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發生時怎樣才能避險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地震發生時怎樣才能避險
地震危險威脅到整個世界,它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那么我們要了解關于地震的什么知識才能更好的規避災害損失呢?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地震知識普及資料,供大家參閱!
一是大地震時不要急。要根據所處環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選擇。
1、如果你在室內,應就近躲到堅實的家具下,如寫字臺、結實的床、農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墻角或管道多、整體性好的小跨度衛生間和廚房等處。注意不要躲到外墻窗下、電梯間,更不要跳樓,這些都是十分危險的。
2、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蹲到各自的課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離,撤離時千萬不要擁擠。
3、如果你在影劇院、體育場或飯店,要迅速抱頭臥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臺或樂池下躲避;門口的觀眾可迅速跑出門外或體育場場內。
4、如果你在室外,要盡量遠離狹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煙囪、變壓器、玻璃幕墻建筑、高架橋和存有危險品、易燃品的場院所。地震停下后,為防止余震傷人,不要輕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內。如果住的是樓房,千萬不要跳樓,要立即切斷電閘,關掉煤氣,暫避到洗手間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鋪等下面,地震發生后要迅速撤離,以防強的余震。
如果身處平房或樓房一層,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點也是可行的。
二是遠離危險區,如果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果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第三,如果震后不幸被廢墟埋壓,要盡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脫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采取以上緊急避險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經驗表明,破壞性地震發生時,從人們發現地光、地聲,感覺有震動,到房屋破壞、倒塌,形成災害,有十幾秒,最多三十幾秒的時間。這段極短的時間叫預警時間。人們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識,事先有一些準備,又能臨震保持頭腦清醒,就可能抓住這段寶貴的時間,成功地避震脫險。
有人調查過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發現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險措施。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脫險,占72.9%。說明只要避險方法正確,脫險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地震瞬間不宜奪路而逃。這是因為:
1、現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層樓房,根本來不及跑到樓外,反倒會因樓道中的擁擠踐踏造成傷亡。
2、地震時人們進入或離開建筑物時,被砸死砸傷的可能性最大。
3、地震時房屋劇烈搖晃,造成門窗變形,很可能打不開門窗而失去求生的時間。
4、大地震時,人們在房中被搖晃甚至拋甩,站立和跑動都十分困難。
除了“伏而待定”這一原則外,地震時還應注意不要顧此失彼。短暫的時間內首先要設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脫險,才可能去搶救親人或別的心愛的東西。
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地震的震級與烈度
震級: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一般來說震級越高,地震的破壞力就越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震級每增加一級,其釋放的能量約增加33倍。
地震分為九個震級,一般小于2.5級的地震人是感覺不到的;2.5級以上人才能夠感覺得到;5級以上的地震會造成破壞。
烈度: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同。
為衡量地震破壞程度,科學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系來說,距離震中近,破壞就大,烈度就高;距離震中遠,破壞就小,烈度就低。
家庭防震準備事項有哪些
震前準備:家庭成員平時要熟悉地震知識,掌握簡單包扎、人工呼吸等簡單急救方法。發布臨震預報后,家庭應準備好食物、水、手電筒、簡便衣物、塑料布和收音機等。選擇好避震場所。房屋正門、樓道、走廊內不要放雜物,以便于人員疏散。
震時應對:樓房內家庭成員震時可暫躲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堅固的家具下,或躲在樓房衛生間等小間房內。地震時人員都要用隨手物件護頭和捂住口鼻。
震后處理:未傷人員盡快搶救家人和鄰居人員。被壓在室內的家庭人員,要盡可能向有空氣和水的.地方移動,節約事物和水。封閉在室內的人員不可使用電氣、火柴和蠟燭,最好用手電筒照明。保持鎮定,保持體力,待外面有動靜時再大聲呼救或撞擊。盡快離開房間,不可輕易再進房間,對自己所處空間,應設法加固。震后住在防震棚的人員,要特別注意飲水和飲食衛生,防止傳染病蔓延。
【地震發生時怎樣才能避險】相關文章:
地震發生時怎樣才能避險05-09
當奇跡發生時的作文04-18
學校地震避險和應急疏散演練活動總結04-20
發生火災時的逃生知識05-09
地震時鼓勵人們的話語05-01
常見的應急避險知識05-09
不該發生的事08-19
火災發生的句子12-05
怎樣才能克服講話緊張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