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這個世界談談隨筆散文
和這個世界談談隨筆散文1
希臘神話中有個著名的謎語:什么動物早晨四條腿走路,中午二條腿走路,傍晚三條腿走路?謎底是:人。
《沒有世界的頭腦》《沒有頭腦的世界》《世界在頭腦中》。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卡內蒂的小說《迷惘》,拋開內容不談,三個部分的標題很有意思。
希臘神話中的人說的是人與自然規律的關系;借用《迷惘》的三個標題,可以說明人與社會的關系。一個人的自然生長和社會成長大致如此。
這里主要是說人的社會成長。
成長初期,主要是從人類已有的經驗中獲取關于世界的知識,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中,真善美是追求的目標,并且完全可以得到。人類代代相傳的經驗,用現在的話說,主要是傳遞正能量;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獲取的知識,無論是關于自然的,還是關于人類本身的,都讓我們對未來充滿美好期望。這期間,一個人形成了他對世界的初步認識。
步入社會后,人就會發現世界和自己的認識存在距離,價值觀受到沖擊,“三觀”盡毀的事也時有發生。這個階段經常是憑一己之力與世界博弈。有時候,世事與之前形成的認知背道而馳,像一匹沒有韁繩的野馬,你無法預知發展的方向。實際上,社會就像滾滾洪流,或者成為弄潮兒勇立潮頭,或者為洪流所裹挾,隨波逐流而向前。
經過第二個階段后,人對世界有了新的認知,可以說是重新認識了世界。所謂洞察世事人情,必是在經歷之后。如果說第二階段是以行動為主,第三階段則是以思考為主,這是說“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這句話的`底氣。
世界隨時都敞開著懷抱,似乎在對每個人說:來吧,讓我們……
和這個世界談談隨筆散文2
轉眼,我已步入芳華歲月的日中,炙熱、躁動,加一勺寧靜。如此,倒也不差。若是一直炙熱著,恐怕也終會灼到赤心而后消亡;若一直躁動著,恐也不好,像剛被放出籠的鳥兒一樣,摸不清方向,瞎飛也只知道瞎飛,不識南墻,也不知天高與地厚。幸有一勺寧靜之泉,偶爾滋潤一下炙熱躁動的心,讓行走在陌上的靈魂多了些許煙火味,并永遠追逐遠方,偶爾熱淚盈眶,也甚好。
回顧過去一載,我想我僅是躁動了幾下,炙熱了幾番,寧靜了許多,F在想想,太寧靜了不太好,容易忘記了說話寫字的權利,忘記思考的深度,甚至忘記了走路的樣子。但還好躁動了幾下,總算放在心頭上的炙熱沒有白白的燃燒過。
20xx,我越過山丘,順著黃河奔流的方向,去尋覓遙遠的國度,那是我從未見過的遠方——甘南藏族自制洲。五月的甘南像一個被春天遺棄的孤兒,它不得不躲在冬天的懷里取暖。初次踏入這塊陌生的土地時,所有滾燙的虔誠對我來說就像是經歷了一場盛大的心靈洗禮。他們早上會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趕來拉卜楞寺朝拜。在去拉卜楞寺的橋頭上,我看到了八十多歲的老奶奶轉動著經輪,一遍又一遍誦著經文,從腳下朝拜而過的四歲多的藏族小女孩徹底把我折服了,她面帶微笑地一朝一拜,被雪花打濕的地上留下了她最稚嫩的虔誠。透過雪花飄飛的幕簾里,我仿佛觸摸到了某種希望。那時,我在想,也許,我真的也有必要虔誠對待心里的信仰了……
十月,我終是按捺不住那顆追逐遠方的心,去了一次張掖。張掖,怎么說呢,我倒覺得它不像一座現代化城市,沒有不眠的夜,也沒有夜夜笙歌和燈火通明。它的夜晚是寂靜的,就連路燈也寂靜地閉著眼。大概到了晚上九點多,這座城市就要開始打烊了,這種不緊不慢的節奏讓初來乍到的我有些不太習慣,呆了一兩天以后,倒覺得那種狀態似乎更讓人愜意一點了。
過了一個不平凡的夜晚,第二天就去了七彩丹霞?吹降は嫉孛驳莫毺鼐坝^以后,我竟對自然生出了某種敬畏之情。那些七彩的山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光彩奪目,充滿著生氣,我雖不是一個地質學家,卻能夠感受得到這些自然孕育出來的活化石對于他們的意義。
如果說旅行永遠沒有盡頭,我希望20xx甚至每一個今天和明天,我還踏著青春的腳步,繼續在這條路上旅行著。
往后看,許多裝在心里的柔軟光陰都還糾纏在一起,說好20xx要把它理清的,無奈時光的步履太匆匆,還沒好好抓住,還沒好好捋一捋那些沉寂的時光,日子就這么走了。20xx,我希望我的文字里有更多生活的影子,更希望,那些沉寂在書架上的小伙伴們能夠陪我度過漫長的歲月,畢竟,如果只有身體在旅行而靈魂從來不充電,也終是會倒退,最終找不到遠方。
向前走,拍拍前一年遺留的塵土,帶著芬芳邁向20xx,我不想和20xx來一場談判,甚至周旋的余地都不要留。看書、習文、旅行、會老友、常call親情等等,一個都不能少。只有這樣,才能把日漸空洞的靈魂慢慢地充實起來,才能離心里的那個自己更近一點。
如果可以把時間都融進心臟里跟著血液一起沸騰起來,那所經歷的每分每秒一定也會是沸騰的。希望我的20xx如心臟般有溫度,如詩書般韻味十足。那就趁心頭的赤誠還未消散,自信地向前走吧!
【和這個世界談談隨筆散文】相關文章:
6.這個午后散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