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為您整理了“2017年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方便廣大網友查閱!更多中考相關信息請訪問中考網。
“玉兔”自述
大家好,我是“玉免”號月球車。終于從著陸器肩膀上走下來跟大家見面,心情很激動呢。聽說江湖上有很多關于我的疑問,今天就由我來一一解答好啦。
A.是不是只“胖兔子”?
大家都很關心我的長相。我有1.1米高、1.5米長、1米寬,體重嘛,是140公斤。雖然看起 來分量不輕,但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為了節約燃料,也為了輕柔著陸,我跟小伙伴著陸器都辛苦地進行了“瘦身”,沒有一絲“贅肉”。跟其他國家的月球車兄弟相比,我也是非常精致輕巧的。前蘇聯的“月球車一號”足足有756公斤重,美國有人駕駛的“巡行者1號”重量也超過了200公斤。雖然是只兔子,但我有一對漂亮的翅膀。不過這對翅膀不是用來飛的,而是獲取和保存太陽能的帆板。到達月球表面后,我就張開翅膀,不斷地吸收著太陽能。翅膀前面,是我的兩只“前爪”,可以鉆孔、研磨、采樣。我的腦袋上還有一個定向天線和幾個太陽敏感器。跟其他兔子不同,我有六只“腳”——六只小小的輪子;我還有四只張望月球的眼睛:一對導航相機,一對全景相機;最豐富的是我的肚子,里面裝著紅外成像光譜儀、避障相機、機械臂、激光點陣器……
B.
跟我們國家研制的其他航天器相比,我最大的特點是能走動。雖然叫做兔子,但我沒有能耐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很慚愧,我的移動速度基本上是“龜速”,每小時平均走200米。不管去哪兒,我都得分幾步才能到達。走之前要看路、選路,可是導航相機只有在10米的范圍內才能看得準,所以我每一步最遠也只能走10米。路上遇到的小障礙我不怕,因為我除了可以接受地面的遙控操作外,還可以自主處理圖像,識別障礙,甚至還能規劃路徑。說起來,我也算是一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機器人——哦不,機器兔子。專家說,’走得不快不要緊,只要能順利“翻山越嶺”,我就是機智靈巧的“越野兔”。我的活動范圍目前設定是10公里。據說除了美國“阿波羅號”的三輛載人月球車外,前蘇聯的月球車l號和2號也被留在了月球上。這里還有“嫦娥一號”英勇撞月留下的痕跡。雖然我也很想去看一看這些幾十年前就來到月球的朋友們,但是月亮太大了,恐怕很難跑過去跟它們打招呼了。
(選自2013年12月16日《蘭州晚報》)
1.仿照A處小標題在文中B處橫線上擬一個小標題。(2分)
答:
2.文章主要介紹了“玉兔”哪兩方面的特征?(4分)
答:
3.“玉兔”在月球上退到小障礙,有哪些解決方法?(3分)
答:
4.文章第2段劃線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5.下列對本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的說明對象是我國的“玉兔”號月球車。
B.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使文章親切自然,生動形象。
C.文中加引號的詞語都運用 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我國月球車的特點。
D.本文是按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17題。(15分)
1.(2分)“兔子”跑得有多快?(能概括主要內容且以問句形式出現即可)
2.(4分)本文主要介紹了“玉兔”的體型大小與輕重及運動方面的特征。
3.(3分)“玉兔”可以接受地面的遙控操作,還可以自主處理圖像,識別障礙,甚至還能規劃路徑。
4.(3分)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將“玉兔”號與前蘇聯和美國的月球車重量進行對比,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玉兔”號的精致輕巧。
5.(3分)C
“孔孔洞洞”話嶧山
梁金惠
①嶧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則古;山也不大(周長10公里許),但有文則名,故稱之為古老名山倒也實至名歸。
②嶧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頭,它的石頭形成于25億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長的外力地質作用條件下,巖石經受風化、剝蝕、崩塌、跌落,地質學上有一個專門用來描述花崗巖類巖石風化的術語叫“球狀風化”,其結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⑵嫫婀止值幕朐蔡澹?兇銎??U廡┬翁?饕斕鈉??植悴愕??⒘懔閔⑸⒌囟鴉?讜?業謀礱媯?擁孛慚У慕嵌壤唇玻?托緯閃聳粲誆謝?孛駁尼簧叫翁?骯邸?
③而從人文學的角度來欣賞,留在半山亭門柱上的鄭燮所作的楹聯就表達得極為準確:“孔孔洞洞山,玲玲瓏瓏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從西路開始,第一次讀到該楹聯時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結束,你才能從回味中體會出它的真實。假若不從孔洞中爬著鉆上五華峰,再從山頂躺著鉆下來,怎能領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蘊?而它的孔洞是因渾圓狀的極大漂礫相互抵觸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滿山遍野如禽如獸的怪石數不勝數,被人們美化為各種形象的名稱,象形惟妙惟肖,遠眺、近視、上仰、下俯,變幻無窮,千姿百態,使嶧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嶧山的靈性不在單體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層疊累加、千奇百怪地組合在一起,“千姿百態,萬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億萬,以堆石為奇功”,鄭板橋說其“玲玲瓏瓏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這怪石陣中走出一條路來,自然是困難重重。盡管現在已經人工修建了游山階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彎彎曲曲的幽徑,狀如羊腸,稱之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虧他能寫得出來。又因為山上石多無土,下雨時雨水落下順巖石縫隙而漏入“地下”,又從不同的低處潛流出來,晶晶亮亮、泛泛濫濫漫散開去,謂之“晶晶冷冷泉”也確有情趣。
④嶧山的真正有名,還在于它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不消說孔子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嘆,也不消說李白有“嶧山孤桐,石聳天骨。根老冰泉,葉苦霜月。斫為綠綺,徽聲粲發。秋風入松,萬古奇絕”的贊賞。再看那白云宮里正殿大門廊柱上的楹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前廊柱上更有傳說為太上老君所作“玉爐燒煉延年藥,正道行修益壽丹”的楹聯,卻用道家密語寫成,其楹聯上的每一個字都讓人駐足思量;門額上則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玉皇殿”三個大字。這些精彩的經典足以讓人流連忘返了吧,然而還有較這一切更為讓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齊武平年間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經》,隸書中彰顯著濃郁的魏碑風格,剛勁中隱含著古樸,莊重里流動著婉約。在這些遺跡里,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爭相生輝,真使人嘆為觀止。更有那李斯為歌頌秦始皇功績的嶧山碑,那可是七雄爭霸秦朝當立之后,全國第一次統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體,是我國文字規范化的開始。單從書法的角度來講,篆隸魏楷行,再加上歷代君王墨客留題的石刻、楹聯、匾額等字跡,都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彩,漢字與書法演化的足跡可見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心中尚有不服的話,那嶧山之麓的春秋書院、孤桐書院、嶧陽書院的遺跡與現存則可以說明齊魯文化的源遠流長了。而由當代大書法家楊萱庭題寫的高15米、寬8米的獨體“鼇”字,稱得上當世單字石刻之最,可稱奇絕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書有“民族魂”三字,單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東部山頂的一塊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獨占鰲頭民族魂”的獨特含義,極其形象又淋漓盡致地總結表達了嶧山的文化特征。
⑥正像臺灣學者南懷瑾先生所言,中國一切文化的根源在于易經,而易經的根本在于其三大原則,即變易、不易和簡易。嶧山的變化在于它的演進,不易的是它的堅硬和頑強。簡而化之,如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著青春,永不止息!
(選自2014年《齊魯晚報》)
1.嶧山形態景觀是怎樣形成的?閱讀第②段用一句話概括。(3分)
2 .第③段開頭畫線句引用鄭燮的話有何作用?(3分)
3.簡要說明下列加點詞的表達效果。(2分)
假若不從孔洞中爬著鉆上五華峰,再從山頂躺著鉆下來,怎能領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蘊?
4.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嶧山文化和精神的認識。(5分)
四.現代文閱讀。(30分)
(一)(共13分)
1.(3分)答案:嶧山形態景觀是指巖石經受球狀風化后形成的漂礫層疊堆積在原巖的表面形成的殘積地貌。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2.(3分)答案:總括本段內容;準確形象地概括了嶧山的自然景觀特點;采用引用的手法,增添了文采,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評分:共三點,答對一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
3.(2分)答案:“爬著鉆”“躺著鉆”兩個詞生動地寫出了上山和下山的動作;準確地說明了嶧山孔洞險要、富有野趣的特點。
評分:答出一點 得1分。意思對即可。
4.(5分)答案要點:嶧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爭相生輝;漢字與書法演化的足跡可見一斑;齊魯文化的源遠流長。
嶧山精神:堅硬頑強,永不止息,獨占鰲頭的民族魂精神。
評分:答出嶧山文化3分;答出嶧山精神得2分。意思對即可。
大家好,我是“玉免”號月球車。終于從著陸器肩膀上走下來跟大家見面,心情很激動呢。聽說江湖上有很多關于我的疑問,今天就由我來一一解答好啦。
A.是不是只“胖兔子”?
大家都很關心我的長相。我有1.1米高、1.5米長、1米寬,體重嘛,是140公斤。雖然看起 來分量不輕,但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為了節約燃料,也為了輕柔著陸,我跟小伙伴著陸器都辛苦地進行了“瘦身”,沒有一絲“贅肉”。跟其他國家的月球車兄弟相比,我也是非常精致輕巧的。前蘇聯的“月球車一號”足足有756公斤重,美國有人駕駛的“巡行者1號”重量也超過了200公斤。雖然是只兔子,但我有一對漂亮的翅膀。不過這對翅膀不是用來飛的,而是獲取和保存太陽能的帆板。到達月球表面后,我就張開翅膀,不斷地吸收著太陽能。翅膀前面,是我的兩只“前爪”,可以鉆孔、研磨、采樣。我的腦袋上還有一個定向天線和幾個太陽敏感器。跟其他兔子不同,我有六只“腳”——六只小小的輪子;我還有四只張望月球的眼睛:一對導航相機,一對全景相機;最豐富的是我的肚子,里面裝著紅外成像光譜儀、避障相機、機械臂、激光點陣器……
B.
跟我們國家研制的其他航天器相比,我最大的特點是能走動。雖然叫做兔子,但我沒有能耐跑得像兔子一樣快。很慚愧,我的移動速度基本上是“龜速”,每小時平均走200米。不管去哪兒,我都得分幾步才能到達。走之前要看路、選路,可是導航相機只有在10米的范圍內才能看得準,所以我每一步最遠也只能走10米。路上遇到的小障礙我不怕,因為我除了可以接受地面的遙控操作外,還可以自主處理圖像,識別障礙,甚至還能規劃路徑。說起來,我也算是一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機器人——哦不,機器兔子。專家說,’走得不快不要緊,只要能順利“翻山越嶺”,我就是機智靈巧的“越野兔”。我的活動范圍目前設定是10公里。據說除了美國“阿波羅號”的三輛載人月球車外,前蘇聯的月球車l號和2號也被留在了月球上。這里還有“嫦娥一號”英勇撞月留下的痕跡。雖然我也很想去看一看這些幾十年前就來到月球的朋友們,但是月亮太大了,恐怕很難跑過去跟它們打招呼了。
(選自2013年12月16日《蘭州晚報》)
1.仿照A處小標題在文中B處橫線上擬一個小標題。(2分)
答:
2.文章主要介紹了“玉兔”哪兩方面的特征?(4分)
答:
3.“玉兔”在月球上退到小障礙,有哪些解決方法?(3分)
答:
4.文章第2段劃線句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5.下列對本文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本文的說明對象是我國的“玉兔”號月球車。
B.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稱的寫法,使文章親切自然,生動形象。
C.文中加引號的詞語都運用 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我國月球車的特點。
D.本文是按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
(二)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3—17題。(15分)
1.(2分)“兔子”跑得有多快?(能概括主要內容且以問句形式出現即可)
2.(4分)本文主要介紹了“玉兔”的體型大小與輕重及運動方面的特征。
3.(3分)“玉兔”可以接受地面的遙控操作,還可以自主處理圖像,識別障礙,甚至還能規劃路徑。
4.(3分)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將“玉兔”號與前蘇聯和美國的月球車重量進行對比,具體準確地說明了“玉兔”號的精致輕巧。
5.(3分)C
“孔孔洞洞”話嶧山
梁金惠
①嶧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則古;山也不大(周長10公里許),但有文則名,故稱之為古老名山倒也實至名歸。
②嶧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頭,它的石頭形成于25億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長的外力地質作用條件下,巖石經受風化、剝蝕、崩塌、跌落,地質學上有一個專門用來描述花崗巖類巖石風化的術語叫“球狀風化”,其結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⑵嫫婀止值幕朐蔡澹?兇銎??U廡┬翁?饕斕鈉??植悴愕??⒘懔閔⑸⒌囟鴉?讜?業謀礱媯?擁孛慚У慕嵌壤唇玻?托緯閃聳粲誆謝?孛駁尼簧叫翁?骯邸?
③而從人文學的角度來欣賞,留在半山亭門柱上的鄭燮所作的楹聯就表達得極為準確:“孔孔洞洞山,玲玲瓏瓏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從西路開始,第一次讀到該楹聯時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結束,你才能從回味中體會出它的真實。假若不從孔洞中爬著鉆上五華峰,再從山頂躺著鉆下來,怎能領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蘊?而它的孔洞是因渾圓狀的極大漂礫相互抵觸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滿山遍野如禽如獸的怪石數不勝數,被人們美化為各種形象的名稱,象形惟妙惟肖,遠眺、近視、上仰、下俯,變幻無窮,千姿百態,使嶧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嶧山的靈性不在單體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層疊累加、千奇百怪地組合在一起,“千姿百態,萬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億萬,以堆石為奇功”,鄭板橋說其“玲玲瓏瓏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這怪石陣中走出一條路來,自然是困難重重。盡管現在已經人工修建了游山階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彎彎曲曲的幽徑,狀如羊腸,稱之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虧他能寫得出來。又因為山上石多無土,下雨時雨水落下順巖石縫隙而漏入“地下”,又從不同的低處潛流出來,晶晶亮亮、泛泛濫濫漫散開去,謂之“晶晶冷冷泉”也確有情趣。
④嶧山的真正有名,還在于它的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不消說孔子有“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嘆,也不消說李白有“嶧山孤桐,石聳天骨。根老冰泉,葉苦霜月。斫為綠綺,徽聲粲發。秋風入松,萬古奇絕”的贊賞。再看那白云宮里正殿大門廊柱上的楹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其前廊柱上更有傳說為太上老君所作“玉爐燒煉延年藥,正道行修益壽丹”的楹聯,卻用道家密語寫成,其楹聯上的每一個字都讓人駐足思量;門額上則是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的“玉皇殿”三個大字。這些精彩的經典足以讓人流連忘返了吧,然而還有較這一切更為讓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齊武平年間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經》,隸書中彰顯著濃郁的魏碑風格,剛勁中隱含著古樸,莊重里流動著婉約。在這些遺跡里,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爭相生輝,真使人嘆為觀止。更有那李斯為歌頌秦始皇功績的嶧山碑,那可是七雄爭霸秦朝當立之后,全國第一次統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體,是我國文字規范化的開始。單從書法的角度來講,篆隸魏楷行,再加上歷代君王墨客留題的石刻、楹聯、匾額等字跡,都為嶧山增添了奇異的歷史文化光彩,漢字與書法演化的足跡可見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心中尚有不服的話,那嶧山之麓的春秋書院、孤桐書院、嶧陽書院的遺跡與現存則可以說明齊魯文化的源遠流長了。而由當代大書法家楊萱庭題寫的高15米、寬8米的獨體“鼇”字,稱得上當世單字石刻之最,可稱奇絕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書有“民族魂”三字,單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東部山頂的一塊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獨占鰲頭民族魂”的獨特含義,極其形象又淋漓盡致地總結表達了嶧山的文化特征。
⑥正像臺灣學者南懷瑾先生所言,中國一切文化的根源在于易經,而易經的根本在于其三大原則,即變易、不易和簡易。嶧山的變化在于它的演進,不易的是它的堅硬和頑強。簡而化之,如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著青春,永不止息!
(選自2014年《齊魯晚報》)
1.嶧山形態景觀是怎樣形成的?閱讀第②段用一句話概括。(3分)
2 .第③段開頭畫線句引用鄭燮的話有何作用?(3分)
3.簡要說明下列加點詞的表達效果。(2分)
假若不從孔洞中爬著鉆上五華峰,再從山頂躺著鉆下來,怎能領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蘊?
4.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嶧山文化和精神的認識。(5分)
四.現代文閱讀。(30分)
(一)(共13分)
1.(3分)答案:嶧山形態景觀是指巖石經受球狀風化后形成的漂礫層疊堆積在原巖的表面形成的殘積地貌。
評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2.(3分)答案:總括本段內容;準確形象地概括了嶧山的自然景觀特點;采用引用的手法,增添了文采,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評分:共三點,答對一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
3.(2分)答案:“爬著鉆”“躺著鉆”兩個詞生動地寫出了上山和下山的動作;準確地說明了嶧山孔洞險要、富有野趣的特點。
評分:答出一點 得1分。意思對即可。
4.(5分)答案要點:嶧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爭相生輝;漢字與書法演化的足跡可見一斑;齊魯文化的源遠流長。
嶧山精神:堅硬頑強,永不止息,獨占鰲頭的民族魂精神。
評分:答出嶧山文化3分;答出嶧山精神得2分。意思對即可。
【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中考政治的模擬試題及答案05-09
中考物理模擬試題及答案05-09
大學語文試題及答案04-22
人教版中考物理模擬試題及答案05-09
中考政治模擬試題以及答案05-09
中考英語模擬試題及答案參考05-11
《大學語文》試題附答案04-03
2017高考山東語文試題及答案04-04
2017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解析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