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章的那些事_經典好文
做文章的那些事_經典好文
最近有好些朋友問,近時為何作文甚少?為何?答:身心不定以致思想漂浮,無遐思索,亦不想作無病呻吟之作或喊口號之章。時至近日工作漸漸安定,方能心清凈腦思索作文章。從好寫文章始到今日作文章乃日常事便一直想,我作文章為何?為何作文章?近日又于社區看到爭論甚熱,我更加聯想到了自己,誠惶誠恐地想,自己所作文章可是所謂的垃圾文章?雖然我不是作家,但仔細想想,自己也不是那種不把文章創造不當一回事的人,隨心所寫就那只能當日記,真正的文章讓人看之能與之共鳴、受到啟發,文章不一定要華麗,但一定會寫出心聲,更讓讀者讀出心聲。
想想作文章己有幾余年,可在中學那會兒,想想自己連一篇八百字的記敘文都寫不出來,怎么也沒想到日后會喜好上寫文章,這點連自己都想不通。可仔細想想自己是為何好上寫文章的?還是有究可查,乃綴學歸家惶惶不可終日,日日想往后我能做什么?我會做什么?常思至半夜未能入眠,一日遂拿起筆寫下當日所想,漸漸便寫上并愛上了,可寫了一年終不得要領。一日忽悟,何不把寫文章當回事?當作精神的寄托?
當思索越多、讀書越多,人生觀、世界觀亦隨之改變,思想境界亦相應提高。幾年過去了,現在卻越不敢把寫作隨性所寫,以致文章數量是越來越少,有人說文章應寫自己想寫,無所謂寫什么,這點也許沒說錯,但我卻發現自已對于文學越來越誠惶誠恐了。從只寫日常事到寫思想深處,似乎寫作路越走越窄了,似乎遇到了一瓶頸。《半夜不要開手機》實為兩年前所作,那時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可現在卻不敢輕易下筆,就把兩年前東西也發出來了。或許我把作文章的質量想的太高了,但沒辦法,已經形成一種習慣。當初把讀書寫作當作日記式的記載,而現在覺得更多的卻是直視自己的靈魂。有一點摻假都讓自己無從寫下去。從把讀書寫作作為一種寄托到寫作就是面對靈魂的提高,我不知遇到了是怎樣的一個瓶頸?
想到這里,忽然想起兩年前在耒陽社區發的一個貼子——《近觀耒陽原創》,此貼曾火爆一時,一石引起千層浪。想當初表達的觀點便是希望大家多發表一些有意義的作品,更有文學創作意境的文章,卻不想招來罵聲一片,有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文學,應是百花齊放,當時對百花齊放理解錯誤,不覺為對,現在想想乃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卻意外發現現在對自己的要求便是當初對大家所表達的意思。那么我在想,我這么一兩年來寫的東西有意義不?是面對靈魂的嗎?其實這么想是很痛苦的,也是讓自己感到恐慌的,所以不敢隨意下筆了,原來瓶頸是這樣來的',自己要求自己這么做的。既然這樣,那接下來我該寫什么呢?我到底想說什么呢?
今日里看大漢風起一貼《好笑,好笑》,說耒陽社區“原是精神家園,卻似無聊歡場。多是空洞文章,鶯鶯燕燕吳語。大鳴大放隱私,原已死水幽蘭。怎奈小子猖狂,元勛新秀對唱。嬉笑怒罵隨便,……”
看完第一時間想到兩年前我發的那貼《近觀耒陽原創》,我立即想自己有沒有如此勉勵自己?看了看此貼會不會是說自己呢?且不說是與不是,呵呵。但我覺得“大漢風起”說到了一定的事實,同時我也想到了一個問題,便是我自己會在什么時候會有靈感作文章呢?我的文章為何而作呢?想畢,發現自己越來越好像只有心清靜,心態平和的時候才會有作文章的沖動,所謂有感而發,而且絕不能帶有名利心,如此方能寫就文章。如不能便作不出文章。似近日兩次征文,如此亦想與大家湊興應征,怎奈沒有靈感,不知從何下手?但又不想生扯,這樣似乎功利心太多,如此不作也罷。想畢,終于明白大漢風起的用意。
我意識到其實寫文章就是寫自己認真所思索下來的內容,而不是為寫文章而寫文章,大家共勉。
【做文章的那些事_經典好文】相關文章:
4.經典的好文章
6.人生雜談經典好文
7.說不如做文章
8.那些事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