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諷筆諫散文
柳公權是唐代久負盛名的書法家,他的楷書,骨力秀挺,結構緊湊,在書法史上素有“顏筋柳骨”之稱;同時,他又是一位為官為人俱正直、敢言善諫的朝廷高級大員。在他任夏州觀察判官期間,唐憲宗見到了柳公權的墨筆字,非常喜愛,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三月十九日,一紙詔書遂將他調任中央,任命他為右拾遺兼翰林侍書學士,這時他已過不惑之年。皇上就問柳公權:“你的書法為什么能寫得這樣好?”柳回答說:“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用筆在乎心地,心正筆法就正了)。”皇上聽后默默地改變了表情,知道柳公權這是在用書法來規勸自己。
“用筆在乎心地,心正筆法就正了。”書法是這樣,作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古人說:“心之官則思”,“運用之妙,存乎一心”,“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都是強調了“心”的功能與作用。這里“心”的含義就是大腦,它支配著人的一切行為與語言。心正則筆法正,心正則為人正,心正則辦事正。一個普通人心正了,就是一個老實人,就不會想歪念,走邪路;公仆們心正了,心里就會裝著老百姓,就會全心全意的為人民謀福祉,處理公務就能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就不會攫國家之金,撈人民之財。以此觀之,柳公權的這條妙諷筆諫對于今天的`社會仍然具有可資借鑒的現實意義。
在這之前,柳公權還是個地方官,初上廟堂伊始,就甘冒觸犯龍顏之險,抓住機遇,委婉含蓄而又非常自然地向皇上進諫,既見正直,又見智慧;皇上聽了之后是什么態度呢?據記載說是“默然改容”,到底是虛心接受,還是心存怨懟,史書沒有明說。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唯我獨尊,天子的尊嚴是不能有絲毫冒犯的,皇帝也不愚昧,一聽就知道柳公權的回答的言下之意,起碼是暗示你皇上的心地還不夠那么正直,“默然改容”也是在常情之中。不過從柳公權一生先后歷事七個皇帝,能夠官至太子少師,一直未被“打倒”,沒有遭受打擊與迫害,最后壽終正寢在任上這一史實來看,說明那時的政治與言論的環境還算是比較寬松、開明的。
【妙諷筆諫散文】相關文章:
1.雙龍妙緣愛情散文
2.說筆優美散文
3.與筆握手散文精選
4.妙葉
5.筆落無話散文隨筆
6.稻田碎筆散文隨筆
8.兩支筆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