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用人制度改革初探的工作心得
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是政府機構改革的產物,它既有企業單位的屬性:自收自支、自負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發展;又有事業單位的特征:一站在手,寫作無憂!]服務性、公益性和知識密集性。企業化事業單位目前的現狀是:經營靠政府和行業的照顧和政策保護、職工思想閉塞、分配與工作績效脫鉤,危機感主人翁責任感衰退、人浮于事,我們交通休養院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單位。要改變這種狀況,做到: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使休養院成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和法人治理的實體,就必須對其運營機制進行深化改革,其中用人制度的改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環。
一、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的用人觀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觀念是行動的指南。實踐證明,思想觀念陳舊,就不但發現不了人才,而且還會埋沒人才。只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轉變觀念,才能跟上時代潮流,適應形勢發展,把休養院的事業做強做大,為此我們必須樹立以下觀念:
第一、先做人后做事的觀念。企事業單位生存、發展的根本在于管人,管人的關鍵在于用人、育人,而管人、用人、育人的關鍵在于做人,先做人再做事。凡成大事者無不是心地仁厚、品德高尚之人,所以我們在用人和育人的標準上必須堅持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則,并使之形成獨具魅力的企業文化,建立一支“勤奮、嚴謹、務實、剛毅、拼搏、柔韌、獻身”的高素質員工隊伍。
第二、摒棄“唯身份”論,堅持能上能下的“唯人才論”觀念。早在160多年以前,詩人龔自珍就用人問題,極力呼吁“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里的“格”,就是“身份、學歷、資歷”,科學人才觀告訴我們,選人用人要不拘一格,甚至破格,反對唯資歷、唯身份傾向。我們休養院的職工以“國營正式工”自居,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來、累活不肯干,還要拿超勞動報酬的高工資,長此以往就形成了人心渙散、人浮于事局面,市場經濟的市場規律要求我們:要生存要發展,在用人上就必須因工作崗位的需求選擇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并形成能上能下的激勵機制。只有這樣,才能破除以“四唯”(唯學歷、唯資歷、唯職稱、唯身份)原則去挑選和使用人才,確立“能力導向”和“業績導向”,建立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制。
第三、破除與身份、職稱掛鉤,確立與崗位貢獻相結合的分配觀念。工資是對員工勞動價值和貢獻的肯定和度量,以往,我們休養院的職工因為“國營單位正式工”的身份,無論單位贏利與否、虧損與否、個人對單位有否貢獻,每年雷打不動長一級工資,結果每個職工每天都在混日子,使休養院毫無生機和活力。只有建立與工作崗位和績效相適應的分配制度才能充分調動員工的創造性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使他們人在休養院,心系休養院的生存和發展。在正式工和外聘員工兩種用工制度并存的休養院,必須同工同酬,否則會滋養正式員工的惰性和非理性的優越性,使外聘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創造性受到挫傷,還會導致人心渙散、離心離德,形不成合力和綜合生產力,嚴重制約休養院的發展。
二、提高向心力,增強凝聚力
中國有句古話叫“人心齊泰山移”,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團結的重要性,在市場經濟的今天,也是休養院發展和創造價值的人文環境。
首先,要培育自己的企業文化。一流企業做文化、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做資本;三流企業做產品、做項目。我們必須瞄準一流企業的標準培育出適合我們自己的員工文化,把“團結進取、奮發圖強、超越自我、再創輝煌”的口號喊響,使休養院的員工有著共同的精神支柱、理想追求,人人、事事、處處為休養院著想,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讓員工的群體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第二、增強用人的透明度,杜絕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在用人上要推行競聘制,讓有文憑更有水平、有職稱更稱職、有閱歷更有能力的優秀人才在競爭中勝出,堅決杜絕暗箱操作、任人唯親等用人上的不正之風,使各類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業有空間,努力營造有利于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
總而言之,我們就是要通過以上觀念的樹立和轉變,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聰明才智,用環境凝聚人、用機制激勵人、用待遇留住人、努力營造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開創交通休養院的新未來!
【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用人制度改革初探的工作心得】相關文章:
財政收支制度改革的工作心得04-01
做好新時期礦區統戰工作初探心得03-25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報告01-25
事業單位員工工作心得體會12-04
事業單位人事上半年工作心得12-01
事業單位員工上半年工作心得12-02
工作管理心得01-14
鸚鵡螺號的結局初探02-25
最新高考制度改革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