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高爾基的書隨筆
隨筆的內(nèi)容大至社會問題、人生哲理,小至身邊瑣事,風(fēng)花雪月,鳥蟲寵物,校園風(fēng)情,學(xué)習(xí)心得,書籍品評,親人友人,無可不寫,那么大家看過什么內(nèi)容的隨筆呢,接下來陽光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讀高爾基的書隨筆,以供參閱!
讀高爾基的書隨筆(一)
在今天的社會,討論人性的問題似乎有些不接地氣,但又急需被重視。觀望周遭的世界,每一天發(fā)生的事,都由人性的善與惡來主導(dǎo)。普通人對人性的了解,最初都是從閱讀開始的。
我們需要正視人性的問題。當(dāng)我讀完《高爾基隨筆》,被他精辟的論述深深吸引了。高爾基在1917年《新生活報》第210期發(fā)表《人性必勝》,后收入《革命與文化》一書中,是他《不合時宜的思想》的其中一篇。人性必勝,是他最良好的祝愿,也是面臨現(xiàn)實最急切地吶喊。
“大地上一切卑鄙、齷齪的事物都是我們造成的,而我們渴望的一切美好的、合情合理的事物也存在于我們身邊……我們生活在血污當(dāng)中,我們周圍是大量可惡的、卑鄙的事物,使許多人喪失理智。有時覺得這些卑鄙的事物會毒害、窒息在勞動和痛苦中我們所孕育的一切美好憧憬,吹滅在走向復(fù)興之路上點燃的所有火炬。”
“人畢竟是人,只有人性的東西會取得勝利,在世界上生活的偉大意義就在于此。生活中沒有另一種意義。”
在高爾基看來,只有輝煌完美的人性,才稱得上人類最偉大而崇高的,除此之外,一切違反人性的東西都只是曇花一現(xiàn),毫無意義!需注意的是,高爾基所謂“輝煌完美的人性”,并不是完成時,而是作為人類最偉大崇高的事業(yè),值得我們?yōu)榱送晟谱约旱娜诵远ΑK驹诋?dāng)時年代的最前端,看到了時代的弊端和人性的問題。
很多人將自身的利益擴(kuò)大化。很多人奉行的原則是“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在實用理性的作用之下,這成了得道發(fā)財?shù)牟欢ㄩT。如此一種價值的解構(gòu),使人不再稱之為人,人也不可能高尚地活著,僅是為了滿足生物性的本能欲望。
高爾基明顯看到了這一點,他說:“是的,生活是很艱難。在生活表面飄浮著太多瑣碎的恨,但卻缺乏反對鄙俗的神圣的恨,缺乏對鄙俗來說致命的恨。”
“這種反對鄙俗的神圣的恨”,使我想起舊約圣經(jīng)中的那些先知,他們因敬畏上帝,而敢于對人間的罪惡痛心疾首。他們對罪惡的挑戰(zhàn),是源于愛。高爾基沒有辦法容忍人性的骯臟,鄙俗的一切污點,都可能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放大了的黑洞,這個黑洞會影響一個人,一個家族,甚至影響到一個國家的未來!所以,一個小小的人性的錯誤絕對不容忽略,歷史上的很多慘案,往往是因為人的自我放縱導(dǎo)致。高爾基站在歷史關(guān)頭,他是文學(xué)家,戰(zhàn)斗武器是思想,我們今天來讀高爾基,讀出了相同意義的價值。
他進(jìn)而又說:“基督是用人對正義和美的渴求創(chuàng)造出來的兩個最偉大象征中的一個。基督是仁慈和人性的不朽的思想。”
讀至此處,眼前豁然開朗。在高爾基的心靈世界,他看到了人性的希望,看到了生命中永存的信仰價值,即是歸回圣經(jīng)中所啟示的關(guān)于基督的救贖之道。
也許,高爾基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基督徒,但是他對于人性的看法,和圣經(jīng)中的人性觀有許多相似。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認(rèn)為“人性本善”,但高爾基卻對這種盲目樂觀提出了質(zhì)疑,即便人性中的善是確實存在的,一旦當(dāng)人遭遇集體性邪惡,善也會蕩然無存。這種思想,韓寒在當(dāng)年的《杯中窺人》中也進(jìn)行過描述。這種集體性邪惡,是經(jīng)由人類的歷史、文化、民俗等漫長積淀而成的,而原罪,正是始作俑者。
圣經(jīng)中指出了人性的真相:“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當(dāng)所有全然敗壞的人意識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才會開始走上新生的道路。那條道路,是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為世人開辟的一條又新又活的道路。我們可以在這條路上,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尊嚴(yán)和希望。
讀高爾基的書隨筆(二)
我讀了高爾基的《童年》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小說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生活環(huán)境是讓人心酸的,他三歲上父親生病去世了,便跟著媽媽來到外婆家。外公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兩個舅舅也同樣是粗暴、自私的人,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是這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公經(jīng)常痛打外婆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覺,結(jié)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黑暗的的環(huán)境下,誰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
我讀了之后心情非常壓抑。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都是丑陋不堪的,他的身邊還有外祖母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著,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于光明的。其中,外祖母就是他的太陽。外婆總是用她的溫存用她的寬容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fā)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hù),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fēng)吹雨打了。外婆用她的愛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chuàng)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里,當(dāng)然那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于相信,竟會發(fā)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rèn),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fā)光。所以高爾基又感慨地說:“她(外祖母)一出現(xiàn),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lǐng)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jié)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qiáng)的力量以應(yīng)付困苦的生活的。”
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么,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而我所要說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xiàn)實失去信心,難免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請你相信,黑暗過去之后,太陽總會出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即就是你眼前可能還是黑暗,即就是你的生活還有悲傷,但你堅持讓自己做一個善良、樂觀、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一定會迎來生命的輝煌。
讀高爾基的書隨筆(三)
童年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么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jīng)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xiàn)了陰影。 后來高爾基又結(jié)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chǎn),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tuán)結(jié),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后,高爾基又認(rèn)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 結(jié)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后,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并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yán)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里發(fā)生戰(zhàn)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么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fā)現(xiàn)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xiàn)在豐衣足食 ,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并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 ;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xiàn)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讀高爾基的書隨筆】相關(guān)文章:
1.高爾基童年隨筆
2.讀自己的書隨筆
5.讀文心雕龍隨筆
6.讀周國平隨筆有感
7.親子共讀隨筆
8.讀培根隨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