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課后題答案
大學語文作為當代大學里的基礎學科,不僅要陶冶當代大學生的修養情操與人文素養,同時還應該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日常交際能力、那么,關于大學語文課后題答案的資料,你收集到了嗎?
一、《寡人之于國也》
1.概括本文所體現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內容
(1)富民、愛民,以民為本的思想。(2)反對暴政,提倡仁政。
(3)反對兼并戰爭,提倡以仁政來統治天下
2.文章是以什么為線索展開論述的?
圍繞“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這一線索
3.本文抑揚兼施、循循善誘的說理方法表現在什么地方?
答:先批評梁惠王的治國方法不當,然后再提出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在闡述實行王道的具體措施時,采取先易后難、步步推進的寫法。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來說明什么問題?
說明梁惠王治國方法與鄰國沒有質的差別。
二、《秋水》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觀上有何思想意義?
主旨是在無限廣大的宇宙中,個人的認識和作為,是十分有限的。啟示人們不能囿于個人的見聞而自滿自足,應該努力學習,不斷上進。
2.試談本篇中的景物描寫對表現主旨所起的作用。
形象地渲染了“人的認識是有限的”這一文章的主旨。
3.舉例說明本文善于援譬設喻的特色
1、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2、吾在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3、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磊空之在大澤乎?4、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5、此其比萬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馬體乎?
以上比喻說明人的認識,受條件和環境的制約,世間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對的,人的認識是十分有限的。這些比喻以一個個具體生動的形象,把深奧而抽象地哲理表達的淺顯易懂。
4.試分析本文的論證方法。
本文在說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論證結構上,本文經過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層推進,這種逐層推進的論證結構很有說服力。(2)論證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動,又以類比法為主,用大量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論證中心主旨。(3)語言修辭上,作者大量運用排比,反詰的修辭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氣勢,增強了說理的力量。
三、《五代史伶官傳序》
1.本文的中心論點和有關警句對我們有什么啟迪作用
中心論點是封建王朝的興亡盛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
《尚書》的名言“滿招損,謙得益”做理論根據,然后指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試以本文第二段為例,說明作者是如何運用對比手法進行論證的。
第二段寫莊宗李存勖興衰成敗的史實,在寫法上欲抑先揚,先極力贊揚成功前的發奮,成功時意氣的胸懷雄壯,再以迅疾的筆調寫其衰敗之速。在盛衰成敗興亡的鮮明對比中,通過盛與衰、興與亡。得與失、成與敗的強烈對比,發出莊宗歷史悲劇的根由所在。
3識別文中所運用的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并說明其作用。
歷史事實做論據,文中第二段用大段篇幅寫了后唐莊宗興衰的過程。
理論論據,《尚書》名言“滿招損,謙得益”。
四、《論毅力》
1.結合自身經驗,談談本文所說道理有何啟發意義?
現代年輕人依賴性強,意志薄弱,鍛煉自己意志。提高毅力,是當今時代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之一。
2.本文如何在論證過程中貫串正反對舉方法的?請作具體分析。
中心論點:“有毅力者成,反是者敗”。
正反對照的說理方法:成與敗,逆與順,強與弱,彼與我,“攻虧一簣”和“雖覆一潰”,處處闡述了有毅力,與無毅力會造成成功與失敗兩種不同的結果,從而突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
3.指出文中運用層遞手法的地方,并說明其作用
層遞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意思遞進而形式相近的語句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方法,本文有兩處用層遞手法。一是第二段對身處逆境時五種不同態度的描寫,突出要想成功,應有“至強之人”的毅力,二是第三自然段操舟的對比,這幾種情況的對比用層遞式以此反襯出堅持到底者毅力的`重要性。
五、《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1.你如何理解“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這句話是蔡元培對青年學子的懇切勉勵,他認為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不是做官發財的臺階,因此,學生在校努力鉆研學問,增長見識。這一點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現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
2.本文的說理有何特點?
一、總分結構,重點突出,以“三事”(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礪德行,三曰敬愛師友)為核心,分別獨立闡述,清晰明了。二是采用對比論證,主題突出,針對性強。三是情理并重,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六《容忍與自由》
1.談談你對“容忍”與“自由”之關系的理解。
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
2.胡適認為不存在“絕對之是”,你的看法如何?
從哲學角度看,世界上一切道理都是相對的,根本不存在絕對真理,從認識角度看,凡認為自己是“絕對之是”時,主觀都超越了客觀,不能全面、深刻、發展地認識客觀世界,都要犯錯誤。
3.識記文中的三個例證及其所說明的道理
本文善于運用例證法來闡發道理。
1、作者年少時援引《王制》專制律條痛罵《西游記》和《封神榜》。
2、宗教史上高爾文活活燒死塞維圖斯等科學家。
3、提倡白話文時陳獨秀“不容反對者有討論之余地”。
這三個典型例證,分別證明了文章中三個層次的分論點,都具有十分鮮明而強勁的啟示力和說服力,使讀者能從事例本身悟出至理深意。
4.本文“言之有物,明白清楚”的大家風范
文章從自身經驗談起,坦誠地進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以身說法,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這種文風是一種胸有成竹,透徹于心,而后返璞歸真、深入淺出的極高境界,故被譽為“大家風范”。
七《咬文嚼字》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這一中心論點的?
中心論點是“無論閱讀或寫作,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作者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
(1)先講斟酌文字與表達思想感情的關系。指出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感情,沒有一句話換一個說法而意味仍完全不變的,例如《史記》李廣射虎;文字的推敲其實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例如韓愈賈島關于推敲的故事。
(2)再闡述文字的直指意義與聯想意義的關系、文字的習慣性與創造性的關系。強調語言應該貴在創新。
2.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①歸納法。最后一段“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時采用了歸納法。②例證法。王若虛改《史記》的例子,是例證法;論證“誤用聯想易生流弊”時舉了古人的“套語”“濫調”,也是例證法。③“類比法。在論證”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有如月輪,??聯想的意義??有如累外圓暈,暈外霞光??“是類比論證。
八、《吃飯》
1.“人類所有的創造和活動,不僅表示頭腦的充實,并且證明腸胃的空虛”請就這一觀點談談你的看法
人的生活中,物質生活的需要是第一位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是第二位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以物質生活的需要為基礎,但精神生活的需要是高級的生活需要,有時反倒起著重要的作用,二者是相成相濟的。
2.找出本文中的比喻句,并聯系錢鐘書談比喻說“不同處愈多愈大,則相同處俞有烘托,分得俞開,則合得俞出意外,比喻就俞新奇,效果俞高”分析本文比喻手法的特點及其審美效果。
本文比喻手法的特點在于新奇,即本體與喻體不同處很大,距離很遠,常人想象不到,給人的印象越深。“吃飯”本來是生活小事,作者卻把它和金錢婚姻觀、以公權謀私利的政客本性、輕視勞動人民和普通工作的勞動觀聯系在一起,把吃飯與吃菜的結合同音樂、烹調、合而不同的社會理念聯系在一起,聯想奇特,收到了新奇、獨特、印象極其深刻的效果。
巧設陌生化的比喻是一個最顯著的藝術特色。
如1、“吃飯有時很像結婚”
2、“一碗好菜仿佛一支樂曲”
3、“整個人世間好比是做菜的廚房”等比喻,都具有出奇制勝的審美效果。
3.本文體現了怎樣的散文風格?它與作者的個性特征有何聯系?
錢鐘書散文的獨特風格是機智雋永,幽默詼諧,這是由于他知識非常廣博,信手拈來,想象無比豐富,任思想馳騁。從柏拉圖到孔子,從政治到經濟,從音樂到烹調,從人情世態到人生觀,作者似乎信手拈來。顯示出錢鐘書任性而發、灑脫自然的個性特征。
九《我的世界觀》
1.作者認為,人生的目的何在,不必深思,但卻得出一個“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結論,這如何理解?
人是為別人而活著,這是因為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相互的,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自然懂得這個道理。再者,愛因斯坦有偉大的人品,他深知自己是依靠著別人的勞動才取得成就的。
2.作者既認為“客觀世界”是在“藝術和科學工作領域里永遠達不到的對象”,卻又堅執探索“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的“宗教感情”,這如何理解?
(1)作者探索“奧秘”、探索“最深奧的理性和最燦爛的美”的“宗教感情”,是基于“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理念的獻身精神,同時也說明科學和藝術有相通的底蘊。
(2)他對科學藝術有獨特的感情,把研究科學藝術的奧秘作為他“生存的目的和意義”
(3)他把研究科學藝術的奧秘作為對別人勞動的報答,這正是他的人生觀的具體體現
3.談談這篇演講辭的文風與作者人格的一致性
作者恢宏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表現為他熱愛真理,追求正義,深切關懷社會進步。思理深遠而言語樸實,見解獨到而態度謙遜,坦率自然而真情涌動,是這篇演講辭的主要特色。這個特色正是他的偉大人格在文風上的鮮明體現。因此,作者的文風與人格是相一致的。
十《如何避免愚蠢的見識》
1.概況本文所提出的造成愚蠢見識的原因和避免愚蠢見識的途徑
文章認為,自以為是和自高自大是形成人類這種“通病”的主要原因。
避免愚蠢的途徑有三條:(1)堅持科學認知態度,要盡量親自觀察,自己的見識要有充分的證據。(2)要謙虛謹慎,多方面聽取不同意見。(3)認識客觀世界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樹立宇宙無限,人的認識有限的理念。
2.本文是如何通過例證方法來闡明自己的主要觀點的?
本文用例證方法闡明自己的主要觀點有以下幾個層次:(1)在講用親自觀察避免愚蠢見識的觀點時,從反面舉亞里斯多德認為婦女牙齒的數目比男人少為例,正面舉了自己不敢妄下斷語的例子。
(2)在講要使自己的見解有充分的證據的觀點時,舉了“某個人硬要說二加二等于五,或者說冰島位于赤道”時“你”的態度為例。
(3)在講要善于聽取不同意見的道理時,舉了自己曾在多個國家住過很長時間的例子
(4)在講要發揮“心理想象力”與“假想的論敵”辯論來檢驗自己的見識的方法時,舉了圣雄甘地反對現代技術的例子。
(5)在講人們要提防狂妄自大的意見的觀點時,舉了性別中心主義,民族中心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三個例子。這些例子都真實可信,有典型性代表性,有力地支持了論點。
3.本文的行文風格有什么特點?
本文邏輯層次清晰,行文要言不煩,論述周密嚴謹。
十一《馮諼客孟嘗君》
1.文中描寫馮諼初為門客時頻頻爭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
中刻畫馮諼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揚先抑、層層深入的方法。開始寫他“無好”、“無能”,寄食于人卻再三要求優厚的生活待遇,這是先抑。但當孟嘗君召人收債時,他自告奮勇,挺身而出,迅速“市義”而歸。之后,馮諼又作出了更遠的謀劃,為孟嘗君“復鑿二窟”,孟嘗君從此高枕無憂,長保榮華富貴。一波三折、生動有趣的情節,既彰顯出馮諼的獨特個性,又收到了引人入勝的效果。
2.從哪里可以看出馮諼與孟嘗君之間是互為對照的?
馮諼的再三彈鋏,反托出孟嘗君的寬容大度。而當馮諼大展奇才的時候,又顯出孟嘗君的目光短淺。人物之間的映照,使全文波瀾迭起,姿態橫生。
3.請談談你對馮諼為孟嘗君營就的“三窟”的看法
展現了馮諼不甘屈居人下、報效知己、深謀遠慮的奇特風采,同時也表現了孟嘗君寬容大度、禮賢下士的品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戰國時期的“養士”風氣和政治風貌。
【大學語文課后題答案】相關文章:
2.大學語文課后答案
7.海燕課后題答案
8.散步課后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