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冬天的綠葉的文章
今年的冬天很暖,一點也感覺不到寒冷。家院門前的那棵老樹經過了深秋,葉子并沒有枯黃,依然綠油油掛在樹上。經過了幾次的狂風,遲遲也不肯落地,好像在堅持著什么,好像在等待著什么,又好像想對人說些什么。
落葉歸根,春芽萌生,生命就這樣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循環往復著。每年秋來之時,樹葉都爭先歡快地隨著秋風,漂浮飛舞著,投入大地的懷抱,都急著盼著來年春天的盡早到來,獲取新的生命。近年來,不知怎么了,葉子好像不在像以前那樣積極快樂了,好像也不像以前那樣對新生充滿激情渴望了。是什么阻礙了它們重生的欲望?是什么讓它們失去了生活的動力?
看著覆蓋在葉子上厚厚的灰塵,看著葉子上被腐蝕的斑斑痕跡,難道是我們人類現代化工業極度的擴張,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環境,使得葉子也失去了來年重生的信心?也許它們覺得未來沒有了希望,它們才這樣依依不舍,不想離開樹的懷抱。
已是冬的季節,樹上依然披著綠的葉。我想起了《論語》中的“三季人”,院前的老樹仿佛在為我們復述著這樣一個久遠古老的故事。一天,子貢在大院門口打掃院子。遠處走來一位綠衣人問子貢:“你是孔子的學生嗎?”子貢答道:“是的`。有何見教?”“那我請教你一個問題,你知道一年分幾季嗎?”綠衣人問道。子貢一聽,有些不屑地答道:“自然是四季了,這是常識啊。”“不對,一年只有三季!”綠衣人認真地說。“你錯了,是四季。”子貢有些急了。然后兩個人就爭論不止,很長時間也不停。
孔子聽到聲音,從院內出來,子貢上前講明原委,讓孔子評定。孔子先是不答,觀察一陣后說:“一年的確只有三季。”綠衣人見此,大笑而去。
待綠衣人走后,子貢問孔子道:“老師啊,一年明明分四個季節,您怎么說是三個呢?”孔子笑著說:“你沒看到那人的通身綠衣嗎?他分明是蚱蜢轉世。蚱蜢春生秋死,一生只經三季,哪見過冬天啊?所以在他的思維里,根本就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跟這樣的人那就是爭上三天三夜也不會有結果的。”說完,子貢立刻明白了。
回味著這樣一個故事,自己猜想著:難道這樹也是蚱蜢轉世的嗎?不然的話,已是寒冬了,怎么滿樹還是綠葉呢?也許它不是蚱蜢吧?也許它只是也聽說過“三季人”這樣一個故事,是在警示人吧?好像在說,如果人再不按自然規律行事的話,也許有一天人真的會看不到冬季了。
有人說,沒有冬季人類照樣可以生存,這樹也是不是有點杞人憂天了?聽著也有道理,就是沒有冬季了,來年那樹葉也照樣可以再生啊!你說它為人擔什么心呢?
或許我們不會理會自然界這些違背常理的事情,不會理會自然給我們的忠告,依然按著我們人類的想法,想怎么樣就怎么樣,為了過上現代化的生活,為了奢華的物質享受,無節制地發展,無視自然環境被破壞。看著人極度膨脹的欲望,看著人的精神文化遠遠跟不上物質的發展,生活在完全被物欲熏心的人的環境中,或許樹葉也很痛苦,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
“好死不如賴活著。”“死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常常看到電影里這樣說,你看看人都能這樣,你個樹還不能這樣嗎?也許樹比我更接近自然,理解自然。如果人在世間為了生存,一輩子做個地痞無賴,做盡傷天害理之事,死后就不可能再轉生為好漢,也許連轉生成樹的資格也沒有了。佛家說的輪回轉世,是說今生行善積德,為下世爭取個轉生投胎的機會,十惡不赦的人,是要入無生之門的。樹也許感覺到了人發展的危險,人如果再不注重精神的發展,不注重道德的發展,樹的思想精神也許也會被污染,也許會沒有未來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當人失去心法約束的時候,人的行為必將肆虐狂妄,人必然招來災難,人也不會再有美好的未來。當“道”出現之時,會給人重新指出方向和希望。我個人所悟,孔子這里說的“道”,是指宇宙的思想和精神,是歸正人行為的心法。當人失去精神信仰的時候,自然會有大道傳于人間。“朝聞道”者,心靈即得到了凈化,即同化了宇宙的精神,也就有了未來的希望,就是晚上死了也沒什么可怕了。因為你的靈魂被“道”凈化了,或許會轉生到一個更美好的地方。
天空中依稀飄來了雪花,潔白的雪花緩緩落在綠葉上,執著的葉子迎來了冬天的第一場雪,我想它依然會堅持著,等待著,和人一樣歷經千辛萬苦,只為盼著“聞道”的那天早日到來。
【關于冬天的綠葉的文章】相關文章:
1.關于冬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