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及鑒賞【錦集15篇】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1
賈雨村對月口占五言律
未卜三生愿,頻添一段愁。
悶來時斂額,行去幾回頭。
自顧風前影,誰堪月下儔。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樓。
【詩詞鑒賞】
這首詩出此刻第一回中。甄士隱家隔壁的葫蘆廟里寄居著一個貧困落魄的書生賈雨村。此人相貌魁偉,氣度不凡,很得甄士隱的賞識。一日在甄家書房里,偶然瞥見甄家的`丫鬃嬌杏在院內掐花。這個嬌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賈雨村,就回頭多看了他兩眼,賈雨村便以為嬌杏看中了自己,狂喜不禁,回到廟里就害起了單相思。這首詩便是他中秋夜對月隨口吟出的抒懷之作。
賈雨村在《紅樓夢》中不是個無足輕重的主角。他賴甄士隱的慷慨資助赴京應舉,名登金榜,穿戴著猩袍烏紗,得意洋洋地回來當了知府。不久因貪酷之弊,被政敵搞掉,又變成平民,做了林黛玉的蒙師。之后又靠走賈政的后門,起復做官,由于善于鉆營,在官場中爬上得高位置。脂硯齋的批語說他是王莽、曹操一類人物,可能在賈家敗落時,他還要有一番恩將仇報、落井下石的表演,可惜曹雪芹的書只給我們留下八十回,高鶚續作的后四十回又沒完全體現作者原意,我們無法明白其具體情節了。從書的前幾回中,我們就能夠看出,此人野心勃勃,城府極深,喜怒不形于色,心狠手辣,敢作敢為,可說是個亂世之奸雄。
在吟上面這首詩時,他還是個旅居僧房,向和尚討粥吃的窮措大,所以看見個長得周正一點的丫鬟也使他動心,一廂情愿地想入非非。這首詩準確地反映了一個窮秀才向慕女色及榮華富貴的心理。詩寫得挺像樣,說明賈雨村很有才學。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2
孽海情天聯語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癡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酬。
【詩詞鑒賞】
這副聯語寫在太虛幻境的宮門之上,橫批是孽海情天。
佛教把罪惡的根源稱為孽,并認為男女情愛也是一種罪惡的根源;世上俗人都陷人情愛糾葛帶來的'無盡煩惱中,所以稱之為孽海情天。
《紅樓夢》寫了榮府內外大大小小無數矛盾糾葛,男女問正當和不正當的關系也是其中一部分。這副對聯從虛無觀念出發,不分美丑對之一概否定,這表現了作者一股憤激和悲觀的情緒。警幻仙姑的警幻二字就是警告人們從夢幻中醒來之意。她領寶玉看見這副對聯,是要用它來告誡寶玉。寶玉當時究竟是孩子,看了似懂非懂,想道:原先如此。但不知何為'古今之情,何為'風月之債從今倒要領賂領賂。你瞧,不但沒能使他覺悟,反倒引發了他的好奇心,啟發了他性意識的覺醒。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3
賈雨村對月寓懷口號一絕
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詩詞鑒賞】
此詩出此刻第一回中。中秋夜,甄士隱把賈雨村從葫蘆廟請到家里飲酒,當時街坊上家家策管,戶戶弦歌,當頭一輪明月飛彩凝輝,二人愈添豪興,酒到杯干。賈雨村乘著酒意,狂興不禁,吟出這首詩。
賈雨村脫口而出就是一首像樣的詩。詩的前兩句平乎,并無特色;后兩句卻透出氣象不凡,抱負不淺。他一旦有出頭之日,就要使人間萬姓仰頭看,你看這個落魄的'窮書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熱切,野心多大,又多么厚顏無恥!這在當時的社會是確有人在的。甄士隱此時還看不透他的品質,只是愛他的才華,所以極口稱贊:吾每謂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飛騰之兆已見,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賀!可賀!在甄士隱資助下,雨村進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會了進士,選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云了。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4
賦得紅梅花(第五十回)
【說明】
蘆雪廣聯句,寶玉獨少,被罰往櫳翠庵折紅梅花。大家又叫新來的岫煙、李紋、寶琴每人再作一首七律,按次用“紅”、“梅”、“花”三字做韻。專命折得紅梅的寶玉做一首《訪妙玉乞紅梅》詩。
詠紅梅花得“紅”字(邢岫煙)
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喜笑東風。
魂飛庾嶺春難辨,霞隔羅浮夢未通。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看來豈是尋常色,濃淡由他冰雪中。
【注釋】
1.芳菲——花草香美。
2.“沖寒”句——意即“先喜〔紅梅〕沖寒迎東風而笑。”
3.“魂飛”句——意謂紅梅若移向庾嶺,其景色就與春天很難區別了。大庾嶺盛植梅,參見《牙牌令》之二注。借“庾嶺”點出梅花,借“春”點出色紅。
4.“霞隔”句——用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夢見梅花化為“淡妝素服”的美人與之歡宴歌舞的故事。見《龍城錄》。用“霞”喻花紅。用“隔”、“未通”,因趙師雄所夢見的羅浮山梅花是淡色的,與所詠的紅梅不同。
5.“綠萼”二句——意謂紅梅似燃著紅燭、添加了紅妝的萼綠仙子,又如喝醉了酒在跨過赤虹的白衣仙女。綠萼,梅花綠色的稱綠萼梅,這里借梅擬人,說“萼綠”,即仙女萼綠華,故曰“添妝”,與下句取喻相類。《增補事類統編·花部·梅》“萼綠仙人”注引《石湖梅譜》:“梅花純綠者,好事者比之九嶷仙人萼綠華云。”妝,指紅妝,紅衣、胭脂等皆屬。寶炬,指紅燭。宋代范成大《梅》詩:“午枕乍醒鉛粉退,曉妝初罷蠟脂融。”縞仙,本喻梅花。見《詠白海棠》之一、之四注。扶醉,醉須人扶。以“醉”顏點出花紅。殘虹,虹以赤色最顯,形殘時猶可見。南朝江淹《赤·虹賦》:“寂火滅而山紅,余形可覽,殘色未去。”也借以喻花紅。
6.“看來”句——包含二義:一、花色美麗,不同尋常;二、梅花一般都是淡色的,用“豈是”來排除,是為了說紅梅。
詠紅梅花得“梅”字(李紋)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艷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酸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注釋】
1.白梅懶賦——即“懶賦白梅”。
2.“逞艷”句——意即春未到,紅梅逞艷,先迎著我醉眼開放。
3.凍臉——因花開于冰雪中,顏色又紅,故喻之。借意于蘇軾《定風波·詠紅梅》詞:“自憐冰臉不宜時。”痕,淚痕。以血淚說紅。
4.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故言酸。待到時過,雖無怨恨,花亦烏有,所以說“成灰”。借意于李商隱《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5.“誤吞”句——說梅花本是白的,因誤吞神奇的丹藥而換了骨格,變成紅花。“丹藥”的“丹”雙關義就是紅。范成大《梅譜》:“世傳吳下紅梅詩甚多,惟方子通一篇絕唱,有‘紫府與丹來換骨,春風吹酒上凝脂之句。”
6.“偷下”句——說紅梅本是瑤池的碧桃,因偷下紅塵而脫去舊形,幻為梅花。傳說瑤池種植仙桃,《西游記》中孫悟空所偷吃的即是。
7.“江北”二句——意謂請告訴蜂蝶,不要把紅梅錯認作是桃杏,而疑猜是否已到了春色燦爛的季節。春燦爛,因紅梅色似春花才這樣說的',非實指。當時還是冰雪天氣。蜂蝶,多喻輕狂的男子。漫,莫,不要。
詠紅梅花得“花”字(薛寶琴)
疏是枝條艷是花,春妝兒女競奢華。
閑庭曲檻無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夢冷隨紅袖笛,游仙香泛絳河槎。
前身定是瑤臺種,無復相疑色相差。
【注釋】
1.“春妝”句——為紅梅花設喻。春妝,亦即紅妝之意。
2.“閑庭”二句——通過寫景含蓄地說梅花不是白梅,而是紅梅。余雪,喻白梅。唐代戎昱《早梅》詩:“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春雪未消。”落霞,喻紅梅。宋代毛滂《木蘭花·紅梅》詞:“酒暈晚霞春態度,認是東君偏管顧。”閑庭,幽靜的庭院。
3.“幽夢”句——意謂隨著女子所吹的凄清的笛聲,梅花也做起幽夢來了。以“冷”、“笛”烘染梅花。參見前聯句“何處梅花笛”注。以“紅袖”的“紅”點花的顏色。
4.“游仙”句——意謂梅花的香氣使人如游仙境。乘槎游仙的傳說,見《博物志》:銀河與海相空,居海島者,年年八月定期可見有木筏從水上來去。有人便帶了糧食,登上木筏而去,結果碰到了牛郎織女。泛,飄浮,乘舟。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水。《拾遺記》:“絳河去日南十萬里,波如絳色。”乘槎本當用“天河”、“銀河”,而換用“絳河”,是為了點花紅。槎,木筏。
5.瑤臺——仙境。詠梅詩詞多有此類比喻,如杜牧《梅》詩:“掩斂下瑤臺”。瑤臺種,就是說它是“閬苑仙葩”。
6.“無復”句——不要因為紅梅花不夠艷麗而懷疑它曾是瑤臺所種。
【鑒賞】
參見《訪妙玉乞紅梅》詩的鑒賞。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5
薄命司聯語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為誰妍?
【詩詞鑒賞】
寶玉到了太虛幻境,看見兩邊配殿掛著許多匾額,其中之一是薄命司,兩邊的對聯就是這一副。警幻理解寶玉請求,讓他進去游覽一番。
薄命司,取紅顏薄命之意。大觀園所有女子的生死簿,即《金陵十二釵正冊》、《金陵十二釵副冊》、《金陵十二釵又副冊》都藏在那里。這就預示著她們無論地位高低、品質優劣、才智大小、容顏美丑,一概都沒有好命運。這副對聯就是對這些女孩兒命運的`嘆息。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6
燈謎詩(第五十回)
【說明】
暖香塢中所制的燈謎,包括薛寶琴的《懷古絕句十首》在內,小說中都沒有交代謎底。看來,作者有所寄托,也只在詩句本身。
其一(薛寶釵)
鏤檀鐫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
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注釋】
1.“鏤檀”二句——這是說謎底之物像一座玲瓏的寶塔,層層疊疊,但它并不是工匠用磚石壘砌起來的,而是天然生長的,看上去彷佛是檀、梓一類木雕。鐫,鑿,刻。
2.“雖是”二句——佛寺或寶塔檐角上懸有銅鈴,被風吹動時會發出聲音,現在說風雨過時它是不會響的。凡有關佛教的事物多稱“梵”。
其二(賈寶玉)
天上人間兩渺茫,瑯玕節過謹提防。
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注釋】
1.“天上”句——說天上地下,相距遙遠。
2.瑯玕——竹的代稱。瑯玕,本是青色的玉石,借以喻竹。
3.“鸞音”句——當仙界傳來音訊時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指人的死去,亦即所謂仙逝。鸞、鶴,古代傳說為仙禽,乘鸞鶴表示登仙。凝睇,凝目注視。
4.唏噓——嘆息的聲音。上蒼——青天。
其三(林黛玉)
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
主人指示風云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注釋】
1.騄駬——亦作“騄耳”、“綠耳”,千里馬名,傳說為周穆王“八駿”之一。紫繩,指韁繩。
2.馳城逐塹——奔馳過城池,跨越過溝渠。猙獰,兇猛,驃勇。
3.“鰲背”句——俗稱狀元或第一名為“獨占鰲頭”。鰲背三山,古代傳說,見于《列子》:渤海之東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本隨波往來,天帝恐怕他們漂浮到西極去,就叫十五只巨鰲(大海龜)來背著他們。又古時正月十五夜觀燈,京都中所搭起的燈山做鰲背神山形,上列千百種彩燈,亦稱鰲山。
【鑒賞】
寶釵的謎,前兩句的寓意也許是說她為人處處精細,層層設謀,但能八面玲瓏,不留痕跡;后兩句當是借用唐明皇與楊貴妃死別后,于風雨之中聞鈴悲感事,來說她與寶玉生離的。但小說中寶玉是主動棄寶釵出家,并無留戀之意,故反原意而用。又前寶釵“更香謎”(程高本之黛玉謎)中以“ 風雨”象征人事變遷,則賈府經變故后,寶釵仍未聞“梵鈴聲”,或兼諷其終未醒悟“名利猶虛”(梵語所謂“色即是空”)的道理。這與后半部佚稿中“薛寶釵借詞含諷諫”而寶玉“已不可箴”的情節也是符合的。
寶玉的謎寓痛悼黛玉夭亡之意比較明顯。首句就用的是南唐李煜《浪淘沙》詞“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和白居易《長恨歌》“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中的詞語和意思,都是說男女的死別。黛玉號“瀟湘妃子”,所以借“瑯玕節”來點她。二十六回寫瀟湘館“鳳尾(竹葉)森森,龍吟(風吹竹聲)細細”,但到后半部卻景物全非,只見“落葉蕭蕭,寒煙漠漠”(脂評引佚稿中文字),一片荒涼,這也許就是“瑯玕節過”的含義,所以后來寶玉要“對境悼顰兒”(七十九回脂評提到的佚稿中情節)。黛玉之死,佚稿中回目叫“證前緣”,所以借鸞鵲迎歸仙境為說。寶玉痛悼黛玉,據脂評說佚稿中亦有如《芙蓉女兒誄》那樣大段文字,我們深以不能讀到他“唏噓答上蒼”之詞為憾。
黛玉的謎中說千里馬奔騰馳突,有不可羈勒之勢,又忠于其主,嘯風踏云悉聽指揮,當喻黛玉才情橫溢,口角鋒芒銳利無比,思想不受儒家禮教束縛,但對寶玉一往情深、生死相托。聲名獨占鰲頭,是對她的.贊語也是讖語,因為海上“鰲背三山”終究是無法尋求的,即《長恨歌》中所謂“山在虛無縹渺間”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萊的“世外仙姝”,在人間也就沒有她的立足之地了。
燈謎的寓意未必盡如我們上面所說的,但它有寓意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無疑的。(燈謎的謎底有人猜過,參見《懷古絕句十首》后所附資料。)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7
判詞才自精明志自高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
清明涕泣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探春。
判詞前畫著兩人放風箏,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狀。這副畫象征著探春像斷線的風箏一樣離別故土,船和海是暗示她遠嫁的情景
探春是賈政的小老婆趙姨娘生的。在賈家四姊妹中她排行老三,是最聰明、最有才干的一個。說她志向高,是她想有一番作為。敏探春興利除宿弊一回,寫她代鳳姐管理一段大觀園,把那么紛繁的事務,一宗一件管理得井井有條,表現出不一般的才干,其精明幾乎不在鳳姐之下。
她在封建觀念影響下,以自己是庶出為恥;加上趙姨娘為人卑瑣,她就干脆不認她作娘。她同姐姐迎春懦弱的性格截然相反,人稱玫瑰花,又鮮艷又有刺。在抄檢大觀園一回,她居然敢打那個大太太的陪房王善保家的一個大嘴巴!多么令人痛快!鳳姐隨意作踐趙姨娘,但是對其生的這個出眾的女兒卻絲毫不敢小看,還要畏她五分,獨表敬重。這樣一個才貌雙全的'嬌小姐,隨著家族末落,命運也一樣令人悲哀,年輕輕的就遠嫁異鄉,路遠山遙,斷絕了與家人的聯系。判詞前的畫里畫著兩人放風箏,可能還有一個女孩兒同她一齊嫁走,因曹雪芹沒寫完全書,不知是誰了。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8
智通寺聯語
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詩詞鑒賞】
此聯在第二回中。賈雨村的知府老爺沒當上一年,就被革職。心中雖然慚恨,表面仍嘻笑自若,把當官摟的錢財和家小送回原籍,自己就擔風袖月去游覽天下勝跡。之后到維揚(今揚州)在林如海家做了林黛玉的老師。一天偶游郊外,在破廟智通寺山門上看到這副對聯。
這副聯語是對那些在名利場中貪求不已的人的一種譏刺和棒喝。賈雨村以為它文雖淺近,其意則深。他自己就是因為忘縮手才被革職的。書中說他當知府期間未免有貪酷之弊,雖沒說出具體情節,但從他之后亂判葫蘆案推斷,肯定是見錢眼開,而且心狠手辣,干了些不可告人的勾當。賈雨村在官場中已經翻了一個小筋斗,作者從他眼里寫出這副對聯,就顯得更有意思。然而他這種人是不會從中受到啟示而回頭的。書中同類的.人還有許多,如賈赦、賈璉、王熙風之類,在他們得勢時恨不得把一切能到手的東西都據為已有,直到弄得家敗人亡才不得不罷休。
寺名智通。佛家把立刻斬斷煩惱而證佛果叫智增。智通內含悟道之義。《紅樓夢》確是精心之作,隨便一副對聯也賦與它一種耐人尋味的寓意,同全書的主題息息相通。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9
訪妙玉乞紅梅(第五十回)
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
不求大士瓶中露,為乞嫦娥檻外梅。
入世冷挑紅雪去,離塵再割紫云來。
槎枒誰惜詩肩瘦,衣上猶沾佛院苔。
【注釋】
1.開樽——動杯,開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詩未做。裁,裁奪,構思推敲。
2.尋春問臘——即乞紅梅。以“春”點紅,以“臘”點梅。蓬萊,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櫳翠庵。
3.大士——指觀世音菩薩。佛教宣傳以為她的凈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災厄。這里以觀世音比妙玉。
4.嫦娥——比妙玉。程高本作“孀娥”,只是寡婦的意思。從脂本。檻外,欄桿之外。又與妙玉自稱“檻外人”巧合,所以黛玉說:“湊巧而已。”(據庚辰本)程高本改為“小巧而已。”也是不細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這兩句是詩歌的特殊修辭句法,將櫳翠庵比為仙境,折了梅回“去”稱“入世”,“來”到庵里乞梅稱“離塵”。梅稱“冷香”,所以分“冷”、“香”于兩句中。“挑紅雪”、“割紫云”都喻折紅梅。宋代毛滂《紅梅》詩:“深將絳雪點寒枝。”唐代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詩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 誰惜詩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樣子。這里說因冷聳肩,寫自己踏雪冒寒往來。蘇軾《是日宿水陸寺》詩:“遙想后身穿賈島,夜寒應聳作詩肩。”
7.佛院苔——指櫳翠庵的青苔。這句是以詩的語言說自己歸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詩文中多以“苔”寫幽靜。
【鑒賞】
隨著封建制度日趨衰落,當時的豪門,特別是貴族人士,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虛,做詩竟成了一種消磨時光和精力的娛樂。他們既然除了“風花雪月”之外別無可寫,也就只得從限題、限韻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說中已換過幾次花樣,這里每人分得某字為韻,也是由來已久的一種唱和形式。描寫這種詩風結習,客觀上反映了當時這一階層人物的無聊的精神狀態。
從人物描繪上說,邢岫煙、李紋、薛寶琴都是初出場的角色,應該有些渲染。但她們剛到賈府,與眾姊妹聯句作詩照理不應喧賓奪主,所以蘆雪廣聯句除寶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湘云。眾人接著要她們再賦紅梅詩,是作者的補筆,借此機會對她們的身份特點再作一些提示,當然,這是通過詩句來暗示的。作者曾借鳳姐的眼光介紹邢岫煙雖“家貧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樣,卻是個極溫厚可疼的人”(四十九回)。她的詩中紅梅沖寒而放,與春花難辨,雖處冰雪之中而顏色不同尋常,隱約地包含著這些意思。李紋姊妺是李紈的寡嬸的女兒,從詩中淚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語來看,似乎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達喪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輕狂之態,可見其自恃節操,性格上頗有與李紈相似之處,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環境教養所造成的。薛寶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閨秀,豪門千金的“奢華”氣息比其他人都要濃些。小說中專為她的“絕色”有過一段抱紅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詩彷佛也在作自畫像。
寶玉自稱“不會聯句”,又怕“韻險”,作限題、限韻詩每每“落第”。他懇求大家說:“讓我自己用韻罷,別限韻了。”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鈍,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歡那些形式上人為的羈縛。為了證明這一點,就讓他被“罰”再寫二首不限韻的詩來詠自己的實事。所以,這一次湘云“鼓”未絕,而寶玉詩已成。隨心而作的詩就有創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賀的詞而不師其意,“沾佛院苔”的話也未見之于前人之作。詩歌處處流露其性情。“入世”、“離塵”,令人聯想到寶玉的“來歷”與歸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檻外梅”,寶玉后來的出家并非為了修煉成佛,而是想逃避現實,“蹈于鐵檻之外”。這些,至少在藝術效果上增強了全書情節結構精細嚴密的感覺。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10
秦可卿臥室聯語
嫩寒鎖夢因春冷,花氣襲人是酒香。
【詩詞鑒賞】
第五回寫寶玉隨可卿來到她的臥房,一進屋就聞到一股香氣,又見壁上掛著明代畫家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圖》(畫的是楊貴紀酒醉后沉睡的美態),旁邊掛著宋代秦太虛(觀)寫的這副對聯。寶玉一下子高興起來,連叫那里好!就在那里沉酣入睡,并作了一場極其離奇荒唐的夢。
第二回書里冷子興演說榮國府時,講到寶玉說過的話: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貴族男人一進仕途就費盡心機去爭名奪利,品格墮落;而閨中少女和社會隔絕,持續著純潔的天性,這是寶玉厭男喜女的基本根據。他愿意在秦可卿房里午睡,就同他上述特點聯系著。
可卿的臥室是個青春少婦的臥室,其擺設、色調、氣息,處處都同普通臥室不同。書中說寶玉當時已十三歲,正是青春萌動期的開始,這個臥室的.一切都仿佛對他是一種朦朧的啟示。作者在那里憑空杜撰了許多擺設,什么武則天的寶鏡,趙飛燕的金盤,擲傷楊貴妃乳房的木瓜,壽昌公主(劉宋時人)的臥榻,同昌公主(唐代人)的珠帳,等等。上述這些人都是風流女性,其含意不言自明。唐伯虎的畫和秦少游的對聯,也是作者根據需要杜撰的。從這些暗示看,秦可卿不像是恪守貞操的女子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說她情既相逢必主淫,曲演《紅樓夢》里說她擅風情、秉月貌,便是敗家的根本,都說明這個少婦在寧國府這個大染缸里已經自愿或被迫墮落了。
有人根據寶玉在夢中同秦可卿結為夫婦,以及可卿吩咐丫鬟好生在廊搪下看著貓兒狗兒打架等情節,認為作者在那里暗寫了可卿引誘寶玉同她發生了暖昧關系。是否如此,筆者下不了斷語,讀者可從書中情節自己去推斷。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11
李紈詞
判詞“桃李春風結子完”
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李統,連帶也說了賈蘭。
判詞前“畫著一盆茂蘭,旁有一位鳳冠霞帔的美人”。茂蘭,指賈蘭,說他要有出息,當大官。守著他的美人當然是其母親。
李紈是寶玉的.親嫂子。她與其夫賈珠婚后生了賈蘭,不久丈夫就死了。李紈同其姻娌王熙鳳為人恰恰相反。王熙風像一團烈火,她像一堆死灰;王熙鳳像一把利刃,她像一塊面團;王熙鳳貪求無居,她與世無爭。在大觀園諸女性中,她是最默默無聞的一個,她不注意別人,別人也不注意她。賈家沒落后,賈蘭要靠讀書求取功名,“頭戴簪纓”,“胸懸金印”,當一個大大的官;李紈要因此受誥封,“戴珠冠,披風襖”,榮耀一番。可是在作者看來,這也是沒有意義的,接著就是死亡,還是虛幻。年輕守寡,晚年母以子貴,也不過供世人作談笑資料罷了。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12
寧國府上房內聯語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詩詞鑒賞】
第五回寫榮寧二府女眷賞梅,并舉行家宴。寶玉席間困倦,想睡中覺,被秦可卿領到上房,見房內掛著一幅《燃藜圖》,旁邊掛著這副對聯。寶玉看后,厭惡得不得了,趕緊走出。《燃藜圖》畫的是西漢時代學者劉向的故事。劉向夜間在天祿閣校對古書,有個穿黃衣服的老者進來,見劉向在暗中讀書,就把拐杖的一端吹燃,有了光線劉向才同老者見面。老者教給劉向很多學問,天明才走,自稱是太乙之精(神仙).
《燃藜圖》再配上這副聯語,是封建階級陳腐的說教。《燃藜圖》啟示人們像劉向那樣寒窗苦讀,準備求取功名的資本。這副對聯勸導子弟們去熟悉社會上的'各種事態,以便做官,建功立業;同時教育子弟通曉人情世故,以便應酬好上下左右的關系,在社會上立足。寶玉這個封建階級的逆子,是最厭惡這一套的。他不愿讀所謂治理之書,無志去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一遇到這類說教或暗示,就受不了。湘云曾勸他會會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應酬事務,日后也有個朋友;他當時就拿下臉來趕她走,并譏刺她:我那里仔細污了你知經濟學問的。(見第三十二回)寶釵用同類話勸他,他也立即給她以難堪。賈政教訓他時,他也同樣反感,只是不敢流露而已。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13
1、寶釵(蘅蕪君)
憶菊
悵望西風抱悶思,蓼紅葦白斷腸時。
空籬舊圃秋無跡,瘦月清霜夢有知。
念念心隨歸雁遠,寥寥坐聽晚砧遲。
誰憐我為黃花瘦,慰語重陽會有期。
【詩詞鑒賞】
第三十八回寫賈母領著眾女眷在藕香樹賞花飲酒吃螃蟹,歡樂非凡。
寶玉和眾小姐們酒足蟹飽之后,詩興大發,分題作了十二首詠菊詩,寶釵作了第一首。詠菊詩用韻與詠白海棠詩稍不同,即不限韻,各人可自由選擇韻腳。這一首用的是“四支”韻。對這首詩,探春評價說:“到底要算蕩蕪君沉著,‘秋無跡’、‘夢有知’,把個憶字烘染出來了。”確實,這是最精彩的兩句。
詠菊詩,把菊花擬人化了。憶菊,其實是憶人。寶釵這首詩預示了她未來獨居時的“悶思”、“斷腸”的凄涼情緒。這樣看,她所憶的人就是離家出走的寶玉了。因為詩只是朦朧地表達一種情緒,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實,絕對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說“詩無達訪”,就是這個意思。
2、寶玉(怡紅公子)
訪菊
閑趁霜晴試一游,酒杯藥盞莫淹留。
霜前月下誰家種,檻外籬邊何處秋。
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
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掛枝頭。
【詩詞鑒賞】
詠菊諸詩是以詩的內容排順序的。寶釵說:“起首是《憶菊》;憶之不得,故訪,第二是《訪菊》;訪之既得,便種,第三是《種菊》;種既盛開,故相對而賞,第四是《對菊》;相對而興有余,故折來供瓶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覺菊無彩色,第六便是《詠菊》;既入詞章,不可不供筆墨,第七便是《畫菊》;既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處,不禁有所問,第八便是《問菊》;菊如解語,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雖盡,猶有菊之可詠者,《菊影》《菊夢》二首續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寶玉選作了第二、三首。《訪菊》這首用的是“十一尤”韻。
賈政不在家,寶玉無拘無束地同眾姊妹在大觀園內盡情玩樂,這是他生活中最愜意的時刻,詩中充滿富貴閑人的情趣。“蠟屐遠來情得得,冷吟不盡興悠悠”,他得意極了。
3、湘云(枕霞舊友)
對菊
別圃移來貴比金,一叢淺淡一叢深。
蕭疏籬畔科頭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數去更無君傲世,看來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負,相對原宜惜寸陰。
【詩詞鑒賞】
在十二首詠菊詩中,這一首被評為第五,屬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韻。
史湘云生來“英豪闊大寬宏量”,頗具男性氣度。“科頭”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沒有帽子,無所謂“科頭”。但這是作詩,是遣興取樂,詩人盡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從小就喜愛男裝,甚至有一次賈母競把她誤認成寶玉。第六十三回書中寫道:“湘云素習憨戲異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蠻帶,穿折袖。”在詩中,湘云以一個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現,正表現了她豪爽不羈的瀟灑風度。
4、湘云(枕霞舊友)
供菊
彈琴酌酒喜堪儔,幾案婷婷點綴幽。
隔座香分三徑露,拋書人對一枝秋。
霜清紙帳來新夢,圃冷斜陽憶舊游。
傲世也因同氣味,春風桃李未淹留。
【詩詞鑒賞】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擺設來賞玩。這首被評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韻。
彈琴飲酒,賞菊吟詩,蔑視富貴,佯狂傲世,頗具陶潛一類名士的風度。黛玉很欣賞湘云這首詩,她評論說:“據我看來,頭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陽憶舊游’,這句背面傅粉。‘拋書人對一枝秋’已經妙絕,將供菊說完,沒處再說,故翻回來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謂“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筆的手法,寫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寫原來在園中賞菊的情景。這就擴大了詩的意境,豐富了吟詠的'內容。
5、黛玉(瀟湘妃子)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詩詞鑒賞】
黛玉“魁奪菊花詩”,她的三首詠菊詩是十二首詠菊詩之冠,而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評為第一。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詩美,合諸美于兩句詩中,構思新穎,造句巧妙,確實是精彩的詠菊詩句。“滿紙自憐題素怨”,寫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狀;“片言誰解訴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懷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悶。最后把同菊花關系最深的詩人陶淵明拉出來,歌詠菊花的亮節高風,也把自己高潔的品格暗示出來了。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14
判詞欲潔何曾潔
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詩詞鑒賞】
這一首說的是妙玉。
判詞前畫著一塊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與判詞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潔之地。
妙玉出身于蘇州一個讀書仕宦之家,因自小多病才出家當了尼姑。她文墨也極通,模樣又極好,也是大觀園中的一位姣姣者。說她潔,是因她嫌世俗社會紛紛擾擾不清凈才遁人空門,這是一層含義;她又有潔癖,劉姥姥在她那里喝過一次茶,她竟要把劉姥姥用過的一只名貴的成窯杯子扔掉。她想一塵不染,但那個社會不會給她準備那樣的條件,命運將把她安排到最不潔凈的地方去。按規矩,出家就要六根凈除,可她偏要帶發修行,似乎還留一手,這是她塵心末斷的一個根據。第六十三回寫寶玉過生日時,妙玉特意送來一張拜帖,上寫:檻外人妙玉恭肅遙扣芳辰。一個妙齡尼姑給一個貴公子拜壽,這在當時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覺地對寶玉萌生了一種愛慕之意。這類地方把一個少女隱秘的心思寫得極細。作者寫這些細節,不是要出妙玉的'丑,不是對她進行譴責,而是充滿了憐惜之情。一個才貌齊備的少女,冷清清地躲在廟里過著那種枯寂的生活,該是多么殘酷!她的最后結局如何呢有一條脂批說:瓜洲渡口紅顏固不能不屈從枯骨。推測起來,她可能在榮府敗落后流落到瓜洲,被某個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買去作妾。這是多慘的杯具。這就應是終陷淖泥中的含義,與高鶚續書寫的被強盜掠去有
別。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15
警幻仙子賦
方離柳塢,乍出花房。但行處,鳥驚庭樹;將到時,影度回廊。仙抉乍飄今,聞麝蘭之馥郁;荷衣欲動今,聽環佩之鏗鏘。屆笑春桃今,云堆翠髻;唇綻櫻顆今,榴齒含香。纖腰之楚楚兮,回風舞雪;珠翠之輝輝今。滿額鵝黃。出沒花問今,宜嗅宜喜;徘徊池上今。若飛若揚。蛾眉顰笑今,將言而未語;蓮步乍移今,待止而欲行。羨彼之良質今,冰清玉潤;慕彼之華服今,閃灼文章。愛彼之貌容今,香培玉琢;美彼之態度今,鳳翥龍翔。其素若何,春梅綻雪。其潔若何,秋菊披霜。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艷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龍游曲招。其神若何,月射寒江。應慚西子,實愧王嬙。奇矣哉,生于孰地,來自伺方信矣乎,瑤池不二,紫府無雙。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詩詞鑒賞】
這首賦出初在第五回中,寫的是寶玉眼中的警幻仙姑的.形象。賦是一種文章體裁,構成于漢代,其特點是講求文采韻律。拼命夸張渲染;流弊是堆砌詞藻,有時令人生厭。
在一個重要人物出場時,為引起讀者的興味來一大套贊美辭,這是舊小說慣用的手法。曹雪芹為迎合當時讀者的習慣,也寫了這么一篇賦。賦這種體裁的文章,只能這樣寫,反反復復地鋪陳,不厭其煩地比喻,沒完沒了地贊嘆,一大篇文字也只說了一個美字。從這篇賦能夠窺見作者多方面的才華,但賦本身并無深意。因其資料同全書思想無必然聯系,讀者也能夠不必個性重視它。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相關文章:
紅樓夢詩詞鑒賞04-17
紅樓夢詩詞及鑒賞06-21
《紅樓夢》詩詞鑒賞06-09
紅樓夢詩詞鑒賞06-20
紅樓夢判詞詩詞鑒賞12-09
《紅樓夢》詩詞鑒賞15篇(經典)06-10
詩詞的鑒賞11-08
詩詞鑒賞05-27
經典的詩詞與鑒賞12-09
經典詩詞鑒賞精選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