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考政治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
一、單項選擇(以下各題都有四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選出正確答案。每小題2分,共24分。)
我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學業進修、技術培訓、上網瀏覽、休閑娛樂、旅游觀光等已成為許多城鄉居民的生活內容,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的時尚。據此回答1~3題。
1.上述材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①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②人們的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③人們的政治生活日益擴大④我國已進入全面小康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學業進修、技術培訓等現象在社會上的普及體現的觀念主要是( )
A.適應社會發展要求,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B.自信心非常重要
C.注重精神享受,忽略物質享受 D.學習有壓力才會有動力
3.發生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B.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
C.人們用于文化消費需求的增加 D.人類本身具有追求幸福和創造幸福的能力
4.某市曾發生一件讓人痛心又發人深省的事情:一男子以死相逼討要血汗工錢,爬上酒店頂樓欲跳樓,大批路人圍觀,竟有看客組成啦啦隊,一齊喊一二三-跳嘛!對看客現象,認識正確的是( )
A.他們見義不為,見死不救,應該負有一定的法律責任
B.他們對他人缺乏同情、關心和幫助,冷漠的表現應該受到道德的譴責
C.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明哲保身是正確的
D.反映了社會在總體上是不和諧的
5.連云港市在創建文明城市的過程中提出你我文明一小步 城市文明一大步,從個人對社會影響的角度,這說明了( )
A.人的全面進步是與社會的全面進步密不可分
B.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總是離不開社會提供的各種條件
C.任何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D.個人離不開社會,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
6.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的《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將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增設為國家法定節假日。這樣做的一個重要目的是( )
A.繼承和發揚中國一切傳統文化 B.減少外來文化和外國節日的影響
C.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D.通過立法控制中國人過外國節日
7.目前,世界上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幾百所孔子學院或者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要開展漢語文化的教育、交流與合作。世界各地也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這些說明
A.中國文化取代了世界各國的文化 B.中國文化正闊步走向世界
C.我國正積極吸收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 D.有利于使中華文化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文化
8.對于學習,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觀念。之所以要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是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 )
①鞏固良好的學習動機 ②選擇恰當的學習方式
③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④實現一切奮斗目標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表的題為學會生存的研究報告,把學習同生存直接聯系起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現代社會,學習已經成為生存的一種方式
B.學習是人類的基本活動,是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
C.學習能使自己得到發展,為此要不斷學習、終身學習
D.學習是公民的一種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
10.導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中多數可以控制的是( )
A.內在的主觀因素 B.外在的客觀因素
C.自然因素 D.社會因素
11.進入初三后,迎接我們的將是中考,大家都感到了學習壓力的存在。對此,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學習是一種有要求、有目的的活動,不可能沒有壓力
B.學習壓力,必將使我們保持學習興奮狀態,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C.現在提倡減負,所以壓力越小越好
D.學習上有壓力才會有動力,所以壓力越大,動力越強
12 .右圖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會徽。圖案中三人合臂相擁似漢字世與阿拉伯數字2010以及英文書寫的EXPO、SHANGHAI CHINA巧妙組合。這表現出( )
A.世界各民族都有獨特的文化 B.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統一
C.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傳播的基礎 D.中西合璧、多元文化的和諧融合
二、簡要回答(共8分。)
13. 了解社會、關心社會,才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也才能更好地奉獻社會。為此,我們青少年學生必須從關注時事政治做起。
(1)我們平時了解時事政治的主要途徑有哪些?(2分)
(2)我們青少年學生關心社會、關注時事政治有何重要意義?(6分)
三、分析說明(8分。)
14.2009年10月6日,國慶60周年系列活動辦得很出色、很成功。整個活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隆重熱烈、氣勢磅礴,充分展示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極大地振奮了黨心軍心民心,極大地增強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責任心和自豪感,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好評。
胡錦濤強調,我們一定要認真總結、倍加珍惜、大力發揚。尤其要把廣大人民群眾在活動中激發出來的愛國熱情和偉大民族精神,進一步引導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上來。
閱讀材料后,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從文化的角度回答海內外中華兒女的責任心和自豪感源自哪里?這對我們民族和國家又有何重要意義?(4分)
(2)請寫出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并談談你對當前踐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的認識。(4分)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5 AAABC 6--10 CBADA 11--12 AD
二、簡要回答
13、(1)主要途徑有:上網、聽廣播、看電視、看報紙等。(2分)
(2)有助于我們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拓寬視野,增長知識;有助于我們增強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點2分)
三、分析說明
14、(1)①源自對民族文化的認同;(2分)②各族人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能夠產生血濃于水的親情和親和力,使海內外華人互相合作、共同奮斗,這是實現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文化基礎。(2分)
(2)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分)
②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結合在一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戰勝困難、頑強拼搏、勇于創新、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動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精神動力和重要保證。(2分)
【中考政治第一次月考試卷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考試卷及答案12-09
中考政治上冊月考試卷12-09
中考政治的模擬試題及答案12-09
中考試卷語文真題及答案12-09
第一次月考試卷總結03-28
中考政治模擬試題以及答案12-09
中考政治第一輪摸底測試卷及答案04-04
福州金橋學校高一政治第一學期的期中考試卷04-06
四年級中考試卷答案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