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紫蝴蝶黃蜂俱有情唐宋詩詞鑒賞說課稿
一、說教材
本課是《唐宋詩詞鑒賞》(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選修教材)的第五課,是詠物抒懷詩單元。該課選編了三篇精讀作品《房兵曹胡馬》(杜甫)《蟬》(李商隱)、《海棠》(蘇軾);五首擴展閱讀作品:《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劉禹錫)、《山園小梅二首(其一)(林逋)、《畫眉鳥》(歐陽修)、《落梅二首(其一)》(陸游)。精讀求方法規律的掌握,擴讀旨在類化、鞏固精讀過程中所形成的條件性知識、策略性知識。
詠物詩是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物象為描寫對象的一種詩體。詠物詩是古典詩歌園林中的奇葩。本課教學設計擬從精讀作品的閱讀鑒賞入手,來認識、把握詠物詩的一般特點和閱讀鑒賞的基本策略;然后結合擴張閱讀作品的鑒賞,在誦讀、比較、遷移中掌握詠物詩的閱讀鑒賞的方法,加深對詠物詩的特點的認識,體會、積累詠物詩的常見意象。
二、說目標
賞析詠物詩,認識詠物詩的特征(知識目標),理解詩人借物所抒之情(情感目標),掌握詠物詩閱讀鑒賞的基本方法,體會、積累詠物詩的常見意象(技能目標)。
確立依據:根據詩歌閱讀鑒賞教學的特點,把目標定位在“賞析”上,意在引領學生通過鑒賞分析,抓住詠物詩的核心意象及其關聯意象,把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彼此組合建構的意境,從而體會詩歌所抒發的思想感情,理解“物象世界”與抒情主人公“心靈世界或思想境界”之間的對應關系,獲得審美的愉悅。同時,在具體的精讀作品的賞析中,引領學生按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律,歸納梳理出詠物詩的基本特征和閱讀鑒賞的一般策略,以提升學生文學閱讀鑒賞的經驗。
教學重點:詠物詩的一般特點與閱讀的常規方法。
教學難點:詠物詩的意象選擇與組織的特點;詠物詩的“物象世界”所投射出的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三、說教法
誦讀法、賞析法、討論法、歸納法、練習法、多媒體課件輔助法
選擇依據:古典詩歌鑒賞教學應把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品質和鑒賞評價能力作為最主要的教學目標。誦讀是閱讀理解的基礎,在誦讀的基礎上,必能自有所領悟,進而才能更好地品味、賞析詩歌的意境。而討論法、歸納法也是閱讀鑒賞課教學的常用方法。教師在課堂組織學生在已有的閱讀初感的基礎上通過導問(可以是來自教師的,也可以是來自學生的)、點撥、精講、對話、研討等方式來引領學生逐步完成對詩歌文本的深度閱讀和鑒賞分析,在師生、生生的交互對話中,充分打開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空間,培養他們鑒賞的技能,調動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觀能動性。練習法是達成對既定教學目標的掌握的必要手段,通過精當、適度的練習,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本課所學知識和技能。幫助教師及時反饋本課教學的得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課前制作的課件,來整合教學程序展開中的學習任務要求和具體的知識項目等,以使教學流程更清晰,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學法
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圍繞“怎樣閱讀鑒賞詠物詩”這一主題,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貫穿具體的學法的指導,以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本課要關注的學法主要有:誦讀、默寫、圈點勾畫、批注、寫作讀詩札記。
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要求熟讀,并在課本上對三首精讀作品作出初讀的自我批注,以便課堂中討論、對話。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與“紫蝶黃蜂俱有情”詩意相關聯的圖片展播導入(以蜂蝶穿飛于花叢的景色為襯底,打出一組描寫蜂、蝶的古詩句)(在課堂教學起誓階段營造一種“悅讀”的氛圍,激發學生閱讀鑒賞的興趣。)
教師導語:“一草一木總關情”,人與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自然萬物常常會引起人的無限遐想,或者是勾起人的喜怒哀樂之感;于是乎,“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多愁善感的詩人往往在“覽物”時發現了自我人生經歷中的某種類似于物的遭遇,于是就有了借物抒懷的詠物詩了。
(二)精讀作品鑒賞指導
第一階段:誦讀準備
先指名誦讀,再請同學點評;再利用多媒體,播放三首詩歌的示范朗誦音頻(或教師示范誦讀);然后全班齊讀。在此階段,同時疏通易錯讀的字詞。
第二階段:賞析指導
(三首精讀作品,先作各自精讀賞析,在結束后各加上標題,用主標題加副標題的方式來概括各首詩中的物象所反映出的抒情主人公的心靈世界。要求主標題能點出作品的核心意象,用一句詩(7個字),副標題則要求能簡要概括抒情主人公的心靈世界的狀態特征。)
(在指導學生精讀鑒賞詩歌文本時,反復提醒學生圈點勾畫、修正、完善預習階段的批注。)
甲:杜甫《房兵曹胡馬》:驍騰胡馬壯士心——青年杜甫的書生意氣
(ppt展示詩人畫像及詩意圖)
導問:
1、杜甫筆下的胡馬具有怎樣的特點?
2、詩人是怎樣描寫馬的形象特點的?
3、本詩中馬的意象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內心世界?
明確:
1、詩人筆下的胡馬神清骨峻,你看它的骨相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它的身姿是凌厲奔馳,如風馳電掣。詩人抓住馬的骨相、耳朵、四蹄等方面來寫,突出它的驍健的特點。
2、正面描寫,動靜結合,繪形傳神,形神兼備。前四句描繪馬的外形動態,后四句寫馬的品格,用的是虛寫手法。把馬比作了一個忠實的朋友、俠義的豪杰。
3、馬傳達出了青年杜甫風華正茂時的凌云壯志、宏偉抱負,表達了渴望建功立業的蓬勃向上的書生意氣。尾聯兩句既是寫媽馳騁萬里,也是對房兵曹為國立功的期望,更是自己壯懷的寫照。這種心態與盛唐時期因國力強盛、疆土開拓,民眾被激發的普遍的豪邁情懷有關。
乙:李商隱《蟬》:高樹饑蟬薄宦情——位卑義山的潦倒仕途
(ppt展示詩人畫像及詩意圖)
導問:
1、李商隱筆下的蟬具有怎樣的特點?
2、詩人是怎樣描寫蟬的形象的?
3、本詩中蟬的意象與詩人自我的形象一致嗎?為什么?能否聯系詩人的生平遭遇來作一探究。
4.與本詩相比,駱賓王的《詠蟬》、虞世南的《蟬》寄托了詩人各自怎樣的感慨。
明確:
1、詩人筆下的蟬處于高樹,餐風飲露,因難飽而哀鳴,卻無人憐憫。蟬聲快要斷絕了,卻是“一樹碧無情”,那么冷酷淡漠。這“蟬”的處境是困窘的。
2、詩人描寫蟬的形象,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蟬“高難飽”,“五更疏欲斷”的悲傷悱惻的狀態與碧樹的無情作了對比。
3、本詩中的蟬的意象與詩人自我的形象是一致的。李商隱十九歲以文才得到牛黨令狐楚的賞識,改從令狐楚學駢文奏章,被引為幕府巡官,并經令狐淘(應為絞絲旁)的推薦,二十五歲舉進士。次年,李黨的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中任書記。因其文才,深得王之賞識,故王以女妻之。牛黨的人因此罵他背恩,此后牛黨執政,他一直被排擠。在各藩鎮幕府中過著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以至病卒。因此,本詩中蟬的形象無疑是詩人自我的屈身下僚、地位卑微、生活清寒的境遇的象征。詩人官職小生活潦倒,四處漂泊,因而產生了厭倦官場渴望歸隱田園的愿望。這聲聲凄切的蟬鳴,反復地提醒詩人的當下清貧的境遇。
4.前者是寄托了自己清白正直卻蒙受讒言而被下獄的憤懣,后者是表達了立身品格高潔,并不需要外在憑借而自能聲名遠播的自信。
丙:蘇軾《海棠》:夜深海棠誰愛憐——多情東坡的達觀人生
(ppt展示詩人畫像及詩意圖)
導問:
1、蘇軾筆下的海棠具有怎樣的特點?
2、詩人是怎樣描寫海棠的形象的?
3、本詩中的海棠形象折射出詩人怎樣的心態?能否聯系此詩的寫作背景來說說。
明確:
1、 海棠盛開,姹紫嫣紅,散發著陣陣幽香,顯得生機勃勃、美麗可人。
2、 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正面寫其香之濃郁,其色之紅艷,其姿態之妖嬈,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如末句以“紅妝”為喻,把海棠比作楊貴妃(亦為用典)。側面寫,則以月光、燭光為背景來襯托海棠花開之美。
3、詩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才“更燒高燭照紅妝”,由此可見出他對海棠的憐愛之情,夜深盛開,“月轉廊”,海棠隱于陰暗之中,乏人問津,那是多么孤獨寂寞啊!詩人點起高燭來照,為了寂寞的她不至于睡去了,因此可見詩人的心細和“仗義”,這是詩人一片赤子之心。此詩作于元豐七年(1084),作者時在黃州貶所。遷客放臣的失意、孤獨、寂寞等等心緒是在所難免的,但詩人卻能在本詩中作如此豪放語(三四句)。足見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從容、達觀的心態。(此處,可啟發學生聯系必修本中的《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作品反映出的詩人的心態來作“互文解讀”。)
(在精讀賞析指導的過程中,教師借助ppt課件同步展示問題、相關賞析要點與背景資料等。以助學生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
(三)詠物詩特點梳理與詠物詩閱讀鑒賞方法歸納
甲:閱讀賞析了上述三首詠物詩,請大家試說說:詠物詩具有哪些特點?
(這一環節,先由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推舉代表發言,教師相機點撥、糾正、補充、拓展;以形成條件性知識。結合ppt綱要信息呈現。)
討論后,明確:
詠物詩是以客觀世界中的具體物象為描寫對象的一種詩體。詠物詩的特征主要有:
1、形似。即外在形貌特征的相似。如何做到形似?
(1)要抓住最能突出物的外在特征來寫,通過深入、認真、細致地觀察,借助形象思維來圖形寫貌。如胡馬的瘦骨、峻耳、輕蹄,又如蟬的餐風飲露而“高難飽”、蟬的凄切欲絕的鳴叫聲,再如海棠的花色的紅艷、香氣的濃郁、姿態的妖嬈等等。
(2)要選擇適于表現這種特征的最佳審美視角,捕捉住其稍縱即逝的形態變化。如杜甫筆下胡馬“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的奔騰的姿態美,如李商隱筆下五更時,衰顫的悲鳴;又如蘇軾筆下海棠花的燭光映照之下更顯得嬌艷的妝容等等,這些都是詩人選擇最佳視角所捕捉到的物象的美,突出了它們的變化。
2、神似。即內在品格、精神、氣韻的相似。如何做到神似?
(1)環境映襯。如蘇軾以“崇光”“月”“高燭”來作為海棠的海棠開放的環境。
(2)側面烘托。如李商隱以“碧無情”的樹來作為“疏欲絕”的蟬的反襯。
(3)優美想象。如杜甫把胡馬想象為俠義的豪杰、忠誠的朋友;蘇軾把海棠比作了盛妝的貴妃。
3、寓意。
詠物詩必有寄托。要做到物中有“我”,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人格、遭際等等寄托在事物描寫之中。或因小見大,或寄重于輕,或寓深于淺,或托直于曲,總之,詠物詩中的“物”凝聚了詩人的“精神生活”,是詩人情感的寄托物、象征物、承載物。
乙: 結合上述三首詠物詩的閱讀鑒賞,請大家試歸納詠物詩的閱讀方法。
(本環節,先指名幾名學生發言,然后總結,形成策略性知識。)
明確:詠物詩的閱讀方法:
1.抓住所詠之物,認識物象的形與神的特點。
(1) 圈點勾畫描寫物的形貌特征的詞句
a.摹狀詞 b.繪色詞 c.擬聲詞 d.寫動態的詞語 e.修飾狀貌的副詞 f.運用特定辭格的語句
(2) 提取描寫物的品格精神狀態的詞句
a 篩選表露情感態度的關鍵語詞 b.結合全詩語境把握詩眼
(3) 通過對寫法的分析進一步理解所詠之物形與神的特點
常見寫法:
a. 正面描寫 b.側面描寫c.動態描寫d.靜態描寫 e 虛實結合 f細節描寫
f. 比擬 g.夸張 h.象征
2.聯系作者的生平處境,體會物象所寄托的寓意
(1)借助詩題的提示
(2)借助注釋的說明。
(3)借助閱讀前的知識儲備
(4)咨詢、查閱
六、拓展閱讀訓練
(本環節針對本課所選的擴展閱讀篇目,擇其四首設計一組習題,以幫助學生鞏固對詠物詩的基本特點的認識和一般閱讀方法的掌握。練習設計緊扣詠物詩的特點來擬制問題。將練習自主設計納入教學設計的范圍,并從課堂教學目標要求的角度來規范練習設計的具體內容與層次,如此才可確保“即教即有練,所練即所教”的教學預期的落實。)
(一)閱讀下列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注:據《舊唐書·劉禹錫傳》載:禹錫于永貞元年(805)貶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馬。元和十年(815)奉詔還京,其間已歷十余載。"看花諸君子"及"桃千樹",均指朝中權貴。戲贈:調笑之意。此詩大意是諷刺朝廷新貴盡為"劉郎去后"之輩,含輕蔑之意,因"語涉譏刺,執政不悅",劉又被貶為連州(今廣東連縣)刺史。
1. 本詩是如何描寫桃花盛開之美的?請簡要分析。
2. 詩人詠桃花,寄托了怎樣的感慨?試結合背景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從側面描寫。前兩句描寫人們去玄都觀看桃花的熙熙攘攘的景象,寫京城道路上草木蔥蘢、塵土飛揚,襯托出人馬喧囂、川流不息的盛況,以次來烘托玄都觀桃花盛開的景象;又以“無人不道”來形容人們觀看桃花之后的的滿足心情和愉快神態,從而進一步烘托出桃花盛開之美。【本題考查對詠物詩核心意象的特征及描寫手法的認識。】
2.聯系背景,結合全詩語境,可見作者用玄都觀的千樹桃花來隱喻十年以來由于投機取巧而在政治上愈來愈得意的新貴,而看花的人則是趨炎附勢、攀高結貴之徒。詩人詠桃花,抒發了對追名逐利、奔走權門之徒的輕蔑和嘲諷之情。【本題考查對詠物詩的寄托之情的理解。】
(二)閱讀下列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本詩從哪哪幾方面來描寫梅的形象?寫出了什么特點?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請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從梅枝的稀疏、梅香的清幽兩方面來描寫梅的形象。(2)寫出了梅的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艷超逸的特點。(3)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互結合的手法。首聯交代梅盛開的時節,以“眾芳香搖落”來襯托“獨暄妍”的梅,這是側面烘托;頷聯是正面寫梅,頸聯是從側面描寫梅,從環境渲染的角度來寫,霜禽偷眼、粉蝶斷魂,以擬人的筆法寫出了白鶴、粉蝶對梅的喜愛,由此來烘托作者對梅花的喜愛之情以及幽居之樂。【本題考查對詠物詩的所寫之物的特點的理解和表現手法的理解。】
(三)閱讀下列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1. 本詩描寫畫眉鳥,主要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2. 本詩寫景生動,試簡要賞析。
3. 本詩借詠畫眉抒發了怎樣的感懷?
【參考答案】
1.對比。前兩句寫畫眉鳥鳴叫聲的自由婉轉與逍遙山林的形象,后兩句寫籠中畫眉的失去自由、埋沒天性的不幸遭遇。【本題考查對詠物詩的表現手法的理解】
2.詩人用“百囀千聲”形容婉轉動聽的鳥鳴,用“隨意移”來寫畫眉的自由自在;用“山花紅紫”描寫絢麗的山林景色,全詩寫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清新明麗。【本題考查對詠物詩的意境的理解】
3.抒發了對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懷(被貶謫的失意),對遠離朝廷政治斗爭的旋渦,暫時避開是非糾葛,回歸山林的自由的慶幸。【本題考查對詠物詩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細讀下列一首詠梅詩,然后自選一個角度,試寫一段賞析短文,自擬題目,300字左右。
落梅二首(其一) 陸游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過時自合飄零去,恥向東君更乞憐。
【寫作提示】可從意象特點、表現手法、思想感情等角度切入鑒賞分析,要結合文本的具體詩句來分析,切忌架空分析。
(五)課后自讀杜甫詩(可利用網絡查尋),試找出杜詩中的馬、鷹、月、鷗、雁等意象的常見象征意義(要求列出相關詩句)。
(前三道題可設計成隨堂練習,第四、五道設為課后延伸作業,以培養學生自主賞析詩歌文本的能力和歸類梳理和積累常見意象的意識。)
【紫蝴蝶黃蜂俱有情唐宋詩詞鑒賞說課稿】相關文章:
關于唐宋詩詞鑒賞12-09
古代唐宋詩詞鑒賞摘抄12-09
高中語文唐宋詩詞鑒賞精選12-09
高中唐宋詩詞鑒賞摘抄12-09
高中唐宋詩詞作品鑒賞12-09
古代詩詞藝術手法鑒賞說課稿范文04-08
詩詞的鑒賞11-08
詩詞鑒賞11-23
經典詩詞鑒賞精選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