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全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人才培養研討會的綜述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教育改革和知識體系碰撞的大數據時代,目前高校聲樂人才培養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有待解決。全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人才培養研討會在揚州大學召開,本次研計會的召開,有利于促進高校聲樂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既能成為教書育人的合格教師,又能成為在舞臺上演唱的合格音樂人。
關鍵詞:音樂教育;專業聲樂人才;培養
一、高校聲樂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在教育改革和知識體系碰撞的大數據時代,目前高校聲樂人才培養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有待解決。會議上各位專家就聲樂招生、人才培養、西南地區聲樂教學困境、聲樂教師科研等問題進行了交流探討。
來自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朱艷紅副教授說,作為一名師范類院校的聲樂教師,不管你是學美聲的還是學民族的,都得教。湖北工程學院的張青副教授都提到二本院校師范專業的就業壓力很大,學生要學會很多技能,流行元素越來越引起學生們的關注,這就要求老師們與時俱進,多樣的教學方法。揚州大學音樂學院高潔老師發言說,音樂心理發展要進行科學引導,音樂教育具有綜合性特點,課程設置、評價體系、教材編制具有科學性秩序,音樂教育專業涵蓋所有音樂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學生要具有綜合性,要具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要求音樂教師要適應不同環境,學生要有高尚的師德。對于高潔老師理想型發言,南京師范大學俞子正教授回應道,講到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素質人才是教育的一個美好設想,但是現實教育中是很難做到的,太難了。素質人才不僅是知識技能的結合,更為重要是人格的問題,包心理、情緒等,現實生活中很多因情緒個性問題導致不良事情的發生,我們無以言表。俞子正教授講到他自己沒有學過教育學、心理學,而是通過自身的社會、生活實踐教學。書本上的是知識,知識不等于文化,我們要把知識轉化自身的文化。教育我們要認清自身的道路,就像我們很多人喜歡音樂,但并不適合音樂。課程標準,學生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很多現實問題是復雜和無奈的,作為教育者很難做到熊掌兼得。作為教育者我們把份內工作做好,就很難。作為教育者,我們要要有敬業的精神,同時也要面對現實。山東師范大學李海鷗教授講到,山東師范大學音、體、美專業在社科評獎、科研評獎方面與與其他學院相分離。特別提到師范類大學要突出師范性和專業性,各類項目的展開要積極聯系和說服各地方領導。作為青年教師是不能舍棄舞臺的,有經驗的老師要學會謙讓,讓我們的學生走出去參加各類比賽和演出。張青副教授提出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與發展,呼吁扶持技能型教師的科研發表平臺進行完善與擴大,多為技能型老師建立一個更公平合理的職稱評價平臺。對此,《歌唱世界》副主編楊旭講到,對技能教師文章發表所遇到的困難深有感觸,而目前很多聲樂教師會以其他專業知識來填補自身的空缺,我們應該質疑聲樂教授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由于現在教育評價體系,迫使聲樂老師要寫文章發文章以此來進行職稱的評選。《歌唱世界》這本雜志成立時非常明確要為高師聲樂學術委員會服務,會員投稿會有一定的尺度、也會寬一些。 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威海分校、音樂學院創始人曲洪啟教授針對“拉簾子”、“錄音”招生只聽“唱”不看“演”的方法提出批評,他認為這是對學校辦學的不負責任。云南師范大學的夏毅和副教授指出,音樂教育地域性比較重要。第一,語言關過不了,嗓子好培養不出來,第二,文化底蘊跟不上,理解能力差。第三,現在流行的原生態音樂只能存在于地域性的文化傳承的形態中,無法在教學中開展。第四,每年本校在省外生源投放在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如山東等外省高考生的質量遠遠高于本地生源,甚至本校研究生實力與省外本科生是一樣的。第五,云南音樂在云南政府領導的大力扶持與重視下得到了良好的傳承發展。但音樂是一個長遠的規劃與策略,不能僅僅為了比賽短期的功利性,不能只打著少數民族的旗號,而將經費用在“大理請北京的演員,麗江請上海的舞者”上。苗教授說“我們碰到的問題,關鍵都是聲樂專業的特殊性造成的,一對一教師成本太高,老師薪酬與勞動付出不成正比”時,激起了在座的各位老師多年來的共鳴相互傾訴教學中的苦衷。白教授介紹了西安音樂學院的學院生存與擴招、音樂教育的現狀,怎樣將學生擴招與國家配套撥款相協調,保證學院的長遠發展。他一針見血的指出,研究生教育不過是在續本而已,真正好的生源由于政治、英語都被擋在門外。肖先生回顧了2004年以來中國教育學會音樂教育分會之高師聲樂學會的歷次換屆及會員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每次會議中關于教育理念研討、思想交流碰撞和聲樂教育發展導向性的作用都能令參會的所有老師專家學者得到收益和啟發。如何鑒定和衡量教師的藝術實踐成果,他認為比賽認證體系很重要。比如我們舉行全國高師聲樂比賽,做大做強并增強比賽知名度,辦出我們真正的品牌,并真正讓不遠千里遠道而來的全國聲樂教育的學生老師在教學和學習上有一定的水準提高。浙江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張建國教授建議會議要充分凝煉主題,避免漫談,并指出現代高師聲樂教學中出現的培養過程學分化、教師教學功能異化、學生考試目的功利化,教學內容和考核制度的單一性、偏重一專,忽略多能的培養方式等問題。
二、高校聲樂人才培養的措施
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針對高校聲樂人才培養的問題各抒已見,紛紛提出了應對措施。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院長苗雨教授介紹了江蘇省音樂學院的教學情況。為建立全面有效型人才培養入口,采取擴大外省招生、組建樂團、完善專業設置問題并將學生分層分類培養的措施,一部分培養“五項基本全能”的綜合型就業人才,一部分有意挖掘音樂表演專業性演唱者。真正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威海分校、音樂學院創始人曲洪啟教授說:山大藝術學院基于高校聲樂教育的特殊性,決定每年音樂類招生由一部分本院專業老師參與,另一部分由外請評委專家庫中抽簽參與,真正實現將招辦考試公正公平性與符合藝術人才選拔規律相結合,使生源質量整體得到提高,為山大藝術學院聲樂教育人才更好的培養與更長遠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曲教授還提出,作為一所綜合性大學,音樂學院發展定位應從兩方面建立:第一不能完全按專業音樂學院的路子走,也不能完全按師范類培養中小學老師的目標走。所以折衷后專業向音樂學院看齊;文化向師范類學校看齊。第二建立有規模有規格的合唱團和交響樂團,控制招生人數以80人為最佳。北京師范大學的肖艷副教授發言使人百感交集,她說他們20來年聲樂招生一直嚴格控制在8個人,真正保證了教學的時間和質量。苗雨教授說到江蘇師范大學的音樂教育改革,如開設聲樂理論課,掃盲一個學期后,由期末考試成績和老師評價結合來競爭下學期爭取“一對一”的授課名額,這樣解決了聲樂教師待遇與學生擴招的現實矛盾,同時針對學生興趣與就業需求,將學生從器樂和聲樂、舞蹈等進行方向型教育分層。苗雨教授說:一個學科一個院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的領導帶頭人。音樂學院要爭取自己在綜合性大學中的邊緣學科地位并得到成果認可,同時增強自身藝術人文素養,真正做出成績,增加豐富多彩的大型藝術實踐活動,強調專業特殊性,培養出一些代表性高端人才,讓學校領導看到我們藝術學科在服務于地方文化發展、提高學校文化宣傳軟實力中的不可替代、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浙江外國語學院藝術學院的鄭偉老師是留學于美國的聲樂博士,她出國的經驗與心得是,第一,中國和外國教育思想的出發點不同,中國人都是希望孩子學習音樂能夠成名成家,而外國人則把學習音樂作為自己的愛好;第二,國內與國外教育方式不同,國外老師比較喜歡鼓勵學生,使學生充滿自信,而國內老師則多以批評為主;第三,國外表演機會很多,表演熱情很高,例如敬老院、社區等等,而國內學生表演機會則較少,一般比較內斂、不自信;第四,國內外的課堂氣氛不同,國外學生上課做筆記、聽課非常認真,成績與平時的表現掛鉤,學生善于提問題、善于思考,國內學生的表現要稍微差一些;第五,國外的老師除了會說英語之外,還會講法語或者德語這是一個優勢。而對于我們亞洲人演唱外國歌曲來說,語言方面是我們的一個弊端,同時這也是我們需要加強的地方。另外,鄭偉老師特別介紹了歌唱的5個W,分別是:When、Where、Why、What is happening、Who you are,不管是歌劇還是藝術作品都要分析一下作曲家、研究他們到底是什么時候發生的?在哪里發生的?為什么發生這種事情?發生事情的前后發生了什么?你是誰?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到,這時候你唱歌曲才會有味道。佟軍教授提出在市級高校和省級高校兩個層面,在教育部總的音樂指導方針、教學框架下,聲樂教育要在三種專業技能結構下展開,第一,進行基本生理結構機能研究,如嗓音發聲,氣息等教學常態;第二,在基礎層面下,要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認知。第三,大家希望有一個音樂實踐的標準評判體系,逐步打造各高校的辦學特色,建立全方位實踐發展平臺。
苗雨教授總結說,要以市場需求定位培養方案,并進行教學探索,制定真正讓學生受益的專業課程,組織專家講演團進行全國性教學巡演觀摩,培養學生技能基礎與素質拓展共同發展,建立3+5+2的培養模式,即十分之三是明星藝人、十分之五的師資輸送和十分之二的高端人才如考研、出國的不同就業方向等。
22日上午9:00,歷時一天半的“高等師范聲樂學術研討會”閉幕式揚州大學瘦西湖校區虹橋專家樓舉行。閉幕式由山東師大音樂學院院長李海鷗教授主持。音樂教育學會副理事長肖黎聲教授代表教育部體衛藝司萬麗君副司長就高師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提出幾點意見:
1.高師院校要關注當前國家教育改革的發展動向,強調正確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集中體現在把重視美育與素質教育提高到適應時代需求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的重要地位。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重視審美教育與人文素養的要求。教育部近日出臺的中小學學生測評,明確提出品德與藝術素養的內容。
2.高師教育教學改革要統籌協調,要堅守教師教育的辦學方向,關鍵是課程設置,要突出師范性。要明確哪些是教師教育人才培養知識技能的核心課程?特別是開好專業必修課、選修課,課程不能太隨意,不能因人設課。
3.高師教育教學改革,一定要適應基礎教育藝術師資的社會需求。中小學一線校長反映,對新招收的高師畢業生都不滿意,特別是指導課外藝術活動的能力差。高師院校應加強與基礎教育的聯系,有的院校與基層農村中小學結對子,把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對接起來,值得點贊。
肖黎聲教授指出,在傳統聲樂教學與訓練的實踐中,要利用歌唱者的本體感受以及形象化的啟示手段做教學引導,更新理論詮釋及觀念。在理論研究層面把本質與現象區別開來,在教學研究層面把理論闡述與演唱及教學實踐有機統一起來。聲樂教學中,學生在歌唱的學習與演唱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除了歌唱器官機能方面的表現外,大量屬于心理因素問題。教師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與分析,并要研究如何運用聲樂心理學解決聲樂教學中的實踐問題。音樂是一門表演藝術,但同時音樂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實踐活動。高校聲樂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既能成為教書育人的合格教師,又能成為在舞臺上演唱的合格音樂人。因此高校一方面要為學生多提供音樂表演藝術、表演方法方面的實踐機會,更要延續和完善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藝術人文素養,是中國高校聲樂教育的發展之根,也是中華民族聲樂與國際聲樂教育接軌所必須奠定的長遠堅實的基礎!
【全國高等院校音樂教育專業聲樂人才培養研討會的綜述】相關文章:
高等院校師范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論文05-12
大學聲樂專業實習總結04-22
全國各地關于世界環境日的活動綜述05-08
美國大學音樂教育的專業介紹05-10
音樂教育專業學生的求職信03-28
語文創新全國觀摩研討會學習心得05-07
全國大學專業排名04-07
全國傳媒專業好的大學05-07
全國醫專業最好的大學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