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老人生活小常識

時間:2022-12-09 17:54:36 生活常識 我要投稿

老人生活小常識

  老年人的身體已不像年輕時的年輕力壯,老人已活到老年這個階段,身體已不能再隨便受到損傷和折騰,所以老人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小常識可以讓老人的身體更健康和長壽呢,有關老人都有有什么好的健康小常識呢,接下來就讓陽光網小編來為您介紹吧。

  1. 多吃抗氧化食物:人體不斷產生的自由基會破壞免疫系統。老年人適當補充富含抗氧化營養元素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如善存銀片,其配方為老年人量身定制,滿足身體的需要。老年人也能從馬鈴薯、綠茶、柑橘、花椰菜、牛奶、魚、小麥、櫻桃、草莓、西瓜、西紅柿中攝取天然抗氧化食物。

  2. 均衡營養:營養是免疫力的基礎。首先,保證優質蛋白質,包括動物性食品和豆制品。主要有增加魚類的攝入量,每天吃一個雞蛋,每日飲用250毫升牛奶,高膽固醇患者可用脫脂牛奶。多選用大豆制品如豆腐、豆腐干和素雞等,既補充了優質蛋白,又不增加血脂。其次,多吃新鮮的綠葉蔬菜和水果,而膳食纖維可以增加老年人腸蠕動,防止或緩解便秘。另外,保證各種無機鹽和微量元素的攝入,鈣、鐵、硒和鉻等對老年人都是重要的礦物質。

  3. 保持心情愉快: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于促進免疫細胞數目增長,激發免疫系統的活力,從而起到充分保護機體的作用。

  4. 行為科學規范:不良的行為和習慣會成為包括癌癥在內的一系列疾病的病因和誘因。老年人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居有常、勞逸結合、飲食均衡、力戒不良生活嗜好。

  5. 適當運動:適當的運動能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心臟的營養和脂質代謝,促進全身血液和體液循環以及新陳代謝,延緩機體組織的老化和免疫系統功能衰減的進程。

  老年人在生活中應慎做的運動

  一、快速轉頭

  當聽到有人喊自己時,這時如果您快速轉頭很容易導致頭痛、頭暈,嚴重時甚至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病急性發作、頸部骨折等。有高血壓、頸椎病、骨質疏松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快速轉頭。

  建議:轉頭主要是頸部運動,頸部動脈為大腦供血80%以上,大腦發出的信號要經頸部下行,頸是重要的“生命線”。老年人頸椎極為脆弱,轉頭時要放慢速度,或用緩慢轉身代替。

  二、仰臥起坐

  大多數中老年人的頸椎、腰椎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問題,再加上骨質疏松,因此做仰臥起坐很容易給頸椎和腰椎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再加上,此運動對頭部的變化較大,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很容易造成血壓升高,發生意外。

  建議:此類運動不適合中老年人,建議選擇一些運動幅度較小的運動,養生是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的,而非一朝一夕可促成的。

  三、爬樓梯

  對于50歲以后的人來說,身體肌肉減少3%-5%,相應的平衡力也變差。(另外),在跌倒老人中,超過51%與爬樓梯相關,爬樓梯每年致死2萬人。上了年紀后,關節退化,上下樓梯或爬山時,膝關節承受的重量是平時的3~5倍,這會加速關節老化。

  建議:老年人如果需要上下樓,一定要抓穩扶手。

  四、彎腰取重物

  關于彎腰取重物的這個運動,實際是對任何人都是有傷害的,如果力量拿捏不到位,很容易閃到腰,甚至血壓突升。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來說,更要避免這個運動

  建議:取重物時要“三步走”:第一步,先將身體向重物靠攏;第二步,屈膝、屈髖,用雙手把物品拿穩;第三步,伸膝伸髖,這樣就把物品拿起來了。

  五、彎腰夠腳面

  彎腰夠腳面是一個非常好的伸展筋骨的方法,但對于一些從未做過此運動的老年人來說,做這個動作,極易給脊柱、骨骼、肌肉乃至血壓等造成不良影響。比如,血壓升高、跌倒、骨折,甚至肌肉傷拉,這些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

  建議:運動前的熱身可用活動腕關節、踝關節,或快走幾分鐘來代替。

  六、軀干扭轉

  扭腰是最常見的熱身運動,但是如果您的背部肌肉力量下降,站著做這個動作,很容易造成腰背損傷,也可能摔倒。

  建議:如果做這個動作,可以躺著或坐著進行。如果想鍛煉柔韌性,可以選擇打太極拳、游泳等方式。

  七、站著穿褲子

  人上了歲數,韌帶和關節都會逐漸老化。站著穿褲子,不僅容易跌倒,繼而造成骨折,還有可能刺激心腦血管,導致血壓升高。

  建議:穿褲子或鞋子時,一定要坐在椅子或床上,實在不行,也應有所依靠和扶持。

  八、倒著走路

  早晨在公園晨練的大爺大媽有人特別愛倒著走路,覺得這樣更能達到鍛煉的效果。殊不知,老年人平衡性、視力、反應能力等有所下降,倒走易引發意外。

  建議:正常的快走就是最好的運動方式,走路時可以在手中邊走邊揉健身球或核桃,這對刺激末梢循環有好處。如果倒著走,要在安全地段,最好有人陪同。

  影響老年人長壽的6大惡習

  不良習慣一 多吃少餐。

  有人調查了1400位60~64歲的老人,發現每日吃兩頓飯者有1/3患心血管疾病,每日吃5頓飯者(總熱量相等)只有1/5患病。另有一份報告指出,每日就餐次數在3次或3次以下的人群,肥胖患者占57.2%,膽固醇增高者占51.2%,而每日就餐次數在5次或5次以上的人群中,肥胖病患者僅占28.8%,膽固醇偏高者占17.9%。專家們分析認為,空腹時間較長,造成體內脂肪積聚的可能性就增大

  不良習慣二 晚餐過遲。

  晚飯時間過遲,并且是進食難消化的食物,會加重膽固醇在動脈壁上的沉積,促使動脈硬化的發生。有人做過這樣一次實驗:在晚間讓大鼠進食高脂肪飲食,然后馬上入睡,這些大鼠血液中的脂肪含量急劇上升。如果在早上或中午同樣進食這些高脂肪飲食,則對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影響不大。

  不良習慣三 喜吃精糧。

  有些人不吃糙米粗糧,只吃精米白面,殊不知在稻麥的麩皮里,含有多種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植物纖維素,例如鉻、錳在全谷類、豆類、堅果類中含量最高。若經過加工精制以后,這兩種元素就大大降低。如果用缺乏這兩種元素的飼料去喂養大鼠及家兔,動物就容易發生動脈硬化。植物纖維素能增加膽固醇的排泄,使血膽固醇含量降低。食物太精細,纖維素太少,不容易產生飽腹感,往往造成過量進食而發生肥胖。因此,長期進食低纖維素飲食的`人,血管硬化、高血壓的發病率則增高。

  不良習慣四 過食肥甘。

  過多地食用動物油、肥肉和一些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如豬肉、豬肝、皮蛋、蟹黃、奶油等,可引起血脂升高,但并非要絕對禁食上述食物。近年來有人研究證明,正常的膽固醇并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而腐敗的膽固醇才是引起動脈硬化的元兇。因此,一些動物油,特別是豬油不宜儲存過久,若已變質,顏色灰暗有霉斑或有腐敗味,則不要食用。糖分攝入太多,過剩的部分就會轉化為脂肪。隨著血脂增高,冠狀動脈發生血栓的機會也就增多。還有研究發現,糖能使肝臟合成脂類的作用增強。正常人吃高糖飲食3周后,血中甘油三酯可升高1倍多。若給高血脂病人吃高糖飲食,甘油三酯也可增加4~5倍。

  不良習慣五 偏食挑食。

  偏食挑食往往造成營養素吸收不完全。如果綠葉蔬菜吃得少,常會發生維生素C缺乏,而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減輕或防止動脈硬化。如果豆制品吃得少,就不能增加膽固醇在糞便中的排泄。還有人不吃大蒜、洋蔥,嫌它們有特殊氣味,殊不知大蒜、洋蔥有著良好的降血脂作用。

  不良習慣六 煙、酒成癖。

  世界科學界已公認,大部分心血管疾病與吸煙有關。長期過度飲酒,則能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組織增加,心臟功能減弱,心臟變得肥大,特別是長期大量喝啤酒的人,更容易出現這種心臟變化,醫學上稱它為“啤酒酒精能影響人的脂類代謝,并使機體從血中清除脂類的能力降低,從而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的發病機會。


【老人生活小常識】相關文章:

老人生活健康小常識04-26

生活小常識飲食禁忌及健康生活小常識05-09

養生小常識生活小竅門及小常識05-09

生活與健康小常識05-09

飲食生活小常識05-09

秋季生活小常識05-09

夏季生活小常識05-09

初夏生活小常識05-09

生活小常識作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