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矮子隊散記
15:22:19
春天的地鐵 2016-9-9 15:22:19
網上關于“矮子隊”傳聞很多,尤其以資中明陽寺村最為著名,引來了國內和國際上的關注,一部分矮人也借此機會告別鄉土,成為了袖珍人藝術團的演員就此告別了山鄉。
然而,人們有所不知的是,在幾十年前的簡陽回龍村,也曾出現過類似的矮人村,由于人數不多,外界關注甚少,也就沒有資中的出名。
對于于其起成因,至今仍然眾說紛紜,有懷疑的飲用水的,有懷疑土壤結構的,還有一無所知只好用風水來解釋的……
隨著知曉情況的老人不斷離世,關于簡陽矮子大隊的各種傳聞也是甚囂塵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的,仍舊難以確認,以至于就連出生在當地的晚輩后生也不知其所以然,只能人云亦云。 ( )
其實,嚴格的講,矮子大隊這一說法本身就不太準確,頂多只是一個小隊而已。
對于這個矮子生產隊,我是既陌生而熟悉的。
所謂陌生,是因為玉成離回龍很近,很小的時候就聽父輩講過矮子隊的事情,說那里的人喝了井水,高個也變成了矮個,勞力好的也逐漸失去了勞動力,這個極具童話色彩的故事,讓我對矮子隊充滿了好奇和向往。
80年代末,政府關心村子里人們的 生活,專門從其他地方取水過來飲用,為矮子隊裝上了自來水。
安裝自來水,在當時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為附近的草池、玉成等鄉鎮居民的飲用水都是直接從絳溪河中提取的,而矮子隊一個小隊卻走在了前面。
傳聞中,矮子隊的水是喝不得的,究竟是哪里喝不得,人們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看似山清水秀的地方,卻出了如此的怪事,外面的人們用怪誕的語調談論著這兒發生的一切,絳溪河遠,矮子隊近,盡管大家很好奇,卻很少有人接近過。
90年代初,歷經各種曲折,我上了當時的草池職業中學,每日騎自行車往返于玉成與草池間。
矮子隊也就成了我三年職中生涯,每天都要路過,都可以看得見的地方。
機緣巧合的是,我由此結識了養殖班的一位同級校友,也許是因為上學順道,且都喜好文學的原因,我們兩個人很快就成了少年時期的莫逆之交。
而這個同學恰恰就是矮子隊的人。
矮子隊,現在的正式名稱是簡陽市玉成鄉回龍村一組,在沒有合鄉并鎮以前,這里叫做回龍鄉回龍村一組,也是人們口中的雙回龍。
有趣的是,由于回龍鄉與回龍村同名,有很多人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這兩個名字的區別,以至于鬧出了許多張冠李戴的'事情。
有一年,石板中學的一個女生給回龍鄉一個叫李軍的同學寫了一封情書,結果郵差不小心,竟然把信送到了回龍村李軍的手頭。
這個李軍也不含糊,誤打誤撞的就和女生交往起來,未曾想,這招將計就計居然開了花結了果,不久,二人情愫暗生,結為了秦晉之好,這段愛情也成了回龍的一段佳話。
試想一下,要是回龍鄉的李軍知曉了原委,不知該作何感想,是不是恨死了這個馬虎的郵差?
沿著草玉路方向行進,途經新回龍,在烏棒橋前方200米處,往左穿過一個隱藏在蘆花深處的杜槽,然后,再往左拐,走一段小坡路,便到了矮子隊以前的保管室,現在我同學的家。
回龍矮子隊,知道這個稱謂的人已經不多了,不管是百度和搜狗,都被資中搶去了風頭。
2000年左右,一個想以矮子隊為噱頭的生意人,滿懷希望的走進回龍村,一番走訪后,無奈的失望而歸,他沒有找夠可以組建矮人藝術團的演員。
回龍矮子隊,早在80年代,就已經眾人皆知了,不僅央視有過深度報道,包括衛生部已及世衛組織的外國專家,前些年都親赴回龍村,提取了井水和當地的土壤進行比對和化驗。
至于矮人的成因,村民們至今一頭霧水,同飲一口井的水,有的安然無恙,有的卻帶來了一輩子的痛苦。
當地流傳的說法是井里的某類礦物質嚴重超標導致了人基因變異,也有人說,青龍過境時村民得罪了龍王爺,遭到了天譴。
不管怎么解讀,惹禍的那口井,當年就被國家封存起來,嚴禁村民和牲畜飲用。
國家為此,還專門撥款,從異地取水,給矮子隊的村民安裝上了清澈,干凈,安全的自來水。
歲月悠悠,春去春回。
矮子隊的成因,至今還沒有一個官方的說法。
回龍村矮人數量,究竟有多少?
據當地的老人回憶,最多的時候也就十來個,由于飲用水出現問題,很多土生士長的本地人長著長著就再也沒有長高,即使是外面嫁到本地的人,也因為飲用了問題井水,肌肉開始萎縮,骨骼變形,身體開始彎曲,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殘疾。
水,一度讓村里的人們產生了恐慌。
曾經四處求醫的人們,一直苦于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據說,患病人數最多的時侯達到了五十幾個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醫療技術的提高,回龍村的矮人已經難覓蹤影了,有的在外面做起生意,有的跑三輪,有一部分人仍在外面打拼,不靠天不靠地,回龍村的矮人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
一部分留在家的已經進入了遲暮的老,過著雞犬相聞的農村生活。
二十八年間,同學是矮子隊笫一個走進軍營的人,據說當兵那年,縣上還有人專門登門祝賀,送喜報。
又是十幾年過去了,同學退伍后,經過打拼,已經成為了一個成功的生意人。
2015年的煙花三月,同學的奶奶迎來了百歲大壽,幾位草池職中的校友又齊聚在當年的矮子隊,看山看水,飲酒回憶。
一百歲,是一個了不起的生日!
矮子隊有長壽老人的消息不脛而走,讓很多沉浸在矮子隊過去的人跌破了眼鏡,人們懷著既艷羨又向往的心情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讓人吃驚的是,矮子隊的長壽老人還有許多,個個精神狀態都還不錯,不僅可以洗衣做飯料理家務,大多還能夠揮著鋤頭下地干活。
用村里人的話講,這兒是回龍18灣的福澤之地,一草一木都是良藥、補藥,出幾個壽星、出幾個文曲星并沒有什么了不起!
鄉人的話其實并非空穴來風,從地圖上看,矮子隊被美麗的絳溪河三面環抱,山水相依,林木蔥蘢,從高處看就是一個活生生倒寫的半個太極圖案,不緊不慢的立于絳溪河畔。
擁山林之幽,坐絳溪之清,上風上水,清明風月,難怪當年王歸璞狀元寧愿在此結廬而讀,頌山吟水,也不愿回到聒噪的簡州城內挑燈夜讀。
絳溪河對岸,千年古剎白馬灘依舊梵唱不絕。
下游,沉寂千年的平泉古縣城更是舊城翻新土。
不管從科學還是風水學來看,這兒的確是一個可以滋養生息,人杰地靈的好地方,當年,文明簡陽的兩支筆桿子,就是從這兒走出去的。
物華天寶,才有了“回龍過江”的美麗傳說。
同學的母親早年曾經患有暈癥,干活、走路、上街隨時都有可能暈倒,由于家里拮據,沒錢治病,就以絳溪河沿岸的中草藥泡白開水河,一晃二十幾年過去了,暈癥竟然好了,這讓當地的醫生百思不得其解,至今也沒有找出個合理的解釋來。
如今,再次漫步在回龍村的田間地頭,昔日貧窮茅草房早已經被一幢幢嶄新的小洋樓取代,徹底翻過了矮子隊這一頁。
十幾年沒有故地重游,村口那根七里香的根已經長到了碗口那么粗,成了小朋友們嬉戲玩樂的好伙伴。
曾經的矮人前輩們,已經很少回村里走動,只有路邊那一方小池塘和一座來不及拆除的土墻草房,還能依稀看到當初的樣子。
簡陽矮人村越來越名不符實,最終會成為遙遠的記憶,絳溪河依舊蜿蜒東去,留給人們的是美好明天!
【作者巫昌友,四川簡陽人,筆名春天的地鐵】
【簡陽矮子隊散記】相關文章:
3.穿針引線散記
4.家園散記親情文章
5.清明散記高中作文
6.水鄉農事散記散文
7.則岔散記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