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中生態語文的宗旨
新時期高中生態語文的宗旨
黃程碧
主旨:回歸本真
關鍵詞: 1、回歸歷史 2、回歸傳統 3、回歸課本 4、回歸自然 5、回歸理性 6、回歸課堂 7、回歸個性 8、回歸藝術
1、回歸歷史
教育的第一屬性是培養人才,而非選拔人才。語文學科的屬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語文教育的第一屬性應該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而非為了適應選拔而片面追求應試能力和效果。把語文當作應試的工具,不但失去了“工具”本真,也完全忽視了其人文性,即以人性、人道為本位的價值取向。 ( )
2、回歸傳統
在大力提倡國學教育的今天,高中語文教育應當進一步加快回歸傳統的步伐。語文是民族文化的根,更是民族精神的根。擱置浩如煙海的優秀傳統文化,等于割裂歷史;不從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中提振民族精神,無異于舍本求末。高考命題應當回歸傳統,加大傳統文化分量;高中語文教育也應當追根溯源,增加經典國學成分。
3、回歸課本
人教版高中語文的編排所壓縮的空間,為高中語文教育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根據其編排體例,我們首先應當看到其正確的導向性。如何從為數不多的必修課文中準確把握編者的意圖和文章的內涵,從而拓展高中語文教學的空間,則是當前高中語文教育的重大課題。
4、回歸自然
從狹義的'角度講,“自然”就是古人所說的“行萬里路”;從廣義的角度來看,“自然”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見多識廣,是實踐出真知。在高考指揮棒的指引下的語文教學,是閉門造車,其結果只能是高分低能。
5、回歸理性
在哲學中,理性是指人類能夠運用理智的能力。聰明不等于智慧,因為聰明是先天性的,而智慧要靠后天的培養。高中語文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但歸根結蒂首先是理性的。因此,高中語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從書本中發現智慧,在實踐中發展智慧,在應試中發揮智慧。
6、回歸課堂
現代教育模式下,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育與教學必須以“素養”為中心。語文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課堂是個相對穩定的特殊空間,在這個相對穩定的特殊空間里,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相對統一,便于落實。因此,課堂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也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素養和成績。
7、回歸個性
教育的對象是人,而人是不同的個體,所以,高中語文教育自始至終都是與個性的直接對話。這里需要我們思考的問題有兩個,即語文個性和個性語文。語文個性就是語文屬性,個性語文則是針對不同個體所實施的語文教育。相反,應試教育則是追求共性的教育,用同樣的方式解答同樣的題目,用同樣的思維回答同樣的問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爭取高分。所以,累死了教師,苦寒了學生,到頭來教師成了講題的機器,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違背語文的屬性,其代價就是扼殺學生的個性。
8、回歸藝術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什么是藝術?藝術是指才藝和技術的統稱,加入各種優質思想便演化成一種對美、思想、境界的訴求;藝術是用個體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更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落實到高中語文教育之中,包括文學和書法。因此,高中語文教育要求每一位教師既要以科學的態度去研究它,又要以藝術的目光去設計它。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精一通百,既是學者,又是雜家。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百家之精華,萬物之圣靈,既能開口堂上,又能落筆紙間。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他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如魚游大海,鳥翔長空,游刃有余地駕馭他的課堂;也只有這樣,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才能相互默契,“心有靈犀一點通”。
【新時期高中生態語文的宗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