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流年漫漫進藏路散文

時間:2019-11-09 20:10:10 我要投稿

流年漫漫進藏路散文

  1、“水城”格爾木和神奇的萬丈鹽橋

流年漫漫進藏路散文

  車隊風塵仆仆地來到了格爾木,我們住在格爾木河東邊,原西北地質局632地質大隊的幾間小土房里。房子住不下,一些同志就只好去住帳篷“招待所”。這次還是大老李講故事:

  格爾木系蒙古語,意即“河流密集的地方”。這里河流縱橫,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相當豐富,主要有昆侖河、舒爾干河、格爾木河、那仁郭勒河、烏圖美仁河、托拉河、東臺吉乃爾河、大格勒河等幾條大河,都在格爾木境內。僅以格爾木河而言,她的上游和下游匯集或分流的大小河流就有數十條,這些河流,蒙古人總稱為“郭勒木德”,也就是現在音譯的“格爾木”。

  直到1954年,格爾木還是一片渺無人煙荒涼的大沙原,修筑青藏公路時,筑路總指揮慕生忠帶著幾個人去探路,他們走過荒灘,來到一條河邊,從地圖上看,這里應該是格爾木。有人就問慕生忠:“格爾木在哪里?”慕生忠找來一塊木牌,寫上“格爾木”三個大字,往地上一插,大聲宣布:“這里就是格爾木!”他還把那條河叫做“格爾木河”,并興奮地表示:“我們要做格爾木的第一代人。”老李信誓旦旦地說,當年那木板就插在我們現在住的帳篷招待所地面上!

  老李接著說:中央下了死命令,要求慕生忠在1954年底之前“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修成一條公路,只要汽車能開到拉薩就行了。”后來公路按期通了車,有人問慕生忠:“這么短的時間,你是怎么修的路?”他老老實實地回答道:“探路隊有輛馬車,在比較平坦的地方,我就讓人趕著馬車在前面走,筑路人沿著車轍兩邊各挖一條溝,路也就定下來了。有些地方低洼,就墊上點兒土;遇上大石頭擋住了道,就用炸藥炸掉它!汽車能夠開過去就是公路。”老李侃侃而談,這哪里是在講故事,倒像是現如今的一位新聞發言人。

  接著趙隊長宣布了在格爾木的安排,他說:“在這里停留兩天。明天,地質技術人員由老范帶隊去察爾汗鹽湖參觀,對咱們的勘探工作有參考價值。車隊、鉆機好好檢查各自的車輛和鉆機,一翻過昆侖山,就是可可西里,你想換個螺絲釘也難上加難了。其他人嘛——”話說到這里,隊長笑了笑,接著說:“各司其責,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我心想,自己就是個“其他人”,但現在無責可司。我要把握自己的命運,爭取做個地質工!何況隊長說地質員們去察爾汗只是參觀,并沒有具體要求。第二天分頭行動時,我就爬上了去鹽湖的那輛嘎斯51大卡車。一個地質員好心地說:“同志,你上錯車了。”小蔣對我遞了個眼色,笑著說:“沒錯,沒錯,他是新來的練習生。”

  來到鹽湖,老范笑著說:“同志們,這就是世界第二大鹽湖察爾汗。“察爾汗”是蒙古語,翻譯過來就是‘鹽澤’。”接著她問道:“你們知道自己現在站在什么上面嗎?”我低頭看看地面,就是硬邦邦的灰白色土地,哪里是個‘什么’?可能其他人的感覺也跟我一樣,沒人回答她的問題。老范繼續說:“這可不是普通的灰土地,我們現在就站在鹽上面。”見大家迷惑不解,她又說:“億萬年前,柴達木是一片汪洋大海,后來的造山運動使它隆起,經過千萬年滄海桑田的變遷,地殼上升,海底裸露,在后續的地質運動中柴達木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內陸海。再后來,海底的高處成為山岳,低凹處逐漸形成一個個或大或小具有匯水功能的鹽湖,察爾汗就是其中的老大。長期的風吹日曬,加之降水量大大低于蒸發量,湖內高濃度的鹵水逐漸結晶成鹽,形成了厚厚的一層鹽蓋,鹽蓋下面就是鹵水。毫不夸張地說,我們現在就是站在鹵水湖面上!”聽她這一說,剛出學校的幾個小伙子呆不住了,在硬邦邦的土地上使勁跳了起來。老范連忙說:“省點力,別跳了。這層鹽蓋子最薄的地方也有一米多,厚的地方有三、四米,石頭一樣硬,你們就是將登山鞋跳穿了鞋底也沒用。”

  這時候,小蔣詩人看著遠處晶瑩如玉,鬼斧神工一般的鹽花,又搖頭晃腦地吟誦開了:“啊,神奇的察爾汗!億萬年滄海桑田的變遷,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巧手,將普通鹽粒變成了粒粒珍珠和珊瑚;化成了只只飛禽與走獸;鹽湖變成了仙境。啊,察爾汗,你是一個不沉的湖,你更是一個看不見的湖!”

  老范接著講解說:“明代李時珍著的《本草綱目》里就有關于察爾汗的記載,當時民間所用的“青鹽”就產于察爾汗。下面,請老魏給大家講講修建敦格公路的故事。”

  老魏說:青藏公路筑路大軍來到格爾木時,當時主持西北工作的彭德懷又在考慮另外一條路了。原因是供應西藏的石油一直都是經由蘭州、西寧再轉往格爾木。但若是從甘肅的峽東火車站修條公路直接到格爾木,比經過蘭州那條路近了一千來公里。1954年11月,便決定邊勘察邊修建敦煌至格爾木的公路。筑路大軍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很快將公路修到了距離格爾木60公里的察爾汗鹽湖。有人說,士壤中含鹽量達到5﹪,修公路就要繞道。若達到10﹪再修路,那就是違背科學規律的蠻干了。筑路總指揮慕生忠回答說:你剛才說的是泥土里鹽含量達到了10﹪不能修路,這個道理哪個都明白。因為鹽怕水,天下雨,鹽遇水融化了,公路也就陷下去了。我現在問你,鹽里面土的含量達到百分之幾不能修公路?這個‘科學規律’你那‘本本’里面有嗎?察爾汗鹽湖含鹽量好像是100﹪,湖面那層堅硬的鹽殼殼,千萬年也沒有融化,這是為什么?我覺得,這與柴達木地區的干旱氣候很有關系。全世界可能沒有誰在鹽上面修過公路。我們就來開個頭!”

  鹽上面能否修路的爭論告一段落,但偌大個察爾汗鹽湖,雖然全被堅硬如石的結晶鹽蓋得密不透風,但在那層鹽蓋子下面,卻分布著無數上窄下寬的溶洞。要修筑公路,讓載重汽車在上面順利通過,便要將那些溶洞填滿。可是鹽湖里面找不到一塊石頭,找不到一點沙土,用什么材料來填平那些溶洞呢?工地負責人拿著根撬棍,西戳戳,東敲敲,無意間竟然掀起了一塊30來厘米厚的硬鹽蓋,這使他茅塞頓開,就地取鹽蓋不是也可以填平溶洞嗎?他們選擇一段溶洞較少的地帶,背來一塊塊大鹽蓋,終于墊起了一條結實的路基,汽車安全地開過了一里多寬的溶洞區。人們高聲歡呼:“我們勝利了!”那天晚上,筑路人就露宿在鹽湖南岸,為歡慶這勝利的時刻,他們煮了一大鍋牦牛肉,每人倒上一大碗酒,劃拳猜令,舉杯暢飲,人們還唱起了家鄉小調,笑聲、歌聲、猜拳聲交織在一起,久久回蕩在空曠的鹽湖上。從此青海柴達木盆地,便有了一條神奇的鹽路。它的建筑材料既不是古代的磚石木料,也不是現代的水泥鋼筋,更不用涵洞、橋梁。它長達32公里,大大方方地舒展著自己的身姿,懸浮在排名世界第二的大鹽湖——察爾汗鹽湖之上。人們稱它為萬丈鹽橋。

  1955年,原西北地質局632地質隊勘探察爾汗鹽湖礦,經過幾年努力終于探明,在察爾汗地區的廣大古鹽湖里,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1957年青海省鹽務局開始對鹽湖進行開發。

  2、翻越昆侖山

  離開格爾木的前一天,全隊人員被分成好幾撥子到幾家帳篷飯館去吃八寶飯。趙隊長說:“今天大家敞開肚子多吃點、吃飽點。離開了格爾木,再想吃到這么香甜的八寶飯,就只能等到年底收隊回西寧了。”那天晚上,隊上給大家分發武器,聽說是三個人發一支槍。我想哪能有我的份,找出一本書,躺在地鋪上看起來。誰知一會兒大隊會計劉啟明跑來喊我:“小王,快起來,領槍去。”我說:“三個人才發一支槍,我就不去湊那熱鬧了。”劉會計說:“看來咱們隊長還真算得準。要不然他怎么專門讓我來喊你呢。”我跟著他來到趙隊長住的帳篷,隊長親手交給我一支卡賓槍!這時候,1956年小趙在衡陽對我說的那句話又在我的耳邊響起來:“你還想從這小本本里看出支槍來?”但是今天,在昆侖山腳下的帳篷城市格爾木,我千真萬確領到了一支明光爍亮的槍!我知道,這完全是我有幸遇到了郝部長、任部長、趙隊長這樣的好領導,他們沒有將我當“另類人”看。回到帳篷,我將那槍擦了又擦。心里的感觸真是萬萬千!

  車隊來到昆侖山的天崖澗。小蔣介紹說:天崖澗是雪水河最窄的一段,寬約8米,岸上距離水面深達30余米,上窄下寬,呈八字狀,澗底黑浪奔涌,聲如悶雷,從崖口往下看,頭暈目眩。公路修到這里,除了在這里架橋,無別它路可走。可是那時候指揮部一個筑路工程師也沒有,只好將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工兵連。副連長王宏恩帶領戰士,冒險爬上40多米高的懸崖,冒著生命危險懸空作業,終于架成便橋,為了紀念戰勝了這一天險,這座橋被命名為“天崖橋”。后來有了工程師,重新設計修建了一座永久性的橋。1956年陳毅元帥率領中央代表團進藏路過這里時,對昆侖橋贊嘆不已,親自改名為“昆侖橋”。

  來到納赤臺,小蔣講故事:當年文成公主一行來到這里,準備歇息時才發現附近沒有水,人畜只好忍住干渴過夜。但次日早上人們醒來,發現供放佛像的地方,竟冒出了一眼晶瑩泉水,原來這是釋迦牟尼佛把山中泉水壓了出來,普渡眾生。

  另有一份資料:青藏公路修通后,一路兵站很少。1956年春天,十來個軍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昆侖山下,一把炒面一把雪,手足凍僵了,皮膚凍裂了,終于在納赤臺附近找到了一股泉水。其中有位炊事員老楊,趴到泉邊掬起水來飲了幾口,覺得甜滋滋的,說這泉水能治百病,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昆侖泉。他們又搬來幾塊石頭,壘了個簡單的地灶,撐起了幾頂帳篷,納赤臺兵站也就誕生了。

  這口“昆侖泉”,確實養育了好多代的青藏人。從那次進藏之后,我多次走過青藏路,每次路過納赤臺,都要去那似一朵盛開蓮花的泉眼,看望那股晝夜不息向外噴涌的,澄澈、潔凈的清泉水,喝上飽飽一肚子的水,再滿滿地盛上一水壺。

  那一天,趙隊長決定大家就在納赤臺住宿,洗盡幾天以來的塵土和疲勞,暢飲珍貴的昆侖泉神水。

  第二天我們的車隊翻過昆侖山,進入了如今名聞遐邇的可可西里大荒原。很多路段果真如老李所講的故事,就只是經過汽車輪子多次輾壓出來的道道車轍,但到處坑坑洼洼,時不時還會遇到無數的大小石頭。每輛載重汽車上面都蓋著厚厚的蓬布,遠遠望去就像是一個個東倒西歪移動著的活帳篷。車廂底部放的`是不怕踩壓的物品,上面再放人們的行李,大家就坐在各自的行李卷上。人們上車坐好之后,司機便會將蓋在汽車尾部的厚帆布用繩子捆緊,目的是想擋住車輪卷起的灰塵進入車廂。可這樣一來,塵土沒能擋住,原本就稀薄的那一點點寶貴的新鮮空氣,卻被厚厚的帆布擋在了車廂外;車廂里一片黑,討厭的揚塵充滿了車廂里的全部空間,那滋味真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汽車在這種路上行駛,有時候像是風浪中的一只小船,搖搖晃晃,車上的人被晃得東倒西歪;有時候遇到了“搓板路”,車子又立刻變成了一只簸箕,人被拋得五臟六腑好像顛倒了位置,有人形象地比之為“炒黃豆”。反應大的人更是翻江倒海般不斷地嘔吐,連膽汁都吐了出來。開始時,有人還想拿個缸子將那嘔吐物接住倒到車外去,可后來,人被晃得根本拿不住缸子,反而將那些嘔吐物又潑到了旁邊人的身上。后來便干脆用毛巾捂住嘴,吐到毛巾里,搞得那嘔吐物到處都是。

  就是在路邊的運輸站帳篷里短暫吃飯休息時,小蔣也沒忘了講故事,他說:筑路隊翻過昆侖山進入了可可西里大荒原,道路在不斷地延伸,慕生忠也就一路給駐地命名,一共起了18個名字:西大灘、三叉河、亂石溝、不凍泉、開心嶺、風火山、五道梁、烏麗、雁石坪等等。只有格爾木、納赤臺是原來就有的地名。接著小蔣神秘兮兮地問大家:“你們猜一猜,現在我們到了哪個站?”幾個年輕地質員打開了“賭”:有人說是五道梁,有人說是雁石坪,爭得不可開交。我就覺得奇怪了,他們剛才下車時還像只只蔫頭蔫腦的小雞崽,怎么一剎那間就變成了只只好斗的大公雞?可是趙隊長一直唱的是“白臉”,他高興地勸導大家說:“同志們,別爭了,心平氣和悠著點。”我心里想,在那個戰爭年代,“宣傳員”真是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糧”

  一天傍晚真的來到了五道梁,資料上寫著:五道梁海拔高,可又像只大盤子四邊高中間低,運輸站恰好就設在那低洼處,還有一種說法是那里的土壤里含有某種有害元素,所以在整個青藏線,人們在五道梁的高原反應特別嚴重,都說:到了五道梁,喊爹又哭娘。

  這一路上,人人骨頭架子都快要顛散了,賴在車里下不來。又是趙隊長在車下一聲吆喝,原“勘探獨立團”的戰士們率先下了車,剩下的那些學生娃這時卻沒了在納赤臺爭勝負時的那股氣勢,有氣無力好不容易才都下了車,互相一看,人人嘴巴、鼻孔里鉆滿了塵土,連眼睫毛都好像變成了根根土黃色的細灰繩。人雖然下了車,個個又都像是喝醉了酒。腦袋發暈腳發軟,腳下明明是硬梆梆的土地,那感覺倒好像是踩在了棉花上,想站站不穩,想走又邁不開步。但這時候還要自已動手卸行李,再搬到運輸站那個大棉帳蓬里去打地鋪。有的人高山反應強烈,一下車躺到地上就起不來了,反應稍輕的人,就只好咬緊牙關,先幫助病號鋪好地鋪,再扶他們躺下來,最后才去搬自己的行李卷。那時候隨隊只有一個衛生員錢南琪,唯一能派上用場的藥也好像只有阿司匹林。誰不舒服了,就給幾片阿斯匹林。從那以后,誰也不叫他的名字,一律都叫他“阿司匹林”了。

【流年漫漫進藏路散文】相關文章:

1.中學路漫漫抒情散文

2.漫漫打工路抒情散文

3.長路漫漫作文

4.抒情散文:我的漫漫求學路

5.漫漫求學路作文

6.《漫漫自由路》讀后感

7.路漫漫情悠悠高中作文

8.路漫漫心兒擱淺錯過歲月白發千千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