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的改革文學論文

時間:2022-11-20 07:58:54 英語美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的改革文學論文

  摘要:一直以來,我國對英美文學教學的目標內涵并不十分清晰,對目標內涵的層次定位更是模糊,因此英美文學教學改革進步緩慢。

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的改革文學論文

  筆者認為,只有明確新形勢下英美文學教學的現狀,才能找準英美文學課程設置、教材選用和教學方法上的突破。

  關鍵詞:英美文學教學;現狀;改革

  1英美文學教學現狀認識

  根據2000年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我們可以把英美文學課程的目標內涵分為五個層次:一是英美文學原著的閱讀體驗,這是一種基于感性認知的經驗層次。二是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這是一種基于理性認知的知識層次。三是英美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這是一種基于理論思辨的審美層次。四是通過英美文學認識英美文化和國民性格,這是一種基于文化認知和文化認可的跨文化交流層次。

  五是洞悉生命的意義,這是基于人文關懷和道德塑造的哲學層次。

  對照以上分析,我國現行的本科英美文學課程結構過于單一,即文學史加上選讀,主要偏重于第二層次,即對英美文學知識的系統傳授。文學史教材編寫得面面俱到,知識點過于細瑣和龐雜。文學選讀課程往往從古典作品開始,學生還不具備閱讀英語古典作品的語言能力,加上課時和古典文學參考書的限制,學生自學能力有限,教師只能解讀經書式地逐詞、逐句講解。文學作品被解析得支離破碎,失去了文學作品應有的藝術魅力。這種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對文學作品閱讀、闡釋和評價的參與,學生成為文學知識和作品分析的被動接受者和學習者。

  2英美文學課程的設置

  第一,隨著我國外國文學研究事業的進步,外國文學史鏈越來越長,分支越來越細;第二,國內外對主流、非主流作家作品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比如由于女權主義運動和少數族裔民權運動的推動,研究英美文學經典作家作品的人數也越來越多;

  第三,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在不斷開發新課程,留給文學課程的必修課時已經大量減少,而且只會越來越少;第四,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和選修英美文學課程的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畢業后大多數不從事英美文學研究或教學等專業工作。英美文學課程體系是否需要突出英美文學史,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以上四個現實問題迫使我們以開放的眼光來看待英美文學課程的性質。英美文學課程最少可以按照四個層次來理解和設計。

  第一個層次是面向全體大學生的公共選修課。目前大學生已有的英語水平不斷提高,都為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英美文學公共選修課提供了可能。我國大學英語的改革方向,一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尤其是專業英語應用能力;二是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英語文化認知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兩項改革的目標是相同的,即大學英語教學從單純為了學生考級,轉向提高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這就為開設英美文學公共選修課提供了合理性和操作接口,并且使英美文學公共選修課成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在這個層次上,英美文學課程的目標一定要定位在經典文本的閱讀和闡釋上,重點是讓學生體驗和感悟英美文學。

  第二個層次是面向全體英語專業學生開設《英美文學選讀》和《英美文學概論》,課程性質是專業基礎課,為英語專業各個方向的學生所必修。在這個層次上,英美文學課程的目標要定位在英美文學的基礎知識和主要經典作品上,應開發若干種全國統編教材和教參!队⒚牢膶W概論》要以文學語法知識為主,輔之以英美文學經典作家和經典作品介紹。此外,在這個層次上,英美文學教學還要滲透到《綜合英語》和《閱讀》等課程教學中。這些課程以閱讀體驗為主,文學知識和文本分析為輔,在學生的閱讀實踐中實現文學的娛樂和教化功能。

  第三個層次是面向英語專業中具有文學偏好和學術興趣的學生開設專業選修課,如《英美文學史》(通史)、《文學批評方法》、《英美小說》、《英美詩歌》、《英美戲劇》、《英美電影》、《英美散文》等。具體開設哪些課程,應根據具體學校的師資和教學條件加以選擇。在這個層次上,英美文學課程的目標應定位在英美文學史的基本知識和文學批評的方法上,它的重心是通過對具體文學作品的實例分析,幫助學生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分析方法,進而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和審美能力。

  3英美文學教材和課堂教學方法

  文學選讀教材編寫中的傳統思維定式,是造成學生對學習英美文學缺乏熱情的一大因素。目前,大多數英美文學教材按照年代順序編排,教學從早期詩歌等古典作品開始,到20世紀初或20世紀上半葉就結束了,學生很少讀到英美文學的現當代作品。這是按照文學史鏈安排教學內容的必然結果。早期作品難度較大,要么生詞太多,要么背景遙遠,要么篇幅太長,文學課往往上成了語言課,導致課程進度緩慢,教師除了精解語言難點外,就是講述作品的故事梗概,缺少對作品的審美解讀。

  文學教材的編寫方式簡單,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文學教材都是在作品選編的基礎上,加上必要的文字解釋,幾道思考題,再加上作者簡介等,缺乏對文學理論、文學術語和文學的基本構成成分,即文學語法的介紹。文學教材除了提供閱讀作品外,教授學生如何切入文本分析十分必要。因此,文學教材編寫方式應該改革。改革后的教材的另一優勢是理論與文本閱讀相結合,理論的活力和意義在實踐中得到展示。通過文本分析介紹文學理論,還可以避免理論脫離實際變得晦澀玄奧。

  英美文學的教授,在過去多是以講授文學史為主,外加極少的經典文學作品的欣賞,而且多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氣氛極為沉悶,學生自然會慵倦于該門課程。如何讓學生既樂于閱讀經典,又能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目的,筆者認為可以做文本閱讀和寫作上的嘗試。這就是美國學者勒內·韋勒克和奧斯汀·沃倫大力提倡的文本細讀法。如何去細讀,首先就要求學生對所學文本有一個精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解決了語言問題;接著,啟發學生就文本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形象從語言學、修辭學等角度進行討論,讓他們暢所欲言。這樣既提高了學生某一方面的修養,又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一舉兩得,事半功倍。至于文學史的講解,可以采取其他方式諸如課后預習,課堂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學。文本的閱讀應該占用大部分課時。因為,許多絕妙作品都凝聚著作家一生的心血;或一個絕妙動人的故事都是個體人性的觀念,又能表現許多人共同思想的意向;通過閱讀文本,其中人生的感受自然會引起學生的一些共鳴,而人文教育也就寓于其中了。

  如果說文本的閱讀是英美文學教與學的基礎,那么讀后感的寫作或鼓勵學生進行文學創作則是英美文學教學的最高目的。因為文學寫作是個體體驗領悟的過程;

  是一個精神層面交流的過程;這不僅要求作者必須對事物有極端的藝術敏感,對人性有深度的窺測,而且還要對人類精神有極精微的洞徹。作者要長時間去沉思,方能發現其精神妙處。在學習完一首詩歌或一篇散文或一部小說,強調學生對其進行仿寫、改寫或評論尤為重要。這樣既加強了對文本的學習,又能在無聲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更好地讓學生對外國文化加以理解。

【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的改革文學論文】相關文章:

英美文學教學中英語專業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探究教育論文11-22

大學英語教育中英美文學類課程改革措施論文11-21

英美文學欣賞:John Keats12-09

英美文學與英語教育12-07

簡析英美文學與英語教育12-08

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英美文學作品教學方法探討論文11-22

高考文學常識備考三問的論文12-02

文學的經典名句11-29

小學語文學期教學總結10-11

語文學期教學計劃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