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

時間:2022-12-19 09:42:43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計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1

  一、發聲訓練部分:

  1、學會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二、識譜部分:

  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教師所教的的樂理知識如:中、低、高音階排列的順序,掌握的音符、附點、休止符、及其組成的簡單節奏、旋律、感受并認識節拍的強弱規律,力度記號及不同的要求唱法,并進行節奏和旋律短句編寫、練習聽音記譜等。

  三、唱歌部分:

  本學期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發聲、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唱歌姿勢、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學中抓住重難點,演唱時要注意音準、節奏和正確的情緒。唱歌的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學唱二聲部合唱、輪唱、獨唱、小組唱等。

  四、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加深對音樂形象的感受,進入比較深入的欣賞。把描寫的.情景展開想象、聯想、分析樂曲的藝術處理等。

  五、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2

  一、基本情況分析

  1、本冊教材分析:本冊的教材重點、難點在于教會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并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并樂于參與各種演唱活動。讓學生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

  2、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每個班級都有學生在音準方面有偏差;也有個別同學還沒有學會控制自己唱歌音量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學段總目標:

  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2、時段目標:

  第一單元:本課以“我的祖國”為情感主題,安排演唱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大中國》、聽賞樂曲歌曲《我的祖國》以及音樂知識復習“三連音、重音記號、強音記號”了解歌唱家郭蘭英,讓學生在具體的音樂作品中逐步加深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第二單元:本課以認識瞿希賢及學習聽賞她的`部分作品為主線,并以“愛心奉獻”情境為主題,將歌曲《老鳥、小鳥》《飛來的花瓣》、《美麗的花兒》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奉獻愛心的美好與甜蜜。

  第三單元:本課以“西南音韻”為主題,介紹了云南、貴州、四川三省的漢族民歌和苗族、布依族民歌及傣族歌舞等,充分展現了我國西南地區絢麗多彩的音樂風格以及相關文化藝術特色。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西南邊陲的風土人情及燦爛文化,感受西南民歌的風格特點、韻味。

  第四單元:本課是一個以“豐收”為情景,以“歡慶豐收,贊美生活”為主題的鄉土氣息濃郁的單元組合。安排了聽賞《豐收鑼鼓》和演唱《栗子大豐收》與《打麥號子》這三個相互聯系的內容,目的是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豐收的喜悅,體驗生活的快樂。

  第五單元:本課以了解音樂家貝多芬為主線,安排了故事《貝多芬與歌德》演唱貝多芬的兩首歌曲《歡樂頌》和《土撥鼠》以及聽賞其鋼琴獨奏曲《土耳其進行曲》四個內容,在演唱和欣賞貝多芬代表作品的同時,還隱含了音樂知識的學習:大、小調的音階構成及其調性色彩。

  第六單元:本課包括演唱歌曲《愛在人間》、聽賞樂曲《在銀色的月光下》、集體舞表演《大家一起來》三個主要教學內容。只要使學生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含蓄典雅,委婉飄逸。感受歌曲意境。

  第七單元:本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演唱歌曲《搖太陽》、聽賞木葉獨奏《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及聽賞民樂合奏曲《花好月圓》。主要讓學生通過聽、賞、唱、奏的活動體驗傣族音樂風格特點,領略傣族的風土人情,激發學生對原生態音樂文化的關注和喜愛。

  第八單元:賣火柴的小女孩以童話故事為情境主題,安排學生進行配樂朗誦,開展綜合性藝術表演。教材內容是以連環畫形式呈現的,同時還提供了三段音樂,提示學生根據故事情節選擇合適的背景音樂來進行朗誦。

  第九單元:本課內容以臺灣、福建兩地民歌為主線,安排了聽賞與跟唱《丟丟銅》,聽賞《天黑黑》,演唱《風吹竹葉》,聽賞《采茶歌》以及認識樂器高胡、揚琴等五項教學內容。編者皆在通過聽賞與演唱等音樂活動,讓學生在不同形式與內容的民族音樂中,較為全面地了解臺灣與福建在音樂文化乃至多方面是同根同源,緊緊相連的,臺灣與大陸是不可分割的。

  第十單元:本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演唱歌曲《鈴兒響叮當》、《歌聲與微笑》,聽賞樂曲《雪橇》。《鈴兒響叮當》、《歌聲與微笑》這兩首作品都是二部合唱歌曲,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在活動或游戲中愉悅的學習二部合唱,培養良好的合唱習慣,讓學生去聆聽,控制好聲音,做到聲部和諧,提高自主排練合唱的能力。

  三、教學措施:

  1、演唱:歌唱技能的練習,將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創設與歌曲表現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并茂。提醒學生變聲期的嗓音保護,避免喊唱。重視和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逐步建立與他人合作演唱的經驗,培養群體意識及協調、合作能力。

  2、感受與鑒賞: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將注意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賞為主。講解、提示,力求簡明、生動,富有啟發性。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想像和聯想。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逐步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

  3、演奏:這一部分的教學將與唱歌、鑒賞、創造等教學內容密切結合。可用樂器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賞曲的主題音調等。可采用各種演奏形式,以學生普遍學習樂器的合奏為主,鼓勵學生從實際條件和各自的興趣愛好出發,在普遍參與中發展自己的特長。

  四、學生課堂行為習慣要求:

  1、進出音樂教室禮貌而有序。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唱歌時身體直立,用正確的方法演唱歌曲。

  3、培養學生養成安靜聆聽他人發言的良好習慣。

  五、教學業務研修安排:

  1、每周進行集體備課。

  2、每周四參加區教科中心舉行的音樂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班學習。

  六、潛能生輔導安排:

  采取長期化、短時段的教學方式,將音樂技能的各種要素(音色、音準、表情等)逐一深化學習。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3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延續了上冊教材內容,繼續貫穿以審美為中心,以音樂文化為主線,以音樂的學科為基點。加強動手實踐與創造,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也應當注意學的個性發展。本冊教材分為八個主題單元。都是比較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快樂的課間”、“童心”等等。內容按聆聽、表演、創新與活動三大塊安排,聆聽包括十一首外國作品,九首中國作品,其中十一首為聲樂,九首為器樂。結合歌曲的教學合理進行音樂知識的滲透。在提高識譜和合唱方面有所加強。

  二、教學重難點

  本冊的教材中重點、難點在于教會學生用自然的聲音、準確地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并樂于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讓學生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

  三、學情分析

  本級段執教班級為四年級,我從綜合課入手,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美育,在課上進行多媒體教學,加強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努力使學生在上課過程中逐步實現全面發展。在五種課型中,學生比較愛好歌舞唱游課,這種課型使學生在學習時積極性高,創新能力自然發揮出來。執教的四年級學生音樂水平這學期明顯好轉,我在視唱練耳、音樂知識、舞蹈等方面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總的來說,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注重音樂基礎知識訓練,進一步鞏固、完善教學,為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1、基于對以上的教材內容分析,在本冊教學活動,擬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一)感受與鑒賞

  1、能聽辨不同類型的演唱形式分辨出男聲和女聲。知道常見的西洋樂器,并能聽辨其音色。

  2、在感知音樂節奏和旋律的過程中,能初步辨別節拍的不同,能夠感知旋律的高低,快慢、強弱。

  3、能夠感知音樂主題、樂句和段落的變化、運用體態、線條、色彩作出反應。能聽辨情緒的音樂。能用語言進行描述。

  4、區別合唱與齊唱,齊奏與合奏,能夠聆聽音樂主題說出曲名、感受一些國家和民族音樂的不同風格。

  (二)表現

  1、樂于參加各種演唱活動,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2、背唱4首歌曲,并能做到節奏準確,富于感染力。

  3、能夠適當的選擇演奏的方式,為歌曲進行伴奏。

  4、能夠在律動、音樂游戲、歌表演活動中與他人合作。

  5、認識,,的含義及強弱規律,認識“▼”,“ ”。6、能單獨視譜演唱簡單的旋律。

  (三)、創造

  1、能自制簡易樂器,或用人聲、樂器及其他音源材料表現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能即興創編與歌情緒一致的舞蹈,即興創編音樂故事,并參與表演。

  3、創作2-4小節旋律或節奏。

  五、主要教學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并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游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參與耳、眼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開拓音樂視野。

  9、以素質教育為本,不斷提高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實于教學,充分發揮音樂課益智、促體、輔德的功能

  六、課時安排

  1、第一課《水鄉》三至四課時

  2、第二課《國歌》兩課時

  3、第三課《月夜》三課時

  4、第四課《快樂的課間》三課時

  5、第五課《媽媽的歌》三課時

  6、第六課《少年的歌》三課時

  7、第七課《回聲》三課時

  8、第八課《童心》三課時

  教學計劃對于整個學期教學的進行有指導作用,通過我們提供的六年級第第七冊音樂教學計劃,可以使教學有序的進行!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4

  教材分析:六年級第一學期音樂課教材共兩本(其中,線譜版一本,簡譜版一本)。其內容歸納如下:

  一.歌曲演唱:十六首歌曲,線譜版七首,簡譜版七首。選用教材八首。

  二.音樂理論基礎知識包括:

  (1)一個升降號的調

  (2)波音記號

  (3)切分音、三連音節奏;

  (4)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重要性及常用速度記號;

  三.音樂欣賞主要以介紹民族器樂樂隊為主要內容其中:

  (1)拉弦樂器介紹二胡為主,欣賞《光明行》

  (2)撥弦樂器以介紹琵琶為主并欣賞《草原放牧》

  四.器樂學習:葫蘆絲吹奏的內容主要以學會吹奏C大調音階及《竹林深處》

  學生分析:六年級學生經過五年音樂課的學習,掌握的五線譜及簡譜的'基本知識。會視唱簡單的五線譜及簡譜樂譜。學會了基本拍號的意義,基本節奏包括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附點等節奏;歌曲演唱養成了良好的呼吸習慣和吐字習慣,合唱水平較高;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口琴能吹奏C大調音階。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濃厚。

  根據音樂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每周詳細教學計劃如下:

  周次節次授課內容準備教具

  一1歌曲《紅領巾之歌》 VCD

  二1葫蘆絲《竹林深處》樂譜及欣賞音樂

  三1銅管樂欣賞以及《輕騎兵序曲》視頻,樂器介紹網頁

  四1三聲部合唱歌曲《鄉間小路》

  五1同上錄音帶

  六葫蘆絲《竹林深處》自制課件,

  七1欣賞《春節序曲》自制課件

  八1歌曲《鄉間小路》音帶

  九1期中抽查2同上

  十1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音響資料

  十一1 2葫蘆絲《竹林深處》

  十二1管樂欣賞課2

  十三合唱《校歌》 1歌曲《校歌》 2自制課件

  十六1葫蘆絲《竹林深處》

  十七復習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5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1、本學期任六年級三個班的音樂課,每個班級都有將近50名學生,對藝術課來說,大班的眾多人數給課堂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2、大部分男生已經進入變聲期,使得他們不愿意唱歌。并且由于青春叛逆期的到來,學習任務的加重,許多學生有了較強的個人觀念,和自己的`審美趨向,認為教材歌曲不好聽。其中一部分學生是外面接觸過多流行音樂,對教材歌曲不喜歡的。另一部分是課外也不接觸任何音樂,對課內音樂也不感冒的。而女生到了這一時期也變得很沉靜,不像中低段時熱衷于主動參與,特別是不愿意個體參與。

  3、三個班中六(2)、六(3)班學生上課積極性相對較高,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能力也很強;六(1)班課堂紀律不錯,不過對音樂不太有熱情的學生也是他們班多些。

  二、教材分析

  (一)十一冊各單元主題及組成內容

  1、《同一首歌》

  2、《草原牧歌》

  3、《多彩的美洲》

  4、《芬芳茉莉》

  5、《神奇的童話》

  6、《勞動的歌》

  (二)本冊表演曲目的特點解讀

  1、曲目減少:全冊表演歌曲共9首,表演曲目與五年級相比有所減少。

  2、以民歌為主:9首作品中有3首外國作品,5首中國民歌作品,還有一首中國現代作品。從比例來講,更側重于通過各種中外民歌的學唱來感受中外民歌的風格特點。

  3、合唱曲目:9首歌曲中合唱占4首,這樣的比例,與五年級相比,大大減少。

  (三)各單元欣賞曲目的特點解讀

  從這一冊的欣賞作品來看,知識重點是民歌,包括中國和外國的。編者在這一冊里面要踐行音樂新課程十大理念中的“弘揚民族音樂”和“理解多元文化”兩大理念。要求教師自身對中外民歌的知識要有一定的儲備。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6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共分2個班,共xx個學生,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通過五年的學習和訓練,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已有了較大提高,對音樂認知和了解逐步增強,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掌握了一定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感受力和鑒賞力。

  總體來看,音樂素質較好的占40%,較差的占10%。而且女孩子比男孩子更愛音樂,在教學中,我將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則,對差生也不歧視,讓他們由易到難逐漸感受體會音樂的魅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培養他們興趣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主

  動性,加強學生的表現力和感受力,對特長生加以培養,加緊轉化后進生,爭取學生全面提高,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音樂素質,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美力、創作力,努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

  二、教學目的:

  (一)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歌曲的學唱和開展各種音樂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度。

  2.借助音樂欣賞和唱歌教學教育學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培養他們勇于實踐的能力,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并在歡快的歌聲中進行音樂創編活動。

  3.通過欣賞各種樂器演奏曲,讓學生認識不同樂器,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民歌和民樂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尊重藝術,理解多元化,使在音樂學習興趣、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知識技能目標:

  1.學唱歌曲并能背唱2─3首歌曲,鞏固所學歌唱方法。

  2.通過欣賞優秀的.歌曲、器樂曲及地方戲曲唱段,了解其不同表現特色,知道合唱隊、民族與西洋樂隊的簡單常識。

  3.認識變音記號和調號,提高識譜能力,加強節奏練習,初步學習音樂斷句的編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在音樂課的實踐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與創造,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質。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7

  一、情況分析:

  本期任教六年級音樂,其中女生人,男生人,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上課認真,對音樂課很感興趣,且課堂氣氛活躍,上課紀律較好,但還有一部分同學音樂基礎知識欠佳。

  二、教學任務及重點、難點:

  (一)唱歌教學:

  1.學習適合中、高年級小學生演唱的中外歌曲,每學期能背唱2~3首。

  2.培養學生獨立、自信的唱歌能力。

  3.學習用正確的口形歌唱,注意咬字、吐字。

  4.學習正確的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

  5.學習用強弱、快慢的手段表現歌曲情感。

  6.學習簡易的輪唱、二部合唱,注意聲部的和諧、均衡。對指揮做出正確的反映。

  (二)欣賞教學:

  1.欣賞優秀歌曲,了解女聲的特點與分類

  2.欣賞優秀器樂曲,簡介常見的'樂器和演奏形式

  3.欣賞優秀民歌、民間歌舞、民間器樂曲

  4.結合欣賞簡介中外杰出的音樂家

  5.初步了解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等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6.在聆聽音樂過程中,能說出樂曲名并記住音樂主題或主要旋律,每學期1~3首

  (三)活動與練習教學:

  節奏接龍、即興演唱、旋律咬尾接龍、按節奏寫曲調、看圖寫歌詞、為曲調填詞、填終止音等。

  三、主要措施:

  1、指導學生學習正確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發聲練習曲;

  2、注重學生的音樂綜合技能、技巧、知識訓練,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在教學中指導學生了解歌曲的情緒,并能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不同的歌曲。

  4、每節唱歌課給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練習,教師正確處理、引導;

  5、合理安排時間進行音樂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愛好,開拓學生的視野,并了解一些音樂知識;

  6、通過律動以及集體舞的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和樂感,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

  7、在綜合課、唱歌課、欣賞課、器樂課、歌舞唱游課中滲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體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參與耳、眼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生活,開拓音樂視野。

  9、以素質教育為本,不斷提高音樂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并落實于教學,充分發揮音樂課益智、促體、輔德的功能

  四、教研課題:

  音樂課堂教學中生成問題歸因及對策。

  五、學研修活動時間:

  每周四下午

  六、教學進度

  周次

  內容

  課時

  1~4

  一、二、三課

  8課時

  5~8

  四、五、六課

  8課時

  9~12

  七、八課

  8課時

  13~16

  九、十課

  8課時

  17~18

  復習考試

  8課時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8

  一、指導思想:

  以音樂音樂審美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不一樣的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構成良好的人文素養。

  二、學生情景分析:

  我擔任六年級三個班的音樂教學工作,六年級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掌握不好,識譜本事也較弱,不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兩聲部的合唱,對歌曲的聲音統一、音準節奏的把握還存在必須問題。針對學生喜歡流行音樂的現象,及時研究學生音樂學習心理,對教學資料進行拓展,增強音樂教育實效性。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資料包括歌曲、讀譜知識、綜合訓練、欣賞、選用教材及鄉土教材。

  本冊教材共有歌曲七首,補充歌曲四首,其中中國民歌一首,外國民歌一首。

  綜合訓練以多聲部發聲練習與創編旋律練習為主,提高學生的合唱本事與創作本事。

  欣賞曲目共有七首,著重訓練學生的分析音樂作品的本事,并能用自我喜愛的形式表現出來。

  器樂訓練以豎笛吹奏練習為主,能夠準確表現音樂作品中的力度、速度、情緒等的變化。

  四、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

  引導學生熱愛民族、民間音樂,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教育學生做共產主義接班人;培養學生的團體主義思想,了解一些西方音樂文化,提高音樂修養。

  2、審美教育。

  用熱烈而又歡快的情緒,簡便、柔美、富有彈性的聲音來表現歌曲,經過欣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及欣賞和感受美的本事。

  3、技能訓練。

  培養學生的豎笛吹奏本事,會自我看譜,讀懂力度、速度等音樂符號,用豎笛表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鼓勵學生大膽創編旋律,并為自我創編的旋律配上歌詞,用豎笛或其他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的創造本事得到發展。

  五、教學重點:

  經過多種形式的發聲練習曲及二聲部練習曲來提高演唱技巧和合唱水平,使學生更好的表現歌曲;感受樂曲的速度、力度、強弱的變化,分辨并表現感受到的音樂情緒,同時受到思想教育。

  六、教學難點:

  經過節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等訓練,培養學生多方面的音樂表現力。

  七、工作措施:

  (1)總結經驗。認真備課,認真學習音樂教學大綱,全面了解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學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

  (2)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限度的調動學生的`進取性。并使他們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必須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本事及創新本事。

  (3)積極參加組里的教研活動,多聽同行教師的課,吸取他們的長處,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和教學本事。

  (4)進取地使用現代化的電教設備,豐富教學資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5)密切聯系學生,因材施教,對不一樣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一樣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經常征求學生對教師的意見,不斷改善教法,提高教學效果,爭取大面積的豐收。

  (6)進取和其他學科溝通,進取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9

  一、學生狀況分析

  六年級學生對音樂知識應該掌握比較扎實,但實際水平離該有水平尚有較大差距(基礎問題)。尤其是識譜能力不強,歌曲的感情表達不是太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聽音記譜能力。學生喜歡流行音樂,普遍不喜歡教材上音樂,要研究學生音樂學習心理,增強教育音樂教育實效。

  二、總體目標

  通過歌曲的欣賞與學唱,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師生間的親密友情,從而懂得珍惜,為自己能生長在真善美的小世界而感到幸福。

  三、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措施

  提高學習興趣!音樂課應該讓學生喜歡,能放松心情,能得到美的享受,教師自身藝術素養欠綜合,對課堂的投入也欠缺,特別是網絡音樂的.運用或互動學習尚不足,這些原因綜合起來,使得教學效果不好,這是我們應積極探索改進的。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1欣賞《迎賓曲》《絲綢之路》歌曲《唱著跳著走近你》

  2唱《手拉手》《地球村》,欣賞《中國花鼓》《送別》

  3欣賞《櫻花謠》《佳美蘭》歌曲《清津浦船歌》《故鄉戀情》

  4歌曲《我的小花園》《哈羅!哈羅!》聽《腳鈴舞曲》

  5唱《對花》欣賞《對花》《跑旱船》》

  6歌曲《唱得幸福落滿坡》《掏洋芋》欣賞《山村來了售貨員》;露一手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10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共有十一個單元課,每課還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是第一屆新教材的實施對象,六年級的同學相對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和能力的儲備。因此,從音樂教學的角度來看,其音樂學習領域有必要拓寬,接觸的音樂曲目需要更加豐富,音樂體裁.音樂表演形式.音樂常識也需要增加內容。在教學方式上,需要用生動活潑和富于藝術魅力的形式,貼近他們的升華來激發培養以及發展他們的興趣。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現,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感情。

  三、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受,豐富教學曲目的體裁、形式,增加樂器演奏及音樂創造活動的分量,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

  1.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參與音樂活動。

  2.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

  3.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

  4.培養藝術想象和創造力。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的精神。

  6.注重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1)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

  (2)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

  (4)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五、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2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收集學生感興趣的音像材料,提供給學生欣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表演才能培養學生想象力。

  5.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體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6.定期給學生提供平臺,給他們自我展示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11

  本冊教材內容有:

  每課包括“唱”、“認”、“做”、“聽”等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在一起。包括唱歌、欣賞、器樂、視譜等,其要求如下:唱:學習緩吸緩呼的呼吸方法,學習用輕柔或有力的聲音完整的演唱歌曲。認:認識全音符,斷音記號。做:按照老師的要求做題目,比如:聽音選擇,合唱練習,用直線樂句合唱練習,選擇結束音。聽:欣賞歌曲,簡單介紹人聲分類常識幾常見的聲樂演唱形式。器樂:學習表達不同音樂風格,不同音樂情感的樂曲,提高演奏能力。本學期教材在學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生情況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在上課時紀律比較好,各個都很認真,總體的音樂基礎還可以,接受能力不錯,各班的學生情況大同小異,有一小部分學生樂理知識掌握的不錯,唱歌的狀態,音色也很優美。大約占整體學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數占多數,大約是50%—55%,這批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很濃,但又由于自身的'條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還有一些學生由于底子薄,對于音樂有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樂觀。這些學生在班級中的人數不多,但他們對全班同學的影響很大,給班級帶來了不少負面影響,這些學生上課時亂叫,音不準,作小動作等。但我相信,經過這學期的努力后,他們一定會有所改善。

  教材編排特點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演唱歌曲,歌曲表演,音樂練習,欣賞。

  教學難點:感受各種拍子的特點,欣賞能力,審美情操的培養。

  本教材體現了以《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音樂教學大綱》中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教育觀,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合作精神的培養。著重對聲音技巧訓練及二部合唱能力的訓練,拓展欣賞的范圍,中外名曲地方音樂,培養對欣賞能力的提高,還得注重對學生聽辨旋律、音高能力的培養。

  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并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課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系列】相關文章:

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02-05

音樂教學計劃學校音樂教學計劃11-17

小學六年級音樂教學計劃05-09

小學六年級的音樂教學計劃05-01

音樂教學計劃04-02

六年級音樂課教學計劃12-15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音樂的教學計劃03-28

湘教版六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計劃10-30

音樂教學計劃制定六年級下冊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