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注重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理論、憲法及有關法律的基本精神與內容的教育。以下是由陽光網小編整理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后答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后答案(一)
一、大學生應如何盡快適應大學新生活?
1、認識與適應大學生活。(學習要求的變化,生活環境的變化,社會活動的變化)
(樹立自立自強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識提高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虛心求教,細心體察大膽實踐,積累生活經驗)
2、更新學習理念。(自主、全面、創新、合作、終身學習理念)
3、確立成才目標。(德是人才素質的靈魂,智是人才素質的基本內容,體是人才素質的基礎,美是人才素質的綜合體現)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體現著人們協調各種關系、處理各種問題時所表現出的是非善惡判斷的能力和行為選擇的能力,是政治素養、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識的綜合體,決定著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動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促進個體健康成長、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礎。
3、良好的法律素質對于保證人們合法得實施行為,一發維護各種正當的權益,履行法定義務,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三、為什么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價值支撐;
2、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精神動力;
3、引導大學生進德修業成長成才的根本指針。
四、如何認識學習本課程的重要意義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義:有助于當代大學生認識立志、樹德和做人的道理,選擇正確的成才之路;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掌握豐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打下知識基礎;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擺正“德”與“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備、全面發展。
2、基本方法:學好科學理論;掌握基本知識;注重聯系實際;堅持學以致用。
一、談談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
1、理想信念指引奮斗目標。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對社會和人自身發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樣的理想信念,就意味著以什么樣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會、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樹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夠解答好人生的意義、奮斗的價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課題。
2、理想信念提供前進動力。大學時期,同學們都普遍面臨著一系列人生課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有一個總的原則和目標,這需要樹立科學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學時期確立的理想信念,對今后的人生之路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會影響終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學生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激發起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而發憤學習的強烈責任感與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設祖國、服務人民的本領。
二、如何認識個人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關系?
1、個人理想是指處于一定歷史條件和社會關系中的個體對于自己未來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所產生的種種向往和追求;
2、社會理想是指社會集體乃至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會占主導地位的共同奮斗目標;
3、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又相互區別、相互制約;
4、社會理想規定、指引著個人理想。人是社會的人,實現理想的實踐活動在社會中進行,正確的個人理想從根本上說是由正確的社會理想規定的。同時,個人理想的實現,必須以社會理想的實現為前提和基礎;
5、社會理想是對社會成員個人理想的凝練和升華。社會理想不是憑空產生或有外在力量強加的,而是建立在眾人個人理想的基礎之上。社會理想的實現歸根到底要靠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并體現在個人理想的具體實踐中。
三、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歷史使命中大學生肩負的責任。
1、立志當高遠。青年時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立志的關鍵階段。志向高遠,就是要放開眼量,不滿足于現狀,也不屈服于一時一地的困難與挫折,更不要斤斤計較于個人私利的多與少、得與失。樹雄心、立壯志,是關系大學生一生前途命
運的重大課題。
2、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獻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立為國奉獻之志,立為民服務之志,為祖國和人民的利益而奮斗,在實現社會理想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
3、立志須躬行。漫長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實現需要一點一滴地奮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遙遠的,但起點就在腳下,在一切平凡的崗位上,在扎扎實實的學習和工作中。實現崇高的理想,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平凡的工作做起。偉大出自平凡,社會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萬萬個普通勞動者。
一、中國精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何弘揚中國精神?
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內容: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3、時代精神體現為突破城規、大膽探索、敢于創造的思想觀念;不甘落后、奮勇爭先、追求進步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堅忍不拔、自強不息、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
4、中國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統一。
5、做忠誠的愛國者和做改革創新的實踐者(具體見下題)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培養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既需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也需要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偉大時代精神。
二、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為什么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1、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報效祖國之心不應有差別。作為中華兒女,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報效祖國。經濟全球化消除了眾多障礙和阻隔,為報效祖國開辟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空間;
2、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茖W無國界,但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科學家的命運都與自己的祖國有密切的關系;科學知識無國界,但科學知識的運用卻不可能離開具體的國家。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科技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
3、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體化。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既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所提供的機遇發展自己,又堅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尊嚴,按照本國國情堅持和發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三、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有哪些主要內容?如何做一個忠誠的愛國者?
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必須繼續堅持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把維護祖國統一放在突出位置,獻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做忠誠的愛國者:
1、推進祖國統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推進兩岸合作交流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斗反對“臺獨”分裂圖謀;
2、促進民族團結;
3、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確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增強國防意識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義務。
四、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大學生應如何真正成為改革創新的生力軍。
做改革創新的實踐者:
1、樹立改革創新的自覺意識:突破陳規陋習的自覺意識大膽探索未知領域的信心和勇氣以創新創造為目標的志向;
2、培養改革創新的責任感;
3、增強改革創新的能力本領:扎實系統的專業知識-基礎培養創新型思維方式-前提積極投身實踐-關鍵。
一、大學生應該確立怎樣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決定人生道路。正確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確的選擇,始終朝著正確的人生發展道路前進。
2、人生目的決定人生態度。正確的人生目的使人以昂揚樂觀的人生態度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坎坷。
3、人生目的決定人生價值標準。正確的人生目的使人懂得人生的價值首先在于奉獻,從而在工作中盡心盡力盡責。
二、人生態度與人生觀是什么關系?如何端正人生態度?
關系:1、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重要內容。一個人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態度;一個人對人生的態度如何,往往又制約著它對整個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從而對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產生重要影響。
2、人生態度是人生觀的表現和反映。有積極人生態度的人,其背后一定有一種正確的人生觀作為精神支柱。反之則沒有正確的人生觀。
端正:1、人生須認真。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人生,要嚴肅思考人生應有的意義,明確生活目標和肩負的責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積極認真地面對生活。
2、人生當務實。要從人生的實際出發,以科學的態度看待人生,以務實的精神創造人生,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做好每一件事。
3、人生應樂觀。要樂觀向上、熱愛生活、對人生充滿自信,形成熱愛生命、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4、人生要進取。要積極進取,不斷豐富人生的意義,在貢獻中提升生命的價值,在創造中書寫人生的燦爛篇章。
三、怎樣理解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
1、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所具有的價值,要表現為對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的滿足程度。
2、人生的社會價值,是個體的人生活動對社會、他人所具有的價值。
3、二者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人生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4、人生的自我價值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個體為社會制造更大價值的前提。個體通過努力提高自我價值的過程,也是其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
5、人生的社會價值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會價值的實現是個體自我完善、全面發展的保障。自身物質和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滿足和滿足程度,取決于他的人生活動對社會和他人的貢獻,即社會價值。
一、道德的本質,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本質: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道德對社會經濟關系的反映是以能動的方式來把握世界和引導,規范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
功能:道德的主要功能包括認識功能,規范功能和調節功能。道德的認識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會關系特別是反映社會經濟關系的功效和能力。道德的規范功能是指在正確善惡觀的指引下,通過規范人的行為發揮作用。道德的調節功能是指道德通過評價等形式,指導和糾正人們的行為和實踐活動,協調社會關系和人際關系的功效和能力。此外,道德還具有其它方面的功能,如導向功能,激勵功能等。
作用:道德功能的發揮和實現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實際效果,就是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的社會作用主要表現在:道德為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服務,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對其他社會意識形態存在著重大的影響;道德通過調整人們之間的關系維護社會秩序和穩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我完善,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在階級社會中,道德是階級斗爭的重要工具。
二、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體現在哪里?
1、重視整體利益,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強調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 2、推崇“仁愛”原則,追求人際和諧 3、講求謙敬禮讓,強調克驕防矜4、倡導言行一致,強調恪守誠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視道德需要 6、強調道德修養,塑造理想人格。
三、談談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對于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意義。
1、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意味著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得到增強。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到的、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條件。
2、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順利推進改革的全面深化,需要有社會主義道德的價值引領,協調好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引導人們理性合理表達改革訴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共識,營造安定團結的社會氛圍。
3、有利于全面依法治國。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同時,健全的法律體系的建設和落實,需要立法、執法、司法各個環節的工作者有較高的道德素質。
4、有利于全面從嚴治黨。在思想上和行動上筑牢拒腐防變的道德防線,加強道德建設來堅定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錘煉黨員干部的道德品質。
四、結合全國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談談大學生如何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實踐、
1、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基本內涵,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自律他律的統一,堅持知榮與明恥的統一,時時處處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將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化為自己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2、參加志愿活動和學雷鋒活動。大學生應該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多關注特殊群體、偏遠地區,廣泛參與幫扶行動,志愿服務,為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作出貢獻,努力傳播文明、引領風尚、營造和諧的時代先鋒。
3、培養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大學生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為基本要求,把誠信作為高尚的人生追求、優良的行為品質、立身處世的原則,自覺。
4、養成節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大學生要積極參與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大力倡導節約行為,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把節儉的理念滲透到日常行為和人際交往中。
5、自覺學習道德模范。激勵自己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時時處處以他們為榜樣,多做舉手之勞的好事,多辦惠及他人的實事,在不同的場合做到遵德守禮、遵規守法,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下一頁更多有關“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后答案”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