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從形象出發欣賞中國古典詩詞美經典散文

時間:2022-12-02 19:07:33 古典詩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從形象出發欣賞中國古典詩詞美經典散文

  什么是“詩歌形象”呢?詩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詩歌藝術形象,即指詩人從審美理想的立場出發,根據現實生活的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所創造出來的生動具體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具有一定藝術感染力的生活圖畫。

從形象出發欣賞中國古典詩詞美經典散文

  就詩歌的形象而言,偏重敘事的詩歌主要指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詩歌則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寫景的詩歌偏向于意象與物象。

  1、人物形象:

  在偏重敘事的詩歌作品中,詩人往往借助筆下所塑造的人物或隱喻的人物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對社會的看法、對人生的領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因此,人物形象是我們閱讀詩歌時必須把握的。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現出來,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因此,鑒賞人物形象應以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心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情節為依據,以所寫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為角度來進行。

  2、抒情主人公形象

  在抒情詩歌中,詩人為了表達某種較強烈的感情,往往會設置一個“代言人”,并借此來表達愛憎是非、價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這個“代言人”即為抒情主人公形象。從這個角度講,抒情主人公形象實際上是詩人自己,是“詩化了的作者”。鑒賞此類詩,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等特點,并要知人論世(了解作家生平經歷,熟悉必要的歷史背景),從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詩歌的主旨。

  3、意象

  所謂意象,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如“柳”的意象,“燕”的意象等。詩中的景象是為抒發詩人的思想感情而精心裁剪、設計的。一般有:景物描寫(季節、時節、地域等)、場面描寫(農事、戰爭、狩獵、離別等)、色彩描寫。“一切景語皆情語”,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詩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現。“情動于中而形于外”,詩人的感情一旦被激活,他們觸目所見,均帶上強烈的主觀色彩,在所攝取的景物中,很少有純自然的景物。因為“國破”,即使“城春”,他們也會看到春花因傷時而迸射出淚水,失群的春鳥因恨別而驚悸地發出哀鳴。詩人觸景生情,寄情于物,雖不直接言情,情已充溢其間。

  4、物象

  指的是詩人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最典型的是詠物抒情詩。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通過這種象征性的形象描寫來曲折地表現詩人的品格節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為了言志,言情,言心聲。因此我們通過提煉所寫物象描寫特征的詞語,凸現其自然屬性,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為,情為何端。在欣賞這類詩時,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中國古典詩歌確實有寄托象征的傳統,美人香草、春蘭秋菊各有習慣的寓意。詩詞中表情達意的物象——楊柳青草,常常用以寄托深情。花草樹木入詩作為表情達意的物象,一般有兩種類型:

  一種是使用象征意義,以花草樹木的特性來象征一種品格,如以梅花的妍麗耐寒象征高尚堅毅的品格;以菊花在百花凋零時獨自怒放的特點象征清高孤傲的人品和不與世人同流合污的隱士情懷;以松樹的蒼勁和耐受各種艱苦環境的性質,象征剛強不阿的精神等都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例子。

  另一種是使用諧音修辭,以一種植物名稱與某種感情同音而產生聯系,形成常用意象,楊柳就是例子。

  如: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楊柳在古詩詞中經常被用來表達思念之情。柳諧“留”的音,表達戀戀不舍之意。所以古人在離別時經常贈以楊柳枝,以表達無限留戀的情意。這首詩中的折柳就寓有惜別懷遠之意。這首詩抒寫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而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李白另有一首【憶秦娥·簫聲咽】,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在這首詞里,不是以折柳的笛聲引發思念之情了,而是以柳色引發聯想,表達挽留的心意。由于再三挽留也不得不離別,傷感之情油然而生。無論是聲是色,都是以柳、留諧音為抒情基礎的。

  除楊柳之外,青草也經常被用來作為抒發思念留戀之情的物象。青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經冬不衰,逢春即萌,人們由此想到這正像人們彼此之間的思念之情,長久不斷,綿綿不絕。于是在詩詞中就常用青草來表達思念的情緒。大家熟悉的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是以青草表達離別之情的代表作,堪稱千古絕唱: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芳城。又別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詩中極寫原上草的頑強生命力,特別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幾乎已經成為野草的代稱。詩人所以這樣做,目的只為表達最后一句萋萋滿別情。那與友人的離別之情,如萋萋芳草,綿綿無絕期!

【從形象出發欣賞中國古典詩詞美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古典詩詞欣賞12-09

神韻古典詩詞欣賞12-09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梅花形象作文550字04-30

經典散文:走進古典詩詞12-09

美到窒息的古典詩詞01-21

飄·零 古典詩詞欣賞12-09

表打祝福的古典詩詞欣賞12-09

中國書法與古典詩詞的關系12-09

關于愛情的中國古典詩詞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