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不應該被綁架經典散文
我們原本善良,原本脆弱,出生時的天性的本真,被經久的歲月打磨的圓滑世故,甚至丑陋不堪,如何讓自己在保留本真的情況下不再受傷,也許一生也找不到完整的答案。
——滴墨成傷
人生有很多種經歷,酸甜苦辣,嬉笑怒罵,都是一種歷練,人生觀并不是天生就有的,是漸漸成熟的過程,最原始的處理人情世故的轉變,或許跟隨人的一生
每個人骨子里都是善良的,所以不希望自己的善良被蒙蔽,被欺騙,只是在遭遇無奈時,每個人都會判斷并無意識的作出改變,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悄悄的影響了一部分人和社會風氣。當我們善意的付出我們純真的時候,是絕對沒想過要有什么回報的,只是希望不被蒙蔽、不被欺騙,大有辛苦我一個,幸福十萬人的那種氣概。
很多時候不明白,那些健全的人為什么會在街頭乞討,也許這是古代就有的一種生存方式,可是手腳健全,明明能養活自己,卻偏偏要選擇了這種沿街的生存方式。自然,這之間不乏游手好閑的無賴流痞充雜其間,還有些流氓痞棍、逃犯流賊混雜在內,成為惰民一族,這些人偽裝的假象無疑給社會帶來諸多混亂和問題,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這就是假行乞。
相對而言,那些不健全的乞討者,因為肢體殘障,失去了勞動能力;或是家庭破敗、貧病交加、完全失去生活依靠;或是孤苦棄兒,鰥寡無依,只得靠他人施舍賴以為生,這種人沿街乞討很讓人同情,蘆葦抽穗,花子落淚,是最有代表意義的一句話。(說白了,任何單位和個體都不會用殘疾人做工的)這不僅僅是一種社會歧視,而且還是工作效率問題,再者就是人們對殘疾人的歧視而導致他們為了一口飯而不顧自己的尊嚴,尊嚴,是何等的珍貴,因為無奈,不得不如此,這是真行乞。
隨著社會的進步,乞討的花樣也越來越多,讓人防不勝防。以前是直接拿著碗行乞,后來假扮殘疾來乞討,再后來有抱著小孩的,有裝成孕婦的,有說沒錢回家的,有救父救母的,還有賣自己未來的,也有少數酷愛藝術而生活貧困的人街頭賣藝,這種乞討的方式也略文雅一點,靠拉二胡、唱歌等方式乞討。還有的帶著猴子,靠猴子表演或強行騷擾游客強討惡要的等等等等,目的只有一個——錢。
當年的伍子胥身無分文,只好吹奏隨身攜帶的長簫,借以乞討過活已成為歷史笑談。如今他要是泉下有知應該落淚了。“叫花子”在那個時代似乎顯得有些褒義,
如今,行乞已經成為一種職業,這支大軍涵蓋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外出磕頭乞討,回家蓋房蓋樓”這已是公開的秘密。
那些沿街乞討的人向來都是機靈的人,跟在大姑娘,小媳婦,老婆婆身后,可憐兮兮的要錢的,都是聰明人,因為女人都是心軟的,通常經不起“娘娘太太做做好事吧!”的哀求,要么就是想早點擺脫這種糾纏,而甩幾個小錢就脫身了,于是,身后便有了笑臉。
小時候的記憶,衣著襤褸,身體殘疾,生活無著落,需要社會關懷救助的困難群體,這是對乞丐的傳統印象。而且經常有外地人上門乞討,那時似乎每家都是貧窮的,但是對于那些可憐的伸著手要吃的人也是舍得的,自己家有什么就給什么,甚至還會端碗水給他們喝,還會像嘮家常似的問問他們打哪兒來,怎么會流落于此,最深的印象就是什么發大水,鬧蟲災,瘟疫等等,然后跟著傷心難過一陣子,臨走還會再塞給他們一點吃的。信任、真善對于當時的人來說,無疑是最大的財富。
今天遭遇了傳說中的“告地狀”,所謂“告地狀”就是在街頭路邊放一張紙或一塊白布,上面寫著乞討的話語;也有用粉筆直接寫在水泥地或石板路面上的。乞討者不必開口,低著頭,愁容滿面地坐在旁邊,有的還不時地向走過的'路人磕頭。相對來說,這種乞討要文明些。
和孩子一起去夜市,人來人往,路燈和車燈,還有商場的霓虹燈,讓這個繁華的城市熱鬧起來,夜市口有一個約十五六歲男孩蹲在路邊討錢,前面地上用粉筆寫著:因坐車錢包被偷,無法回家,愿好心人資助八元錢回家。我掏了八元錢讓兒子給他,他抬頭望了望兒子,一剎那,我看到他的眼光有些遲疑,還有些詫異,隨后說了聲謝謝。雖然之前我也是屢次被騙,但我還是愿意再次相信這種討錢的方式,萬一……萬一這次是真的,而我沒有付出微薄的愛心,我會自責,也會心疼。
事后發了個說說,網友們留下了許多真善,最讓我感動的一句話就是:“或許你大部分都水都澆在了草上,但總有一滴會落在花上!痹噯柼煜伦龈改傅,有哪個舍得自己的孩子街頭乞討呢?放棄原則、放棄尊嚴、飽受懷疑和指責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明知被騙,還這么做、是害怕傷了兒子脆弱的心我只能對他說:如果你哪天真的也錢包被盜回不了家,我希望能有人像我相信他一樣相信你,幫助你回家。
“假乞丐”的存在確實傷害了善良人們的信任和情感。看到自己的同情心被別人利用,實在是很受傷。當我們的善心成了被利用的工具,當社會的愛心被一次次透支,善良似乎已走到盡頭,而那些真正需要得到幫助的乞討者反而得不到及時的幫助。
當行乞就如我們上下班一樣,成為了一種職業,這是對社會怎樣的一種嘲諷呢
盤點古今五花八門的乞討方式,心情是沉重的,乞討的花樣多了,新點子也是層出不窮了,自然很多的狀況是真偽難辨,于是善良和欺騙就有了越來越多的沒有答案的糾纏。
我固執地以為,無論出于何種原因,何種目的,假乞討都是沒有任何尊嚴的生活,即使從行乞中獲得較大的收益者,也須付出辱沒尊嚴,喪失體面的巨大成本,值與不值,只能自己去掂量。
生活和生存的方式是多樣性的,為什么不選擇另外的方式呢?因為這種方式可以不流血、不流汗、不要成本就能輕松的獲的生活的資源,當然更談不上什么未雨綢繆的去規劃和創造幸福生活。對他們而言尊嚴和道德已經不復存在,而且還綁架著道德來壓榨善良人們的錢包。
很多人不提倡給乞討人錢,因為施舍錢財是對乞討從業者實施欺騙行為的一種鼓勵,會助長這種不良風氣。但是當我們面對這些從業人員時,很無奈,因為人非草木,更不想社會的冷漠被無意識的傳遞。
你相信乞討者嗎?碰上乞討者會給錢嗎?如果發現被騙了,心里會怎么想?以后還會不會繼續慷慨解囊?對于乞丐我們要不要幫?又該怎樣幫?
【善良不應該被綁架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4.成全善良經典文章
5.善良得有底線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