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像村上春樹這樣自在地過日子
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像村上春樹這樣自在地過日子,村上春樹前所未有的自傳性作品,真摯講述追逐夢想與幸福的人生故事。
村上春樹
1949年1月12日
——
讓我們相比于任何東西,
更相信自己的真實感受吧。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1月12日是村上春樹68歲的生日,先祝村上老師生日快樂,今年繼續得不到諾貝爾,畢竟“流芳百世的是作品,而不是獎項”!特別贊同村上老師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里說的這句話,為啥,因為未讀君是腦殘粉啊~
但還是要客觀地說,在看《我的職業是小說家》的時候,未讀君最大的感覺是,這本書沒法當成小說家的入門指南,當成人生指南還差不多(這真的客觀么)。你會看到,村上變身隔壁大哥,用特別親密的口氣,以談心的方式,告訴你他是怎么成了小說家,他又是抱著怎樣的想法走到今天......看似特別自我,卻很受用。還有個意外發現,就是村上老師真?傲嬌。
文中灰底文字摘自
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日] 村上春樹 著
新經典/南海出版公司
10歲
多讀書,別太在意成績
高中時代的村上
關注“未讀”的有很多都是學生黨,十八九,二十出頭的樣子,常會被考試、升學各種問題搞得焦頭爛額,被教科書上那些考完即忘的東西所累,如果能重來,倒不如這樣:
人世間遠比教科書更刺激,內容深刻的.書應有盡有。逐頁翻看這樣的書,我會產生一種實際的感觸,覺得那些內容隨著閱讀化作了自己的血肉。所以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正兒八經地復習迎考,因為我并不覺得把一些年號和英語單詞機械地塞進腦袋里,將來會對自己有什么用處。不分條理、死記硬背下來的技術性知識,會自然地隨著時間的流逝凋零瓢謝,被某個場所——對,就是像知識的墳場一樣的幽暗之地——吞噬,不知所終。
相比之下,任憑時間流逝卻能留存心間永不消亡的東西,才更為重要——這話等于沒說吧。
20歲
艱辛歸艱辛,還是要快樂
1975年,開著小店的村上
1974年,25歲的村上東拼西湊開了家小店,每天省吃儉用,每月給銀行還貸,生活過得十分艱辛。但卻能在艱辛中找到樂趣:
我們年輕,又非常健康,最主要的是可以整天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店鋪雖小,卻也算是一國之君,一城之主。無須擠在滿員電車里行色匆匆地趕去上班,也無須出席枯燥無聊的會議,更不必沖著令人生厭的老板點頭哈腰,還能結識形形色色的有趣的人、興味盎然的人。
但年輕人偶爾還是會有過不去的坎,想不通的問題,吃不下去的苦頭,要怎么做,村上老師這么說:
假如您此時此刻剛好陷入困境,正飽受折磨,那么我很想告訴您:“盡管眼下十分艱難,可日后這段經歷說不定就會開花結果!
30歲
“給自己減去點什么”
童顏村上
1978年4月,29歲的村上因為一場棒球賽,不知那根筋跑偏了,腦子里冒出個想法:“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庇谑情_始沒有欲念地自由地寫起了小說。第一本小說《且聽風吟》出版后,沒少被罵,而村上對付它的辦法是:
比起“給自己加上點什么”,好像“給自己減去點什么”更有必要。仔細想來,人生在世,我們似乎將太多的東西攬入了懷里。該說是信息過剩呢,還是行李太多?我們要面對的細微選擇太多太多,當試圖表現自我時,這些內容時不時會發生崩盤,有時還會陷入引擎熄火般的狀態,導致我們動彈不得。不妨將沒有必要的內容扔進垃圾箱,為信息系統消消腫,它們便能在大腦里自由地來來往往了。
30多歲,告別青春的年齡,也跟著告別那些讓自己有負擔的想法吧。
40歲
不要迫切下結論,先讓自己冷靜下來
表情坦然的村上
“人到中年萬事休”,40多歲的年紀,上有老下有小,一份安穩得不用多思考的工作,似乎可以為生活下個定論,只要這樣按部就班不出岔子就算人生無憾。
而在村上老師看來,給自己下定義這事就像立志當小說家一樣,不能太迫切地下結論。
迫切需要得出結論的事情,好像遠比我們想象的少。我甚至覺得不管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我們實際上并不是那么需要結論這玩意兒。
是啊,就算到了中年,仍有修改人生軌跡的可能,就像每部優秀小說上市前,都會經歷無數次的修改一樣,冷靜下來,多點耐心,就會有轉變。
我在修改階段會盡量拋卻自豪感和自尊心,讓腦袋里的熱度適當冷卻下來......擺好足以抵御外來批判的態勢......對于來自身邊的批評和忠告,必須虛心謙遜地洗耳恭聽。
50歲
強韌的心靈,強韌的體能
堅持跑步30多年的村上
孔老師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不可違,做好自己不必什么都求個結果,能夠在一片黑暗中日復一日地用強韌的體能與之對抗,不求與誰相比,只求在自己的世界活得十全十美就好。怎樣才算“十全十美”呢?
所謂“活得十全十美”,是要在某種程度上確立收納靈魂的“框架”(亦即肉體),再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推動它前行。這便是我的基本想法。所謂活著,多數情況下是漫長得令人厭惡的持久戰。不想堅持不懈地向前推進肉體,僅僅打算積極地維持意志或靈魂的強韌,那么依我所見,這在現實層面幾乎毫無可能。人生可不會那樣姑息寬縱。一個人的傾向如果偏往某一方,遲早會受到來自另一方的報復。
所以說,提早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讓心靈有安居之所吧。
60歲
“我只是普通人”
活到這個歲數,多多少少會有點可談的驕傲過去,對小說家村上來說,更是如此,堅持寫作35年,13部長篇小說,超過50種語言的譯本,可他至今還是把自己當成普通人,繼續默默地完成自己小說家的使命。
我就是一個比比皆是的普通人,走在街頭并不會引人注目,在餐廳里大多被領到糟糕的座位,如果沒有寫小說,大概不會受到別人的關注,肯定會極為普通地度過極為普通的人生。我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意識不到自己是個作家。
60年一甲子,到最后有多少人能活成想要的樣子?不如平常對待,不去刻意追求,自由自在普普通通地活著吧。
以上,不過是村上老師的0.1%,另外99.9%都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里,請吃下這顆安利~
【村上春樹的作品《我的職業是小說家》像村上春樹這樣自在地過日子】相關文章:
5.村上春樹語錄賞析
6.村上春樹優美句子
7.村上春樹經典名句
8.村上春樹愛情語錄