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詩詞鑒賞
《浣溪沙》詩詞鑒賞1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賞析:
晏殊的這首詞朗朗上口,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傷春惜時,對于時間飛逝的無可奈何。但是當我們看到下闕的時候,一句“小園香徑獨徘徊”又是對今時的感傷。整首詞思念往日,感懷今時。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飘敻璧默F境。還是去年的天氣,還是去年的亭臺,一切如故,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態度,可以體會到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有著對酒當歌的瀟灑與自在。但是作者在邊聽邊飲的過程中,面對著往日一樣的景物在眼前,又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傷,悠悠流逝的歲月,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和事,早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
“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是觀景生情,觸發了作者對美好景物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無奈,悲涼。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被ǖ.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由悲轉喜,表現出作者的樂觀豁達,但是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
“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整首詞的情感跌宕起伏,有開心、有感傷、有無奈、有可惜,作者的心情在這首《浣溪沙》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傷春又惜春,一切逝去無可奈何,但仍然會有美好事物出現,舊的逝去,新的又來,如此循環往復,又生物是人非的惋惜之情。
《浣溪沙》詩詞鑒賞2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朝:納蘭容若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古詩簡介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是納蘭性德悼念亡妻的作品。詞中感懷前塵往事。上片寫一個孤獨的人在秋風中夕陽下沉思往昔!拔黠L”、“涼”、“黃葉”、“殘陽”等詞渲染了一幅凄涼的氛圍。下片追憶當年醉酒、賭書的情形,這些在過去看來很平淡的舊事今天卻無法重溫了。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翻譯/譯文
秋風吹冷,孤獨的情懷有誰惦念?看片片黃葉飛舞遮掩了疏窗,佇立夕陽下,往事追憶茫茫。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償。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注釋
、僬l:此處指亡妻。
、谑捠挘猴L吹葉落發出的聲音。
、凼璐埃嚎逃谢y的窗戶。
、鼙痪疲褐芯、酒醉。
、荽核鹤砝С了,臉上如春色。
、拶書:此處為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典故。李清照《金石錄后序》云:“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優患困窮而志不屈。”此句以此典為喻說明往日與亡妻有著像李清照一樣的美滿的夫妻生活。
⑦消得:消受,享受。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賞析/鑒賞
納蘭性德妻子盧氏多才多藝,和他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對這位妻子有著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這首詞就是納蘭性德為悼念亡妻盧氏所做。詞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尋常的往事不能再現,亡妻不可復生,心靈之創痛也永無平復之日。其中有懷戀,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悵,蘊藏了復雜的感情。
納蘭性德此詞,上闋是此時此地的沉思,下闋是對往時往事的回憶;上闋是納蘭性德此時此地的孤獨,下闋是納蘭性德和妻子在曾經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暫而無邊的歡樂。
上闋寫喪妻后的孤單凄涼。首句從季節變換的感受發端。西風漸緊,寒意侵人。值此秋深之際,若在往日,盧氏便會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著涼生病。但今年此時,盧氏已長眠黃土,陰陽阻隔,天壤之別,她再也不能來為作者鋪床疊被,問寒問暖地關心他了!罢l念西風獨自涼?”這句反問的答案盡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與失望的矛盾情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開篇“西風”便已奠定了整首詞哀傷的基調。在西風吹冷、黃葉蕭蕭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緊閉著窗子,獨自覺得特別寒冷,但有誰關心呢?詞人明知已是“獨自涼”,無人念及,卻偏要生出“誰念”的詰問。僅此起首一句,便已傷人心髓,后人讀來不禁與之同悲。而“涼”字描寫的絕不只是天氣,更是詞人的心境。
次句“瀟瀟黃葉”是秋天的典型景象。在秋風勁吹之下,枯黃的樹葉紛紛揚揚地通過窗戶飄進屋內,給作者心頭更添一層秋意。于是,他便關上窗戶,把那觸緒神傷的黃葉擋在窗外。窗戶關上了,黃葉自然不會再來叨擾,但作者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絕,因而處境更加孤獨。孤寂的感受使作者觸景生情。他獨立在空蕩蕩的屋中,任夕陽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長很長。這時,他的整個身心全部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次句平接,面對蕭蕭黃葉,又生無限感傷,“傷心人”哪堪重負?納蘭性德或許只有一閉“疏窗”,設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內心短時的平靜!拔黠L”、“黃”、“疏窗”、“殘陽”、“沉思往事”的詞人,到這里,詞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向了一個定格鏡頭,凄涼的景物襯托著作者凄涼的回憶,長久地鍥入讀者的腦海,并為之深深感動。
下闋很自然地寫出了詞人對往事的追憶。前兩句回憶妻子在時的生活的兩個片斷:前一句寫妻子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體貼和關心,自己在春天里酒喝得多了,睡夢沉沉,妻子怕擾了他的好夢,動作說話都輕輕的,不敢驚動;后一句寫夫妻風雅生活的樂趣,夫妻以茶賭書,互相指出某事出在某書某頁某行,誰說得準就舉杯飲茶為樂,以至樂得茶潑了地,滿室洋溢著茶香。這生活片斷極似當年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趙明誠賭書的情景,說明他們的.生活充滿著詩情和雅趣,十分美滿和幸福。納蘭性德以趙明誠、李清照夫婦比自己與盧氏,意在表明白己對盧氏的深深愛戀以及喪失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無限哀傷。納蘭性德是個癡情的人,已是“生死兩茫!,陰陽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這份情感,性情中人讀來不禁潸然。傷心的納蘭性德明知無法挽同一切,只有把所有的哀思與無奈化為最后一句“當時只道是尋!。這七個字更是字字皆血淚。盧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卻毫不覺察,只道理應如此,平平常常。言外之意,蘊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全詞情景相生。由西風、黃葉,生出自己孤單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繼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對亡妻在時的生活片斷情景的回憶;最后則由兩個生活片斷,產生出無窮的遺憾。景情互相生發,互相映襯,一層緊接一層,雖是平常之景之事,卻極其典型,生動地表達了作者沉重的哀傷,故能動人。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685年),葉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名為性德,字容若,滿洲正黃旗人,號楞伽山人;侍痈拿返i,才得以恢復。清朝著名詞人,詞風與李煜相似。納蘭出身顯赫,父親是康熙時期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明珠。納蘭性德自幼修文習武,康熙十五年(1676年)高中進士。初授三等侍衛,后晉為一等,長年被迫追隨康熙左右。 納蘭性德生性淡泊名利,最擅寫詞。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納蘭性德在清初詞壇獨樹一幟,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直指本心!敝小锻ㄖ咎眉贰ⅰ秱让奔、《飲水詞》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亡于寒疾,年僅三十一歲。被王國維稱為“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的詞人。
《浣溪沙》詩詞鑒賞3
古詩原文
月底棲鴉當葉看。推窗跕跕墮枝間。霜高風定獨憑欄。
覓句心肝終復在,掩書涕淚苦無端。可憐衣帶為誰寬。
譯文翻譯
在昏暗的月光中,那光禿禿樹杈上的烏鴉就像是樹葉一般。打開窗子,落葉還在不停的飄零。晚霜寒冷中獨自上樓依欄遠望。
想作詩吧,苦尋詩句。合上書雙淚涕縱,心中沒有緣故的煩悶。自己日漸消瘦,這又是為了什么?
注釋解釋
①鴉:有些版本作“雅”字。
、谯@跕(dié):下墮貌!逗鬂h書·馬援傳》:“仰視飛鳶,跕跕墮水中!
、埏L定:風停止。
④覓句心肝:苦尋詩句。
、轃o端:無緣無故。
、蘅蓱z衣帶為誰寬:引柳永《鳳棲梧》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王國維于1905年在固原所作。當時王國維遠離家人,獨自一人在外地任教,借此詞抒發自己內心的孤獨。
詩文賞析
從詞開端的“月底梄鴉”四個字來看,王國維所寫者為眼前實有的一種尋常之景物?墒钱斖鯂S一加上“當葉看”三個字的述語以后,卻使得這一句原屬于“寫境”的詞句,立即染上了一種近于“造境”的象喻色彩。其所以然者,蓋因既說是“當葉看”,便可證明其窗前之樹必已經是枯凋無葉的樹。而所謂“棲鴉”,則是在凄冷之月色下的“老樹錯鴉”,其所呈現的.本應是一幅蕭瑟荒寒的景象?墒峭鯂S卻偏偏要把這原屬于茺寒的“棲鴉”的景色作為綠意欣然的景色來“當葉看”。只此一句,實在就已經表現了王國維的絕望悲情之中想求得慰藉的一種掙扎和努力。王國維所用“跕跕”原出于《后漢書》之《馬援傳》,本來是寫馬援出征交趾之時,當地的氣候惡劣。這一典實在用得極好,此“跕跕墮”三字,遂亦隱然有了一種隱喻環境之惡劣的暗示。接著詩人寫下了第三句“霜高風定獨憑闌”。“霜”而曰“高”,自可使人興起一種天地皆在嚴霜籠罩之中的寒意彌天之感到至于“風”而曰“定”,則或者會有人以為不如說“風勁”之更為有力,但以為“定”字所予人的感受與聯想實在極好。蓋以如用“勁”字,只不過使人感到風力依然強勁,其摧傷仍未停止而已。而“定”字所予人的感受,則是在一切摧傷都已經完成之后的絲毫無挽回之余地的絕望的定命。正如李商隱在其《暮秋獨游曲江》一詩中所寫的“荷葉枯時秋恨成”之“恨成”。
以上前半闋的三句本是寫景象為主,然而王國維卻寫景之中傳達了這么豐富的感受和意蘊,遂使得原屬于“寫境”的形象同時也產生了“造境”的托喻的效果。
“覓句心肝終復在”一句,這句從表面看來也是寫作詞之用心良苦,與“為制新詞”一句的意思似頗為相近日但卻因其用字與句法的安排,而蘊含了給讀者更多感發的潛力。首先“覓”字從一開始就暗示了一種探索追尋的努力則是“心肝”二字又給人一種極強烈的感受。再說其下面的“掩書涕淚苦無端”一句。后句所謂“無端”者便有跡可尋,因而其悲感遂亦有了一種原因為與限度,所以其感人之力遂亦如此。至于“苦”字加強了“無端”之感,是欲求其端而苦不能得之意,如此遂使其涕淚之感。最后一句引用柳永名句,強加于上,略顯俗套,但意思更進一層。
《浣溪沙》詩詞鑒賞4
原文
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古詩簡介
《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由南宋詞人吳文英創作,是一首寫景壞人詞。上闋寫玉人佇立池邊,悵望一彎纖月,妙在不寫抬頭望月,而寫凝望水中之彎月。無限情思,俱從倒影中映出。下闋抒情,卻不從眼前景入筆,而是從與江燕曉別寫起,再嘆紅減春休,最后歸到西風吹拂梧桐深林的深夜,回應上闋“月明池閣夜來秋。”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譯文
水波清澈的西湖像一面菱花銅鏡,好像誰將它丟在冷夜里不來收拔,哪位美人理出釣竿,將一彎纖細的月鉤垂釣在湖中,月色澄明映池閣,夜來池閣秋風冷。
當年像雙燕呢喃話歸,清晨時勞燕分飛,各自西東,仿佛隨著春意終結,水面上蓮荷凋謝了艷紅。瑟瑟西風吹過天井的梧桐,最感到悲愁的葉子先自飄零。
注釋
、黉较常╤uànxīsh。轰较常菩跁r教坊名,后用為詞調。一作“紗”。有雜言、齊言二體。
、阢~花:銅鏡。比喻水波清澈如鏡。古代銅鏡刻有花紋,故稱銅花。
、劾w鉤:新月影,如鉤,彎細的月影,約農歷初二、三時的月亮。黃庭堅《浣溪沙》詞:“驚魚錯認月沉鉤”。
④冷來秋:指比秋天還冷
④水花紅:水邊紅蓼(liǎo),也叫水蓼,莖葉呈紅色。柳永《八聲甘州》詞:“是處紅蓑翠減,冉冉物華人!边@里借用其意。
⑤曉:清晨時分。
、匏ǎ汉苫。崔豹《古今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贝盒荩捍禾旖Y束。
、呶嗑壕绰毒瑹o蓋井。葉先愁:樹葉先凋謝。梧井,取前《解連環》(暮檐涼薄)“嘆梧桐未秋,露井先覺”詞意,因梧桐落葉最早,由其葉落,即知秋至。
賞析
此詞乃是借寫西湖秋夜之景,以此來懷念舊人之作,全詞造境清奇,情意深永。
上片寓情于景,繪出西湖秋夜清冷凄寂之景,奇幻優美。當時波平如鏡,月影在水,而詞人只覺得梧桐葉落,一派秋意,生動描繪了一幅清冷寂寥的秋景圖!袄洳皇铡笔窃~人的刻意之言,說銅鏡被遺落在凄冷的夜晚沒有人收。陳洵在《海綃說詞》里說:“‘玉人垂釣理纖鉤’是下句倒影,非謂真有一玉人垂釣也。”“玉人垂釣理纖鉤”營造了一個虛幻美麗的景象,寫詞人看見月亮倒映在湖水中,湖面竟然出現了一位“玉人”。這位玉人就是傳說中的月宮美人嫦娥。月亮是真實的景物,而湖面的“玉人”是虛假的,這一真一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顯示出詞人的想象力非常豐富,而且具有人情味。最后一句說池閣月夜冷寂方知已經人秋!霸旅鞒亻w”,點明詞人身在池閣,欣賞月明西湖之景,而“夜來秋”寫出詞人在池閣上輾轉難眠,只感到陣陣秋風襲來,分外奇寒,暗喻內心的凄涼。
下片回首當年與情人離別的情景,以西風井邊梧桐落葉的蕭瑟景色渲染悲涼氣氛。
詞人與情人在拂曉告別,看見湖水上的紅蓮都凋謝了,瑟瑟的西風吹得梧桐葉紛紛掉落。詞人取江燕、水花的意象,描繪了一個勞燕分飛,花自飄零人自悲的凄慘景象!八t減”描寫了西湖水面上嬌艷的.荷花凋敗的景象,詞人感嘆時光的流逝,暗含對情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一句寫景,卻不僅僅是寫景,景中見情,將詞人悲切的心情刻畫得入木三分。“西風”句是指西風吹拂梧桐,樹葉瑟瑟抖動,如同悲秋,暗寓詞人對飄零身世的深深感慨。
全詞意境朦朧而清奇,情深而意重。
《浣溪沙》詩詞鑒賞5
浣溪沙·春點疏梅雨后枝
己酉歲,客吳興,收燈夜闔戶無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記所見。
春點疏梅雨后枝,翦燈心事峭寒時。市橋攜手步遲遲。
蜜炬來時人更好,玉笙吹徹夜何其。東風落靨不成歸。
翻譯
淳熙十六年,客居吳興,收燈夜百無聊賴,記錄與友人俞商卿漫步吳興街頭所見。
江南的早春,霏霏細雨浸潤梅枝。雨后枝葉像被春色點染,愈見青翠。剪燈之后,元宵的歡樂就告結束,個個都心存惦念,冒著料峭春寒,最后一次涌上街市觀賞花燈。與朋友攜手漫步,也徜徉于燈市街橋。
花燈點燃起來,舞燈的隊伍表演起來,人們的情緒更加高漲,觀燈的人也更加多起來。玉笙鳳簫歡快的曲調一直奏響到更深夜闌。狂歡的人們在拂面春風中徹夜歌舞,留連不歸。
注釋
己酉: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
吳興:舊郡名,宋代為湖州,即今浙江湖州。
收燈:指正月十六日夜,燈節結束的那一天,這是南宋放燈的風俗。
俞商卿:白石之友:名灝,字商卿,世居杭州,晚年于西湖九里松筑室,作《青松居士集》。
翦燈心事:收燈。
峭寒:料峭寒氣。
蜜炬:蠟燭。
蜜炬來時:指秉燭而游。
吹徹:言笙聲不已。
夜何其:夜已何時。
東風落靨:此處比喻東風將梅花瓣吹落的樣子。靨,面頰上的微渦。
賞析
上片首二句寫未出觀燈前的寂寞心情!按狐c疏梅雨后枝,翦燈心事峭寒時”兩句,真所謂“清空而義騷雅”。于情意講,惜梅心事,乃嘆息于春來匆匆,不過一般傷春意緒而已。但所謂“翦燈心事”,引出李商隱《夜雨寄北》情景,言外自有許多令人想象處:此處是否也有類似李商隱那樣的意思,比如:“何當共剪兩窗燭,卻話春點雨梅時?”何況,首句“春點”所塑造的'“春點疏梅雨后枝”的意象,非常詩意化,清寒寂寥中帶來幾分雅潤清麗,很耐品味。
第三句寫出行。“市橋攜手步遲遲”,“遲遲”兩字寫出層層心意,白石此行因收燈后百無聊賴引起,友人俞商卿呼之乃出,俞商卿不呼他人而單喚白石,顯然兩人情誼非同尋常,在舉城喧鬧過后攜手漫步,正是友人彼此交心的最佳時刻,步履緩慢,交談喁喁,生怕急促的腳步破壞了這份心靈間的寧靜。
下片首二句寫元宵燈市的熱鬧場面:蜜炬,是所見;笙歌,是所聞。結句寫看燈的人樂而忘返,到夜深不肯歸去。玉箏嗚嗚,江梅點點,行行走走,好不愜然。可惜一陣東風吹來,梅花吹落,望之不禁失神:“東風落靨”一句,以美人笑靨比嬌嫩梅花,韻致清絕,思之如圃,美不勝收。
從整體看,這首小詞是寫元宵節收燈之夜作者與友人在吳興街頭散步所見。雨后疏梅著花,春寒料峭,街頭燈燭照耀,笙樂不停,直到夜深人們還遲遲不歸。
全詞用正面白描,勾畫出燈節的熱鬧氣象。
創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正月十六日,收燈之夜詞人百無聊賴,故與友人俞商卿漫步吳興街頭,因記所見。
《浣溪沙》詩詞鑒賞6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
宋朝:吳文英
門隔花深夢舊游,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鉤。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于秋。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古詩簡介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為宋代詞人吳文英所作。詞的上片寫夢游舊地而沒有與情人相見,下片用興、比并用的藝術手法,深入刻畫夢醒之后離別的痛苦。作者借夢寫情,更見情癡,從而使全詩籠罩著凄涼的情感。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翻譯/譯文
我的夢魂總是在舊夢中尋游,夢境中我又來到當年的庭院,深深的花叢把院門遮掩住了。斜陽默默無言地漸漸向西邊沉下去,歸來的燕子也沉默無言,仿佛帶著萬般憂愁。一股幽香浮動,她那雙帶有香味的白皙的纖纖玉指,輕輕地拉開了小小的幕簾。
悠悠的柳絮無聲墜落,那是老天爺為人世間的生離死別滴下的行行熱淚。月光被浮云輕輕地遮掩住,那是因為含羞而擋住了淚眼,料峭的春風吹拂臉面,凄涼冷清的勢頭簡直就像秋天一樣。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注釋
⑴門隔花深:即舊游之地,有“室邇人遠”意。夢魂牽繞卻比“憶”字更深一層。
⑵夕陽:連“燕”,用劉禹錫“烏衣巷口夕陽斜”詩意。燕子歸來,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覺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沒遮攔,與上句連;就上片結構來說,又只似一句插筆。
⑶玉纖:指女子的纖纖玉手。
、刃『熴^:指女子用手摘下簾鉤,放下簾子。
、膳R夜:夜間來臨時。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賞析/鑒賞
這首懷人感夢的'詞,借夢寫情,更見情癡,寫得不落俗套。
詞的上片寫夢游舊地而沒有與情人相見。詞作首先寫道:“門隔花深夢舊游!薄伴T隔花深”即舊游之地,有“室邇人遠”之意,即房屋就在近處,可是房屋的主人卻離得遠了,多用于思念遠別的人!皦襞f游”就如“憶舊游”。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今夜入如夢,我又仿佛來到她那熟悉的而花團錦簇門前。詞人用夢境來寫,可以說,夢魂牽繞卻比“憶”和“想”更深一層,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同時,“門隔花深”有“庭院深深深幾許”(歐陽修《蝶戀花》)審美效果。接著寫道:“夕陽無語燕歸愁。”意思是說,西邊殘陽斜照庭院,靜悄悄的,燕子歸來也似憂愁!跋﹃枴迸c“燕”相連,自然讓人想到劉禹錫《烏衣巷》中的:“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之語。劉禹錫在詩歌中表現了滄海桑田,人生多變的感慨。在吳文英的詞中,不能不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滄桑變化之感。而“燕歸愁”即燕子歸來,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感覺燕子也含愁。這一句與杜甫《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藝術手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不寫不寫人的傷別,而寫慘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筆。接著寫道:“玉纖香動小簾約!薄坝窭w”即女子纖細柔美的手指。這一句的意思是說,突然回首,看見情人芊芊玉手拉動窗簾的簾鉤。此句寫人,寫情人拔開簾子的神態——纖手分簾。詞人注重了細節描寫,通過動作描寫來表現出情人的美。
下片是興、比并用的藝術手法。夢醒之后,詞人深入刻畫這種離別的痛苦。詞人首先寫道:“落絮無聲春墮淚!币馑际钦f,柳絮在暮春的夜色中無聲飄零,一點點都好似離人的眼淚。表面來看,這一句描寫了春夜月色朦朧,楊花飛舞,柳絮無聲地飄零,好像春在墮淚,實則是在寫人。詞人通過“春墮淚”比喻人流淚,并“無聲”,真有柳永在《雨霖鈴》中所說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的審美效果。接著寫道:“行云有影月含羞。”意思是說,天上一輪月亮高懸,行走的云朵經過而遮住月光,好似含羞的少女。這一句寫景,描寫了云彩移動,時時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這里,詞人通過擬人手法,表明寫景,實則寫人。詞人以景寫人,懷人感受不言而喻。最后寫道:“東風臨夜冷于秋!薄皷|風”即春風。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夜晚時分,一陣春風吹過,也感覺寒氣浸骨,甚至比秋風還要凄冷。這里,詞人在對比中,以景結情,不但突出了初春時節的自然狀況,而且在“景”和“境”中蘊含著深深的情感——思念之情,寂寞之緒,悲傷之感交織一體。同時,雖然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之說,但心中凄然,暖也如秋寒。詞人這樣寫,不但引發讀者思考,而且更好地提升了詞作的境界,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言近旨遠”的審美效果!奥湫鯚o聲春墮淚”,兼有兩個方面一形象,一是寫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柳永《雨霖鈴》),寫離別時的吞聲飲泣。這里略去了。絮花從空中飄落,好象替人無聲墮淚,這是寫春的墮淚,人亦包含其中!靶性朴杏霸潞摺,和上句相同,也是一個形象體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寫人,“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韋莊《女冠子》),是寫婦女言別時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為了掩淚,怕增加對方的悲傷。同時也是寫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襯出月含羞。劉熙載說:“詞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藝概·詞曲概》)此詞“落絮”、“行云”一聯正是“寄言”。表面是寫自然,其實是寫情。詞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當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墮淚”與“含羞”,也正表現了人的離別悲痛的深度,那說是說二人離別,連大自然也深深感動了。這兩句把離愁幻化成情天淚海,真乃廣深迷離的至美藝術境界。“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杜甫《夢李白》)。這種黯然神傷心折骨驚的離情別緒,怎么能忘懷呢!有所思,故有所夢;有所夢,更生思緒。無晝無夜,度日如年,這刻骨相思是夠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覺不到一絲春意,所以臨夜東風吹來,比蕭瑟凄冷的秋風更不堪忍受了。這是當日離別的情景,也是夢中的情景,同樣也是此日夢醒時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話,詞人因離愁的濃重,他的主觀感覺卻把它倒轉過來。語極警策。
春夜風冷,是自然現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現象,二者交織融會,釀成“東風臨夜冷于秋”的蕭瑟凄冷景象,而且這種氛圍籠罩全篇,此為《浣溪沙》一調在結構上的得力之處。在藝術上,情景交融,提升審美意境。其次,擬人手法,增強抒情性。再次,比興手法,表現出含蓄性。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游幕終身。于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后“困躓以死”。 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浣溪沙》詩詞鑒賞7
古詩原文
雨歇梧桐淚乍收,遣懷翻自憶從頭。摘花銷恨舊風流。
簾影碧桃人已去,屧痕蒼蘚徑空留。兩眉何處月如鉤?
譯文翻譯
秋雨停了,梧桐樹葉不再滴雨 ,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淚。重新反復回憶,釋放自己的情懷。想當初曾與思念之人有過美好的風流往事。(回憶)那美麗的身影、如桃花般的面容,但人已離去(可是人卻不知何處去了)。只空空留下那嬌小的鞋痕在長滿蒼蘚的小徑上。思戀之人在何處,只有孤單的如鉤明月。
注釋解釋
雨歇句:此言秋雨停了,梧桐樹葉不再滴雨,好像是停止了它滴滴的`眼淚。
翻:同“反”。
摘花句:意思是當初曾與她有過美好的風流的往事。杜甫《佳人》:“摘花不插發,采柏動盈掬!
屧(xie}痕句:此言長滿蒼蘚的小徑上,她那嬌小的鞋痕猶在,可是人卻不知何處去了。 屧痕,即鞋痕。
兩眉:代指所思戀之人。
創作背景
從內容看大概是納蘭寫給他早年曾愛戀過的一位女子的。在青梅竹馬的表妹、生死患難的盧氏之前,何來這樣一位驚鴻照影的美人?史籍已無從可考,可那份深切的思念卻力透紙背,如歲月一般悠長,縱使青絲變成白發也無法忘懷。
詩文賞析
此詞上片景起,情景交織,“淚乍收”已是傷情畢現,又接之以“遣懷”二句,點明傷感之由!罢ㄤN恨”中有人有己,低回惆悵。下片寫眼前空寂之景。前二句以“簾影碧桃”、“屧痕蒼蘚”表現人去樓空的寂寞,結句又以遙遙生問表達了深深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為思念舊日情人而作。首句“雨歇梧桐”與“淚乍收”是什么關系呢?是表示雨和淚在同一時間停止,還是以雨停比喻淚止?不能說死。作者只是把二者并列提出,以不解解之,反而能增加一種朦朧的意境。反正“梧桐雨”和“流淚”都與離情有關。如溫庭筠《更漏子》詞“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元雜劇中白樸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都能引起讀者的聯想!扒矐选倍渲^為排遣愁懷反而回憶起過去的戀情,也就是摘花銷恨這件風流韻事。下片由回憶回到現實!昂熡啊倍鋵懷矍八。竹簾上映著碧桃樹影,花徑的苔蘚上還留下她的鞋印,然而伊人已去,徒然睹物思人,增加傷感!翱樟簟倍滞嘎冻龆嗌俑锌蜔o奈。結句由看到天上彎彎的新月而聯想到伊人的雙眉,但不知她如今人在何處?一種刻骨相思之情躍然紙上,情深意苦。詞句亦纏綿凄婉,令人惆悵。其中“簾影碧桃”和“屧痕蒼蘚”二句,對仗工整而典雅,亦為此詞增色不少。
《浣溪沙》詩詞鑒賞8
浣溪沙·洞庭
張孝祥
行盡瀟湘到洞庭。楚天闊處數峰青。旗梢不動晚波平。
紅蓼①一灣紋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夜涼船影浸疏星。
注:①紅蓼,指生在水邊的紅色蓼草。
鑒賞:
這首詞是張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長沙)調知荊南(荊州,今湖北江陵)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為諫官所劾,罷任北歸,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嬌?過洞庭》詞,有“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等語,流露出一種疾俗憤世的情緒,這一首寫得心氣平和多了。他從長沙出發,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盡瀟湘”一筆帶過,“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俺扉熖帞捣迩唷币痪洌瑢懚赐ズ扒〉胶锰。范仲淹《岳陽樓記》云:“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是在岳陽樓上俯視洞庭之景。詞人泊舟湖中,不復寫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說四圍廣闊,遠處峰青,則規? 見,氣象可想。“旗梢不動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時景象,呈現出大自然清幽的靜態美。旗梢,即旗旓。船頭所插旌旗上的飄帶一絲不動,表明此刻的湖面,風平浪靜,所以出現傍晚水波平靜的景象,唯有鱗鱗細浪了。這樣夕陽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與遼闊的楚天,青色的山逢,共同構成一幅境界開闊而又幽靜的山水畫面。
下片寫停船后泛覽湖景所見。“紅蓼一灣紋 纈亂,白魚雙尾玉刀明”兩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隨著視野的轉換,顯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給人一種紅白鮮明的色彩感! 紅蓼”,指生于水邊的紅色蓼草。南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四云:“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江東人別澤蓼,呼之為火蓼!碧拼娙硕拍痢鹅ㄖ荼R中丞見惠名醞》:“猶念悲秋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倍~中的“紅蓼”與“白魚”相對,更感到作者的構思精巧,觀察入微。詞人既寫了遠處一條水灣倒映出的紅蓼圖,又寫了似的雙尾白魚。魚稱“雙尾”而“明”,是躍出水面之魚,靜中見動!耙箾龃敖栊恰币痪洌跃罢Z收結,尤耐人尋味。
這里作者變換出另一幅畫面,而思緒已超越了時空對念的限制,直接轉入夜景,使讀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思考這個過程。再從畫面本身看,是從行舟夜泊的角度落筆,攝取大自然中富有代表性的兩種景象:一是疏星淡月,倒影湖中;二是水中船影遮蓋著星空倒影。這 不僅與前面的`“楚天闊”、“晚波平”的自然景象相呼 應,而且充分地展現了優美的詞境。“夜涼”二字,既是詞人的直感,又顯示出流戀自然界的心態。
問題:
(1)這首詞的上闕寫了哪些景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3分)
(2)詞的下闕使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請舉出兩例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
。1).上闕寫了遼闊的楚天、青色 的山峰、平靜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繪了一幅境界開闊而又幽靜的山水畫面。
(2).①動靜結合,“明”是躍出水面之魚,在這樣的安靜的環境中,靜中見動。②比喻、對比,將雙尾白魚比作“玉刀”,既寫出魚的特征,也和“紅蓼”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給人強烈的色彩感。③想象。停船之時是傍晚,而“夜涼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轉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現出水中船影遮蓋著星空倒影的優美境界。(只要任意舉出兩種手法即可)
《浣溪沙》詩詞鑒賞9
紅日已高三丈透②,金爐次第添香獸③。紅錦地衣隨步皺④。
佳人舞點金釵溜⑤,酒惡時拈花蕊嗅⑥。別殿遙聞簫鼓奏⑦。
【注釋】
、黉较常涸~牌名。
、诩t日:《話總龜》、《西清詩話》、《類說》、《詩人玉屑》等本中均作簾日。三丈透:指太陽升起已有三丈多高,這里指太陽升起的高度,是虛數,不是實數。透,透過。
③金爐:《詩話總龜》中作佳人。金爐,銅制的香爐。次第:依次。唐劉禹錫《秋江晚泊》詩中有暮霞千萬狀,賓鴻次第飛之句。香獸:以炭屑為末,勻和香料制成各種獸形的燃料。始用于晉代羊祜,《晉書·羊祜傳》有記載。
、芗t錦地衣隨步皺:紅錦地衣,紅色錦緞制成的地毯。地衣,古時鋪在地上的紡織品,即地毯。隨步皺,指金錦織成的地衣隨人的舞步的移動而打皺,此用以形容舞女舞蹈時紅錦地毯隨著舞女旋轉打皺的情形。皺,明刻本《類說》卷三十四誤作雛。
、菁讶耍好琅,這里指善于起舞的宮女。漢司馬相如《長門賦》中有句: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足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舞點:蕭本二主詞作舞急;呂本二主詞作舞黠;《詩話總龜》、《西清詩話》、詩人玉屑》中均作舞徹。舞點,按照音樂的節拍舞完了一支曲調。點,音樂的節拍。金釵溜:頭上的金釵滑落了。金釵,又稱金雀釵,古代婦女頭飾的一種。溜,滑落。
⑥酒惡(ě)時拈(niān)花蕊(ruǐ)嗅:酒惡,《詩話總龜》中作酒渥。亦稱中酒,指喝酒至微醉。這是當時方言。宋趙令《侯鯖錄》卷八中云:金陵人謂‘中酒’曰‘酒惡’,則知李后主詩云‘酒惡時拈花蕊嗅’,用鄉人語也。拈(niān),侯本二主詞、吳本二主詞中均作沾!稈惺抡Z》中作將。時拈,常常拈取;ㄈ,這里代指花朵。嗅,聞。
⑦別殿:古代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宮殿。唐王勃《春思賦》中有句:洛陽宮城紛合沓,離房別殿花周匝。遙聞:《西清詩話》、《類說》、《捫虱新話》中引《古今詩話》、《詩話總龜》、《詩人玉屑》作微聞。簫鼓:簫與鼓,泛指樂奏。南朝梁江淹《別賦》中有句:琴羽張兮簫鼓陳,燕趙歌兮傷美人。簫,一種竹制管樂器。古代的簫用許多竹管排在一起做成,有底;現代的簫一般只用一根竹管制成,不封底,直吹。
【賞析】
這首詞是李煜前期的作品,真實地再現了李煜前期的奢華綺麗的享樂生活。此詞見于蔡絳《西清詩話》,《古今詩話》等本以為是李氏宮中詩。
詞的'上片,是帝王奢華生活和耽于享樂的真實寫照。這里有時間、有環境、也有事件,更加使讀者看到作者做為統治者追求和安于奢華享樂的態度和精神世界。通宵達旦的歌舞,奢麗浮華的器具,放浪不拘的宮廷生活,在作者眼里是那樣的和諧自然。這也就自然地引入下片。下片的首句承上片而來,寫作者眼中佳人的舞姿,發散釵落,可以同上片首句對應看到,歌舞一直未休,可能是夜以繼日的。酒惡一句,作者寫自己已經酒醉不支,但卻仍舊以花解酒,力圖繼續飲宴。最后一句跳開的場面描寫,從側面反映這里的活動是如何的喧鬧。從內容上看,詞中反映的生活是空虛腐朽的,不僅在生活起居上一味地追求奢華,而且毫不顧及政事百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享樂安逸當中。同時,讀者可以看到,作者在詞中的種種作態對其本人來說,他始終是抱著一種自得的、欣賞的態度的,他的自我陶醉的心情甚至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得到說明他大概樂于或希望別人知道他的這種生活,所以要使別殿遙聞簫鼓奏。從藝術上看,這首詞的結構嚴謹,技巧嫻熟,語言華麗,喻象生動。上下兩片承接自然緊密,渾然一體,場面描寫細膩到位,情態表現活靈活現,如酒惡時拈花蕊嗅一句,貼近生活,使一個醉酒享樂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尤其是紅日已高三丈透句,更是被稱為絕唱。
這首描寫帝王享樂的詞,藝術上的精美與內容上的腐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也同作者后期的詞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此讀者也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對這種耽于奢華生活樂而不疲,恐怕李煜也不一定會成為一個亡國之君,階下之囚。歷史的警醒也許正在于此。
《浣溪沙》詩詞鑒賞10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彥——《浣溪沙》
【內容】:
翠葆參差竹徑成, 新荷跳雨淚珠傾。 曲闌斜轉小池亭。
風約簾衣歸燕急, 水搖扇影戲魚驚。 柳梢殘日弄微晴。
【作者】: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懂音樂,能自作曲,向來被認為是北宋末年的大詞人。其詞多寫男女之情,講究形式格律和語言技巧,對詞的發展頗有影響。有《片玉詞》。
【注釋】:
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 竹徑成:春筍入夏已長成竹林。 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葉上如蹦玉跳珠。
【賞析】
此詞寫夏日乍雨還晴的景色,體物工巧。新竹成林,新荷跳雨,柳梢弄晴,具見新穎別致;至曲闌斜轉,風約簾衣,水搖扇影,則人、景渾然一體,意趣橫生,清新柔麗,委婉多姿。 薛礪若《宋詞通論》:美成這種小詞與任何詞家的意境和風格都不相同,雖然都是屬于清麗婉柔的一派寫法,他于清麗婉柔之外含有一種極細微敏銳的`感覺,而以靜默自然的意態寫出。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通首皆寫景,別具一格。字字矜煉,“歸燕”二句宛似宋人詩集佳句,雖不涉人事,而景中之人,含有一種閑適之趣!皳u扇”句雖有人在,只是虛寫。
《浣溪沙》詩詞鑒賞11
浣溪沙
歐陽修
湖上朱橋響畫輪,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凈無塵。
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日斜歸去奈何春。
歐陽修詞作鑒賞
此詞描寫泛舟潁州西湖、留連美好春光的情趣。
作者對湖面天光水色作了傳神而準確的描繪,把握了云天陽光、花鳥游絲所蘊含的美的特質,并注入自己心靈深處的情感,創造出幽美的詩情畫意。上片寫湖面風光。首句寫游客們乘坐著豪華的車子,駛過那裝修著朱紅欄桿的橋梁,來到西湖游賞春光,傳達出一種喧騰熱鬧的氣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寫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一起了。溶溶,水盛貌。春水,言水之柔和;春云,言云之舒緩。一句之中,并列兩個春字,這倒是名副其實的'加一倍寫法,目的就是把這個字突現出來。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說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說成是真的云,通過這種真實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來,從觀察體驗的錯覺中描繪景物的狀態。碧琉璃滑凈無塵,用琉璃的光潔平滑來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現了湖面泛舟時輕快、暢適的心情,形象而有詩意。
下片寫游興未盡的留連之情。前兩句是對偶句:當路游絲縈醉客,隔花啼鳥喚行人。這兩句描寫春物留人,人亦戀春,是全詞的重點所。游絲,是春季里昆蟲吐出來的細絲,隨風飄舞花草樹木之間,游絲本無情而有情,網住春光,留住游人。歐陽修卻說游絲縈醉客,這既是游人賞春縱飲,也有游人被美景所也是喚住之意,與游絲縈客同。總的是說春色無多了,何不再流連些時,這正是惜馀春之意。明明是游人舍不得歸去,卻說成是游絲、啼鳥出主意挽留。把游絲、啼鳥說成頗通人性的靈物,這便是詞體以婉曲寫情的特別處。末句里的日斜歸去四字,說明西湖景色美好,讓人流連:奈何春三個字使得全詞更顯得精彩,它表達了作者郁積于心的留連惆悵之情。這首詞的結尾,是用陡轉直下的筆法揭示了游人內心深處的思維活動,表現了由歡快而悲涼這種兩極轉換的心理狀態,故而能夠取得含蓄蘊藉、余味不絕的藝術效果。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對春光的深深眷戀。詞中的春光,使讀者聯想到人生的青春、愛情、理想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雋永蘊藉的意境,給讀者以無盡的遐思。
《浣溪沙》詩詞鑒賞12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宋朝:蘇軾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古詩簡介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生嚴重春旱。當時有人傳言:將虎頭置于潭中,即可致雷雨。作為州官,蘇軾曾依其說到離城東20里遠的石潭求雨,并作有《起伏龍行》詩以記其事。得雨后又赴石潭謝雨。其關懷民生之心,從這一求一謝中表露無遺。蘇軾于謝雨道上作《浣溪沙》組詞,共五首,描寫了途中見聞和村野風光,具有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北宋農村詞中的佳作,與他的其他題材和風格的詞作皆是異樣出色。此詞是《浣溪沙》組詞的最后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翻譯/譯文
柔軟的青草和長得齊刷刷的莎草經過雨洗后,顯得碧綠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騎馬不會揚起灰塵。不知何時才能抽身歸田呢?
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猶如被水潑過一樣的光輝;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草、艾草的熏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我雖身為使君,卻不忘自己實是農夫出身。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注釋
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長于原野沙地。
耦耕:兩人各持一耜(sì,古時農具)并肩而耕。
潑:潑水。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澤明亮,猶如水潑其上。
蒿(hāo)艾(ài):兩種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我原是農夫中的一員。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賞析/鑒賞
詞中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戚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村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這種清新宜人的環境之中舒適輕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后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后,凈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遍L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3]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涂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肮馑茲姟庇脤嵐P,“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并生妙趣。“使君元是此中人”結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于如此,確實難能可貴。細味其詞,蓋有三意:其一,蘇軾早年即傾慕莊子,志于逍遙逸世,見此景此境,益堅其志;其二,蘇軾雖久慕此境,不意長期錯入仕途,此時重睹此景,不禁有悵然若失之感,對其久困官場,也不免有后悔之意;其三,蘇軾雖感悔意,但念及人生志趣尤在及時把握,則迷途知返,猶嘗未晚,是又信心再起,歸宿重定。一句之中,寫盡種種人生滋味,用筆簡約而意趣豐盈,可見蘇軾心理世界之豐富復雜。然其對田園生活的謳歌和對歸耕桑麻的向往,是昭昭乎情見于辭的。
這首詞結構既不同于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構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敘事,并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于字行之間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于道中所見之景,接著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學家,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后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浣溪沙》詩詞鑒賞13
古詩原文
舟逐清溪彎又彎。垂柳開處見青山。毿毿綠發覆煙鬟。
夾岸鶯花遲日里,歸船蕭谷夕陽間。一生難得是春閑。
譯文翻譯
小船兒沿著彎彎的清溪曲折而行。兩岸是濃密的楊柳,偶在風吹開處窺見遠遠的青山——仿佛像那絲絲綠發披覆著女子的髻鬟。
夾岸鶯啼花放,在那遲遲的春日里;歸船吹簫擊鼓,在那西下的夕陽間。啊,一生難得的正是這春天的閑暇。
注釋解釋
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毿(sān)毿:毛發或枝條細長貌。
綠發:指眼前垂拂紛披的楊枝。
煙鬟:指女子烏黑美麗的頭發,喻指云煙繚繞的遠山。
遲日:指春日。
蕭鼓:指春社祭神時的蕭鼓。
創作背景
《浣溪沙·舟逐清溪彎復彎》寫作于1904年春,作者因患頸疾回海寧休養,在家鄉度過了幾天相對來說比較清閑的日子。詞中“一生難得是春閑”句就是與此有關。
詩文賞析
《浣溪沙·舟逐清溪彎復彎》是首寫山水風景的小詞,流露出一種《人間詞》中難得有的好心情和好興致。
起句“舟逐清溪彎復彎”是指小舟在清澈曲折的溪水中自由自在地劃行!爸稹保瑥娬{了舟行之隨意,它不是故意做出曲折的姿態,而是隨自然彎曲的溪水而行。正如蘇軾論文時所說的“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的那種“行云流水”的境界(《答謝民師書》)!皬潖蛷潯,與《阮郎歸》中“美人消息隔重關,川途彎復彎”的用詞雖同而給人的感受不同。“川途彎復彎”是強調前途的艱難阻隔,這里卻是寫船行的自然隨意!按沽_處見青山”的“開”字用得很好,它既寫出了小舟在楊柳稀疏之處忽然發現柳外青山的豁然開朗之感。這兩句寫的是放舟春游的自然環境,但也同時寫出了人在這種環境中所感到的自由和適意!皻袣芯G發覆煙鬟”是進一步描寫近處垂柳和遠處青山共同組成的畫面。這一句實際上有雙關的含義,既可以看作是寫近景垂柳遠景青山的自然風光,也不妨可以看作在寫乘舟春游的美人。
“夾岸鶯花遲日里”寫春暖花開的兩岸景色,“歸船蕭鼓夕陽間”寫的是游春之人的蕭鼓絲竹之樂。古人說:“四美俱,二難并,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王勃《滕王閣序》),王國維自己也說過,“四時可愛惟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王國維《曉步》)。大自然的春色提供春色每年都有,而且它如此慷慨地把這美色提供給人間,不分貧富也不論貴賤,只要你有悠閑的心情和審美的悟性,就能夠得到盡情的享受。然而,這么簡單的'兩個條件卻不是人人都能具備的:蕭鼓樓船的達官貴人固然未必真正懂得大自然之美;憂生憂世的詩人則很少有“能狂”的閑暇和“能狂”的興致。
在《人間詞話》里,作者提出了境界說,大大豐富了文藝批評的理論。境界是一個空間。根據構成空間的要素,境界可分為景境(物境)、情景和意境。一般來說,空間的構成是多因素的,但是空間的維度是由要素決定的,景境是一維的,情境是二維的,意境則是三維的。比如說,在景境空間并非純粹的毫無情感的景物描寫,只不過其主要意蘊是表現物和景的。
情境是二維空間,作品所表現的是景(物)和情,景既是情產生和存在的條件,是情的背景,是情的襯托!度碎g詞》中以情境詞為多,其中有表現戀情的,有表現思婦懷遠人的,有表現傷感的。無論是哪一類情境詞,大多采用以景襯情的手法,表現了圣潔的情境。“清溪彎復彎”表達的就是有我之境。作者平素難得欣賞這樣的閑適美景,休養的時候身入其境了,所以作者在盡情地欣賞美景!耙簧y得是春閑” 正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作者對當前的美景是無限珍惜的,詞中表現的景是優美的,情是深沉的。
《浣溪沙》詩詞鑒賞14
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古詩簡介
《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這首詞創作于李清照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詞,最早收錄在《樂府雅詞》中。
從此詞的詞情來看是李清照大病漸愈時所作。上闋描寫黎明前病中室內生活,下闋描寫白天里室外景物,作者抓住大病漸愈這一生活片斷,從身心感受運筆,無論寫病中生活細事,還是寫病中所見景物,不受物所束,不為病所苦,無不流露出女詞人病中清靜閑適的心情;而身臥病床,鬢發斑白,臥看殘月,煎藥忌茶,又無不蘊含著病中孤苦哀愁的心境。此詞筆致淡雅,情調直切,意境清朗,含蘊耐味。
譯文
兩鬢已經稀疏病后又添白發了,臥在床榻上看著殘月照在窗紗上。將豆蔻煎成沸騰的湯水,不用強打精神分茶而食。
靠在枕上讀書是多么閑適,門前的景色在雨中更佳。整日陪伴著我,只有那深沉含蓄的木犀花。
注釋
①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在唐五代時即將《浣溪沙》的上下片,各增添三個字的結句,成為“七、七、七、三”字格式,名曰《攤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又因南唐李璟詞“菡萏香銷”之下片“細雨夢回”兩句頗有名,故又有《南唐浣溪沙》之稱。雙調四十八字,平韻。
、谑捠挘哼@里形容鬢發華白稀疏的樣子。
③豆蔻:藥物名,其性能行氣、化濕、溫中、和胃……豆蔻連梢:語見于張良臣《西江月》:“蠻江豆蔻影連梢!笔欤骸短旎[軒詞選》、《歷代詩余》作“熱”。熟水:當時的一種藥用飲料。陳元靚《事林廣記》別集卷七之《豆蔻熟水》:“夏月凡造熟水,先傾百盞滾湯在瓶器內,然后將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則香倍矣……白豆蔻殼揀凈,投入沸湯瓶中,密封片時用之,極妙。每次用七個足矣。不可多用,多則香濁!薄栋俨菡x》則說:“白豆蔻氣味皆極濃厚,咀嚼久之,又有一種清澈冷洌之氣,隱隱然沁入心脾。則先升后降,所以又能下氣!
、芊植瑁簵钊f里《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詩有云:“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由此可見,“分茶”是一種巧妙高雅的茶戲。其方法是用茶匙取茶湯分別注入盞中飲食。
、輹骸稓v代詩余》作“篇”字。
⑥醞藉:寬和有涵容!稘h書·薛廣德傳》:“廣德為人,溫雅有醞藉。”
、吣鞠ǎ杭垂鸹。
賞析/鑒賞
這首詞創作于作者的晚年,是一首抒情詞,主要寫她病后的生活情狀,委婉動人。詞中所述多為尋常之事、自然之情,淡淡推出,卻起扣人心弦之效。
詞中系相對病前而言,因為大病,頭發白了許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這個處理極妙,意思似乎是說,頭發已經那樣,何必再去管它,還是料理今后罷。這不僅表現了作者的樂觀態度,行文也更簡潔。
下面接寫了看月與煎藥。因為還沒有全好,又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臥著看月。“臥看”,是因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時也說明作者心情閑散,漫不經心,兩字極為傳神。“上”字說明此乃初升之月,則此殘月當為上弦月,此時入夜還淺。病中的人當然不能睡得太晚,寫得極為逼真。上句寫的是衰象,此句卻是樂事,表明作者確實不太以發白為念了!澳植琛奔床伙嫴瑁栊詻觯c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為飲,即含有以藥代茶之意。這又與首句呼應。人兒斜臥,缺月初上,室中飄散縷縷清香,一派閑靜氣氛。
下片寫白日消閑情事。觀書、散詩、賞景,確實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時光的最好辦法!伴e處好”一是說這樣看書只能閑暇無事才能如此;一是說閑時也只能看點閑書,看時也很隨便,消遣而已。對一個成天閑散家的人說來,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卻也較平時別有一種情趣。末句將木犀擬人化,結得雋永有致!澳鞠秉c出時間。本來是自己終日看花,卻說花終日“向人”,把木犀寫得非常多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木犀的喜愛,見出她終日都把它觀賞!搬j藉”,寫桂花溫雅清淡的風度。木犀花小淡黃,芬芳徐吐,不像牡丹夭桃那樣只以濃艷媚人,用“醞藉”形容,亦極得神。“醞藉”又可指含蓄香氣而言。
此詞格調輕快,心境怡然自得,與同時其他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語言樸素自然,情味深長。
《浣溪沙》詩詞鑒賞15
【年代】:唐 【作者】:張泌——《浣溪沙》
【內容】:
鈿轂香車過柳堤,樺煙分處馬頻嘶,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滿驛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低,含情無語倚樓西。
馬上凝情憶舊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鈿箏羅幕玉搔頭。 早是出門長帶月,可堪分袂又經秋,晚風斜日不勝愁。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 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依約殘眉理舊黃,翠鬟拋擲一簪長,暖風晴日罷朝妝。 閑折海棠看又拈,玉纖無力惹余香,此情誰會倚斜陽。
翡翠屏開繡幄紅,謝娥無力曉妝慵,錦帷鴛被宿香濃。 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飛鶯語隔簾櫳,杏花凝恨倚東風。
花月香寒悄夜塵,綺筵幽會暗傷神,嬋娟依約畫屏人。 人不見時還暫語,令才拋后愛微嚬,越羅巴錦不勝春。
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鈿金縷鎮眉心。 小檻日斜風悄悄,隔簾零落杏花陰,斷香輕碧鎖愁深。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
小市東門欲雪天,眾中依約見神仙,蕊黃香畫貼金蟬。 飲散黃昏人草草,醉容無語立門前,馬嘶塵烘一街煙。
【作者】: 張泌(生卒年不詳),字于澄,常州(今江蘇常州)人。起初擔任過句容(今江蘇句容)尉,南唐后主任為監察御史,歷任考功員外郎 、中書舍人。南唐亡國后,隨后主李煜投降北宋,升遷為郎中,故基本上屬于南唐詞人。傳說后主李煜死后,張泌每年寒食日都要去后主墳上祭奠,哭得頗為傷心。由此可見,他對李后主的感情是很深的。 【注釋】:
、俜海和赋。
【賞析】 這首春夜懷人的小詞,抒寫了作者對心上人的'深切懷念與刻骨相思。月明之夜,花香四溢,獨立寒階,睹景思人。詞的上片著重寫景,下片著重抒情。當初一別,人間既難再見,便只有在夢中尋訪,以慰相思。這首詞委婉含蓄,情味深長而又真摯感人。 《花間集》:張子澄時有幽艷語,“露濃香泛小庭花”是也。時遂有以《浣溪沙》為《小庭花》者。 《餐櫻廡詞話》況周頤云:張泌詞,其佳者能蘊藉有韻致,如《浣溪沙》諸闋。
【《浣溪沙》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浣溪沙》詩詞鑒賞11-22
浣溪沙詩詞鑒賞12-07
《浣溪沙》古代詩詞鑒賞12-09
浣溪沙古詩詞鑒賞08-09
攤破浣溪沙古詩詞鑒賞10-21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詩詞鑒賞12-09
浣溪沙·門隔花深夢舊游古詩詞鑒賞11-05
詩詞鑒賞11-23
詩詞的鑒賞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