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師的教育隨筆
小孩子在幼兒園的教育很重要,教學生活隨筆能夠幫助教師找出不足,總結經驗,下面陽光網小編整理了一些大班幼師的教育隨筆,以供參閱。
大班幼師的教育隨筆(一)
今天航航和琳琳一起玩木制方塊拼圖。我看見他們沒有按照常規的方法去拼圖,而是兩人在分方塊。一共有六塊,他們你一塊我一塊,分完了,就低著頭仔細地比較誰的多。航航發現自己的少了,馬上就向林亞南要了一塊,然后再來比較,發現還是少,又向琳琳南要了兩塊。這次卻發現自己的比琳琳的多了,于是又還給他兩塊,發現就自己的少。于是航航就開始壘高,邊壘邊對林亞南說:“我的比你的高。”琳一看琳,也開始壘高,他慢慢地仔細地一塊一塊地搭上去,見一塊放歪了,馬上又重新放。這樣他把自己的木塊全部壘好,滿意地看了看,然后他開始看航航的,似乎在比較誰的更高一點。果然,他看了一會兒,說:“我的高。”但是口氣不是很肯定,航航想說,但是他似乎看出來了是琳琳的高,所以他也不說,只是不停地看兩幢木塊。這時我建議他們兩個把木塊放在并排比較一下高矮,他們照做了,并且馬上就發現是琳琳的高一些。結果出來后,他們兩個人都很高興,琳琳說:“我的高!”航航也高興道德用手指著琳琳說:“你的比我的高。”我問:“你們比出來來了是嗎?”“是的!”他們幾乎是同時回答我的提問。比完后,兩個人對著木塊看了一會兒,大概覺得這樣玩沒什么意思了,接下來他們開始把木塊平的擺放起來。琳琳擺了兩排,每排三塊;航航也擺了兩排,但是比琳琳少了一塊。航航用,兩只手握住所有的木塊,開始在桌上拖動,一邊嘴里說著:“嗚——”好象在開汽車,琳琳看見了也跟著學。兩個人都很專注地把木塊在桌上移動,移了一會兒,航航把他的木塊整排端起來放在了琳琳的上面。然后兩個人都開心地笑了,并說:“噢!我們這么多了!”游戲到這時結束了,原因是到了區域活動結束的時間了。反思:在區域活動中,很多時候小朋友的活動并不是按照老師預定的來做的。他們對材料本身就有一個探索的過程。雖然老師在制作玩具時有一定的引導性,但是,如果小朋友投入到對玩具本身的探究中,他們會隨著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想象去進行活動,而不會可以刻意地按照老師設想的方式去玩。這是很正常的。老師在孩子的這種自發的學習活動中應該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行動,努力地去發現孩子在干什么,知道他們的活動方式后,可以順著孩子的思路在必要的時候給孩子一點提示,讓孩子的學習活動變得有意義,讓他們的學習能夠得到深入,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活動持久地進行下去,而不是蜻蜓點水似的碰一下就放棄。華愛華教授在講座中告訴我們:在孩子的自發游戲中,教師是否要介入,就得觀察孩子的當前活動狀態是否有意義,是否能促進孩子的學習與發展。對于這一條原則,所有的.老師都應該牢記于心。
大班幼師的教育隨筆(二)
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具體,讓孩子知道該怎么做,而不是空洞說教。
杰杰小朋友既調皮又好動,上課經常走神,特別是畫畫的時候常常在紙上隨意畫幾筆就算完成任務了,我一直想跟浩浩有更多的交流,以便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幫助他更好地發展,所以,平常我會細心地觀察他的行為表現,揣摩他的心理。
有一天的繪畫活動的任務是畫出我們美麗的家園,杰杰小朋友拿到紙后,只見他畫出了一個長方形正想和邊上的幼兒說話。此時,我假裝不經意地與她旁邊的一個孩子說:“杰杰畫得可認真了!他的長方形很象高樓房,只是還缺了窗戶和陽臺。”這時,我發現杰杰的表情有所變化,他抬頭地看了我一眼后馬上就開始在長方形上畫窗戶和陽臺了。于是,我轉了一圈,仍然裝作不經意地走到他跟前。這次,他頭也不抬只見他正在房子上畫屋頂,意識到我在邊上之后,馬上對我說:老師,今天我畫的房子你覺得漂亮嗎?我便給了他一個鼓勵的眼神,并微笑著用力朝他點點頭,“你今天畫的房子很奇特屋頂是圓的,陽臺是正方形的,畫得真棒!只是房子周圍的環境不太好,怎么沒有綠化的呀?聽到老師的表揚后他沖我點點頭笑了一下。然后馬上開始在房子周圍畫了些大樹、小花和小草。是呀,正如最近一直在學的指南,不管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應具體,讓孩子知道該怎么做,而不是空洞說教。
第二天早上區域活動中,杰杰選擇了繪畫活動,只見他畫了一間很大很大的房子,房子里幾個小朋友在玩,畫好后興奮地跑來對我說:老師,我今天畫的是我們的教室,在得到我的肯定后我又對他提出了一些建議,讓他看看我們的教室里有些什么,然后再添畫上去。 最近幾天,每到畫畫課的時候,杰杰總是很認真,與我的交流慢慢多了起來,我也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幫助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呀,每個孩子的個性不同,教師只有充分了解孩子,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才能有效幫助孩子。
大班幼師的教育隨筆(三)
孩子進餐時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如不小心把別人的飯菜碰灑了,咳嗽、打噴嚏噴別人一臉飯…過去,老師總是趕緊設法解決問題,指出錯誤,教給方法,最后讓孩子互相道歉。這樣做,問題看似解決了,但往往影響孩子進餐的情緒和食欲。將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不在進餐時論是非曲直,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感受,用適宜的方式安慰各自的委屈。進餐后,引導孩子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使他們學會理解、善待和寬容。這樣才能保證――讓吃飯成為孩子的愉快時光。
孩子們正在吃早飯,忽然,呂硯涵帶著哭腔對我說:“呂老師,陳辰宇抓我。”果然,他的手背上有兩道紅印。還沒等我問是怎么回事,坐在他對面的陳辰宇也委屈地對我說:“呂老師,呂硯涵打噴嚏,噴了我一臉。”我再一看,他臉上還粘著許多嚼過的饅頭渣呢。兩個孩子都一肚子委屈,辰宇無端被人噴了一臉饅頭渣很難受,而呂硯涵因為自己的無意行為挨了別人抓也很痛苦。我想,這時說誰不對都不合適,簡單地說一聲“對不起”也不會起什么作用。那么,怎樣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這類小事,讓孩子學會正確交往、寬容待人呢?我決定先安慰兩個孩子。我愛撫地拉著祁崢的手邊吹邊說:“有點疼是吧?沒關系,呂老師給你吹吹。現在好些了嗎?”他點點頭。我又用毛巾替辰宇擦了臉,說:“現在不難受了吧?”他也點點頭。兩個孩子情緒平靜了,又吃起飯來。
雖然這是件小事,但是我認為,那樣不能讓孩子明白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
【大班幼師的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2.幼師中班教育隨筆
6.大班科學教育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