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登高詩詞賞析
登高詩詞賞析1
登高 杜甫 唐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
【注釋】:
①渚:水中的小洲。
②回:回旋。
③潦倒:困頓,衰頹。
④新停:指當時杜甫因患病而停酒。
⑤落木:落葉。
⑥蕭蕭:風吹樹葉飄落的聲音。
⑦悲秋:因秋生悲意。
⑧百年:人的一生,此指年老。
【譯文】:
天高風急,猿嘯聲聲似乎蘊含著無限悲哀;白沙點綴著江洲,飛鳥在水上旋回。一望無邊的樹葉蕭蕭飄落,波濤不息的長江滾滾奔來。離家萬里,悲嘆自己長年漂泊他鄉,秋來更添愁緒;年老多病,寒秋中獨自登臨高臺。艱苦備嘗,雙鬢早被繁霜覆蓋;窮途潦倒,不得不放下這澆愁的酒杯。
【賞析】:
這首詩是大歷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時所作。蕭瑟的秋天,在詩人的筆下被寫得有聲有色,而引發出來的感慨更是動人心弦。這不僅由于寫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詩人對人生之秋所描繪的強烈的.感情色彩。頷聯狀景逼真,是后人傳誦的名句。頸聯兩句,十四個字包含了多層含意,備述了人生的苦況,更令人寄予強烈的同情。
這是一首重陽登高感懷詩。詩前半首寫登高所聞所見情景,是寫景;后半首寫登高時的感觸,為抒情。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全詩八句四對,對偶精巧,用韻講究。其中頷聯字字珠璣,已成為千古佳句。
登高詩詞賞析2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青年時代,和許多盛唐詩人一樣,也有過“裘馬輕狂”的漫游經歷和“致君堯舜”的理想抱負,但他一生窮愁潦倒,遭遇坎坷,在感情上更能體驗到下層民眾的疾苦,因此他的詩歌不僅包含了豐富的時代內容、鮮明的時代色彩和強烈的政治傾向,而且充溢著眷顧祖國、同情民眾、不惜自我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特別是在安史之亂時期,杜甫目睹了唐帝國有由盛至衰的過程,對百姓的苦難更是感同身受,當初“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憶昔》)的所謂理想世界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萬方多難”的時代,是“乾坤含創痍”“人煙眇蕭瑟”(《北征》)的國土,是“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登岳陽樓》)的傷感,復雜的階級斗爭、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之間的內部沖突,不僅造成了生靈涂炭和國家的嚴重危機,也把杜甫卷入了生活的底層,使他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政治抱負徹底破滅,于是他只能“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面對蒼天來表白“濟世敢愛死,寂寞壯士驚”(《歲暮》)的志向,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把自己憂國憂民的滿腔赤誠寫進詩歌,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歷史的盛衰起伏緊密地結合起來,《登高》就是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
這首詩歌寫于大歷二年(767年)秋天,是杜甫寄寓夔州時所作。詩人從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開始挈婦將雛,流浪漂泊,倍嘗生活的艱辛,直到唐肅宗廣德元年(763年)。公元767年的時候,雖然安史之亂已經結束四年了,但是地方軍閥為了爭奪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又乘機而起,社會仍然是一片混亂。這時,杜甫已經是一位漂泊受難、飽經滄桑的五十六歲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的重重創傷,感受到了時代的苦難,家道的衰敗,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獨和生活的艱辛,心中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慷慨激越、動人心弦,被稱為“杜集七言律詩之冠”的《登高》一詩。
首聯“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詩人登高俯仰所見所聞,融合了詩人復雜而深沉的感情。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節,那里一向以猿多聲哀而著稱,自古就有“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巴東三峽巫峽悲,猿鳴三聲淚沾衣”之說,而峽口更以風大浪急而聞名,這時詩人獨自登上高處,視線從高到低,舉目四望,側耳聆聽,圍繞夔州的特定環境,詩人選擇了凄冷的秋風、空曠的天空、凄厲哀怨的猿聲,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灘、回旋飛翔的鳥群等六個意象,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悲涼畫面。特別是“猿嘯哀”和“鳥飛回”兩個細節,仿佛是詩人在傾訴著無窮無盡的老病孤獨的復雜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詩人在內的成千上萬個長年漂泊流離失所者的真實而形象的寫照,寥寥數言,為全詩定下了哀婉凄涼、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調。
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集中表現了深秋時節的典型特征。落木茫無邊際、蕭蕭而下,是詩人仰視所望;江水奔騰不息、滾滾而去,是詩人俯視所見,這里有“蕭蕭”之聲,也有“滾滾”之勢,讓人感到整個畫面氣象萬千,蒼涼悲壯,氣勢雄渾壯觀,境界宏闊深遠。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從這里仿佛感受到了詩人面對逝者如斯的江水所發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嘆,面對一枯一榮的落木所抒發的壯志難酬、無可奈何的苦痛!沉郁悲涼的對句,將詩人“艱難苦恨”的人生境遇書寫得淋漓盡致,用語精當,氣勢宏偉,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實在不足為過。
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將以上兩聯所蘊含的感情進一步明朗化,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把詩人的憂國傷時的惆悵表現得富有層次性和立體感:一悲漂泊憔悴,離鄉萬里;二悲深秋蕭瑟,蒼涼恢廓;三悲人生苦短,喜怒無常;四悲羈旅他鄉,作客異地;五悲暮年登高,力不從心;六悲體弱多病,處境艱難;七悲孤苦伶仃,愁苦難遣……工整嚴謹的對句,不僅飽含了詩人像落葉一樣排遣不盡的羈旅愁,也飽含了詩人像江水一樣驅趕不盡的孤獨恨,豐富的內蘊,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杜甫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的脈搏和時代的強音!
尾聯“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已經使詩人白發日多,苦不堪言,本欲借酒遣愁,但由于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以排遣,這又無端地給詩人增添了一層深深的惆悵和無奈的慨嘆。這里詩人將潦倒不堪歸結于時世艱難,其憂國傷時的情操表現得淋漓盡致。
整首詩歌“悲”字是核心,是貫穿全詩的主線。詩人由內心傷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觸景生悲,由觸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詩起于“悲”而終于“悲”,悲景著筆,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氣勢,這“悲”字是詩人感時傷懷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詩人憂國憂民感情的充分體現,這種質樸而博大的胸懷,讓人品讀咀嚼,至再至三,掩卷深思,嘆惋無窮!
登高詩詞賞析3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成都府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于是乘舟東下夔州。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吐蕃、回紇經常犯邊,地方割據勢力的爭斗也愈演愈烈,時局頗不太平。代宗大歷二年(767)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百病纏身,耳聾齒落,年已56歲的杜甫獨自登上長江邊上的一座高山,面對洶涌奔騰的長江水,詩人感慨萬端,于是寫下千古名作《登高》。
前四句寫登高聞見之景。首聯寫眼前具體景物。作者選擇了“風”、“天”、“猿嘯”、“渚”、“沙”、“鳥飛”六種有代表性的景物,每種景物后邊加了一個形容詞,十分準確地寫出夔州清秋獨有的特點和凄涼的韻味。頷聯則由近及遠,虛實結合,滲入作者的想象,從大處著筆,寫出夔州無邊無際的秋色。“無邊”,見其遼遠;“蕭蕭下”,不僅寫秋聲,亦可見秋色之深。“不盡”,寫長江源遠流長;“滾滾”,寫長江風急浪大,波濤洶涌。這兩句寫景,雄渾壯觀,境界闊大。以上兩聯,把萬里山河的秋空、秋氣、秋聲、秋色一一寫出。當年孔子曾在長江邊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從此,千古文人站在長江邊幾乎都要發出對于時間的興嘆。杜甫也不例外。他本來懷有救濟蒼生、致君堯舜的抱負,但卻生逢亂世,半生窮困潦倒,四處漂泊,“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如今年齡老大,卻一事無成,現在面對滾滾東逝的江水,百感交集。因此,借景抒懷,無形中傳達出流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喟。
后四句抒情。頸聯寫登高的感慨。宋羅大經說:“萬里,地遼遠也。秋,時慘凄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齒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十四字之間,含有八意,而對偶又極精確。”此評頗中肯綮。詩人離家萬里,常年作客他鄉,時逢令人傷感的秋季,年過半百,身體多病(據考,他患有肺病、糖尿病、風痹等癥),無親無故(其時,李白、高適等大詩人皆已去世),孑然一身,登上高臺。十四字把登高的感慨寫得深沉感人,又與頷聯相照應,讓人覺得詩人的感慨秋思像不盡的江水和無邊的落葉一樣驅趕不掉。尾聯承接頸聯,繼續抒發無窮無盡的無法排遣的秋思。上句寫國難家仇,詩人一生艱苦備嘗,故而兩鬢白發蒼蒼,這是詩人一切不幸的根源。下句寫詩人生活窮愁潦倒,本可借酒澆愁,可是因為多病,最近罷飲,愁何以堪?
總之,這首詩通過秋江秋景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半生艱難的身世之感和憂國傷時的情懷。是詩人晚年重要的代表作。
這首詩在藝術上也有著極高的成就。
首先是它的高度的藝術概括力。前四句寫景,由近及遠,由高到低,詩人馳騁萬里,上天入地,為我們畫出一幅遼闊高遠的秋景圖畫。頸聯從空間(“萬里”)和時間(“百年”)橫縱兩個方面,由異鄉漂泊,寫到衰病殘生,幾乎概括了詩人的一生。尾聯則歸結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愈寫愈深。這樣巨大的藝術概括力在古詩中實在少見。
其次,詩人善用深秋景物渲染蒼涼的氣氛,烘托沉郁的感情。這與后面的抒情遙相輝映,情景交融。
另外,律詩本來只要求中間兩聯對仗,而此詩八句皆對,不僅有上下對,也有當句對(如首聯)。格律嚴謹,屬對精工,而又一氣貫注,流暢自然。
這首詩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明代胡應麟評價說:“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深沉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登高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登高》詩詞賞析05-12
《蜀中九日登高》詩詞翻譯及賞析04-06
《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詩詞翻譯及賞析04-04
經典詩詞賞析05-11
詩詞賞析05-08
國慶詩詞賞析04-09
劉禹錫的詩詞賞析05-11
《淚》詩詞賞析04-24
《古意》詩詞賞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