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努力工作快樂生活職場勵志文章
經濟學告訴我們,每5年會出現一次景氣循環,光是1998年到2008年十年間,就出現了兩次景氣循環。1998年的東南亞金融風暴一直延燒到2000年網絡泡沫化、2001年的911美國恐怖攻擊,直到2003年的Sars過后,景氣才回暖,光是該波不景氣就走了5年之久,最后多頭市場走到2008剛好也是5年,又碰上美國次貸風暴引發全球金融大海嘯,財經專家紛紛預言,這波不景氣得延燒2~4年左右。
也就是說,以現代人平均得在職場待上35~45年以上的時間,一個人一輩子至少會遇上7~9次的(不)景氣。碰上大多頭的景氣當然很開心,錢隨便賺隨便花都無所謂,然而,碰到空頭來襲,不景氣的時間拉長時,是否有能力安然渡過不景氣,就成了上班族最重要的考驗。
想要撐過不景氣,方法很多,像是多累積自己的專業知識與證照資格,培育第二專長,平日防范于未然,審慎投資理財(儲蓄定存、人壽醫療保險、定期定額基金扣繳),多蓄積實力,不要把雞蛋(才能和金錢都是)通通放在一個籃子里。
不過,我認為真正能夠幫助上班族撐過不景氣的方法,在于“工作態度”。無論是榮景或危機時代進入職場,都不要被眼前環境的榮景/危機給迷惑,必須按照自己的職涯做工作規劃。
不景氣的時代,很多人都希望擁有鐵飯碗,拼命去擠國考與國企,只想爭一份穩定的收入(卻不管自己是否喜歡這份工作,更別說工作的前景),好像不景氣永遠不會結束。
結果,不景氣時代結束,景氣開始推升后,那些抱鐵飯碗的人開始抱怨,認為自己的能力條件都不比其他人差,為何只能賺取這微薄而固定的薪水?且想走還走不了。
至于景氣的時代求職,也沒好到哪里去。不少人貪圖“錢多事少離家近、數錢數到手抽筋”的工作,只想往高獲利的產業擠,同樣天真的以為景氣榮景可以一直延續下去,也天真的相信自己的公司/產業能夠永遠賺大錢。結果,多頭景氣結束后,原本高薪的金飯碗紛紛被摔破了,被迫離開金飯碗時,卻因為已經習慣了多金富裕生活的享受,習慣了紙醉金迷的奢華生活,習慣了被人奉承服侍的高姿態,放不下身段,很難東山再起。如果年紀又大,身邊還沒有存款,那就更慘了。
上述兩種時代,尋找工作的思考模式,其實是一樣的。只根據眼前的經濟情勢做判斷,且一心只想快點找到職場舒適區,過安穩的日子,壓根忘了自我進修、累積工作資歷與自我磨練的重要性,讓自己變成一只只會坐吃眼前乳酪的老鼠。于是,當景氣一變,產業出現變化,收入/就業狀況隨及也出現巨大變化,眼前乳酪吃完時,只知道坐哭等死,絲毫沒有應對之道。
不論進入社會時,所面對的是景氣榮景還是經濟大蕭條,我認為,年輕人應該要抱持“吃苦當吃補”的工作態度,別太急著找個“穩定”的工作,別太急著想進入職場舒適區。人若不曾吃過苦、失敗過就待在舒適區,將會完全喪失面對挫折與失敗的能力,對于遲早得面對不景氣的時代降臨的上班族來說,實在不是好事。
三十歲以前,尚未成家生子,還不需要奉養老父老母,一個人飽全家飽之前,實在不必急著找個穩定多薪的好工作,不要急著進入職場舒適區,不要急著追求奢華享受,應該多看看多磨練,一方面尋找自己真正有興趣愿意投身一輩子的工作,一方面多培養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面對職場與景氣的抗壓性,才能在不景氣的時候,像巴菲特,照樣自信滿滿的危機入市,大賺一筆。
【努力工作快樂生活職場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努力工作的勵志文章04-05
努力工作勵志文章04-03
職場早會勵志文章-關于職場勵志的文章精選04-06
描寫努力工作的勵志文章04-30
經典職場勵志文章03-31
職場經典勵志文章04-17
職場的勵志文章精選04-05
經典的職場勵志文章04-06
職場勵志文章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