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1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
一、字詞部分(包括成語)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詩文默寫部分,大綱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詩文50篇。
三、名著閱讀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聞部分,一般是要求給新聞擬標題。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總結的有八種病句類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銜接,其實也挺簡單的。
七、現代文閱讀部分,總結了歷年的中考題,也就十種題型,把這十種題型練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題,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
八、說明文或議論文閱讀,掌握題型很重要。
九、古文閱讀,課內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詩文內)、課外文各一篇。
十、詩歌鑒賞。
十一、作文。
一、字詞部分:一定要讓孩子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我最喜歡用的就是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很多家長很怕孩子查這種小字典不夠,于是就給孩子買了很多大部頭的字典,殊不知最權威的字典就是《新華字典》,攜帶方便,又容易查閱。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又經常讀錯的字詞,舉個例子:電餅鐺,豆豉。很多人都在念:電餅當,豆gu正確的讀音是:cheng,chi。又比如:呱呱墜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確的讀音是:gu
再舉個例子:龜一共有幾種讀音呢?宿一共有幾種讀音呢?
查字典時間久了,就會發現,其實查字典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發現。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記住,第一遍也就是有個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時候才能徹底記清。
初中階段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詞,總共也就是幾頁,初一初二兩年的時間,分階段,分步驟地去查,到初三的.時候就不會再為這些字詞發愁了。
考試是一個階段性收獲的總結,盡管有些公式化,卻也能檢驗出考生們的文化知識掌握水平,這些小技巧,并不是什么考試利器,而是在考生初中三年學習的沉淀后,用來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的,如果懷著臨場抱佛腳的想法,這些小技巧可能會讓你很失望。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2
在中考現代文閱讀測試中,說明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現就說明文中經常出現的考點、考查類型及答題對策分別進行總結、歸納,原來同學們感覺困難的說明文閱讀,也沒有什么神秘的。
考點之一:說明對象
考查類型:直接讓學生回答:“這篇文章(或文段)的說明對象是什么?”
對策: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事理說明文找準開頭結尾的總結句。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考點之二:說明對象特征
[類型1]:直接找出說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對策:A、看題目;B、在首段中找;C、抓關鍵詞句(比如:運用了說明方法的語句、中心句)。
[類型2]:概括說明事物的特征。
對策: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考點之三:說明順序
[類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順序?有何作用?
對策:
1.了解說明順序的基本常識:說明文有三種寫作順序。⑴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多在建筑物的結構,如上下、遠近、左右、內外、東西南北中等。⑵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⑶邏輯順序:說明事理,多說明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邏輯順序的具體分為:主———次、原因———結果、現象———本質、特征———用途、一般———個別(特殊)、概括———具體、整體———局部、總———分。
2.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①的說明順序對②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于讀者理解。(①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②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準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考點之四:說明方法
[類型1]:直接讓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說明方法
對策:了解常見的說明方法(舉例子、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列數字、列圖表、摹狀貌、引用說明)的主要特點,然后根據文段內容分析判斷。
[類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運用何種說明方法,簡要說明它的作用?
對策:找出運用的說明方法,再根據下列說明方法的作用具體回答。1.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2.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3.打比方: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4.列數字:具體而準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5.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6.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或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7.列圖表:直觀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8.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征,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9.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10.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11.引用說明:引用說明有以下幾種形式———A、引用具體的事例;(作用同舉例子)B、引用具體的數據;(作用同列數字)C、引用名言、格言、諺語;作用是使說明更有說服力。D、引用神話傳說、新聞報道、謎語、軼事趣聞等。作用是增強說明的趣味性(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3
【考查要點】
在整體上,理解或概括全文的內容,準確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說明的對象的特征,辨別與判定說明的順序,準確地看出全文的結構特點,快速判斷文中的說明方法,正確篩選和提煉文中的信息,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聯系文章與生活實踐談自己的感受、發現或設想,等等。
在局部或細節上,準確抓住文段的中心句,給不同結構的段落劃分層次,要言不煩地對文段的內容、事物的特點進行概括或詮釋,品析說明的語言,說明詞或句子的含義、詞或句子的表達作用及語言的表達特點,根據文章內容對陌生的科技內容進行闡釋,對答題的理由進行解說,對文中的有關內容進行創造性的文字“再表達”,閱讀圖形,辨識表格,解說表格,或者根據文章某些內容設計表格,或畫出圖形,等等。
【知識疏理】
1.說明文中的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作比較等說明方法。2.說明文語段中的中心句與文句。3.說明文的文章結構特點與文段結構特點;總說與說。4.說明中限制語的運用,確數和約數。5.說明文語段的層次劃分角度。6.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7.平實與生動的語言。8.說明中的描摹。9.科學小品的特點。10.圖表的設計。11.聯想與想像。12.一定的生活知識與生活見聞。
【試題特點】
主要題型為填寫題、簡答題、簡述題、概括題、圖表題,簡答題設題最多,比例最大。次要題型為仿寫題、判斷題、選擇題。
解答說明文時:1.先讀閱讀題,了解所考查的.內容,判斷其難易。2.閱讀選文,反復讀兩遍,了解文章內容、理清說明順序,初析文章結構,辨識說明方法,理解事物特點。3.讀文并答題,可“順流而下”,也可“先易后難”。先在心中默答一遍,然后再答在試卷上。
【常見失誤】
說明文常見的答題誤區有:不能準確地對詞語的限制、修飾作用進行評析,不能掌握根據語言材料給事實下定義的方法,不能熟練地運用表格等方式表現或整理文中的重要信息,不能對事物的特點進行準確的概括,在閱讀圖形和辨識表格上有困難,解說答題的理由有困難等等。要針對說明文閱讀中的這些難點進行有的放矢的復習。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4
1、中考語文古詩文必考點
(1)實詞解釋
我省中考文言文閱讀命題中已連續十多年出現此題型,并且分值(3-4分)相對不變。所選字詞都是來源于課文下注釋。我們在指導學生復習時把重點放在課下注釋中的以下幾類字詞: ①一詞多義②詞類活作③古今異義④通假字等。
(2)句子翻譯
我省近十幾年翻譯句子是必考題型,題量由多到少,分值有所增加。20xx--20xx年為個每個2分, 20xx、20xx年為一個每個3分, 20xx、20xx年為兩個每個2分。
2、中考語文古詩文常見題型
(1)文學常識:填空形式,注意“三要素”--①文章題目 ②作者姓名 ③作者朝代。其他如:作者的字號、對作者的評價、相關作品等不會作為考試內容。
(2)文中名句的默寫:空出兩個句子,根據前后句填空。要注意平時的默寫落實,防止音對字錯的現象。
(3)朗讀節奏的劃分:
這種題要求考生用“/”來劃出文言語句的朗讀節奏,可能會有一些具體的提示,如告訴考生劃兩處或三處。例如:“入/則無/法家拂士”。
應對這一題型,我們教給學生劃分朗讀節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義,再按意義劃分。一般主語謂語要分開,較長的修飾限制語要劃開。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予/嘗求/古仁人之心”(主語+謂語+賓語),又如“今齊地/方千里”等。
(4)解釋實詞、虛詞的含義:
以課下注釋中的單個詞為主,多注意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字等。如果有本義和句中義的,盡量答全,尤其不能丟掉句中意思,即這里指……的內容。
(5)文言句子的翻譯:
從內容上看,易考關鍵語句的翻譯;從古漢語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譯;從來源看,大多來源于課下注釋。
句子翻譯切記以下三點:
①語句翻譯以直譯為主,做到文通字順,簡明規范,通達流暢。
②翻譯時,忠實原文,不違原意;掌握實詞,活用虛詞;辨析詞義,弄清語序;遇到難句,前后聯系。
③句中人名、地名、固有名詞以及與現代漢語意義一樣的字詞,不必翻譯。
一般要用直譯法。直譯譯不通時再輔以意譯法。翻譯時注意運用“留”、“補”、“刪”、“換”、“調”的方法。考試時按語言點給分,所以翻譯句子時要字字落實。
(6)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這些題一般不是自由發揮題,盡量按照新教參,加以整理。牢牢記住每段的段意,每課的中心,注意每課的課后題。
(7)文章內容、語言、人物、寫法等方面的欣賞與評價:
要求考生對文章的某一點談看法,寫出自己的觀點。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觀點等某一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從能力角度上說,是考鑒賞評價和發散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
所以,中考古詩文復習必須字詞句的全方位復習,古詩文課文相關的文學常識、虛詞、實詞、通假字、重點句子的翻譯,這幾點必須弄明白。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5
名著名稱:《五猖會》
作者概況:魯迅,原名周樹人,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
主要內容:記述兒時盼望觀看神會的急切興奮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書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
主題思想:指出強制的封建教育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精彩語段: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家西墻,天氣很晴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點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6
《子夜》把這類非虛構性的話語引進小說,與虛構性話語融匯、輝映,應該說是相當大膽而富有創造性的文體試驗。《子夜》的史詩品格,無疑得益于“詩”與“史”兩種語言巧妙調適與組合。
《子夜》在整體布局上具史詩般宏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這一特點,早在三十年代,吳宓先生就曾指出過并大加贊賞,稱《子夜》“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噴薄,不可控搏。而其細微處復能婉委多姿,殊為難能可貴。”茅盾認為吳宓的評論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我走過的道路》。
《子夜》是茅盾最優秀的社會分析小說。通過對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物的刻畫,展示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卷,史詩性的再現了中國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統治階級重壓下的悲劇命運。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具有雙重性格:一方面強大、自信、有抱負、有手腕;另一方面卻軟弱、空虛。一方面對帝國主義、買辦資產階級、封建官僚不滿;另一方面又敵視工農。
優秀小說家茅盾具有社會科學家的氣質,擅長以嚴謹的理性思辨剖析社會現象,構建長篇巨制。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的考點分析:《子夜》05-09
中考語文子夜價值的考點分析05-09
有關詩詞賞析的中考語文考點分析05-03
中考語文說明文的考點分析05-01
中考語文必考考點成語失誤分析05-09
中考語文的知識精講試題考點分析05-12
高考語文考點分析05-11
中考語文名著《五猖會》考點分析05-09
高考語文考點復習分析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