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鹽池,以詩記之
去年秋天去銀川,途經寧夏鹽池縣,經農民詩人張聯介紹,除了會見了文聯的張主席、侯主席(他們崇文重禮,扶持本地創作人才的精神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還有幸會見了一群本土熱愛文學的朋友,他們其中有寫詩歌的,寫散文隨筆的,寫小說的,甚至長篇小說的等等,許瑞林就是其中的一個,她送了我一本詩集《那些被珍藏的碎片》,讀了她的詩歌,我仿佛也跟著她在鹽池生活了一次:少小讀書時光、令人懷戀的林場故居,青春的激情,對親情的感嘆與愛意,特別是有一些寫于與父親離別的,很感動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看許瑞林的閱歷,她曾經考入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習,畢業于土地管理專業,所以對土地有特別深的珍貴情感,寫了很多記憶往昔鄉土歲月及實況的詩篇,再細看她的文學經歷,從1982年就開始寫詩,(只是中間可能有一些年斷斷續續),自最近十幾年年又撿起青年的熱愛,許瑞林現供職于鹽池縣文聯,為寧夏作家協會會員、寧夏詩歌學會會員,她多年來一直堅持詩歌、散文等寫作,作品在《神州》、《寧夏日報》、《寧夏廣播電視報》、《寧夏文藝家》、《吳忠日報》、《鹽州文苑》、《回鄉文苑》、《古峽文學》寧夏新聞網、神州網等報刊發表。2013年出版詩集《那些被珍藏的碎片》,并與另外幾位詩人合作出版詩集《鹽池詩人》。最近幾年,她的創作熱情好像突然迸發,寫了許多詩、文,有了很多積累,并準備出第二本詩集。
現在已經是鹽池縣作協主席的著名農民詩人張聯,再三請我給寫幾句(如果我沒理解錯,他是希望鼓舞整個縣里的文學氣氛!),我一般從不為人寫序,大半輩子也沒寫過幾次,一自知自己不是什么大名人,二是覺得序言很難寫,詩無達詁,文無定法,怎好妄做評議?多容易說得不著邊際,枉費力氣,但鹽池縣的高漲的文學熱情也感染了我,就不揣冒昧說幾句。
這次許瑞林請我看的是作者的第二本詩集,準確說是詩文合集,既有一部分是詩歌,后面也有一部分散文,詩歌部分我看的比較仔細,她的詩歌都是短詩,特點是有感而發,語言樸素,也較溫婉,藝術上有一定的女性作者特點,記述的多是或說幾乎全是歲月中詩者的親身經歷,(沒有“編的”)她把它們“打撈”起來,即興分行變成了詩。
自然而然,切近生活、日常。這其中我個人比較欣賞的,有《五月》《靜聽雨》《重回舊林?貳渡?鈐諮緯亍貳凍趿怠貳端暝隆貳??齲?檔靡凰檔氖親髡叱鏨?諏殖。?彝ナ橇殖〉模??晟倌甓莢諏殖。?粵忠檔慕襝τ瀉芏喔星椋?鋅??蠢匆慘子諞?鴯裁???;ど?幀⑼戀厥墻裉烀扛鋈說乃?匭摹R?皇住端暝隆罰?
“他不再來 ( )
我說過
二十年后
我們年華已逝
-
在夕陽西下時
都會記起曾經的一個夢”
令人想及席慕蓉的風格和痕跡,精短,凝練,寥寥幾筆,勾勒人生。
許瑞林對生死、境遇、貧富等有很強的深刻觀察,特別對死亡和生命為何逝去等進行了很多詰問,如《天堂的路》等,而《假如》《牽掛》等等又寫出迷離,矛盾,心靈的頓悟等,她的詩歌好像在與你聊天,東一瞥西一瞥,一會敘述現在,一會回到過去,一會穿插中間,某個片段,某件往事,有的浪漫,有的難堪,有的充滿同情,有的傷懷,有的穿透時光,有的沉入作者內心,其中不乏涉及當代人價值觀的思考和焦灼,“我開始寫出更多的寧靜”,“多年后的夜晚”,“如果思念可以出售的話,那我就是一個富有的人“ “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因為這個小城極靜” “父親的聲音很悠遠”“你能不能告訴我,是先有了上帝,還是先有了詩歌”“我以憂傷的名義啟示”“黃的槐花已灑滿一地”……
這些詩句很美,類似一片一片褐色與金色的秋葉,向你展示著美學,人生中的收獲與歸納,思想與成果,沒有時間、經歷、深思是寫不出這些的。閱讀中我也覺得作者的心靈很寧靜,或說很安寧或安謐,這在這個浮躁與躁動喧嘩的現世是十分珍貴且不容易的。
再引一首《五 月》欣賞:
“大街小巷吹拂著誘人的花香
白嫩的花瓣搖曳爛漫
我為你去采摘
花香一定能吹拂到你的住地
你一定嗅到了槐花的香氣了吧
你一定去采摘了吧
五月, 五月 ,五月
你已遠行了兩月
如昨天一般清晰”
高度概括,從秋又到春,還原了美的思索。這就是詩歌的用途。
題材的.多樣性,是許瑞林的很好掌握,我覺得她幾乎能“處理”任何題材,這就是本領。當然集子中有的詩篇還嫌簡單了一點,隨意了一點,藝術上有的還可以推敲、凝練,但這些題材都是好的。關于詩歌的回歸我想多說一句,在90年代之初由于商品大潮沖擊,很多人離開了文學,在新千年后隨著市場的穩定,經濟的上升,很多人又“海歸”般回歸,這是一個好現象,既說明文學的永恒魅力,及對世道人心的幫助,也說明精神與文明終究會自己走上應走的康莊大道。
關于每個人寫作達到什么水平好?我個人以為不要和別人比,和自己比,寫得比昨天好,比上一篇好,還有,每個人表達出“我”這一個不同,獨特,既真正的個性、獨有經歷等等,成功地達成與他人與讀者的交流,分享,就是成功——今日的成功應有多元的含義。
集子中的后半部分,既散文部分,由于時間關系,我沒有閱讀詩歌看得那么細,我覺得許瑞林寫散文是女詩人寫詩的一種延續,散文中不乏詩的語言,詩的思考等,也不乏女性的溫婉筆法,這都很好。
我國歷史上既是詩詞大國,也是散文大國,散文的敘述與記事功能詩歌不可替代,怎樣把散文寫得既優美,富有詩意,又有扎實的內容,深邃的思想與洞見,記敘人類廣博的社會實踐及生活呢?可能是當今散文一道大難題和考驗。但我覺得許瑞林的散文還應該繼續寫下去,寫深,寫好,寫出真正的自己和自己環境里真正的生活底蘊,古言“少年情懷盡是詩”,同是女詩人的美國的迪金森說“在詩歌的秋天后面,還有散文式的幾天“,那么散文則會有一些苦澀,艱深,奧義,因為它切近了接觸了中年以后的繁復遼遠人生。
每一顆心靈都是獨有心靈,每一首詩歌都應是獨有表達,盧梭說,“世上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樹葉”。我拉雜說了以上幾點,不知與詩人的詩歌與藝術是否有幾絲關系?
關于鹽池縣,據我有限了解,她地處寧夏最東北部,寧、陜、蒙三省交界,距離陜西的定邊、內蒙的鄂托克旗都不遠,位于毛烏素沙漠邊緣,鹽池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二千年的邊塞歷史,有西北最壯麗最滄桑的長城(隋長城、明長城),可謂中國一處獨特隱秘的“長城遺跡博物館”,這里的長城“顛覆”了人們對長城建筑的印象:原來更早的長城不是磚石堆砌的、整整齊齊的,而是黃土筑就的,連綿或荒廢于戈壁莽原之上的,它已歷千年而無恙。鹽池縣明朝時稱為“花馬城”,是邊塞與蒙古以鹽換馬互市的地方。這里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戰事頻繁,清代康熙皇帝曾親自巡視過鹽池的安定堡長城和安武營。鹽池縣至今是國內鮮有的一座縣城內還保留完整的夯土長城的城鎮,而且城鎮外沿著定邊、鹽池、直至永寧、賀蘭、銀川方向一線,數百里到處可見蜿蜒曲折于荒漠上的荒涼長城,雄奇壯觀,斷斷續續,但基本十分完整,令來過的歐美和國內專家都驚詫不已,鹽池的長城、垛口、烽火臺,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價值和美學觀賞價值,我個人看過覺得一點也不比希臘的古老建筑或歐洲某種陳跡遜色,不,而是另有神奇???
鹽池還是著名的革命老區,老解放區,紅軍1935年到達陜北后立即西征,就解放了定邊、鹽池等,當年紅軍來為不打擾百姓,也在長城上挖過窯洞居住,有遺址。這些都為鹽池發展旅游、地方文化、特色產業等提供了知名度與條件。我以為,這里是長城之鄉,詩書之鄉,預計也將來一定會成旅游之鄉。沙漠,半荒漠草原,百里奇跡般的土制長城,漢墓,沙漠湖泊,胡楊、紅柳,豐富斑斕的動植物,紅軍的西征遺跡,沙漠窯洞,出過著名農民詩人的村莊等……這些,不都是旅游資源嗎?……
所以,我在鹽池與一群文學朋友、師友(他們中老中青三代人都有)座談時談到并建議,大家也許應該多寫寫故鄉,地域,自己熟悉和凝重著深沉感情的東西,比如,詩人們春秋活動多到野外,到自己縣域的長城去看看,寫寫,感受感受,我引用徐志摩當年曾話說:我們寫這寫那,其實連本鄉本土都不十分熟悉(大意),我很喜歡和羨慕鹽池縣城的安靜、秩序整潔、綠化等,還有林蔭路和散步的地方——這些今日許多大城市都不具備,所以我覺得今日寫作者還是生活于小城有利,而地域作家們詩人們的優越性是緊貼故土,寫好寫深故土寫出故土精神才是他們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鹽池歷來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出了許多作家、詩人、作者,近些年,除了國內有名的詩人何武東、張聯,還有近年涌現出的許瑞林、左新德、劉成林、王永娥、冒奎、侯鳳章、楊志誠、席銳、周永祥、單曉春、尤宏奎、左鎮、王博、石林杰、魯賢斌、石生澤、李生璽、楊燕、焦旭燕、王自安……(以上引述的僅就我的十分有限了解,有很多可能遺漏)他們中不僅有寫詩歌的,還有寫古體詩詞的,以及散文隨筆回憶錄、短篇和中長篇小說等,作為一個15萬人縣城,一支創作隊伍可謂蔚為壯觀,“一個人帶動一大片”,一二個詩人作家的成功對身邊有很大的激勵作用,這里原本就有文化和文學的豐厚土壤,他們之中走著老中青三輩人,有的已經出了多部書,已寫作多年甚至大半生,可說學富五車,在地域內外頗有影響,有的剛出了一部……
在鹽池,我讀到了好幾本鹽池作家與詩人們贈送的書籍,有劉成林的散文詩詞小說合集《心靈語絮》,他寫父母親的回憶散文,很真,很感人,他的父親是抗日、解放、抗美援朝三屆老兵,支援大西北在鹽池卻在文革蹲過數年冤獄,他的母親是抗美援朝的志愿軍護士,卻在鹽池因“派性”“排外”作怪被從單位“精簡”回家做了半輩子家庭婦女——而當年此地是多么缺乏醫護人才呀,這就是西北人文“荒蠻落后”和“荒唐”的地方。而當過鹽池一中校長的老作家侯鳳章的散文隨筆集《閑心感悟》,則多有自然、歷史、人文含量,他早年出身農家勵志向學,后為地方教育做了很多貢獻,從教一生的感悟也超于常人,值得一讀,特別對環境、晚年、榮辱、成敗等的感悟認識等……。
看來文學就是寫人生的,天南地北,殊途同歸,心有靈犀,說來,好書、好文章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再說出大名又有什么用呢,弊多利少,而“七步以內就有芳草”。我在鹽池還收到兩本小說集,因我不是寫小說的,不敢妄評。我想許瑞林她們寫散文可以多與身邊的侯鳳章、劉成林等老師多交流、寫詩歌可以和張聯老師等多交流,我也很羨慕鹽池有這么好的有胸襟有眼界的文化領導(包括對這一套本土文學新人作品集的出版支持),有這么難得一群熱情的文學藝術朋友,師友相交流,切磋,砥礪,形成一個熱氣騰騰的“文學小氣候”的活躍氛圍,在此祝愿鹽池作家詩人們寫出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
【家在鹽池,以詩記之】相關文章:
1.水之詩
2.夏之詩優美散文
4.家在故鄉文章
5.民之母,家之園
8.經典散文詩之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