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
1、管仲是怎么由齊桓公的死敵變為他的國相的?(最少300字)
管仲是經過鮑叔牙的推薦和解釋才從齊桓公的死敵變為國相的。管仲以前跟鮑叔牙是患難之交,他們曾經一起做過生意,但到最后總是管仲拿分紅拿得多,一起當兵時,管仲臨陣退縮,鮑叔牙卻替他辯解。因此管仲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但鮑叔牙輔佐的是公子小白,管仲輔佐的是公子糾。齊襄公死后,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盡快回國,因為誰趕在前面誰就最有可能坐上龍椅。再趕回齊國的路上,兩個隊伍碰到了一塊,于是管仲暗弓搭箭,射向公子小白。到最后,管仲自以為射死了公子小白,于是就帶著公子糾在路上優哉游哉的走,沒想到公子小白已經到了齊國穩坐王位。管仲此時本困在魯國,還是鮑叔牙派去了使者,把管仲給救了出來。到了齊國后,本來公子小白想要報復一下管仲,并且立鮑叔牙為國相,可是鮑叔牙卻說管仲比自己更好、更強。可是經過鮑叔牙的勸說,他打消了這個念頭,并且立管仲為國相。
2、你更喜歡鮑叔牙還是管仲?為什么?
我更喜歡鮑叔牙。因為鮑叔牙總是能夠替管仲辯解。一起當兵的時候,管仲臨陣退縮,其他人都責備他,但鮑叔牙卻說管仲是為了他的母親。管仲的母親如果沒有了管仲,就沒有人照料了。他們兩個一起經商的時候,最后分紅管仲總是拿的多,鮑叔牙說這是因為觀眾家窮。雖然各為其主,但是鮑叔牙卻要求齊桓公立管仲為國相。我更加佩服鮑叔牙的高尚品格。
3、講一講曹劌論戰的全過程?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曹劌與齊軍在長勺交戰的時候,曹劌等到齊軍擊完三通鼓后自己擊鼓命令部隊沖鋒。這是因為曹劌發現,擊第一通鼓時,士氣最高漲,這樣就能夠快速殺敵。擊第二通鼓的時候士氣有些低落,擊第三通鼓的時候時期最低落。曹劌利用這一點,巧用方法打敗了強大的齊國軍隊。齊軍逃走時,曹劌還注意觀察一下留下的車轍和倒下的軍旗,這是為了驗證如果追擊的話前方是不是有齊軍的埋伏。我從中發現,曹劌非常善于觀察,如果他在齊軍敲擊第一通鼓的時候進攻的話,絕對會被齊軍打得落花流水。我得到的啟示是:要善于觀察,不可以莽撞。
4、“老馬識途”這一成語的來歷是什么?
齊桓公為了穩定霸主的地位,幫助燕國追趕剛剛掠奪過演過邊境城鎮財物的山戎部隊。大部隊追上了他們,沒想到山戎的首領逃到了,想去孤竹國去搬救兵。沒想到那里的首領殺掉了山戎首領,把首級獻上。這下可好,孤竹國的部隊吧齊軍引到了一個叫“旱海”的地方,曲菌怎么走也走不出去,管仲想出了一個辦法:把當地的老馬牽出來,戒掉韁繩,讓他們自己跑。沒想到這些老馬都想著一個方向走去,齊軍跟著他們走,真的走出了旱海。
【《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上下五千年的讀書心得05-11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心得04-01
《上下無常》讀后感范文04-17
上下五千年學生讀書筆記04-22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04-02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精選04-05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04-03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04-12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后感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