至今。可奇怪的是,那二眼泉水總是在默默地移動著它的位置,在三十年間已經慢慢的轉移了一百多米了。村里見它一直流水不停,而且水質甘甜,就把它圈起來做成了一個水庫,里面所產的魚蝦往往要比別處的味道鮮美的多。而且水庫里面的水可以灌溉很多的田地,讓我們能夠年年因為不會干旱而豐收。看來它雖然沒有了以前的孕育文武人才的特殊功效,但還是在默默地滋潤著我們這一村的人民,多么神奇的泉水啊。
在后來,因為這二眼泉水還總是會一直慢慢的移動,幾十年間已經游蕩過了好幾塊良田。它所經過的每一塊田都會變得淤泥極深。于是在一次一個村里人用牛犁那泉水走過的田時,那頭牛被深陷在了淤泥中,眼看著就剩一個牛頭在水面上,牛主人卻怎么也拉不出來。沒辦法只得請了全村的人都來幫忙,大家拿了好幾個長竹梯來放在淤泥上,然后人踩在梯子上面。用幾條粗的繩索去拴在了牛角上,再一起齊出力往外拖,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牛才算是給拉到了田堤上。可那牛早已經沒有了氣息,死的不能再死了。就因為這泉水使得很多田變得淤泥深陷,讓我們村子被別的村人給編了一個不好的歇后語:‘’有女莫嫁泉井劉,泉井劉的泥巴超過膝蓋頭‘’。為此讓我們村的一幫老少光棍們恨的牙跟癢癢的,可又拿別村的人沒有辦法,因為我們村的田確實很多會有很深的淤泥啊。
可惜我以后都很難再看到這個美麗的村莊了。現在隨著開發的步伐邁進,我們那個村莊已經全部都被政府給轉賣了出去做開發。無論是村子里的房屋、田地、還是那口曾經養育了我們村一輩輩人的泉井,一切的一切將會永遠的不復存在了。還有我們那里唯一的一座小山也被建成了全國黃氏大宗祠。據調查這座山就是三國期間的黃祖當年的家鄉所在了,也是全中國黃姓的發源地。
可我真的好懷念以前生活的地方啊,那些陪伴著我的童年成長的場所,每一個神話故事里講到的地方。可是它們很快都成了過眼云煙,再也難以見到了。
家鄉的故事作文13
我生在這個中國故事第一村里,我們村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講故事,可神奇了!
我也能講十幾個故事呢,我的家鄉故事多。下面我就給你講一講我們村的來歷吧!相傳,朱元璋的義父耿再辰死后葬在這里。這兒被賜名為耿村。當時耿村地處交通要道,是官商紛至的風水寶地,素有“一京二衛三耿村”的.榮耀。南來北往的客商在閑暇時講故事作為消遣。久而久之,這些故事就留在了村子里,形成了今天的故事村!
我們村會講故事的人可多啦。靳正新爺爺是全國十大故事家之一,他一人能講500多個故事。他的《砂鍋記》、《于小虎傳奇》等都是民間故事的精品。王玉田爺爺一家三口都會講故事。我們村的故事反映歷史學、哲學和文學等各個方面。我們學校在課外活動時組織講故事活動,雖說我們奶聲奶氣的普通話里缺少“原汁原味”,但這種蔚然成風的活動一定會把耿村故事傳播下去并發揚光大的。
世界文明的耿村故事每年都吸引許多的外國代表團來交流考察。每到這時,我們村就會張燈結彩,到處充滿了節日氣氛。我們村真是中國博大精深的民間文學中的一座金礦。我們生在這里就有責任讓耿村文化延續下去,我們要好好學習,將來幫更多的人了解耿村,讓耿村故事走向世界、譽滿全球。
家鄉的故事作文14
我的家鄉是在一個很小的村莊中。它雖然非常小但我非常喜愛他。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喜愛。
記得在這個小學的時候,我爭著去大城市上學,又找了一些原因去那些大城市的學校。媽媽便把我轉去了,現在我在大城市上學但我卻想回家鄉的小學了。現在想起來我要去那個大城市學校時,真是太愚笨了。
在我從大城市回來時。我走在家鄉熟悉的路上,感到特別的親切,我又登上了家鄉的假山,從上向下望,看到的家鄉是這么的小但又那么的可愛。我來到家鄉的湖邊,看看波光粼粼的湖水。我思緒萬千,我來到家鄉的'橋頭,坐在家鄉的石凳上,倍感愜意······
家鄉啊,我的家鄉,我多么熱愛家鄉,我愛這里的一草一木,愛這里的風土人情,愛這里的山水老橋,愛這里的每一件事,每一處景,每一絲風!
家鄉的故事作文15
我的家鄉,在順義西北與懷柔昌平二區相接的趙全營。在京北燕山腳下,雖說不上是窮鄉僻壤,但絕比不上那些著名的人文薈萃之地,因此,也就少有登大雅之堂、足以流傳千古的故事產生。但是,多年來,我仍舊留心著,在那些家鄉故老口耳相傳的故事中,搜尋一些耐人尋味的傳說。
先說說村名吧。我們家鄉那一帶,有很豐厚濃重的明末移民的文化遺存味道。我們村叫趙全稷山營,旁邊的村,如洪洞營,絳州營,忻州營,夏縣營,河津營,稷山營……都可以在今天的山西省轄境內找到對應的地名。我的爺爺常說,咱們的根在洪洞縣的大槐樹底下,老祖宗是被鎖鏈鎖到這兒來的。關于這一節,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遷徙途中,移民們的'雙手都被鎖著,要想方便,需要官長老爺解去手上的鎖鏈,所以我們那一帶管上廁所就叫解手。
我姥姥家在洪洞營,姥姥的娘家在北孫各莊,挨著潮白河的地方。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潮白河、永定河、海河泛濫。京津冀幾十座縣城,數百村鎮被洪水淹沒,死人無數,損失慘重。上世紀五十年代,清華大學設計密云水庫時所做的《密云水庫防洪能力復合洪水分析報告》中,也提及了那次大水:1939年潮白河洪水沖毀京、古鐵路,沖壞密云縣護城石壩。沖塌縣城西北角,東、南三關進水,南門外大街可行船……淹天津市,街道行舟。故事就發生在那場大水中。
姥姥生于民國十五年(1926年),發水那年已經十四歲了。由于姥姥家離潮白河河堤較遠,洪水的威力到她家時已經不那么猛烈了。但也是一點點地侵入了村莊,先淹沒了大田,柴垛被沖散,擦黑兒時,水就進了屋。全家人只得到炕上躲避,圍著八十歲的老祖母,烙小鍋餑餑,沒有把逐漸升高的洪水當回事。
當日夜晚,人們才突然發現,屋中的洪水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一尺來高了。這下,炕上的一家人坐不住了。有人提議上房,老祖母說:“不行,房塌了,咱們都得喂魚。上史山吧。”史山是村西的一座孤山,華北平原末端常見這種孤山,在茫茫平原中顯得很突兀。
在史山上,姥姥見證了一幕讓她終生難忘的場景,即使是七十年后講給我聽時,老人家的渾濁的雙眸中還隱約可見當時的驚心動魄。
潮白河的河道原本不寬,決堤之后就變成了一片澤國。寬闊的水面上凌亂地漂浮著炕桌、蘆席、牛羊的死尸,甚至死難者的遺體。
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姥姥看見,遠遠得從上游漂過來兩根檁條粗細的木頭,奇的是,這兩根木頭居然是立在中的!就像兩條被激怒的眼鏡蛇,立著身子向下游奔襲。
剎那間,這兩根木頭到了近前。姥姥發現,它們居然都是“雙心木”——長著兩圈年輪。
雙心木所到之處,房倒屋塌,專瓦木料都立即沉入水中。
但是若誰家在建房時用了雙心木做原料,其他的木料都會沉底,只有這根雙心木會立起身子,隨著那兩根木頭漂走。
鬧完雙心木過后,大水便退了。
聽老人講,凡是長著雙心的木頭都是龍宮里龍王用的木料,叫做龍木。這場大水,就是因為此地的百姓私用龍木,龍王才興起這場水,把龍木收了回去。
我喜歡聽家鄉的傳說。兒時的仲夏夜,坐在姥姥家小院的老棗樹下,搖著蒲扇,吃著井拔涼水鎮的西瓜,聽姥姥將這些家鄉的傳說,除了龍木的故事,還有龍種禿尾巴老李大戰水聘娘娘的故事也是姥姥最愛講的。時間過得真快,姥姥去世快十年了,回想起當年的種種,竟會覺得很浪漫。家鄉就是在這樣一段段傳說中變得具體,變得刻骨銘心。
【家鄉的故事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故事家鄉作文04-05
家鄉的故事作文09-25
家鄉的故事作文03-15
關于家鄉的故事作文12-01
家鄉的故事作文(精)06-09
家鄉的故事作文[精品]06-09
家鄉的故事作文13篇(經典)11-27
我和家鄉的故事作文12-29
有關于家鄉的故事作文12-07
我的家鄉,我的故事作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