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適能心理健康的標準
導語:正的男神,肌肉作衫,紋身作衣。肌肉,征服一切的力量;紋身,不可被征服的象征;男神,就是征服一切、而永遠不被征服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體適能心理健康的標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體適能心理健康的標準
根據香港體適能總會規定,健康體適能包括五個方面:
心肺耐力——心、肺及循環系統能夠有效的為肌肉提供足夠氧氣及養分,并且帶走留在肌肉中的廢物的能力。
肌力與肌耐力——肌肉系統能夠有效工作的能力,如:保持身體姿勢、走路、慢跑甚至快跑等。
身體成分——身體瘦體重與身體脂肪相對比例。
柔韌性——身體各關節能有效的活動到最大范圍的能力。
神經肌肉松弛——指減少或消除肌肉不必要的緊張和精神或心理壓力。
下面分別詳細解讀。
心肺耐力
心肺耐力是每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標。以健康的角度來看,擁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心肺耐力好,我們就可以持續運動得久,且不容易很快疲倦,平日工作時間也能更久,更有效率。
運動方式
有氧運動(有氧運動中鍛煉者可得到充足的氧氣供應,人體主要利用糖和脂肪氧化分解提供能量。有氧運動是全身大肌肉群參加的中低強度,較長時間的周期運動。)步行,慢跑,騎自行車或功率車,上下臺階,登山,游泳,滑雪,滑冰,非競賽性球類運動,以及我國傳統體育項目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扭秧歌,打腰鼓等都可以,只要你想,沒有什么運動不可以做成有氧運動。其實節奏控制好,抗阻訓練也可以做到有氧的效果,韓大放健心體會經常用這個方法幫不喜歡跑步的會員減脂。
小于3.2Km/h的步行也可以有效的提高鍛煉者心肺耐力。對于靜坐少動的中年人,健步走運動強度已經足夠提高其心肺耐力,減少身體脂肪,改善體適能狀態。對于有步行習慣的人4.7-6.3Km/h的速度步行能夠獲得有氧訓練的效果。對于50歲以上的人這種健步走的速度相當于50%儲備心率法,或者70%的最大心率法的運動強度。
另外通過HIIT,也就是高強度間歇訓練也是很高效提高心肺能力的運動方式,比如波比跳、高抬腿等。只是這種方式對關節和身體沖擊比較大,需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強度,開始時每周安排2次就可以了。
運動強度
研究表明對于心肺適能較差的個體來說65%-70%的最大心率強度就可以明顯提高心肺適能。這也是對減脂有效的強度范圍。
運動時間和頻率
運動時間可以分段進行也可以連續進行,每天積累20-60min的有氧運動。最佳的提高心肺適能的鍛煉頻率是每周5次。但是研究表明在70%-85%最大心率強度運動三次與每周五次效果類似。
注意
在運動中依然是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另外有高血壓的應該時刻檢測血壓,避免血壓劇烈升高的運動,如果有骨質疏松的應該增加抗阻運動。
肌力與肌耐力
肌力訓練和肌耐力訓練,前者著重于訓練肌肉對抗外加的重量或阻力,包括針對各部位肌肉的力量訓練,主要的目標是增加肌肉強度,增大肌肉纖維。后者著重于長時間持續性的運動,包括長跑、長泳、長距離自行車等等,主要的目標是增強心肺功能,提升肌肉使用氧氣的能力,使身體適應長時間的有氧運動。
肌力訓練刺激肌肉強度的增加,使得無氧酶含量高、活性強,對促進肌肉生長和增大效果明顯,但沒有增加線粒體和氧化酶,也沒有促進毛細血管數目的分化,所以單純的肌力訓練無法幫助耐力型的運動,這就需要我們借助肌耐力訓練提高機體的有氧運動能力。
肌耐力訓練可以提升最大氧氣利用速率,一方面增加心臟輸出血液的能力,和毛細血管的數目,提高肌肉的血流量,繼而輸送更多的氧氣供肌肉使用,同時增加肌肉中線粒體和有氧氧化酶的活性,使得肌肉能夠更有效率的利用血液中的氧氣,以有氧的方式提供運動中所需的能量,而減少乳酸的產生和堆積,減緩肌肉產生疲勞的現象,能夠長時間的維持一定的運動強度。
運動方式
在力量訓練中,通過負重抗阻的增加可以顯著提升肌力和肌耐力水平,同時多次數適中負重也可以很好的兼顧兩種能力的提升。
啞鈴/杠鈴深蹲(股四頭肌)、啞鈴/杠鈴硬拉(股四、背)、啞鈴/杠鈴臥推(胸)、啞鈴/杠鈴劃船(背)、啞鈴/杠鈴彎舉(二頭)、啞鈴/杠鈴曲臂伸(三頭),通過安排不同的鍛煉重量和節奏達到增加力量或耐力的目的。
運動強度
對于同時增加肌力和肌耐力的目的,一般安排8-12次力竭的重量作為訓練負重。但是針對不同體質人群,不同肌肉群,有相應不同的訓練方法和節奏。比如自身屬于內胚型體質(俗稱易胖體質)人群,采用自重訓練效率會更高。(更多詳細的問題可以來找韓大放私聊)
運動時間和頻率
每次抗阻訓練時間控制在40-60分鐘,每周進行3-6次,抗阻后安排有氧訓練。也可以用力量帶有氧,通過多次數適中重量的訓練方法,達到更多減脂目的。
注意
負重的增加要循序漸進,做動作不是擺樣子,要體會發力,用目標肌肉控制負重,達到效果同時也保護好自己不要受傷。
身體成分
這就是我們心心念念的體脂率,脂肪所占百分比。
接著講干貨(韓大放健心體)。
體脂降低方法
飲食原則:
1.控油控碳水,不是完全不吃,控制量,因為油脂和碳水是人體必需但它們的熱量又很高。粗糧和水果都是碳水,每種都要吃,都要控制總量。多吃高纖維蔬菜和蛋白質,蔬菜是飽腹感強并且熱量很低的食物,可以多用它來填飽肚子。蛋白質的補充是為了保持代謝和肌肉含量,減脂的同時保護好來之不易的肌肉。
2.7-8分飽,別吃撐。
3.少食多餐,不給身體儲存熱量的機會。多給它制造熱量差的機會,減掉多余脂肪。同時不餓肚子,也不會降低代謝水平。
4.每周一次欺騙餐,不用太克制該吃什么不吃什么,可以隨意吃點兒平時想吃的東西。別吃撐就行。
鍛煉原則:
1.力量訓練每周至少5次,每次針對目標肌肉練到基本力竭,同時要兼顧類似有氧的鍛煉強度,讓增肌和減脂同時進行。
2.有氧再抗拒也要安排,我們可以想方設法讓它變有趣(找韓大放)。跑步或者橢圓儀或者快步走每周至少一次, 每次40-60分鐘。有條件可以游泳1-2次,其它時間安排兩次HIIT。另外如果條件允許,可以空腹安排2-3次的間歇訓練,減脂效率更高。
3.腰腹核心每天或隔天做,最簡單的平板支撐、卷腹就是很有效的鍛煉動作。
注意
做任何動作最重要的是體會發力,不要悠,不要借力,不要盲目上大重量,不要受傷。還有跑步的時候不要一味追求長時間長距離,自己的關節也要保護好,長時間有氧運動運動損傷多少會有,我們要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增加身體健康指數(找韓大放)。
柔韌性
伸展運動可以促進肌肉放松。在不斷收縮肌肉需要更多的能量來完成活動。柔韌性將腘繩肌,臀屈肌、股四頭肌、和其他附加到骨盆肌肉的壓力減低。伸展運動使肌肉放松,減少由此產生的累積毒素,減少肌肉縮短或緊縮的可能性,從而減少疲勞,還能加血液循環和營養物質運輸。
安全有效的柔韌性訓練計劃能增加物理性能。一個靈活的關節在通過更大范圍的運動時,會需要更少的能量,同時大大減少受傷的風險。提高肌肉的平衡和姿勢。許多人的軟組織結構不太適應重力的影響或不良的姿勢習慣。拉伸可以幫助調整軟組織結構,從而改善在日常活動中不良姿勢。
運動方式
在每天的抗阻和有氧訓練結束后,針對當天的目標肌肉還有腿部進行拉伸鍛煉。每個動作持續20-30秒,做3組。
心理健康的十大標準
1、智力標準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條件,良好的智力水平是一切社會人學業成功、事業有成的心理基礎。用IQ值來表示,智商≥90為正常,上不封頂,<70為智力落后。智力不正常的人心理不可能健康,但是IQ不能說明一個人的成就,IQ高也不能保證心理健康。因此,IQ高的人不要幸災樂禍。
2、情緒標準
情緒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產生的一種主觀體驗。情緒穩定,而且還得心情愉快才是情緒健康的標志,且情緒的變化應由適當的原因引起,還要與情緒反應的程度相適宜。
3、意志標準
是指人自覺地確定活動目標,支配自己行動,克服重重困難,以實現預定的目標的心理過程。意志是成功做任何事情的階梯,如果做事過于優柔寡斷、徘徊不前、思前想后,或不計后果、草率等都是意志不健康的表現。
4、社會適應標準
較好的社會適應性主要包括:①具有較好適應自然環境的能力;②能建立積極而和諧的人際關系,能適應周圍的人際關系;③處理和應付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如作出決定、解決問題、批判性思維、情緒控制、心理換位、人際溝通等能力。
5、“理想的我”與“現實的我”基本相符
研究證明,不能有效地面對現實、處理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是導致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所以要面對現實、把握現實,主動適應現實。
6、心理活動特點應符合年齡、性別特點
人的一生要經歷各個不同年齡階段,每個年齡階段都有該年齡階段的特點。
7、注意力集中度
注意力是一切活動取得成功的心理保證。如果一個人缺乏注意集中和保持穩定的能力,就不能很好完成有目的的活動,如兒童多動癥,成人的焦慮抑郁癥等都會存在注意力問題。一般5~7歲可連續注意時間約為15分鐘;7~10歲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為30分鐘,甚至更多。
8、人格健全
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健康人格就是寬容、悅納、善待他人,不斤斤計較、怨天尤人、百般挑剔,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正確評價自我,即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9、有獨特的個性特征
在不違背大家的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發揮自己的獨特的個性特征。
10、個人基本需求能得到滿足
在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規范和法規的情況下,對個人的基本需求能得到滿足。
心理健康五大特征
心理健康對于一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人的生理、心理與社會處于相互協調的和諧狀態,其特征如下:
1、智力正常
這是人們生活、學習、工作、勞動的最基本的心理條件。
2、情緒穩定與愉快
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它表明一個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意味著肌體功能的協調。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行為協調統一,其行為受意識的支配,思想與行為是統一協調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個人的行為與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亂,語言支離破碎,做事雜亂無章,就應該進行心理調節。
3、良好的人際關系
人生活在社會中,就要善于與人友好相處,助人為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人的交往活動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狀態,人與人之間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僅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適應能力
人生活在紛繁復雜、變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會遇到多種環境及變化,因此,一個人應當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無論現實環境有什么變化,都將能夠適應。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狀態,一個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表現,只要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
5、內省能力
人生本復雜,只有一個平靜的心,不斷內省自己的心態、行為,不斷改進自身缺點,以無塵之雨洗滌心中的黑暗,才能立足于世。
【體適能心理健康的標準】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
最經典的心理健康標準12-07
女性的心理健康標準12-07
心理健康的標準介紹12-07
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12-07
職業心理健康的標準05-19
大學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
心理健康孩子的標準12-07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標準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