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塔爾寺
塔爾寺是藏傳佛教的著名圣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的宗喀蓮花山(青海省湟中縣),始建于1379年,是第二佛陀、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客巴大師的誕生地,是藏傳佛教重要的觀光、朝圣地。寺院占地600畝,僧眾800余,文化遺產豐富,是西北地區藏傳佛教的高等學府,建筑恢弘、獨具特色,文物珍貴、琳瑯滿目,文獻、藏書浩繁,令人神往。
今年暑假,忽有同事相邀游青海,經幾天的準備,終于成行。4日自成縣出發,經蘭州到西寧,已是燈火輝煌,就于一賓館下榻。第二天一早,我們趁車直奔湟中縣,不到一小時,我們來到塔爾寺停車??
但見人山人海,車水馬龍。有人膚色異而言語殊,天空明凈,不見一絲塵埃。漫步登上一座小丘,花木繁茂,有招牌曰“觀景臺”,登上觀景臺西望,四周山巒起伏,狀如蓮花,中央凹陷,正如花心。塔爾寺就占據著整個花心,外圍呈不規則長方形。里面建筑蜂房水渦,令人眼花繚亂。仔細觀看,則發現主建筑群從中山門到印經院、文物成列館、大金瓦殿到藏經樓一字排開,裝如彩蝶兩旁宮殿由文物館、大經堂大金瓦殿向兩旁輻射如蝴蝶翅膀,美麗異常。大小金瓦殿、藏經樓屋頂黃金色,輝煌無比,其余亦極盡玲瓏美麗。四周花草繁茂,郁郁蔥蔥。
來到售票處,但見人潮蜂擁而蟻動,十幾個售票口都排了長長的隊。好容易買到了門票,請了導游,擠進中山門,首先瞻仰了如來八塔,塔高6米余,一字排開,外護漢白玉圍欄,底座兩層,下層青砌就,上層上下為漢白玉結構,中間四面精雕彩畫,色彩艷麗,塔身圓臺形,塔尖圓柱形,高可一米,上有裝飾圖案,莊嚴絢麗。
接下來游了祈壽殿,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兩層,正殿重檐歇山頂琉璃瓦建筑,里面供奉釋迦牟尼佛、普賢等佛,其余三面的二樓,陳列著各種動物標本,有狼有熊,有鷹或禿鷲等,這些,象征著哪些惡魔已被佛教征服。還有一匹白馬,相傳是三世達賴騎此馬來塔爾寺,然后要去蒙古講經,此馬死活不去,后留于塔爾寺,但它從此不吃不喝直到餓死,人們就把他當神物保留祭奠。
接下來我們游了大經堂,這是一座兩層藏式平頂建筑,占地500平方米,有160多根柱子,是全體僧眾誦經、修行和室內舉行重大佛事活動的場所,能同時容納3600多人同時修行。里面佛像、壁畫、佛經、佛塔眾多,壁畫、唐卡、堆繡精美,幡、幢、帷幕、哈達層層疊疊,藻井天花板精美,整個地面鋪設藏式地毯和寶座。 ( )
大經堂的后面,就是大金瓦殿,這里是塔爾寺的`核心地帶,大金瓦殿是塔爾寺的圣殿,是宗客巴大師的誕生地,是一座三重檐歇山頂金頂建筑,琉璃磚墻,殿內供奉旃檀樹為塔藏的蓮聚塔,該塔高12米多,耗金860千克,內供宗喀巴大師塑像,外懸清乾隆帝御賜“梵教法幢”的匾額。據說塔內的白旃檀樹就是宗喀巴大師出生剪臍是留的一滴血長出的,至今還活著,殿外的菩提樹是它的衍生物。該塔,也就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筑,據說宗喀巴大師仰慕西藏一所寺院,二十多歲時一步一拜的去西藏,一走三十年,其母非常想念兒子,于是信給兒子,要求見最后一面。結果大師估計從西藏回青海,往返一回要兩年時間,為了修行,終于沒有回來,最后畫了自己的像給母親帶回,并寫信讓母親給圍著那株白旃檀樹建一座塔,看見塔就如見到兒子,于是其母就圍樹建起了一座塔。這是塔爾寺最早的建筑。后來有僧人在塔旁建起了經房,即寺院,后來不斷擴建,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從大金瓦殿出來,我們參觀了酥油花陳列館,酥油花是塔爾寺藝術三絕之一。酥油是青藏高原牧民用牛奶提取的黃白色油脂,柔軟細膩,可塑性強。酥油花是一種貢品,是藏族獨有的捏塑藝術,用酥油為原料,調入各種礦物、植物顏料捏塑而成。取材于佛經故事,有人物、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無不栩栩如生。酥油花的捏塑過程,也極為艱辛,是在三九天氣的低溫下,屋里不要一點火,冒著嚴寒赤手塑造,有的作品一塑就是幾十天,有的僧人就因為能在佛前供奉一株酥油花而凍壞手指,然而許多人還是愿意不辭勞苦地塑造,可見他們對佛是何等的虔誠。
游完酥油花陳列館,本來還有許多地方要去,比如藏經樓、小金瓦殿等,但已經沒有時間了,只好匆匆離開。其實,我們所游,離值得瞻仰的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留給人的影響,卻極為深遠,以至于回來已經兩月過去了,猶難忘懷。就是今天,然而有幾點感慨縈繞于心頭,濃的無法化開,于是為文記之。
其一是宗客巴大師之所以能成正果,其誠心、其對佛教的執著、其孜孜不倦的追求,值得敬佩,也非常人所能理解。大師心有所向,就身體力行,可見其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仰慕他人學問,就三步一拜,跋山涉水,從青海到西藏,向人請教,可見其虛懷若谷;為鉆研佛教,而終于舍棄見老母一面的請求,直到為佛教捐軀,可見其意志之堅。大師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風范,古今能有幾人?試想我們若能如此,有什么事辦不好?
其二是寺院僧人的修行,令人感慨,他們沒有夸夸其談,而有的是靜心修行,一入寺院,要學習十六年。就僅僅他們的禮佛,不是浮皮潦草的作揖,也不是常人漫不經心的扣頭。而是五體投地的參拜。看他們的所作所為,一般地方的出家人都是外行。
其三是寺院的建筑,非同凡響,和故宮是一個格局,其實其意義,要高于故宮。因為故宮是統治階級欺壓人民和享樂的地方;而寺院是對自由和平等的寄托。其建筑,極盡豪華,就是拿最美的東西修建。屋頂用金銀、或者銅、或者琉璃瓦,佛龕用黃金、白銀、玉石等做成,佛像動輒純金;門楣用上好木料然后用銅皮、鐵皮包裹,就是這樣的門檻,而且嚴禁踩踏,還是都快磨透了。游人之多,從那天的游歷可見一斑。記得當時,每個佛殿和外面,都擠滿了人,尤其是佛殿或者院子里,聽導游說哪一個佛該拜,那一處可以化一點布施,其實你被夾在人群中,連手都抽不出來,更不必說下跪,只有隨著人流亂擠。
其四是規模之大,超乎想象。有藏經樓,印藏兩地佛經典籍浩繁;有印刷機構;有寺管會;有銀行;有醫院,從此我們可以看到該寺講求真理,而非一般東方的出家人,有病就跳神弄鬼。
其五是壁畫堆繡等藝術作品堪稱一絕。寺院的帳幔、墻壁布滿了壁畫,內容豐富,人物花鳥,無不栩栩如生,色彩采用天然植物原料和礦物原料,色彩鮮艷,經久不變。堆繡是用各色綢緞剪裁、粘貼、刺繡而成。該寺堆繡結構嚴謹,畫面飽滿、造型準確、形象生動,有很高的藝術魅力。
總之,該寺看點很多,值得深思和學習的地方也很多,游該寺,受益匪淺。
同游者:同事陳皎、馬琦及其父、馬江成及夫人孩子、曹小常、蹇小兵、王衛民、王秋平、王繼輝、常文君及女兒侄兒、南敏、王叔文、張波波。時在2016年8月5日。
【朝塔爾寺】相關文章:
1.關于朝開頭的詩句
2.朝鈴暮侯作文
3.朝歌寫景美文
4.朝聞道的雜文隨筆
5.百鳥朝鳳
7.六朝古都南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