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瑜伽文章
藏傳佛教的禪修,實際上是一種瑜伽。“瑜伽”一詞來源于印度,隨佛法傳入藏地后,在藏傳佛教中非常興盛。
今天的瑜伽,不僅特指佛教中的修行,也成了世間人的一種運動。你們可能知道,在西方國家,做瑜伽的人特別多;在中國的各大城市,也有很多瑜伽館,有各種練習瑜伽的方法和場所。
而佛教的瑜伽,可以從身、語、意三個方面,分為身瑜伽、語瑜伽和意瑜伽。
身瑜伽:姿勢暗含的秘密
現場很多人的坐姿就是一種身瑜伽的方式,我看你們坐得還是很如法的:跏趺坐勢,兩手結定印或者心性休息手印。定印是平時經常用的,也就是阿彌陀佛的那種手印。
身體的姿勢非常重要,如果懂得其中道理,就會知道諸佛菩薩乃至各個宗教的圣人,他們成就時的姿態都可以說是身瑜伽。比如五百羅漢中每個阿羅漢的姿勢,八大菩薩各自的姿勢,還有其他圣者、教主在畫像中呈現的姿勢,乃至密宗當中各種寂靜、忿怒本尊所顯露的姿勢,這些其實都是一種修行方式。
入門必學:毗盧七法
而把所有的姿勢歸結起來,最重要的就是“毗盧七法坐勢”。昨天禪修的時候,法師可能給你們講過。這個坐勢不僅僅存在于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它是從上一尊佛,也就是賢劫千佛的第三尊——迦葉佛時代傳下來的。當時有五百個人在山上修行,始終無法獲得證悟,后來他們按照迦葉佛的教言,做毗盧七法坐勢,所有人都認識了心的本性。因此大家初學禪修的'時候,最好能選擇七支坐法。
要點講解1:眼睛到底看哪里?
七支坐法中,有幾個需要提醒的點。一是眼睛的看勢,有些修法中要求直視前方的虛空,但對大多數人來講,如果睜著眼,面前浮現的景象很容易引生分別念,因此建議初學者閉上眼睛,這樣出現任何事物,基本上對你沒什么影響。等修到一定程度,所有景象都對你無利無害了,就可以睜開眼睛禪修。甚至在密法中,你還可以東看西看,但心始終是安住的——這需要一定的境界。
要點講解2:舌抵上顎的位置
還有一個要提醒的是:舌抵上顎,很多人認為是抵住牙齦,其實在牙齦的后面有個凹陷處,舌尖應該抵在那里,這是一個能讓分別念安住下來的要點。
其他就不在這里講了。大家工作之余,或者早起之后、晚睡之前,都可以按照毗盧七支坐法,稍微安住一下,這很好。當然到了一定時候,身體比較自在,心也不容易為外境所轉了,躺著、靠著,或者其他什么姿勢都可以。但比較適合初學者的,就是這樣:跏趺坐,手結定印,身體端直。等一會兒禪修的時候,大家就用這個姿勢。
【身體瑜伽文章】相關文章:
1.瑜伽感悟的文章
2.愛惜身體的文章
3.關愛女性身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