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古代詩歌

時間:2022-12-09 05:22:10 古代詩歌 我要投稿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

古代詩歌五首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提示:觀。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提示:

  寫了三層: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

  第二層(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第三層(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

  第二層是寫現實的,第三層是想像。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提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提示:開頭兩句點題。青山當指北固山,在鎮江之北,面臨長江,三面環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后,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一語,又是為頸聯中江春一語作鋪墊。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況詩人離家日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旅食他鄉,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提示: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風正一帆懸一句中的風正是否可以改用風順?為什么?

  提示:不能。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只有既是風順,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并且通過風正一帆懸,能夠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的景象都生動地表現出來。

  《錢塘湖春行》

  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提示: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中間兩聯是分寫。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郁的感覺。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給,也會產生迷亂的感覺。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引導學生注意詩中的細節描寫。如水面初平(見注釋);爭暖樹,暖樹者,向陽之樹也,春寒未退,故鶯爭集其上;啄春泥,燕初來也;沒馬蹄,草初生也──這些都是初春的景象。

  2、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提示: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提示:幾處、誰家用得極有分寸,準確地反映了初春季節景物的特點,說明詩人觀察細致,描寫入微。用處處家家描寫顯然不合適。

  《西江月》

  1、這首詞分上下兩片,各寫了什么內容?

  提示:

  上片寫的大約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山林頓時變得明亮起來,驚動了在枝上棲息的山鵲和蟬;清風吹拂,把它們的叫聲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間彌漫著稻花的香氣,水中的青蛙不斷地鳴叫;一路上都可以聽到出來納涼的人們在談論著今年的豐收。詞人在夜行中見到、聽到這一切,他內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這些描寫在藝術上也是很動人的。從一方面看,詞人正是用農村夏夜里特有的聲音──蟬鳴、鵲啼、蛙叫、人聲來渲染歡樂的氣氛;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聲音又全都是從夜行人的聽覺中反映出來的,他能清晰地聽到這一切,反過來又表現了夏夜的寂靜。這正是寓靜于動的寫法,能夠引起讀者豐富的想像。

  下片寫的是后半夜的景象:烏云驟起,月光消失,天邊只剩下幾顆暗淡的星,田野變得昏暗了;當詞人走到山前時,雨點飄落下來,他知道驟雨將至,想要找個地方避雨。說來也巧,當他急急忙忙轉過溪頭時,一眼就看到了他過去曾經見過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旁邊。不用說,詞人這時的心情是何等欣慰呀!

  2、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

  提示:表達了閑適的心情和對農村生活的眷戀。

  3、忽見一詞有什么表達作用?

  提示:把詩人由焦急到喜悅的心情貼切地傳達出來了。

  4、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提示:前兩句表現欣慰歡快之情;后兩句表現驚喜之情──這些都可以說成是閑適之情。

  《天凈沙·秋思》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提示: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書、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璽、瘦等表現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提示: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斷腸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3、說說這首小令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點是怎樣在文中得到體現的?

  提示: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古代詩歌】相關文章:

古代詩歌05-11

經典古代詩歌04-09

古代詩歌精選05-08

古代詩歌07-29

古代勵志詩歌精選05-11

古代詩歌鑒賞05-11

古代童年詩歌05-11

古代詩歌幾首05-08

古代詩歌鑒賞05-08

精選古代愛國詩歌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